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54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逊之,你如何来了!”孙传庭在囚车中艰难的抬起头,一看来人,不由不敢置信道。
  “抚军忠心为国,夙兴夜寐,继泰看在眼中,如何不感动万分?”陈继泰不由呼喊道。
  “如此忠臣,岂能枉死于小人之手,让天下人痛心疾首。”
  “今日陈继泰拼着身家性命不要,也要救得抚军性命!”


第121章 上杆子找死
  话说当初张顺施了离间计以后,便率领众人返回韩城。
  那王定和王忠二将心里颇多残念,一路上还念叨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舜王殿下,这是取山西大好时机,奈何畏缩不前哉?”
  张顺哭笑不得,只得苦口婆心解释道:“天下非止大明一家,亦有后金这样雄踞辽东数十载之国。”
  “如今后金东收朝鲜,西服蒙古,北收索伦,南侵直隶,虎视天下。”
  “如今义军取山西易,夺天下难!”
  “啊?这是为何?”王定和王忠毕竟是武将出身,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行军作战方面,对战略问题并不十分敏感。
  “假如咱们占了山西,皇帝老儿在北直隶肯定待不下去了。”张顺不得不耐心讲解道。
  “如果皇帝老儿跑到南面与咱们为敌,而没有后顾之忧的后金尽发国中之兵与咱们争夺天下。”
  “咱们两面受敌,又当如何是好?”
  “这……”这两人听张顺说这话,这才好像明白了一些,“那咱们该怎么办?”
  “要有战略定力!”张顺好像在说给他们听,也好像在说给自己听。
  “我不能听风是雨,朝令夕改!”
  “坚决认真处理好内部事务,整顿好陕西大好河山,再图其他……”
  等到众人返回了韩城,张顺见过了张胖子兄弟张瘦子,卸了衣甲,吃了吃食,这才问道:“杨承祖哪里去了,有消息没有?”
  “杨承祖往西追击贼人溃兵去了,恐怕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王定上前应道。
  “亏得他有心了,那咱们就再等他几日吧!”张顺闻言不由欣慰的赞赏了一句。
  你道当初为何王定把追击溃兵的任务让给杨承祖?
  原来这时代山地战颇为凶险,特别是大明边军出身的士卒都尽量避免山地战。
  在原本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将领之所以屡败屡起,就有官兵不愿意深入山林的原因。
  因为这时代山中地形复杂,又无道路。
  若是身着铁甲,体力消耗很大;
  若是轻装上阵,又容易被贼人伏击,损失惨重。
  所以历史上,哪怕是曹文诏、左光先这样的猛将,都在击溃义军以后,不肯深入山中搜杀义军将领。
  这王定出身榆林将门,对此心知肚明,当然不愿意干这种累活脏活。
  而那杨承祖却不同,一则他身为“活曹操”罗汝才部将,天然低其他义军首领一头,不得不拼命建立功勋,以讨张顺欢喜。
  二则,他以前追随罗汝才战败了,经常深入崇山峻岭之中,对山地战并没有像其他官兵那么抵触。
  如此等了十余日,这一天早上早有士卒回报道:“杨总兵已经先后攻破‘黄矿主’、‘李堡主’、‘贾庄主’等大小一十五家矿徒豪绅。”
  “前后杀伤贼人三百七十九人,活捉男女二千八百六十五口,孩童稚子七十三口,韩城北部山中为之一靖!”
  “唯有‘乱点兵’、‘皂鹰’两个贼子躲在深山之中,一不容易搜寻,二难以剿灭,还请秦王示下!”
  “都是义军兄弟,非得打生打死不成么?”张顺闻言皱了皱眉头道。
  杨承祖麾下都是精锐骑兵,死一个他都心疼的不行。
  既然这一股山贼不好打,何不“诏安”来着?
  “这……秦王若想诏安,恐怕得让我兄长出马!”张瘦子闻言,不由建言道。
  “张胖子?也成!”张顺点了点头。
  其实若想劝降这伙强人,最好让李自成、张天琳这样身份高、资历老之辈。
  只是仅为了这七八百人,就把身负重任的李自成、张天琳调来,那也太小题大做了。
  当然,若论身份高、资历老,恐怕张顺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不过,让他堂堂秦王身犯险地劝降几个蟊贼,那也是笑话。
  所以,思来想去,唯有张胖子这样颇有些身份地位,又同样是义军出身的刚好合适。
  “这样吧,让张胖子走一趟,不过注意多带点人手,别被人害了,反失我一员大将!”张顺沉吟了片刻,不由点了点头道。
  按理来说,义军之间多少会卖个情面。
  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小心谨慎为上。
  “好!”张瘦子点了点头,这就出去安排信使通知张胖子去了。
  张瘦子前脚刚走,结果没想到王定和王忠突然联袂来访。
  “怎么了?你俩不好好训练士卒,巡逻河防,怎生有闲心跑到我这里来了?”张顺不由笑道。
  “舜王,我俩逮了一个人,特意过来献给你!”王定和王忠嘿嘿一笑,然后扭头大声喝道,“都给我带上来!”
