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师总在福建、浙江一带转悠,倭寇可是会攻击山东的,也得往那边派兵。
顺便就捞海产品,越往北的海域海产品越好,冷水海域的海鲜与其他海域的口感不同。
何况渤海湾最适合停靠船只,风浪永远比别的地方小,而且有天然深水港。”
朱闻天就想喝点啤酒,不影响他对大明海域情况的分析。
第311章 掌控之下皆可为
四月初一,天又热上了,甭管是装样子的,还是真心愿意给别人提供便利的,反正南京这里送水送别的东西的就一直有。
超过三千的孩子被留在了图书馆,领孩子来的大人,有的跪在图书馆门前磕头,再转身离去。
这孩子里面居然有不满周岁的,显然由于天气和生活压力的原因,有人把孩子放在图书馆了。
而且连续几天,有的家长根本不来领孩子。
之前是早上把孩子送来,或者托邻居给送来,晚上接回去。
现在整天见不到人了,孩子就在图书馆里住下。
也就是下丘村的实力雄厚,换个地方接纳不起如此多的孩子。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啊?”
朱樉不高兴了,本来天就热,闹心,现在更烦躁。
“秦王殿下,寺和观中,也收养孩子的,别人家把孩子往那一扔,他们会照看。”
里长看得开,下丘村在困难的时候,也没叫守村人挨过饿。
一家让出来一口饭,都能把守村人喂得饱饱的。
那时还打仗呢!其他的村子出各种事情,饿死、打死、抢劫、盗窃、强奸,然后寻短见,不知凡几。
而下丘村始终如一,没有人被饿死,也不存在其他村子乱七八糟的情况。
因为相互之间会救助,一个村子就是一家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不会放弃任何一个。
苦归苦,至少还有一点家底,比如需要典当的时候,能够拿出来东西,这就证明整个村子没到那种绝望的境地。
不然这些拿出来典当的东西早就拿出来卖了,然后还是饿死、自己人抢自己人……
现在下丘村有钱了,不就是养一些孩子嘛!人家又不是不要孩子了,只不过天儿太热,来回折腾麻烦。
“不对的朱里长,寺和观,会收香火钱的,他们不是自己赚钱,咱是自己赚的,没人给咱香火钱。”
朱樉有不同的见解,他最反感寺,信佛的,因为信的人多。
有人给钱,有人没钱,给鸡蛋了、蔬菜了,还有的送香油。
香油不是有香味的油,是上香供奉油灯的油,可以是苏籽油,可以是油菜籽油,可以是豆油,也可以是真正的香油,即芝麻油。
苎麻油与黄麻油也行,人家不挑的,给了就好,一部分拿来点佛前灯,一部分自己吃,或者偷摸卖掉。
朱樉又不是傻子,他都懂,所以他才生气,那些钱就给……
“施主,你着相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里长微笑,如果不是他的两手插在一起,而是拈花的样子,此刻的他都像得道高僧了。
“朱里长,是咱们现在付出着,然后……”
“秦王殿下,没有寺和观,你愿意为百姓带带孩子不?”里长打断朱樉的话,问。
“当,当然愿意了,以前我也没这么多的钱,这都是我大明的孩子,我是秦王,我应该做的。”
朱樉两只手互相搓着,表示没问题,不就是让孩子们在图书馆睡觉和学习,然后给孩子提供饭菜嘛!
“殿下,一切有为法,法是咱们定的,和尚和道士他们自己能花掉多少钱?
你比如我下丘村,村民们就是吃点好吃的,衣服都不算什么,把人杀了,衣服不就抢走了嘛!
所有的东西,最后能留给自己的就是自己吃掉的,寺和观里的人也一样。之前的朝代,灭佛的灭佛,抑道的抑道,不是就因为他们的东西太多了,收一下而已。”
里长再一次劝导,很直白的,咱跟他们不同,咱掌握了军队。
朱樉瞪大眼睛,一切有为法是这样解释的?
