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农家一锅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1:44
  一贯分十份,自己拿三成,六个手下拿一成。
  剩下的一成买点肉,请守城门的人吃顿饭。
  一贯多出来的攒着,到年底给官员们买年礼,可不能把自己从这个位置调走了。
  文契上写得清楚,托当涂县市司帮忙养,不是写自己的名。
  ……
  天明,一夜未下雨,早上太阳出来。
  继续给二百二十一头大牲口和六十只羊喂精料,它们精神头都挺好的,看样子能带回村子。
  拉车暂时不用它们,回村子后还要照料一番,与其他牲口暂时隔开。
  其他人套车,朱闻天和里长买盐和明矾、工具、家中常用的东西。
  买了香皂和冰糖的商人们准备妥当,要跟去下丘村取货。
  众人草草吃顿饭,出发。
  一路上商人们与里长热情地聊着天,想让里长再多卖些。
  里长不松口,村子里不需要那么多的钱放着。
  想买东西时带上货物到县城卖了就买,比拉钱过去省事。
  路上不耽搁,中午前,队伍回村。
  下丘村距离当涂县比宣城近,却属于宣城管辖。
  村民们知道这次去买生病的牲口,早安排好新的临时安置处。
  商人们跟着见识到下丘村的硬实力,那么多的田啊!
  四架大水车,单独的四口水井。
  午饭做着,鸡鸭鱼肉皆有。
  而且宣城县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全在,你们不用处理公务吗?
  商人被留下吃饭,他们想走也走不了,他们自己带牲口和车来运东西。
  人可以转身回去,牲口必须休息吃草料、饮水。
  一群孩子跑过来,又让商人们羡慕了。
  孩子们居然穿绢做的衣服,平时不干活?
  “里长,你们村子的孩子瞧着便是富贵人家的。”一个商人笑着与里长说。
  村里迎接的人有一个出声:“一早学了些字,就跑田里捉蚂蚱,衣服都蹭上东西,才换的。”
  “憨憨哥,我们抓了很多蚂蚱,炸着吃。嘿嘿嘿!”
  小丫头点头承认他们捉蚂蚱了,蚂蚱炸着吃最香。
  “嗯!炸,吃,嘿嘿嘿嘿!”朱闻天配合一下,从车上取下给孩子们买的零嘴儿。
  孩子们欢呼一下,把零嘴儿放在旁边,帮忙搬东西。
  商人们又诧异了,孩子怎么不着急吃东西?
  似乎看出来他们的疑惑,里长解释:“村子中不缺吃的,他们只是在乎给他们带了东西。”里长十分自得,憨憨总能想出来好吃的,还能做奶油雪糕、糖葫芦。
  同时没少炒米花,再用糖粘在一起切成块吃。
  以及炸的馓子,制作的麻糖杆、饴糖、芝麻酥、山药薯片、豆面打糕……
  凡是两县市场上能见到的吃食,憨憨全会做,市场上没有憨憨亦能弄出来。
  不过有些零食工艺多,时间长,就不做了,如果脯、蜜饯等。
  葡萄干也从外面买,村子里没栽葡萄,明年看看能不能种上。
  商人们吃饭速度快,不喝酒,要快点回去,以免夜长梦多。
  等他们离开,村民与里长汇报。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周围的村子过来租借牲口,村子已经把牲口放出去了,派人手跟随。
  水稻收完,所有村子勤劳的人都愿意再种油菜与苎麻。
  累一回,来年日子便好过了,再不去服劳役。
  他们想着去年下丘村就是这样干的,从各村租牲口。
  今年收了油菜籽,油多得吃不完,做个茄子放那么多油和豆豉酱,香啊!
