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269节
小说作者:农家一锅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1:44
  “盖房子打地基,我跟朝廷说好了,朝廷帮我炸一下,你们过去运石头。”王叶立即回答。
  “门路很广啊!钱是那些钱,五十个人给你干,五天,你一天一人出两文的饭钱。行不?”
  衙役听对方说的话,就知道是有关系的,而且是本地人,还知道下丘村的孩子们吃盒饭。
  “两文钱三顿饭,你们喝粥?我给三十五文就是把饭钱算进去了,不然那么近,我何必多掏钱?”王叶撇撇嘴。
  “你就说行不行?五十个人干活快,你打地基,咱按天算,还能帮你运沙子呢!”衙役追问。
  “行!五十个人,一百文一天,我给。说好的按天,不能故意偷懒。”王叶答应。
  双方进去签文契,按手印,事情谈成。
  其他五十个人看流程,学到了许多,原来还能讲价。
  “走了,我先跟大家说,两文钱不够一天三顿饭,你们也别说吃两顿就行的话,干力气活把自己熬死,就什么都没了。
  我是打算从每人的二十八文钱中拿出来三文,加上这两文,一共五文,大家吃三顿饭。有人不愿意没?现在可以说出来,我找外面的人替掉。”
  衙役知道了地址之后,再与自己带的人商量。
  大家一同摇头,二十五文其实不错了,他们在自己家那边,一天就十几文的工钱。
  “衙役大哥,五文钱三顿饭吃什么啊?真是喝粥?”之前总有问题的人,现在又问。
  “跟我走,五文钱三顿饭,告诉你们,整个天下只有一个地方能做到,而且还能吃到油水。”
  衙役抿了抿嘴,继续带头走,五十个人老老实实跟着。
  他们也想知道怎么做到的,这里可是南京。
  一路走着,又到了图书馆,衙役带队伍过去,来到盒饭店门口。
  他犹豫下,还是进去,后面的人跟随。
  “呦!方兄弟,今日这是想吃盒饭了?我让人炒两个菜,咱上去喝口酒!来!”
  里长看到衙役,过来打招呼就要拉着衙役上前面的二楼。
  “里长不是的,我这接个活儿,是这样……五文钱能成不?”
  衙役把事情说出来,很不好意思地问。
  “方兄弟,话说到这份上,没有行与不行,哪天开始?
  但咱得提前讲清楚,米是陈米,没有面食,也不提供米粉。
  咸菜不会出现蒜泥黄瓜和蒜茄子,也不会有炒的拌香油。
  至于汤,甭指望捞出干的东西,看着每碗里都有东西,实际上吃不到啥。”
  里长计算一番,给出个答案,他要把成本压下来。
  “能吃饱是吧?”衙役又不好意思地问。
  “放心,没问题,而且菜里带油水,这单我下丘村不赚钱,为新来的人提供帮助。”
  里长点头,下丘村就有此底蕴,规模大,五文钱在不要利润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要求。
  转而里长露出笑容:“外来务工的事情,下丘村也推动了,今天让咱尽下地主之谊,还请诸位赏个脸。”
  “多谢里长!”衙役抱拳,转头对着自己带来的人喊:“跟我去洗手,拿餐盘,今天这顿下丘村请了。”
  五十个人一直在旁边听着,他们惊讶于衙役的面子,更无法理解五文钱怎么提供三顿饭菜,而且还有咸菜和汤。
  现在人家的里长又请吃一顿饭,他卖盒饭图个啥?
  等洗完手,一个个盛了饭菜吃的时候,大家互相看看,挺无语的。
  “我终于明白衙役大哥之前说的话了,见到下丘村的人得让一让,下丘村仁义呀!”
  有人感慨,懂了,下丘村卖盒饭就是为了他这样的人。
  “到这吃饭的人,跟咱是一样的啊!”
  “三文钱,再把人家的餐盘和碗拿走,被逮确实要挨打。”
  “其实大家都怕下丘村一生气不卖盒饭了。”
  “这位兄弟,你说对了,咱们就是这样想滴!”
