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316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话音未落,霍范手持书信,趋步入帐。
  “都督,大王与鲁副督命人送信而来!”霍范将书信递上,说道。
  霍峻用刀具敲开印泥,先取出刘备的书信。
  刘备于书信中,多是讲述手下众人对继续北伐的不乐观,建议刘备撤军的那些缘由。如寿春难克,军中爆发疫病,曹操兵众等理由。
  当然刘备也知道这些客观存在的条件,但刘备却对撤军不甘心。刘备想选择庞统的建议,与曹操对峙到秋季,然后再做下一步的判断。
  但鲁肃从八公山传来的消息,却让刘备陷入两难境地。故而刘备想问问霍峻的意见,是否撤军回国。
  摸着小胡子,霍峻若有所思。
  半响后,霍峻抬头看向蒋济,问道:“子通可知大军疫病之事否?”
  蒋济微微颔首,说道:“略有耳闻,自大王率军驻扎寿春起,因地势低洼,雨水多涝,先军士手脚肿大,后热寒来袭。医师医术多有不精,所开药方无效,故军士多有患病。”
  “何疾?”
  蒋济思虑少许,说道:“或言伤寒,或言疟病。”
  提及疟病,蒋济的脸色不太好看,说道:“若是疟病,恐成大疫尔!”
  不仅是蒋济神色不妙,霍峻神色亦是低沉,叹息说道:“希望是伤寒,而非疟病。若是疟病,于国于军而言,皆非好事。”
  疟病则是后世的疟疾,在古文中小病曰疾,大病曰病,故疟疾在古代中称为疟病。
  疟疾从先秦时期就有记录,几千年下来,疟疾仍在折磨着人类。不论是金鸡纳霜,亦或是青蒿素之类药物,都只能抑制疟疾,而无法消灭疟疾。
  金鸡纳霜的话,其产自南美大陆,因大航海时代,方传入中国。但随着疟疾的抗药性增强,金鸡纳霜的效果渐渐减弱,已是不足以治疗好疟疾。
  故而古代凡得疟疾者,几乎百死仅得一生。如清朝康熙得疟疾,若非得到传教士所献的金鸡纳霜,恐怕要死在疟疾手上。
  心情略有沉重,霍峻拆开鲁肃的书信。
  得见鲁肃所写书信,霍峻眉头直接皱了起来。信中鲁肃直接点出,军中将士已是确诊患上疟病,而非风寒之类的疾病。
  在他的八公山大营中,患病士卒日渐增多,疟病渐渐传播开,鲁肃担心会进一步形成瘟疫,从而蔓延到各军。且鲁肃自感身体不妙,写书信那日,似乎患上疟疾,冷得直打摆子。
  拿着书信,霍峻不由发怔!
  “都督!”
  蒋济见霍峻神情不对,问道:“子敬于信中莫非提及疟病,亦或是八公山战事不妙?”
  霍峻放下书信,长吐浊气,叹息说道:“据子敬所言,非是风寒,当是疟病。且子敬似乎已得疟病,情况并不乐观。”
  “什么?”
  蒋济吃惊不已,说道:“子敬向来身体健壮,好习弓马,今怎突得疟病。莫非八公山大营中瘟疫已是大散而开,那伯充兄今下如何?”
  霍峻从榻上起身,面容已是布满忧愁。
  瘟疫二词如同噩梦般笼罩在他的心头上,前世那场遍布全球的瘟疫,以及建安元年那场恐怖瘟疫,深刻于他的记忆深处。
  建安元年,南阳大疫。不仅父母得病身亡,他那住在樊城的未婚妻及其一族也多有伤亡。
  今时疟疾出现于军中,鲁肃已经患上了,那他的兄长霍笃呢?
  根据之前来的书信,兄长言及身体无碍。今下唯有希望兄长平安无事,不要染上疟病。
  “撤军!”
  霍峻负手背腰,沉声说道:“今时当不可与曹操继续对峙,必须要撤军。若不及时撤军,将不知多少军士会亡于淮水?”
  “夏时疟病大盛之日,若处置不当,不仅大王帐下大军损失惨重,连吴楚百姓亦要受瘟疫之害,时横夭难救,三亡其二,唯户户哀哭尔!”
