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他虽然不懂什么“西法”,可并不妨碍洪承畴直觉这堡垒不好攻打。更何况,这“紫微星堡”位于洛阳城东北角。在环绕洛阳城的河流帮助下,它几乎护住了洛阳城的其他几个方位。
  官兵若想攻城,也只能从洛阳城西北角方向发起进攻,就这也时时面临着堡垒对官兵左翼的威胁。
  当然,这些城防设施都是“死物”,关键义军居然也鱼贯而出,背城列阵,和官兵对峙。
  这就有点难办了,城防设施齐全,城外坚壁清野说明守城之人有守城之法;又有精兵出城列阵与官兵对峙,说明守城之人有守城之志。
  既有守城之法,又有守城之志,无论那座城池都不好攻打,也难怪洪承畴面色难看。
  好在洪承畴是老成持重之人,本来也没有幻想能够轻取洛阳城。他打起了精神,连忙下令麾下派遣一队士卒向前试探试探对方成色如何。
  结果,这边试探的士卒还没派出去,只听得三声炮响,洛阳城头上旗帜招展,人声鼎沸,不多时迎出两人来。
  洪承畴远远望去,只见一人身宽体胖,怕不是有三百斤重;另一人一瘸一拐,身材高大、不胖不瘦、气度非凡。
  随即只听见城上高声喊道:“城下何人,焉敢到此撒野?”
  洪承畴心下奇怪,便命人大声应道:“吾乃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是也!”
  不多时城上边应道:“吾乃大明福藩是也,尔其欲反乎!”
  五省总督洪承畴闻言差点吐血。他早已经从陈奇瑜溃兵里面打听到福王的问题,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还没开打呢,“顺贼”给自己玩这么一手。
  好家伙,剿匪者变成匪了,这特么还怎么剿?
  古人最重“出师有名”,原本官兵举朝廷大义,将对方贬斥为匪,好歹还具有正义性。
  结果被张顺拉出来福王玩这么一手,有理的反倒没理了,官兵反倒成了叛军了,这成了什么事儿?
  好在洪承畴也做个最坏的打算,闻言连忙下令道:“福王殿下作为朝廷宗室,岂能与贼寇为伍?此獠定是贼人假冒,速速与我用火炮打死了,以祭福王在天之灵!”
  这五省总督洪承畴也算是个狠人,他比河南总督陈奇瑜明白多了。
  胜利者不受指责,只要自己彻底消灭“顺贼”,仅凭此功便足以让崇祯皇帝高抬贵手,饶恕自己一命。
  若是一味想着万无一失,左右讨好。不但落得个左右不是人不说,就怕自缚手脚,一旦战败死无葬身之地矣!
  “嗵嗵嗵~”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虽然大多数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只有两三枚炮弹击中了洛阳城的城墙。
  却也不但把福王吓得屎尿齐流不说,顿时还把在城上装着大腿受伤的张顺吓了一个趔趄。
  张顺也万万没想到这厮是个狠人,上来就斥责福王是假冒的不说,还直接用火炮轰击表明心志。
  这时候福王早被吓破了胆子,连忙连滚带爬的扑到张顺脚下,抓着张顺的裤腿,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喊道:“舜王仁义,求求你饶我一命吧!”
  吕维祺看此人实在有失朝廷颜面,正要上前斥责他一番。结果张顺却笑眯眯的扶起来福王问道:“福王殿下何出此言?此乃乱臣贼子故意恐吓王爷罢了,王爷不必担心。”
  “刘应贵何在?速速护送福王下去,且在王府等待本王击退叛军的好消息便是!”
