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240节
小说作者:农家一锅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1:44
  “谢父皇!”朱标也如此认为的,高人送给自己最宝贵的存在。
  那边再次分斗,不长时间,数据出来。
  “陛下!第二亩一石七斗三升。恭喜陛下!”报数的人向朱元璋道喜。
  “去年是多少来着?”朱元璋问好大儿。
  “父皇,去年一石五斗,今年多出两斗。正常一亩地小麦一石二斗或一石三斗。”朱标回答。


第342章 人物分析岁月揽
  太阳仅仅移动了一点,炙热的光依旧洒下,许多真正关心朝堂百姓的大臣却感受到一丝清凉。
  似乎吹过的热风,都让人觉得舒爽,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地里的麦子是那么的可爱。
  只有少部分大臣,眼珠子转来转去,看看麦子,又看看下丘村的人,再看朱元璋。
  “恭喜万岁!贺喜万岁!有万岁在,下丘村定然年年增收,一年产量高过一年。”
  胡惟庸在旁边突然出声,脸上的表情叫人看着是欣喜的。
  “收麦子。”朱元璋抬头看看天,轻声吩咐。
  太监立即传话,后面的人冲上来收麦子,这些人是被带来干农活的。
  “憨憨,跟咱来,去阴凉的地方,他叫胡惟庸,右丞。”
  朱元璋对着始终眯眼睛看胡惟庸的憨憨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憨憨生气了。
  “哎!凉,庸。嘿嘿嘿嘿!”朱闻天收回目光,又是憨憨的笑容。
  一行人先找阴凉的地方歇息,收庄稼的事情无须他们亲自动手。
  不止是小麦田,前面的苎麻和油菜籽田也一样,朱元璋带来五千人,专门干农活的。
  等收完,依旧要计算亩产,看是否高于正常,高了的话,当种子。
  于是大家来到下丘村支起的棚子下面,华盖伞什么的没有用,挡得了一点阳光,当不住热浪。
  棚子下面的水泥地面先泼的水,水变成气,把热给带走。
  当然,这样操作能闻到一股水泥味儿,所以点了不少安神香,让人闻着舒服,又能驱苍蝇。
  大臣们喝茶水,各怀心思,他们发现陛下似乎对胡惟庸有看法了。
  他们更知道胡惟庸话中的意思,下丘村既然厉害,那就一年比一年产量高。
  显然不可能,一旦产量无法提高,甚至遇到特殊情况减产了,该如何说?
  胡惟庸坐在那里不出声,他懂得行贿和察言观色,故此他很不舒服,他感觉那个傻子要杀人。
  那个叫憨憨的,眯起的眼神中像猫看到了猎物一般,准备随时扑上去,而且不是那种人杀人时候的凶狠,就是很平静的。
  朱闻天倒是很高兴,今天胡惟庸的行为让他坚定了信念。
  不用等到八年后,朱元璋以造反的名义收拾胡惟庸,造反的真假并不重要。
  朱闻天专门分析胡惟庸,胡惟庸是一三五五年加入朱元璋队伍的。
  那一年,朱元璋刚刚打下了和县,郭子兴就任命朱元璋当和州总兵。
  不长时间,郭子兴挂了,朱元璋的地位又一步提高,胡惟庸找上门。
  为什么很快胡惟庸就连续升官?显然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他归顺朱元璋之前的事情居然没有记载,一个没有资料记载的人,见朱元璋的面就成了元帅府奏差。
  然后升官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他凭什么?
  要么他就是曾经别人的手下,把自己的主子给害了,有利于朱元璋。
  要么他曾经是朱元璋的手下,用别的名字去干脏活,然后等朱元璋的势力成了,回来加入。
  如果是前者,朱元璋必然忌惮,不可能让其当右丞。
  如果是后者,还需要他干脏活,就有可能保着他,资料记载中,他其实对朝廷没有多大的建树。既然如此,他咋会又贪污受贿,转头再去行贿别人?他行贿李善长二百两黄金,钱哪来的?
  朱闻天一顿分析,认为胡惟庸非常擅长钻营,而且有着关于朱元璋的一些秘密。
  朱元璋在忍着,顺便借其手除人,最后杀人,至于造反,有没有那个事情都不重要。
  凭借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安排人盯着大臣?
  “麦子要收上两天,再收半天的苎麻与油菜籽。
  紫花地丁开了,看样子陆续收过,它叫什么来着?多年生宿根植物?
  感觉像韭菜,留着根就能一直割。哦,还有甘蔗,在福建种的,当时里长送个信很不容易啊!