“秦王殿下,掌握了军权就掌握了一切,不过你得能够驾驭,否则你会被别人架空。
你不适合取代别人的位置,有的位置坐上去其实更痛苦。
他们把孩子扔在图书馆,而不是寺和观中,已经证明了很多东西。”
里长再次教导朱樉,别的都是次要的,军权最重要,其实是其他人的认同。
百姓把孩子扔过来,其中还有那么小的,说明百姓信任图书馆。
那些教派是怎么产生和扩张的?就是从逐渐信任开始的。
“是啊!我没想过那些,我兄长比我强。”朱樉听懂了,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他没说错,历史上他也不是枭雄,现在他更知道,别看下丘村带着自己,人家的子弟是为兄长培养的。
于是大大小小的宝宝就在炎热的天气下,呆在了图书馆,并且有人看管。
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欢欺负人,这个不行,发现了就去推磨,磨豆腐,就一个小磨。
然后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是那种眼中带着愤恨的,就继续磨,不干活的时候再一同教导。
这就是开班了,下丘村之前就说要教孩子学习简单的识字和算术。
当那种依旧觉得自己可以欺负别人的孩子还是不改变,简单,扔军营里去,哪怕你仅仅七八岁,进去。
可以不服,然后挨打,继续认为别人都应该臣服你,继续挨打!
以后就放出去打仗,不是不服吗?可以!杀敌人,拿军功!
好好学习打仗的本事,从自己冲锋陷阵,到指挥,给你机会。
如果这些你都不行,只能说明你是窝里横,没有价值,更没有存在的意义,给你家里几贯钱,别耽误行军,埋了吧!
……
‘呱呱呱……’伴随着叫声,石臼湖的人又来了,他们这次挑着筐,里面装着鸭苗和鹅苗。
到了码头,把筐搬下来,有人跑去找下丘村的人,送苗来了。
里长跑过来,看着那么多小鸭小鹅,观察一番,不错,都很健康。
“你们自己养着不行吗?”里长安排人给喷水降温的时候问。
“养了,这些是多出来的,你们要不?上次说不应该把蛋拿来,现在是孵化好的。”
“要,这边可以养,不过你们应该自己把鸭子和鹅养大,并不是非得下蛋卖蛋和雏。
养大一点,然后卖鸭子和鹅,湖边现在正适合养殖,路过的其他船只上的人不停靠?
你们把大的鸭和鹅做成菜,卖给他们,赚得更多。”
里长不拒绝鸭苗和鹅苗,他只是觉得这样卖,对方少赚了许多钱。
第312章 所学知识可变现
“知府,下丘村送来东西了,冰糖、香肠、咸鸭蛋、咸鹅蛋……”
宁国府的府衙,李知县跑过来跟宋知府说事情,村子那里又送东西来了。
“这都不在了,还记得咱们?逢年过节没少给东西。”宋知府眼圈红了。
自从下丘村到了南京,他就以为自己没什么用了。
结果朝廷方面一次次褒奖,然后下丘村从来没有缺过一回节礼。
前几天立夏,下丘村送来一堆鸡蛋和鱼干,这才几天啊!又送来一堆东西。
当官的俸禄确实比普通百姓正常干活赚得多,只是官员有应酬的。
包括乡绅请酒,你不去,就是不团结地方,你去了光吃人家的,就欠人家的。
乡绅触犯律令了怎么办?治罪还是不治罪?人活着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
自从下丘村起来了,一切变得不同,下丘村给得好多好多,关键宫中默许。
于是在跟地方乡绅喝酒的时候,自己就带着东西参与,反正自己吃喝的那些,绝对没有自己带来的东西价值大。
下丘村给香皂,自己参与聚会,放出来十块香皂,让人扑买,最后得的钱给聚会的花销。
基本上都是会多出来一部分钱,这部分钱也直接在现场给青年才俊,以资鼓励。
这种感觉太爽了,我不欠你们地方乡绅的,我每次来都付出更多。
我只欠下丘村的,但下丘村是跟太子一体的,我怕个甚啊?
“知府,如何安排?”李知县不知道宋知府心里戏那么多,他反正明白自己短时间内离不开这个岗位了。
之前还以为能够三年一考的时候升呢!结果这边成试点了。
这他娘的谁要是把自己给提上去,谁就是自己的仇人,恨其祖宗八辈子的那种。
这不就是变法的下面支撑嘛!关键现在的变法,没人敢拦和搞破坏,陛下的刀……锃亮锃亮的。
当今圣上可不是宋神宗,谁敢拦陛下的决定?
那么自己的任务是做好宣城县的试点工作,宋知府当然负责整个宁国府。
“给各县的官学送去一些,自从科举停了,一个个学子就失魂落魄起来,学业不可荒废。
唉!他们连这点都看不透,又怎能答出来好的时务策?国家大事,不是说废就废的。
他们应当趁此机会,多学、多看、多想。等朝廷恢复科举时,才能立即上去。”
宋知府决定给官学的学子们坚定下信念,送东西。
“甚好!”李知县表示认同。
……
别处的学子们在科举考试停了后,感觉到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