  那福王本来还以为张顺要拿自己挡洪承畴的火炮,听到张顺的命令之后,不由破涕而笑,连忙千恩万谢一溜烟跑下城墙去了。
  张顺提心吊胆地看着这个“肉球”三下两下落到了地面,才放下心来。生怕那福王一个失足滚了下去,当场摔死,那他可真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好容易看到福王连滚带爬远离了战场,张顺这才扭过头看那战场的情况,只见官兵早派出一队精锐骑兵奔驰而来。
  张顺也知道这是官兵试探义军的实力,随即也命王锦衣传令掌旗,命令赵鲤子率领二百骑兵迎了上去。
  赵鲤子经过这一两年锻炼,亦不负赵子龙之名,早练就一身马上功夫。
  他身着白衣白甲,胯下白马手中银枪,一马当先向官兵冲杀过去。他身后的二百骑兵,早已经以队为单位,分为八个小队护在赵鲤子左右。
  洪承畴远远望见,不由瞳孔一缩。昨夜义军袭营,夜色沉沉,官兵尚且看不清楚。如今他却看得明白,只单看义军这一手分为小队迭次冲锋,便知贼人成色如何。
  古代指挥作战没有通信设备,只能依靠金鼓旌旗、吼声、纪律进行指挥。若能能够分为很小的作战单位,必然代表着对方有训练良好且指挥能力较强的基层军官。而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军官,更表明对手的队伍有很好的组织度。
  除此之外,小队骑兵的应用也具备良好的战术意义。通常以一百或者五十骑组织的方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往往除了面朝敌人的一方具有火力输出能力以外,排在后面的骑兵只有虚张声势的作用。
  当这些骑兵被分成小队以后,往往一个小队的火力输出效果便不低于一个百人队的火力输出了。这种编制、阵型可以以更少的骑兵,输出更多的火力。
  义军骑兵编制如此,洪承畴手下常年和骚扰袭击的蒙古人作战的三百精锐骑兵,更是擅长此道。
  双方接近以后,并不直接对冲搏命,反倒相互绕着圈用弓箭、三眼铳、快枪等武器进行射击起来。


第256章 背城列阵(下)
  双方你来我往,骑兵互相拉扯了半天,皆不能突破对方的防御,骚扰对方的列阵的步卒,随即在各自鸣金声中各自回阵不提。
  洪承畴皱了皱眉头,见到对方士卒素质也明显出乎自己的意料,显然他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只是大军来都来了,若是不能试探着攻一下城池,洪承畴多少有点不甘心。
  于是,他便擂鼓助威,让前队逼近洛阳城墙。
  洪承畴所列之阵,前重后轻,第一列左中右三阵分别是陕西总兵左光先、临洮总兵王承恩、甘肃总兵柴时华三位总兵官。
  第二列左中右三阵分别是副总兵艾万年、中军标营、副总兵柳国镇。第三列则为参将贺人龙、白广恩,而贺人龙和白广恩之间则藏着官兵骑兵,随时可以释放出来执行支援、骚扰、追杀等关键战术动作。
  而义军列阵就简单多了,背靠洛阳城下“乱世王”、曹文诏和曹变蛟营地,一字展开的分别是“乱世王”、曹文诏和曹变蛟三营。
  其背后,则隐藏着萧擒虎的猛虎营,以及羽林营的魏从义、赵鲤子两部骑兵。
  除此之外,李信、高一功率领的高营和蒋禾率领的部分高营留在城中守城;而张三百驻守洛阳城东北角的“紫微星堡”,随时准备出城袭击官兵左翼。
  洪承畴所率官兵有四万余人,而城外义军列阵人数为一万三千余人,官兵人数为义军的三倍有余。
  不过,张顺丝毫不慌。等到官兵行至城墙二里左右,在城上等待已久的李十安便命城上的炮手开始点炮轰击城外官兵。
  这城上的火炮却不是往日义军所用的“黄金炮”和“野战炮”,更是正儿八经的红夷大炮。
  分别是缴获于京营的十门“守铳”和曹文诏部的十门“攻铳”。
  那“守铳”重两千斤,弹重十五斤,而那“攻铳”则重三千六百斤,弹重十五斤。这两种红夷大炮皆可借助城墙高度,发射实心弹达二三里,能够轻轻松松覆盖了当面官兵的阵型。
  其实这红夷大炮虽然能够射远,到了这个距离几乎没有多少准头了,只能依靠炮手的经验进行盲射。
  好在第一轮设计,义军运气不错,二十发炮弹里面有三五发击中了官兵。
  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阻拦在自己面前的人体打成了七八块肉块,一连穿透了二十余人乃止。
  官兵顿时骚乱起来,虽然秦兵久处边地,和“套寇”“海寇”“松寇”三大寇交手较多,战斗力较强,可是他们也没有遇到过火力如此凶残的对手啊!
  甚至有一枚炮弹不幸的击中了阵型外面的偏厢车上,顿时把那架坚木制成又蒙了牛皮的偏厢车打个稀烂。
  木屑飞溅起来,如同箭支一般钉在附近士卒的铠甲之上。有个别不幸之人,不意被伤了面目,捂着脸翻倒在地上,惨叫不已。
  洪承畴一看不好,连忙下令道:“命令炮手将红夷大炮推进,进行还击!”
  原来这一次洪承畴为了消灭“顺贼”也做好了攻城的准备。陕西四镇重型红夷大炮很少,他便向其他边镇借来了火炮、炮手和工匠,前前后后凑够了二十门红夷大炮才肯出战。
  这二十门红夷大炮皆能发射十斤铁子,重四千斤至六千斤不等。为了运输这些大型火器,洪承畴命士卒给每门炮配备了二十头牛进行牵引。
  莫要小看这些“攻铳”口径小于义军火炮,其倍径却在二十四至二十八之间,炮壁又厚,能够强装药,射程威力更胜义军手中的“守铳”和“攻铳”。
  随即,官兵红夷大炮建立阵地,便对准洛阳城进行发射。硕大的炮弹拉着狼烟,先后向洛阳城袭来。
  大多数都撞到了洛阳城城墙之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和沉闷的撞击声。
  那清脆的碎裂声乃是击碎了洛阳城墙的包砖;而那沉闷的撞击声则是撞入到洛阳城墙之上,被夯土吸附了动力而发出的声音。
  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张顺脚下的厚重的城墙好像也抖了一抖。
  张顺有几分担心的向张都督、韩霖问道:“这城墙没事儿吧?会不会被官兵击毁了?”
