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大的雨,很快会停,因为要开始农作物收获了,不是因为农作物收获才少雨,而是在多雨的时候农作物进入收获的都灭绝了。”
里长跟憨憨坐在下丘村最高的楼上吃早饭,外面下雨。
里长在考虑秦淮河会不会又一次发大水,朱闻天则提到了农作物。
农作物有的时候看上去身神奇,正好冬小麦收获的时候是晴天,如果不是,那就得抢收,从概率来说,晴天多。
等到了秋天收水稻,还是晴天多,如果不是,仍旧属于小概率。
看着很神奇,其实一点都不,凡是不符合当地天气的作物,都没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可以的。
“憨憨,秋收的时候要让陛下等人过去?”里长吃咸鸭蛋,大口大口吃。
按照概率来说,煮蛋的蛋清比蛋黄好吃,因为蛋黄吃着会噎到。
换成咸蛋呢!蛋黄比蛋清好吃,蛋黄冒油,蛋清太咸了。
所以下丘村就调整腌制工艺,让蛋清不咸的情况下蛋黄冒油。
除了这种,还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蒸水鸡蛋,未必非得是鸡蛋,其他蛋也行。
再一个是煎蛋的时候把蛋黄打散,跟蛋清融合到一起,这样蛋黄就不噎人了。
“不是秋收的时候叫陛下到石臼湖那里,而是陛下秋巡,最后还得到下丘村。”
朱闻天纠正里长的说辞,咱不能说叫陛下。
“咱的收割机能出问题不?”里长心思都放在新造出来的几台大豆和水稻联合收割机上了。
“没有问题,数据都对,先收大豆,然后去旁边的水田收水稻,换零件而已。
我这个技术……这么说吧!我不告诉你,你自己琢磨,二十年你都琢磨不出来。
有时候就是一个小改动,便能影响大布局,许多时候最难的是如何绕过专利。
好在咱们没有,想干啥就干啥,杜仲该种就种,多种一些,有的方面效果不是很好,却总比没有强。
蒸汽机和内燃机就不一样,咱也能弄出来代替橡胶的塑料,但实验室产品无法推广。”
朱闻天也在惦记着橡胶,但船不行啊!
让人冒着生命危险去那里,然后把很多种子拿回来种,朱闻天不认同。
现在的一些东西够用了,以后再说。
眼下连好望角都没有被发现,许多贸易通过红海那里进行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就是苏伊士运河又堵上了。
这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到另一边的重要通道,之前有的朝代住在那里的人就挖出来了。
元朝打仗的时候,没有苏伊士运河,都是从陆地往那边打。
现在还有当初元朝,或者说是当地游牧势力组建的国度。
所以北元过去后,打吧!你以为那些人曾经是你祖父或者是曾祖父等更往上年代的亲戚,人家就直接接纳你?
开什么玩笑?三代以后就淡了,五代更不用说。
历史上明朝的各亲王后代,谁管谁呀?
包括清朝的也是一样,该拉人力车的就去拉人力车,该摇煤球的就摇煤球。
堂兄弟的刘德和刘继祖,结局不同,两家不可能再往来。亲兄弟的……
没有橡胶的时代,他就弄蒸汽机,杜仲胶能替代一部分,塑料也能替代一部分,还有其他生物材料。
“那咱怎么办呢?”里长发现自己学得越多越纠结。
“照常办啊!等船,等铁皮制作的远洋蒸汽机船和配套设施都做好了,咱们就可以等待好东西了。”
朱闻天丝毫不急,第一艘‘大型’全钢铁的船要明年能成。
是海船,不是内陆的,设计的时候是两万石,然后加上其他的东西,最后能够运载东西的重量就看你放多少煤、淡水、船员、补给品了。
两万石的钢铁远洋船,就相当于一千多吨载重量,属于正常大小,横穿大西洋、太平洋的时候有一定的危险性。
朱闻天自己能拿出来多少知识在于他学过多少,像核武器原理知道,具体的不清楚,导弹他也不会造,芯片啥的更不用说。
他所提供的知识都比较简单,只是大明的人比他会得更少而已。
现在他要弄杜仲胶,在一些设备上可以提供关键零件,
杜仲树不能割胶,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把胶弄出来,比较麻烦。
美洲必须去,不仅仅是橡胶的问题,还有玉米、辣椒、土豆、芸豆、西红柿、南瓜等作物。
这要是有玉米、土豆、花生,能够轮作和套种的方法就多了,冬天大家能吃的菜也增加。
像黄河以北地区,寒冷的冬天吃个烤地瓜、炒盘土豆丝,放点辣椒,或者喝完木须柿子汤,该多舒服啊!
南瓜那东西,长得可大了,如果不切开,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中华大地的许多作物都是外来的,似乎属于民族特性,出使去哪个地方,保证会带当地的作物、种子回来。
“憨憨你给咱多讲讲那个很远地方的东西,哪个最好?”
