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231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曹操降服关中,兵势已成,威逼关右。不往陇右进军,皆因都督兵破合肥,威震江淮,不得已而东返。”
  “即便如此,曹操亦布有后手,委夏侯渊、张郃留镇长安,以望陇右。时有阎行、杨阜、马岱等人相助,夏侯渊荡平关右,有何难哉!”
  宗预皱起眉头,说道:“今下我军围攻江州,正与蜀军搏杀。若按府君所言,那曹操岂不是行两虎竞食之策。待两虎疲惫之际,率军南下汉中,进取巴蜀。”
  说着,宗预倒吸了口凉气,说道:“既然如此,曹操或许已派使者与刘璋联络,约为盟友。”
  陆逊吐了口浊气,说道:“不是或许,而是必然。”
  宗预眉头愈发郁结,说道:“那岂不是我汉中不日将遭兵戈,以我汉中当下一万五千人之兵,时曹操南犯汉中,将何以御中原大军。”
  “府君要不向武汉上疏,让主公抽调人马支援汉中。”宗预建议说道。
  陆逊摇了摇头,说道:“曹操东行,江淮必然吃紧,兵马必然急缺。且围取巴蜀,非重兵不可。故吴楚无兵,唯赖汉中尔!”
  “那当如何是好?”宗预不知所措,问道。
  陆逊神情沉重,说道:“唯有募兵,筑城积粮,以备万一之事。”
  “请府君吩咐!”宗预拱手说道。
  陆逊整理思虑,说道:“关中百姓多经战事,今南至汉中无所可食,你且于关中难民及賨人中募兵五千,率新兵五千东屯成固,以增汉中守备。”
  顿了顿,陆逊抽出长剑,用剑尖在地上勾勒汉中地图,说道:“汉中者,位处两山之间,汉水流经,故又分南北。守汉中西面之敌,唯赖阳平关;若阳平关破,汉中常难固守。”
  “然敌寇从北面而来,唯守秦道隘口,阳平关不能御。逊深思汉中布置,以为仅凭阳平关不足以据敌。如阳平关失守,汉中唯沔阳、成固二城,能暂缓敌寇兵势。”
  “故曹操南下时,江州入我手。我军则退守汉北二城,令敌难以全取汉中,时秦道险峻,粮草难以供给,则可使敌饥困平原中。援军至汉南,又有汉北二城坚守,汉中则可失而复得。”
  简而言之,陆逊深忧曹操大军南下,他已为汉中准备好两层防御体系。
  第一层防御工事,以阳平关及秦岭道口为据点,抵御曹操的兵锋,蜀道的险峻难行,粮辎难以供给大军的特性,逼退曹操。
  如果外围守不住,则转入第二层防御死守,陆逊率大军退守汉水以北的沔阳、成固二城,进一步利用蜀道的险峻,让曹操被粮草所困,以等候刘备大军来援。
  “在下已明府君据敌之策!”宗预拱手说道:“然府君需向武汉上报此据敌之策,以免曹操南下,我汉中孤立无援!”
  “这是必然!”陆逊微微颔首,说道:“成固之事,逊将交由德艳。”
  “诺!”
  今时的陆逊虽年近三十岁,也不似历史上历练得那么多,但已有巅峰时期的几分水平。假以时日再历练几年,必然能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将。
  ……
  如陆逊、宗预的讨论相近,曹操率军离开关中,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攻略西北的计划,而是将攻略陇右的任务交予夏侯渊。
  且在离开之前,曹操又按贾诩此前之计策,派使者走阴平大道(白水道)入蜀,向刘璋书信通好。
  阴平大道,与邓艾所走的阴平小道不一样。大道取武都走白水入蜀而得名,阴平小道则是走七百里无人小道入蜀。
  成都,州府。
  堂内,为战事而焦虑的刘璋,浏览着曹操送来的书信,神情不由轻松些许。
  将书信放到案几上,刘璋说道:“曹公来信,言刘备无故兴兵犯我,今让我益州勿忧,其不日将率兵南援,以解我益州之困。不知诸君以为何如?”
  黄权叹了口气,说道:“使君,刘备是为虎狼,曹操亦是虎狼。曹操解我益州兵困,意在窥视我巴蜀之地。望使君小心行事,以免重蹈覆辙。”
  刘璋捋着胡须,忧愁说道:“刘备、曹操皆世之枭雄,孤岂能不知。然今江州事急,刘备遣军猛攻江州。若不解江州之困,待江州城破,我巴蜀则是门户大开,又将如何是好?”