  居然还抓蚂蚱炸了吃,一大堆蚂蚱扔油锅里再捞出来,眼看着油下去一截。
  炸蚂蚱嘎嘣脆,下酒最合适。
  里长和官员们就咔嚓咔嚓嚼着喝酒,聊着在当涂县的见闻。
  朱闻天今天吃饭速度快,比商人还快,吃完转身带小伙伴们去药铺。
  他得配药,在县城没那个条件。
  白头翁、黄连、苍术、黄柏、黄苓、枳壳、厚朴、砂仁、猪苓、泽泻。
  朱闻天需要十味药,其中猪苓、泽泻、各药房没有,宫里送来的有。
  他要做三黄加白散,拿这个喂生病的牲畜。
  看效果好的话,把方子传出去。
  这个药应用范围广,并不是只治疗一种病,也非单独治疗一种动物,家禽一样能用。
  小伙伴们帮忙,朱闻天指导,他今天晚上会把一些简单的药材种植方法写下来。
  普通百姓不会种,甚至不懂哪个是药。
  三黄加白散在好几本书中俱有介绍,比如《兽医治疗》,其中最常用的是《军马常发病》。
  这个也要给上面,大明的军马需要,打仗用的。
  民间亦可用这个东西来给牲口和家禽医治,需要专门的农事官给百姓讲,一般家禽百姓估计不会专门抓药。
  村子里得给药,养殖数量多,不用药就成批死。
  平时养,朱闻天会观察情况,给一点常用的不值钱的药物,包括矿物药。
  未正三刻,药汤制备妥当,连着药渣一起给牲畜们送去。
  都是成年的,换成崽子,则只能喂药汤。
  村民门继续精心照料,好不容易买回来的,病没了,用来干活和吃肉。
  朱闻天去写,很多字呢,里面涉及到中药的都得写。
  这书是那个时期出来的,跟《农村卫生医疗手册》一起的。
  后者用的药,朱闻天目前无能为力,中药部分又不需要它。
  李知县也在写,可不能让当涂县的抢先了。
  他认为自己更快,当涂县的官员写完题本,需要送到太平府,太平府的官员看完再次写题本。
  自己写完会给宁国府一份,另一份直接送给太子,船出发。
  中间省略了至少三个环节,太平府的题本想让万岁看到,得等好几天。


第67章 药方入信汤何灌
  村子厨房的人跟着忙,李知县说差不多半夜时候要送个题本进南京给太子。
  村民们已经习惯每次给太子送东西时带上吃的,有太子的四个人手盯着,不担心下毒。
  村民商量一番,烤鸭、熏鸡方子已经交上去了,自己不做。
  做灌汤包,这个想来太子没吃过。
  抓紧时间熬皮冻,冰准备妥当,一会儿拿来加速皮冻凝结。
  其他人给面盆加温,本等着明天早上包包子,现在只能想办法快一点让面发好。
  选料,三肥七瘦的猪肉,泡发干的竹荪。
  配蘸料,陈醋芝麻酱单独一种,陈醋、酱油一种,酱油腐乳汁一种,韭菜花虾酱一种等,各种单独也有。
  再拌小菜,压干的香油麻油黄瓜条、葱油千张丝、鸡丝腐竹、咸香菜根、黄豆葫芦条与猪皮烀的小菜……
  朱太一、二、三、四在旁边盯住,不时打个下手。
  其实他们知道没什么可盯的,村里人不至于害太子,出问题一村全死。
  下丘村又不穷,好日子不过想寻死?
  等包子包好了上屉蒸时,里长带着灌汤包吃法的信和三黄加白散的方子过来。
  他担心别人不会吃,把嘴给烫了,灌汤包跟小笼包不一样,直接一口咬下去……
  半夜时,所有东西全部准备好,小菜用冰镇上,包子筐和二米粥筒用棉被包了一层又一层。
  船只挑着灯笼,朱太一和朱太二跟船回去,他们带着自己和船夫的食盒,一样的饭菜,就是蘸料少。
  到地方把东西上交,船工们就可以边等安排边吃。
  另外两个必须一路跟着包子走,拎自己的食盒。
  村民睡觉,早上卯初,差不多五点的时候,他们再把已经包好的包子拿去蒸,粥用文火一直热着。
  ……
  翌日早,村民看看天气,没有下雨的意思,开渠放水灌麦田,再吃饭。
  吃完饭还得去摘棉花,最后一次吧!然后剩那么一点太晚的就不管了。
  棉花秸秆拿来粉碎喂牲口,或者看青贮池需要补料时加进去。
  村子里的牲畜太多了,没有足够的食物养不起。
  光是每天给吃的盐就不少,有时加骨粉和鱼肉粉、矿石粉、药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守村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