里长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这次终于知道了北方的冬天有多冷,也感受到了沙漠里的艰难。
大海他还未见过,海的那边有什么,他向往着。
朱闻天干脆拿过来一张纸,边画边说:“首选这个,玉米,晋王那里如果有玉米种植,简直美死了,它对水的需求小,只要在关键的时间段里给足水,就行了。
它可以随时去种,看你是收成熟的,还是吃青的,甚至制作青贮。
关键它在不用怎么照看的情况下,产量高过小麦和水稻,那边的人培育了很多年了,指望着吃它活着,是主食。
下一个是土豆,草原那个地方,一种一大片,非常适合土豆。
土豆不能保存太长时间,深秋的时候收,放到春天有的就发芽了,再想吃的话的用醋,破坏其中的生物碱。
不过它的淀粉含量高,拿来做成土豆粉,保存时间便长了,关键还好吃,粉本身是熟的,和米粉一样。
另外一种叫地瓜,吃多了喂不舒服,它也能做份,叫……”
“地瓜粉。”里长抢答。
“对,但它不是主食,用来配菜,跟咱吃的绿豆粉差不多,它耐煮,炖很长时间都不化掉……”
朱闻天点点头,接着往下说。
第628章 换位思考不迷茫
“三弟,看这套账,有一点小问题,你找出来。”
同样的雨天,朱棡不去大本堂,带人先到熟食店看看,今天人多,下雨,不方便做饭。
大家做饭都是在院子里,夏天热,屋子里烧灶,不用呆人了。
生活好了,允许百姓拿出钱来买饭吃,熟食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下丘村的店,都是新做的。
朱棡看一圈,发现没有问题,转身去居必七找兄长,得知没在这,出门左转,进到啤酒店,在这呢!
朱樉给弟弟一层账簿,里面有问题的,已经解决了,现在让朱棡来查,属于基本功。
朱棡接到手,倒是不忙着看,他瞅瞅外面排队的人:“今日买啤酒的多?”
“下雨不好干活,活儿停了,买点熟食和啤酒,回家吃喝,或者是呼朋唤友,你那的人多吧?”
朱樉简单分析一下原因,又指旁边的居必七:“买酱油、醋、大酱、米面、柴火的人都少,怕东西淋到雨,哪个沾了生水都不行,无根之水细菌更多。”
“是啊!我那里人多,现在只能增加拌菜,做别的来不及了。”
朱棡点头,现在店归他管,他自己考虑什么东西每天做多少,今天因为下雨,显然备少了。
关键他不会看天气,有几个人能够准确说明天下不下雨的?得风湿的有时也不准。
南京的潮气本来就重,北面长江,东边是山,其他地方秦淮河与护城河,还有湖。
“你派人去盒饭店说一下,下丘村让你管店,你不能不让下丘村参与,他们有办法。”
朱樉教导弟弟,你的店东西不够卖,你问下丘村啊!
“好,我派人去。”朱棡扭头看身边的一个太监,太监噌地蹿出去,根本不打伞,过个路就是。
盒饭店正对着啤酒店,这里原来是朱樉卖文房四宝的落云斋,那边是四海杂货铺。
朱棡安排人走了,见兄长又看起册子,像题本似的,其实就是按照题本格式来写的。
他也把账簿拿起来仔细研究,看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结果刚看了几十息,对面过来人,同样顶着雨进到店中:“秦王殿下、晋王殿下。”
“三弟那里遇到麻烦了。”朱樉扭头示意。
“店里东西不够卖,以前就有过,我自己调整也调整不好。”朱棡这次懂得问别人了。
“增加凉菜,蚕豆粉丝、绿豆粉丝、煎蛋皮切丝、黄瓜丝、芫荽、焯水芹菜、腐竹,泡的东西用温水。
另外高压锅焖鸡,拌着吃、切鸡丝,泡发淡菜和菠菜焯水一起拌。
把海边送来的咸鱼干煎了,秦王殿下,还有吧?库中不应该缺咸鱼干。”
盒饭店过来的下丘村人先说几样菜,赶紧准备,趁着那边还没卖空。
“有,就不缺咸鱼,咱可是大客户,帮朝廷解决咸鱼销售问题。”朱樉颔首。
“赶紧去啊!”朱棡看自己的人,这不是有办法嘛!而且全是速度快的。
“等一下。”下丘村的人把要冲出去的人叫住:“另外殿下可以搭一些黄瓜和焯水芹菜等东西。正常有人要买两个猪耳朵才够吃,告诉对方会切很多黄瓜什么的,一个就够了,只收一个猪耳朵的钱,黄瓜现在不值钱。
熟食店的香肠取来几十根,盒饭店打淀粉,把香肠粉碎了,蒸闷子同样快,跟正常的闷子差不多。
如此咱搭了一部分价钱低的配菜,可以保证更多的人买到咱们店里的熟食、拌菜。
盒饭店今天的买卖不好,炒几个菜放到熟食店,他们想吃就买回去了。”
朱棡露出放松的神色:“快去照着做,告诉顾客一声,下丘村盒饭店会提供几个菜,让他们别都买熟食,给别人留点。”
他的人手去安排,下丘村的人又冲到对面,安排人做菜。
“二哥,确实挺简单的。”朱棡笑着与兄长说。
“你要鼓励你店里的人出主意,有的办法他们知道,只是不愿意说,看啤酒店和居必七,他们每天都在努力想更好的方法,
咱真给奖励啊!一次给出来的奖励够他们一年,甚至两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