  宜长啊!你还记得第一次写信吧?那时你在这边,路远。
  现在就不用那般麻烦,有什么好饭菜,记得多准备,让标儿给咱也送。”
  朱元璋说着以前的事情,其实跟什么距离远无关,双方真正的距离是信任的距离。
  那个时候卖完冰糖,之后卖香皂,都得考虑出货数量。
  两边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技术交流拉近关系,直到如今,已经无所谓什么东西出货多少。
  而且下丘村在朝阳门外那么近的距离有燧发枪、转轮式燧发枪、黄火药,两道城门都不关。
  并非情感上的信任,也包含了实力上的信任,换个人,早就造反了。
  里长当然清楚,他把朱元璋面前的茶水倒了,重新续上:“曾忆当年,山高路远。流云在天,江水阻险。人在近前,情寄宫殿。身离乡间,心有所念。金色麦田,青石牲圈。黄池浊颜,春茶不淡。”
  “好一个春茶不淡,得慢慢品啊!这个是明前茶,不用滤网,就让人看芽的。”
  朱元璋端起茶水抿一口,他知道下丘村喝茶的器具很多,不过这回直接在壶里冲,然后倒碗中,带着嫩芽。
  因为这个芽能吃,跟红茶和老茶不一样,那个不能吃,口感太差,就过滤掉茶叶。
  两刻钟后,朱元璋起身,他得去批一会儿题本,带上太子帮忙。
  群臣也有自己的活儿,没事情的人在村子里慢慢溜达。
  “憨憨,晚上做什么饭?还吃竹鼠?那个胡惟庸咋那么坏呢?”
  里长在山神庙找到憨憨,问晚饭的安排,又提起右丞。
  “他不是坏,他是该死,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能掌握一切。把别人看成傻子,以为能够利用。
  有成功的,把上面架空,但那得先掌握军权,而且上面的那个人本身没有根基。
  唐朝后期,皇帝被太监给架空了,宋朝也有皇帝被臣子架空。
  至于说秦二世遇到的指鹿为马,都不稀奇,那么有人也想架空当今皇帝,就正常了。”
  朱闻天依旧在分析,他觉得胡惟庸并不需要造反,那得掌握绝对军权,慢慢架空就不错。
  “那晚上要做什么菜呢?”里长听完,觉得这种事情自己参与不了,还是说自己可以管的吧!
  “喝羊汤,晚上炒一堆菜,大家其实就想喝酒,菜谁吃?”朱闻天给出菜谱,羊汤。


第343章 试探吃亏民族志
  “宜长啊!你村子两岸要起箭楼啊!咱站在河边,河上船只有人往下放箭,射到咱怎办?”
  朱元璋一副怕死的样子对里长说,他此刻来到河边,河上有船只往来。
  他的意思是建箭楼,以后他再来,上楼看河。
  “回头种完水稻就建,去年种得可是粳米,产量比籼米少两成,今年准备缩短差距。”
  里长才不信呢!哪里有危险?上下游都被水军占着。
  上游来的船只有军士管,到下游时下船,下游来的船还是军士在上面,到上游下船。
  想建箭楼,建吧!那是问题吗?人家陛下在那边给自己建两个村子的楼,自己在下丘村建几个箭楼还不行?
  “粳米产量真高啊!你村子把技术拿出来,别人照着学居然也比不上。”
  “他们只学其表,我下丘村精耕细作,属于试验示范田,育种基地,投入多。”
  “宜长,外面的种子好不好?”
  “陛下,好和不好在于适合与不适合,把种子拿来种,看产量等情况,才能判断。”
  “宜长,石臼湖那边的百姓所种麦子也该收了吧?”
  “他们得等几天,种得晚了,即便他们很努力地用淤泥冲水追肥也不行。”
  “那他们还能跟咱村子一样种水稻了吗?”
  “他们种大豆,水稻种植要求人力过多,他们承担不起,大豆已经很好了,属于一年两茬。”
  “宜长,你说北征的队伍会胜利吗?”
  “陛下放心,百分之二十的燧发枪,百分之十的改进火铳,加上大量的后勤物资与战地医疗物资,咱没理由输。”
  “倒也是,宜长啊!高人是谁啊?”
  “是憨憨啊!”
  朱元璋:“……”
  里长:“……”
  这一刻,二人各有想法。
  朱元璋想的是,你们村子对高人的保密已经到了这等程度?我这招很少出差错的,怎么到你这里就没用?
  里长则想,你太坏了,你诈我,我居然没反应过来,说出了实话。
  “宜长,你说得对,憨憨确实很高,有把子力气。”朱元璋郁闷地说。
  “还行吧!他现在估计能顶四分之三头牛了,以前是半头牛。”里长心情愉快,果然没人信。
  “憨憨,我,嗯!嘿嘿嘿嘿!”一直在旁边的朱闻天回应。
  朱元璋当作不知道之前要表达的真实意思,里长也不可能挑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守村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