  刘巴沉吟少许,说道:“使君,曹公为大汉丞相,已平关中贼寇,兵锋威赫。今与曹公盟约,必能让刘备忌惮。待曹公兵临淮河、江夏,刘备顾虑吴楚之事,抽兵回援,我巴蜀兵围或能解也。”
  “正是!”
  郑度进言说道:“使君,今我巴蜀难退关、张二将,度窃以为能退刘备者,天下唯有曹公。然亦要以张飞之事为鉴,封闭白水关,不准曹公兵马入蜀。献汉中舆图,劝曹公取汉中,可解江州兵困。”
  望着堂内众人纷纷规劝刘璋与曹操恢复盟约,张松暗叹了口气。作为力荐刘备入蜀的他,如今已被刘璋猜忌,已经难为刘备说话。
  他今下所能做的事,便是给刘备通风报信,且要多加小心,以免像上次一样差点被兄长发现。
  “子乔,你以为如何?”刘璋目光瞥到张松身上,问道。
  张松低下了头,拱手说道:“启禀使君,松以为与曹公盟有利无弊,如能退刘备,则为我益州之幸事。”
  “善!”
  刘璋沉吟少许,说道:“曹公虽窥视我巴蜀,但今天下能退刘备者,非他莫属。今且派人出使曹公,言我巴蜀臣服之意。然曹公亦是世之枭雄,不可让其兵入巴蜀。请其出兵江夏、江淮,以解我益州之困。”
  “诺!”
  顿了顿,刘璋问道:“今兵马准备如何?”
  “启禀使君,万人兵马已备,今不知使君欲委何人出征?”黄权拱手问道。
  刘璋沉吟少许,说道:“委李严出任护军,督军出征。费观为参军,增援江州。叮嘱二人,曹公即将南征,我益州兵危渐解,让他二人好生作战。待战后,孤当有厚赏。”
  “诺!”
  李严在曹操南下时入川,根基不深,被刘璋所信任。费观早年随族兄费伯仁一同入蜀,与刘璋有亲眷关系,深受其器重。今刘璋委心腹二将出征,亦是避免出现投降叛逃之事。
  郑度从席上出位,进言说道:“启禀使君,吴懿、邓贤出战,吴懿兵败归降,邓贤率残军入城。今度恳请使君处决吴懿家眷,以儆效尤,以免诸将降刘。”
  刘璋面露愤怒,说道:“吴懿虽降,但其家眷却为孤兄之亲属,今若从你之言处决,孤将身陷于不义之中。”
  “使君,今若不惩处叛将,敢问使君何以让诸将死战!”郑度毫不畏惧,说道。
  “放肆!”
  刘璋站直了身子,冷声说道:“孤闻重赏厚遇诸将,可让其为孤效力拒敌。但未闻仇杀亲眷,可让诸将为孤尽心据敌。”
  “此策断不可成,你若再言,孤当罢于官职,永不录用。”刘璋威胁道。
  “使君~”
  见郑度还敢开口,刘璋怒而甩袖,吩咐说道:“来人,将郑度拖下去,罢免官职。”
  “诺!”
  黄权见刘璋这般态度,深叹刘璋过于仁善,实非天下乱世之主。
  《河阳国志·魏先主志》:“建安十七年,先主降马超、韩孚,关中归附。然都督霍峻破合肥,斩张辽,江淮震荡,先主遂以夏侯渊督关中,率师东归。”
  “时帝遣关羽、张飞伐蜀急。贾诩谏先主,曰:‘巴蜀者,楚之上游,若得巴蜀,吴楚可望;若失巴蜀,南人不可制。’先主纳诩言,遣使复通刘璋。璋悦之,请解益州兵困。先主然也。”
  《汉纪·霍大司马世家》:“延熙十年,中书监臣弋上疏曰:‘冀、辽自中汉末以来,屡兴割据,忠奸难辨,士庶不安,臣弋闻盖棺方定论,故请纂修国志,明其实以正视听。’高宗准之,乃命著作郎司马昭等修《河阳国志》,历五年成书。……高宗观昭所著国志,见伪魏主传诸文字多有诡谲,不悦,谓中书监臣弋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遂令有司收监议罪。”
  “司马昭受拘,于有司议罪,其子郎中司马炎上《陈情表》曰:‘伏唯圣朝以忠孝信立天下,昔臣祖从贼,盖谓愚也,然愚忠者,不谓忠乎?今臣父直笔,亦谓愚也,然愚信者,不谓信乎?’帝震怒,欲罪之,中书监臣弋谓不可,曰‘愚忠者,懿也,愚信者,昭也,愚孝者,炎也,司马一门虽从贼之余,然忠孝信者虽愚亦不可罪也。’又奏请以陈寿重注国志,高宗遂纳之。”


第313章 进位联名
  建安十七年,夏。
  许昌,尚书令府。
  董昭笑容满脸,趋步入堂。
  荀彧见董昭入堂,脸色淡然,问道:“不知公仁此行所为何事?”