  张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七八个大汉,推搡着捆绑了双手的两个拥了进来。
  “这是?”张顺见这两人气度不凡,不由奇怪道。
  “某乃是山西巡抚孙传庭,这位乃是我的赞画陈继泰,特意前来投靠舜王!”其中一人,身材高大不让张顺,乜斜了王定、王忠一眼,一脸傲然应道。
  “孙白谷?”张顺闻言吓了一跳,下意识问了一句,“二位何以至此耶?”
  “唉,一言难尽呐!”孙传庭长叹一声,不由泪流满面。
  原来当日孙传庭被锦衣卫逮捕以后,陈继泰带领士卒前来营救。
  那孙传庭固然一心为公,不曾恩养私兵。
  但是陈继泰作为孙传庭赞画,却私下里收养了百余忠心耿耿的死士。
  所以才在关键时候冲杀出来,救了孙传庭和其子孙世瑞二人。
  那孙传庭得救以后,无路可走。
  两人不得已从太原一路往陕西逃来,结果刚过黄河,却被巡逻的王定、王忠二人活捉了。
  张顺闻言都惊呆了,他千算万算,居然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么个结局。
  当初张顺使个离间计,也没指望能起什么效果,不过是借机给孙传庭上眼药罢了。
  他打算打击一下孙传庭的声望,给他清理屯田、整顿士卒的计划制造点阻碍,为义军整合陕西争取些时间。
  张顺万万没想到崇祯小儿居然连这么简单的计策都能中。
  他这么急着上杆子找死,难道是担心再过几年皇后的岁数大了,自己攻入紫禁城以后不方便笑纳了不成?


第122章 自坏万里长城
  话说孙传庭和陈继泰杀了锦衣卫,带领儿子孙世瑞和百余死士归顺舜王张顺以后。
  张顺一边安排张胖子前往韩城北部神道岭说降“乱点兵”党守素、“皂鹰”张汝魁,一边带领孙传庭、王定、王忠及陈继泰一干人等返回西安府。
  刚到西安府,幕僚长洪承畴及秦王府长吏吕维祺、王后李三娘一干人等早迎了出来。
  一番繁琐的礼节以后,张顺遣散了众人,独留洪承畴、吕维祺和孙传庭三人,陈继泰陪在下首。
  张顺这才道:“我观这崇祯小儿自寻死路,恐怕这大明支撑不了太久,我等须早做打算才是!”
  “什么?”幕僚长洪承畴和吕维祺闻言简直是石破天惊,不由面面相觑。
  “舜王,咱们先前早已经议定,先把陕西三边四镇和豫西等地整合了,再作打算,如何今日又变卦了?”洪承畴闻言皱了皱眉头道。
  而长吏吕维祺亦提醒道:“今年夏粮几乎耗尽,而秋粮不过刚刚开始征收而已。”
  “即便秋粮额高于夏粮,恐怕也仅仅满足二十万大军开支之用。”
  这两人先后从战略角度和经济角度给张顺一记重击。
  “如今赋税如何?”张顺想了想,先不谈战略,反倒问起了钱粮。
  “夏粮计征收一百二十万石,张三百又走丹水运来三十万石,勉强可用到年底。”吕维祺闻言如数家珍道。
  “只是这一百二十万夏粮之中,其实有七十二万石乃是义军没收的王府田亩和清理的屯田。”
  “当初义军粮饷短缺,只好按年征收,每亩一十二石,秋粮已经无法再征矣!”
  “不过张伯鲸、李自成他们如今正大力清理延安、绥德和庆阳三地屯田,估计明年初能征四十万石,算是意外之喜!”
  “除此之外,西安府秋粮还能征五六十石,其他平凉、宁夏能征一二十石,总计不超一百二十万石。”
  “这……秋粮还不如夏粮啊!”张顺不由感慨一声道。
  原来明代税收基本上以秋粮为主,夏粮为辅,两者比例大致在七三、六四之间。
  只是当初义军寅吃卯粮,先行利用暴力全额征收了一整年的子粒,导致秋粮数可能还赶不上夏粮数。
  “不成,不成!”张顺不由摇了摇头道,“凤翔、巩昌、临洮、庆阳和延安诸府,不论多寡亦要纳税。”
  “以上诸府抓大放小,留作补贴当地之用即可!”
  啥叫“抓大放小”?
  就是反正人手不足,无法如数征收。
  不过那也不要紧,专捡大户征收便是。
  征多少算多少,好歹充作当地粮饷或者赈济粮食之用,强似从别地儿人吃马嚼的运输。
  “好!”吕维祺闻言点了点头,估计了一下道。
  “如此,当可再入十余万石,至少能征够一百二十万石之数!”
  听起来似乎这一百二十万石秋粮也不太多,但是若和大明征收情况一比,便知这已经是很好的征收结果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5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4/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