  霍峻虽然不懂医学知识,但多幸屠先生获奖,出于好奇心粗略了解疟疾。疟疾通过血液、蚊虫传播,而非空气、唾液传播。
  今下想要杜绝疟疾的传播,唯有清除蚊虫。而在行军作战中,为了获取水源便利,唯依山畔水扎营,这极大利于疟疾的传播。
  行军作战中的卫生条件与居住环境远不如归国定居的营寨,同时军队属于是人群聚集型组织,人口密集居住。蚊虫大量滋生于水泽,极大便于疟疾的传播。
  尤其是盛夏之时,江淮地区常年人烟稀少,水泽山林居住着不计其数的蚊子,在没有蚊帐、蚊香的年代,蚊子将是不少人的噩梦。
  在疟疾面前人人平等,它可不认你是什么身份,一旦得上了,基本就意味着要到地府报到。
  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打下去。再打下去的话,不仅是大军士卒会染上疟病,就怕江淮百姓也染上疟病。彼时江淮大疫,再传到吴楚,那对南汉而言,无疑是大灾。
  沉吟许久,霍峻说道:“我明日离营,赶赴中军,劝大王班师回朝,肃清疟病,以免形成瘟疫。”
  “其间,泗口之兵暂由子通统率,凡见蚊虫立即扑杀,多取艾草驱蚊。严命各营军士不得赤裸臂膀,以免被蚊虫叮咬。”
  “蚊虫?”蒋济露出疑惑之色,问道。
  “正是!”
  霍峻神情严肃,说道:“蚊虫不仅吮吸人血,亦吸兽血。人、兽之血不相容,汇于蚊虫体内,滋生疟病之邪气。含有邪气之蚊虫,叮咬血肉,则将邪气侵入人体,故人得疟病由此而来也!”
  霍峻这番古今医学杂糅,说得蒋济一愣一愣。
  紧接着,蒋济猛地撸起袖子,在手腕上露出被蚊虫叮咬的红肿,紧张问道:“都督,济今早被蚊虫所伤,不知其间可有疟病之邪气否?”
  见蒋济如此,霍峻顿时哭笑不得,说道:“疟病邪气,难以用肉眼所见。依今之形势观来,含有邪气蚊虫当生在淮西,淮东蚊虫应寡含疟病邪气。然我军处淮水下游,恐邪气东传,当不可不备。”
  听得霍峻这般解释,蒋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都督深晓疟病,不知可有药方救之?”蒋济问道。
  霍峻脸色再次凝重下来,叹息说道:“我虽知疟病之由来,但却无治愈疟病之药方。”
  闻言,蒋济那期待的双眼又黯淡下去,说道:“唯有观南方良医之间,得有治疟病之法。”
  霍峻用那低不可闻的声音,轻道:“青蒿素?”
  继而,霍峻暗自摇了摇头。缺少现代科技提炼的青蒿素,怎能治愈得了疟疾?
  青蒿素里的成分能治疟疾,但没有广泛流传开,或许就证明了青蒿素治疗方法的极其不成熟,亦或是具有严重的危险性。
  然无论如何,今下唯有先劝刘备撤军,尽量减少疟疾带来的损失。
  拍了拍蒋济的肩膀,霍峻说道:“明日之后,军中有子通坐镇。军中扎营条例当严加遵守,切不可擅自更改,扑杀蚊虫,杜绝疟病四散。”
  “都督既知疟病之害,西行当多加小心。”蒋济说道。
  “善!”


第403章 不能战!
  且不言霍峻交代完大军布置后,只身西行涂山,前往拜见刘备的。
  淮北,魏军营寨。
  大帐内,众吏员向曹操汇报着因得瘟疫而逐渐增加的患病人数。
  “大王,今军中瘟疫肆虐,得患疫病者当不下三、四千人。虽有医师入营救治,然多束手无策,有言伤寒者,或言疟病者。所开药方繁多,然有效之方却无。”
  孙权神情忧愁,说道:“纵将患病将士置于疠营,但营中仍有军士不断发病。今不仅陈门下身染疫病,徐祭酒也染重病,畏寒发热,医师束手无策。”
  曹操依靠在凭几上,问道:“孔璋病情可有变化?”