  董昭在侍从的招待下,坐到席上,笑道:“不知令君可知曹公击败马超,降服韩孚、马超二人否?”
  荀彧微微颔首,说道:“破贼降敌,复关西旧土于我大汉,曹公功不可没,彧又岂能不知此事?”
  董昭笑呵呵,说道:“曹公功勋卓著,威加海内,丞相之荣难以尊之,昭与诸卿欲向天子上奏,请进曹公爵位,然不知令君之意何如?”
  荀彧脸色不悦,说道:“天下不平,刘备作乱于吴楚,刘璋久居于巴蜀。曹公已为人臣之盛,莫非欲与比二刘乎?”
  “彧以为曹公今当谦让,不宜进爵,何不如待天下承平时,再议进爵之事。”
  董昭皮笑肉不笑,说道:“昔周旦、吕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受土开宇。”
  “追忆往昔之时,外戚、宦官乱政,董卓兵入洛邑,废立少帝,夜宿龙床,屠戮公卿。时值海内倾覆,宗庙焚灭,群雄并起。唯曹公躬擐甲胄,周旋征伐,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兴复。敢问令君,此功比周公、子牙何如?”
  “诸将功臣,受爵一县,今曹公与并侯一县,敢问令君,又何以尊荣曹公?如赏罚不平,岂不有违天下士民所愿?”
  荀彧微抬起头,望着董昭那张惹人厌恶的脸,说道:“曹公本兴义兵以匡辅汉室,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节。今进爵受土,怕非人臣之所为。”
  董昭沉吟少许,说道:“征讨不赏,赏罚不平,岂不寒将校之心?曹公闻之,怕心难平也!”
  荀彧不以为然,说道:“淮南动荡,何以言功?”
  闻言,董昭的脸色沉了下来,说道:“既然如此,昭仅能如此回禀曹公了。”
  “请!”
  荀彧毫不畏惧,抬起手请董昭出堂。
  “呵!”
  董昭见荀彧如此不识抬举,心中冷笑不已。今时曹公欲进爵国公,已是铁了心,莫非你荀彧还能阻不成?
  了解完荀彧的态度,董昭向乘车密见回师的曹操。
  曹操在收降马、韩二人后,便向董昭、华歆、王朗等人暗示,又准备让韩孚、马超上奏,欲爵国公、加封九锡。然曹操却担心荀彧不同意,故而让董昭试探荀彧的意见。
  荀彧作为曹操起家的功臣,股东之一,深受群臣、士人推崇。如果荀彧不同意曹操进爵国公,除非撕破脸,曹操很难强行进爵国公。
  董昭伫立于堂内,向曹操如实禀告事情前后经过。
  得闻事情原委,曹操微眯眼睛,再次反问道:“文若果真不愿孤进爵?”
  董昭摇了摇头,说道:“丞相,荀令君便是如此言语,望丞相能谦逊行事,秉忠贞之诚,守人臣之实。”
  曹操的脸色臭了下来,说道:“昔天子于洛阳朝不保夕,无粮可食,唯掘野菜充饥。郭、李背逆妄上,若无孤率兵援之,天子安能存否?”
  说着,曹操于榻上甩袖背腰,愤愤说道:“且若无孤率兵扫荡四海,今不知又有多少称孤道寡之徒。”
  董昭思虑少许,说道:“丞相何不如将荀彧置之不理,让文武公卿上疏天子,以奏封国公之事。”
  “不可!”
  曹操停下脚步,沉声说道:“文若从孤兴兵二十余年,提拔官吏众多,陈群、杜畿、司马懿、严象、韦康等人皆是其推举之人。今若强行进爵,必是引发争斗,于内不安!”
  “丞相,那当如何是好?”
  思虑间,董昭以手为刀,似乎建议曹操将荀彧杀死,说道:“或何不如将其~”
  曹操眯着眼睛,淡淡说道:“文若所言不无道理,霍峻兵破合肥,江淮糜烂,此乃孤之过也。”
  说着,曹操吩咐说道:“待孤面见天子,则率中军东进,巡视淮河。时孤将表奏天子,委文若出任督军,参丞相军事。”
  董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拱手说道:“丞相南巡江淮,昭与诸卿于许昌备九锡之物。待丞相功成,昭当为丞相上表天子,赐河东、河内、魏郡、赵郡、中山、常山等河北十郡为魏国。”
  “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2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