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农家一锅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1:44
  百货商店继续加价,联系好商人,就拿箩筐装上,一路喂着送到交割地点。
  如果商人想把家禽的雏卖到四川那边,一只鸡雏至少得十个鸡蛋的价钱,没有人会那么干。”
  小丫头说着她了解到的情况,百货商店对外有大宗买卖。
  商店买一些东西,再卖一些,赚取中间的差价。
  不过百货商店不跟地方结算税钱,赚了钱入账,最后看能剩多少利润,与宫里分。
  憨憨哥说了,这其实不对,宫中属于侵占了国家财政收入,可这又是最好的办法。
  因为只有宫中有钱了,才能更自由调配,直接送到大明的每一个地方使用。
  宫里的钱越多,皇帝的权利越大,可以绕开朝廷行政去做事。
  当下这种模式才是最合理的,大臣们都在盯着钱,哪一个部门都想要钱做事。
  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他们才有钱支配,他们必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百货商店的运转看样子不容易,得有绝对的支撑。”朱元璋想到了其中的难度。
  “对呢!陛下,所以咱们百货商店的掌柜都是秀才,能够考科举的秀才。
  咱们发行的内部刊物,会指导他们做事情,叫他们增长见识。
  等将来他们学好了,你不就有人手可用了嘛!把他们赶回家,哪比得上眼下。”
  小丫头又一次提醒朱元璋,咱的人手都是来参加科举的存在,只不过你不满意,全部黜落了。
  朱元璋笑了:“呵呵!对,是咱看不上他们,他们要学的东西多了,怎么也得像你们里长一样才行。
  若他们有你里长的本事,咱又怎会不要他们?宜长就是四书五经需要背的东西差,其他方面可是很强的。”
  朱元璋夸里长,里长就学了几年,现在根本不需要高人随时跟在身边,自己问的时候对答如流。
  四书五经差一些怕甚?派到地方上能够立即接手政务,教化百姓才重要。
  大家一路说着,一路来到最开始的四百亩地。
  当时村子里买了很多大牲口,专门在此种紫花地丁和大豆。
  现在依旧种这两样,紫花地丁多年生,长大了就收一批,大豆则是不等成熟就收,收完做青贮。
  故此这里的大豆一年种三茬,每一茬都是提前收,所以毛豆就总不缺,想吃让这边的人摘一些送去。


第357章 政绩升官由基层
  “铃儿,照你们的方法,一年应该收四茬大豆才对。”
  朱元璋看到这边大豆地里已经出苗了,另一边的两万亩收完麦子,大豆刚刚种下去。
  那个大豆用来收获成熟种子,跟眼前的不一样。
  只是下丘村的小麦收完立即翻耕,不种在麦茬上面,牲口多。
  同时各种肥料也立即跟上,大豆提前处理好的,种下去出芽速度快。
  等到深秋的时候,大豆成熟,朝廷会换走,送到别处当种子。
  小丫头摇头:“不行呢!虽说种大豆养地,但连续种,大豆需要的东西就少了,得额外加肥养一下。
  大豆重茬后产量减少,地如果不管,越种越差,最后估计都拿不回来种子的数量。
  今年再收一次大豆青贮就不种了,咱村子已经使尽全力。
  然后接着种甜高粱,甜高粱含糖多,适合当青贮,未来两年内,都会种甜高粱。
  甜高粱一年能够割四茬青贮,高粱茬不好打,咱村子不怕。
  陛下你不是给了很多地嘛!正好开出来种大豆青贮,过个两年多,再回这块地种大豆。”
  朱元璋:“……”
  这就把自己刚给的地方安排上了,不过养牲口确实不容易。
  马不能吃青贮,就得留出来干饲料,同时喂粮食做的精料,加上盐和矿物。
  关键下丘村的大牲口还是用来育种的,一天吃的东西,赶上几户寻常人家的伙食了。
  再转一转,朱元璋回自己的房子,与太子一起处理题本。
  这边的作物已经收完,新的也种了下去,得过上段时间再种黄麻,村子的人留下十个照看便好。
  到时候大家一起走,依旧走运河,不去那边的长江,长江水流大,容易出危险。
  ……
  另一边,秦王朱樉在与两个人说话,负责下丘村百货商店的李信和李言。
  他俩终于确定自己在给陛下干活,陛下大热天的出巡,跑到下丘村看收麦子、种稻子。
  下丘村圣恩如斯,太可怕了,自己得好好干,干好了还考个屁的科举,直接当官。
  “最近你们在村子里熟悉得如何?”