  “陈门下病情已是加重,寒热交替,连日昏迷。据医师所言,若无良药根治,其不日将亡也!”司马懿说道。
  曹操神情多有惆怅,微叹说道:“孔璋、伟长乃文学出众之辈,今身染疫病,天多有不公啊!”
  陈琳虽撰文辱骂过他,但曹操不以为意,反而爱惜陈琳的才华。如今听到陈琳不日将亡的音讯,这让曹操甚感心痛。
  听着曹操这般叹息,众人心中多有伤感,亦或是为周围存在的瘟疫病毒而感到惶恐担忧。
  曹操望着帐下众人,手指在凭几的扶手上敲击,暗忖道:“今下疟病恐怖,上至近臣文武,下及普通军士多有担忧,需命人入营治疾。即便不能治愈疟病,但也要安抚军心,以免军心涣散。”
  沉吟半响后,曹操开口问道:“兖州刺史可在?”
  衣着简朴,气质儒雅者,趋兵出列,拱手道:“臣司马朗在!”
  “伯达载运医师与大量草药至营,当多有劳累!”曹操说道。
  “为国家效力,臣安敢言劳累二字。”司马朗说道:“仅臣多有惭愧,疫病肆虐,臣所带药材多是无用。”
  之前军营患有疫病,仓促南征的曹操,军中缺草药,故而命兖州刺史司马朗收集草药南下。
  曹操说道:“今军心因疫病之事多有动荡,需安军心,齐治疫病方是上策。然大军至今尚无主持治疫之吏,卿既携兖州医师及药材入营,不知是否愿主持治疫之事?”
  “臣愿领此重任!”
  闻言,司马朗毫不犹豫,拱手而应道。
  人群中司马懿见司马朗奉命,不禁皱眉深叹,主持治疫之事,可非良差。
  见状,曹操忍不住提醒几句,说道:“疫病肆虐军中,君为国之上卿,当多加小心,不可轻入疠营。”
  “多谢大王关心!”
  “刘备屯兵于淮南,敢问大王,今军中多疫,不知何以对之?”贾诩问道。
  松紧眉目间,曹操说道:“今军中多疫,暂命各军固守,不可轻易出战。我军据守不战,不消多时,刘备必引兵而退。”
  “诺!”
  这场战不仅刘备不甘心,连那曹操心中也是不服。先被霍峻骑脸输出一番,今下将士又被疫病折磨,这让他趁势反击的计划彻底泡汤。
  为了不被刘、霍二人所趁,曹操唯有采取据守不战的战略,以免重蹈金口之役的覆辙。
  接着,曹操与众人又聊了其他的话题,方才让帐中众人退下。
  司马懿出帐后,寻上兄长司马朗,担忧说道:“疫病肆虐军中,医师无计可施,亦无药可医。莫非兄长不知领持治疫之事,其中之凶险远胜战场搏杀?”
  “为兄岂能不知疫病之害?”
  司马朗捋须微叹,说道:“唯因大王所吩咐之事,兄岂能推辞不就?且若推辞不就,必惹大王不悦。”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兄长既知疫病之害,当寻机称病卸职,让大王另选他人主持治疫之事。”司马懿建议道。
  司马朗摆了摆手,说道:“既是君子,岂能身受君命,畏疫不就。今既领主治疫之责,兄当尽力为之,不辜负大王之器重!”
  司马朗的性格与司马懿不同,若说司马懿心机深沉,深晓趋利避害之法。那么司马朗则是为人忠厚,勤于公事,勤俭节约,多受中原士人推崇。连崔琰都多与司马朗交好,可见其品德、能力着实出众。
  “兄长,当深思啊!”
  司马懿面露忧虑,说道:“若有药方可医,以兄长之能,主持疫病之事,当不足为虑。然今无药可施,得患疫病者,无不身亡,如此疠疾,恐非人力所能治之。”
  司马朗不以为然,说道:“疟病之疾,虽恐怖骇人,但凡世间之事皆有阴阳两面,岂能无药可治此疟病?”
  说着,司马朗补充说道:“即便短期之内无药可医,但若恩抚军士有方,不让军心动荡,亦可言善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3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6/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