  “没事儿,天主会保佑我们!”那张都督和韩霖尚未来得及回答,高一志连忙用他那怪异的口音向张顺保证道。“这些火炮不怕坚固的石头,就怕夯实的土壤,土壤能够吸附它们的力量!”
  张顺听了心中稍安,有连忙下令李十安对城外官兵进行射击。
  由于遥远的距离,其实红夷大炮也难以发挥太大的作用。不但义军往往一轮射击有时候还打不中几个人;而官兵的反击,往往还都胡乱的落在洛阳城墙各个部位,除了蹭破一点包砖之外,并无太大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兵逐渐接近了义军,城上的红夷大炮火力更加猛烈了,而城下官兵的红夷大炮亦开始试着向义军红夷大炮阵地进行射击压制了。
  这时候,义军亦早按捺不住,开始向官兵逼近。等行至百余步,双方战斗一触即发。
  一声令下,双方不约而同的端起了鸟铳,拉开了弓箭,向对方倾泻起弹丸、箭矢来。
  秦兵善使弓箭者极多,一时间箭如雨下,遮天蔽日,义军吃了不小的亏。有不少士卒身上插满了箭支,如同刺猬一般。有的被射中了要害,当场仰面倒地不起。
  好在义军在前番击败陈奇瑜以后,又缴获了不少鸟铳,同时曹文诏部的加入,更是带进了不少鸟铳手。
  张顺将这些人选拔编制为一处,分为三列。义军一声令下,这些人轮番射击,连续不绝,顿时官兵也被射倒了一片。
  官兵和尽量简化远程输出,以鸟铳、弓箭为主要手段的义军不同。等到鸟铳、弓箭射击完毕之后,官兵再度急行二三十步,然后又拿出快枪、三眼铳、弗朗机等火器,密密麻麻的射击起来。
  密集如雨的弹丸倾泻在义军阵型上,顿时不少义军当场中弹。好在义军衣甲齐全,这些火器以发射霰弹为主,威力颇弱,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战果。
  不过,张顺倒因此惊出了一身冷汗。若是义军衣甲不全,恐怕只这一轮射击,便会遭受到惨重的伤亡。


第257章 火炮与车营
  战车是明代一种非常复古的军事器械,由于火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威胁,在明中期以后又再度“复活”了。
  明代战车五花八门,有运输用的辎重车,有防御用的屏风车,也有攻城用的各式冲车、盛油引火车、云梯车以及临冲吕公车,但是最常用的还是野战用的正厢车和偏厢车。
  特别是偏厢车相对于正厢车来说,少了半边挡板,轻巧了许多,更得将士喜爱。
  明代自朱元璋开国之初,便以精锐的长枪手纵横天下,追赶的曾经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铁骑抱头鼠窜,凄凄惨惨逃回了漠北苦寒之地以后,精锐步兵一直是明代的军事传统。
  但是随着王朝的延续,军政日渐腐朽,朝廷越来越有心无力的应对卷土重来的蒙古骑兵的骚扰,以战车作为主要战法的车营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车营虽然看起来与春秋战国时代的好像差不多,其实战术思想完全不同。
  明末名将孙承宗在他的《车营叩答合编》中就提出来“火以车习,车以火用”的思想。
  其他将领使用战车的情况大体上也大同小异,和孙承宗相差无几。
  皆是将辎重粮草以及铠甲武器等物资载在车上,将士挽车而行。“行则纵为阵,止则横为营”。遇敌则以车为城,以火炮、火铳为御,以少击多,无有不破。是以,有人将明军的车营称之为“有足之城。”
  五省总督洪承畴在延绥、陕西等地任职多年,久于边事,更是对车营情有独钟。
  这一次攻打洛阳城,他便列出了一个四万人的大型车阵。且阵中容阵,大阵套小阵,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张顺在城上望去,也不由心神震动。整整四万人的大型方阵,以偏厢车为城墙,又以小型空心方阵将大型方阵整齐划一的分割成数十块区域,远远望去和一座移动的小县城毫无区别。
  再加上“城内”旗帜如林,士卒如蚁,看起来更是震撼人心。
  不仅仅张顺,城上其他将领、文臣、士卒更是脸色大变,相顾失色。
  当官兵部分士卒脱离“城池”,和义军接战半晌,战况不利,便又轻松退回到“城池”之中的时候,张顺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来“以城攻城”。
  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四万大军组成了一座移动的城池,可以借此为根基随意出击骚扰义军,而无被义军所趁之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