  朱樉比较看重两个人,在下丘村别看不用管商店,需要学的东西却更多。
  “回殿下问,很累,他们村的人会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知道的,一旦学会,我们到下面当官,就能带百姓做事。”
  李信先开口,表示清楚在村子学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养殖和种植。
  看上去很简单,学起来才晓得难度。
  一旦学好,将来到地方上当官,比如当个知县,可以亲自下乡去看情况,指导百姓。
  地方不同,作物什么的有变化,还能写信给自己的组织,就是百货商店的上面,丹青图书馆。
  图书馆再安排教学,或者发下来内部刊物。
  “殿下放心,我等定然不负殿下之托,努力学,为大明百姓点燃一盏明灯,照亮前路。”
  李言跟着说,他发现跟上队伍,就是官员的一条终南捷径。
  “咱可没托付你们什么,咱是秦王,终究要到封地去,是父皇需要好用的人手。
  以后再想通过考科举直接当大官可不容易,只能从下面往上爬。
  带着政绩才能升官,一步登天?哼!痴心妄想。再好好学个两三年,把文采也练练,算账速度要快。
  你俩看到朱里长没?达到他那个程度就行,咱告诉你们,他可就学了三年多。”
  朱樉不往自己身上揽功,也没想过把这些人都带到封地去。
  等去封地的时候,有那么八九十个就行了,主要依仗跟下丘村的合作。
  说好了的,下丘村要把买卖一同开到封地,包括自己的弟弟,都照顾照顾。
  李信和李言连连应声,表示要努力为大明做贡献。
  ……
  五月初六,吃完早饭,朱元璋的队伍启程。
  宋知府和李知县等人没走,他们得再看看,陛下把地划给下丘村没问题,问题在乎那地有一大片原来归太平府管。
  划地的时候,地是划了,管辖权没说,到时候听谁的?不,下丘村谁的都不听。
  那么太平府的人会不会也跑过来吃喝玩乐?他们的地方在山里,就不应该到此处。
  想来就在山中住,或许有窝棚什么的,这边的房子是自己宁国府的。
  双方必须就此事说好,你们太平府的不准过界,咱宁国府的也不过去。
  现在得等,顺便看看新种的大豆和水稻,反正不耽误办公。
  ……
  “这边的小麦都收了,种下豆子,石臼湖的百姓同样勤劳,看远处的小船在撒网。”
  朱元璋其实很愿意在村子呆着,他自己的孩子与村子的孩子相处得不错。
  包括刚满周岁的孩子,也能跟村子同样大的宝宝交流。
  关键双方都白白胖胖的,小胳膊小腿,像藕一样,不哭不闹。
  宫里以前可不是,宝宝会哭闹,只能哄,抱着晃一晃,晃迷糊了就睡了。
  后来下丘村搬过来,开始传授育儿知识,宝宝哭的时候少了,更多的时候在跟大人学说话。
  尤其是那个奶嘴,可管用了,给宝宝一个奶嘴咬着,再扔点玩具,宝宝坐在那里自己能玩半天。
  里长不知道陛下在想宝宝的事情,他也举个望远镜看:“陛下所言极是,以前他们是能过一天算一天。
  如今他们想要有更好的生活,人的精气神跟着都不同了。
  就在于希望,陛下建的惠民药局,让百姓知道即便最后救不回来,却也没被抛弃。
  惠民药局是免费的,能给的药都会给,实在活不了,是能力问题。
  没有这个免费的,百姓自己拿不出钱来买药,则是绝望,他们总觉得有钱买药就能活。
  湖边的人,生病了可以去南京,也可以到下丘村。
  不过应该先去南京,那里有人给看,看完了抓药时到下丘村。”
  里长看着这边的人,跟着高兴,自己村子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让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回去要给德之把脉,一晃就到五月了。”朱元璋听到看病的话,又想起曾鲁。
  “陛下,到了地方,村子立即安排。”里长应声。


第358章 村落布局侍郎曾
  五月初七,下丘村的人松快了许多,他们不愿意有更多的外人来打扰。
  现在园林建好了,大棚也修好了,池塘、亭台、回廊什么的一样不缺。
  从高处向下,有轨道车,一路刹着车就下去了,平地也能踩。
  遇到上坡的位置不蹬车了,上楼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守村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