  旁边总吃盒饭的人,听到这些新来的人说话,笑着插一句。


第384章 百官定酬绩效尝
  方衙役带着吃完饭的队伍离开,直接去看工作的地方,熟悉下地形。
  其他的衙役陆续带着新人到盒饭店吃饭,里长一律免费招待,人家刚来,也没钱。
  从扬州府与镇江府来的务工人员心中十分塌实,衙役领队帮忙找活干,而且始终负责。
  他们从未听说哪个地方的官府这样做事,服徭役的时候倒是有人呼来喝去的。
  衙役们确实很认真,因为他们有绩效奖金,干好了,一个月下来,可以多得半个月的俸禄。
  跟他们讲情怀没用,说律令,人家只要不犯错就行。
  给钱,这个作用最大,衙役又耐心又积极,主动帮外来的务工人员考虑。
  那可是半个月的俸禄啊!原来一个月的俸禄能让一家人一旬吃一次肉,多半个月俸禄,就可以天天吃肉。
  原来一个月的俸禄还包括别的支出,甚至是攒一点。
  就像之前一个月给一千文,四百文买粮食,二百文买油盐等东西,一百文走礼与应酬,留五十文到年底一起做新衣服。
  再攒二百文以备不时之需,就剩五十文,拿来买点肉,一旬吃一次。
  突然多五百文,哎呦!这工作不干好了被调岗,得哭死。
  于是两个府过来的人感受到了盛夏般的炙热,衙役什么都管,还总是笑脸相对。
  怪不得人家这里是南京,看看衙役跟别处的都不同,只要有事情就可以找。
  ……
  “宜长,你说咱是不是给官员的俸禄少了?看到多给衙役五成的俸禄,他们那个认真的样子,真令人动容。”
  朱元璋带孩子们来了,跟下丘村的孩子一同玩耍,他则找里长说话。
  “陛下,俸禄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应该给。
  宣城县的官员,带领宣城县百姓增加收入是以前的三倍。
  别的县的官员,维持百姓原来的收入不变。
  这对于宣城县的官员就不公平了,他们付出了更多。
  升官是一种激励,增加一次性奖励,亦是种激励,可并举。”
  里长强调人的积极性问题,与百姓一样,要个公平。
  我多做了,而且做得好,就应该多获得,否则没有动力了,混日子。
  朱元璋看看在那边玩耍着都不吃饭的孩子:“前两年朝廷没钱,想多给也给不了,后来涨了一次。
  关键在于怎么知道哪个官员做得好,哪个做得不好,只靠考评,显然有缺漏。
  他们当咱不知道呢!以为随便说谁好就是好,咱只是一时没想到办法。”
  朱元璋说完,看向里长,意思是高人教过你这个没?
  里长点头:“此事容易,如军中一般,如何知晓哪支军队有问题,有单独的人去查,而且不是一人一次。”
  “那样做的话,要增加人手,花费又多。”朱元璋感觉人越多俸禄就越多。
  “比之百姓所得之利,派人所耗费才几何?但凡查到一个贪官污吏,抄家就能养活很多人了。”
  里长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抓一个贪官,一下子就赚好多钱。
  朱元璋欣喜:“对对,是这么个道理。官员治理,真如行军打仗一般。
  打仗要看将领,地方治理要看官员,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到重臣,下到衙役,皆如是。今天咱才知道,多给一半的钱,应天府两县的衙役居然能做到这等程度。
  原来一问三不知,念告示念不了的,如今带着人去便民处,不但能轻松看懂招工内容,还能跟人家谈。
  莫非一夜之间,他们就悟了?开窍了?咱咋就不信呢?”
  朱元璋说着就开始生气,两个县的衙役以前遇到事情就以不识字的理由躲开。
  现在……不存在的,人家不但认识字,还能主动帮着自己的队伍与另一边讲价。
  “陛下,以前他们确实不会,后来图书馆开了,他们都在努力学。
  俸禄一样的话,他们会得越多,干的活就越多,他们才不愿意呢!
  等到了增加一半俸禄的时候,他们必须把本事展露出来,否则就没有钱了。
  这样的人其实最好治理,因为他们就想着能够多赚点钱,没有更大的野心。
  像有的人,具体做事咱也不晓得做过什么,却身居高位,还不在乎俸禄的,才叫人难以理解。”
  里长顺着话题聊,为了自己多赚点钱而努力的吏员和衙役,其实是最没威胁的。
  朱元璋听着,想到了个人,于是很自然地说:“胡惟庸最近确实……”
  说到这里他猛然一惊,扭头看里长,里长正张着嘴咬憨憨递过来的肉串。
  “慢,我,转,咬,哎!嘿嘿嘿嘿!”憨憨笑着教里长怎么吃。
  慢一点,咬住肉,然后他转签子,这样肉就松了。
  “咱家憨憨就是懂得照顾人,好吃,憨憨你也吃。”里长回应憨憨。
  朱元璋:“……”
  莫非里长只是那么一说,自己想多了?为什么就想到胡惟庸呢?
  里长嚼着肉,咬碎了咽下肚:“说起来太子妃不能总吃清淡的饭菜,盐吃多了影响下奶。
  不过盐少了,奶水中的一些东西和太子妃的身体需要的东西就少了。
  陛下可是见过马牛羊吃肉?尤其是耗子等东西?”
  朱元璋一瞬间把其他的事情抛开,回忆下,颔首:“咱放牛的时候见过牛吃小鸭子,一口就给吞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9/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守村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