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56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如今算来居然有这许多人马,大出众人意料。
  “其实,秦王若想征讨明金二国,也不是不可以!”经过计算家底以后,幕僚长洪承畴也不由平添了几分信心。
  “只需深耕甘镇,至少可以有二十万大军出征,足以灭明拒金!”
  “此话怎讲?”张顺一愣,随即和吕维祺、孙传庭一起看向洪承畴。
  “陕西三边四镇唯榆林、甘镇最雄,其次固原、宁夏,临洮为小镇耳。”
  “只是如今榆林因延绥灾荒之故,不能养大军。宁夏因哱拜之乱,放水淹城,以致屯田遭毁,不能尽其力。”
  “固原本是三边中枢,奈何昔日舜王连破陈奇瑜、微臣和梁廷栋诸将,固原镇损失惨重,如今不堪大任。”
  “除此三镇以外,甘镇和临洮不曾遭兵灾,损失最小。”
  “故而,以吾计之,当经略甘镇,以稳固番民;清理固原、宁夏和甘镇军屯,以征调甘兵。”
  “吾闻前朝固原屯田八万顷年入子粒三十余万石。”
  “宁夏屯田一万六千顷,年收子粒一十七万石。”
  “甘肃屯田一十一万顷,年入子粒三十余万石。”
  “如此可得子粒七十万石,足以多养兵五六万。”
  “如此舜王得三十万大军,只需南阳留守一万五千兵,洛阳留五千兵,西安留五千兵,其他五镇各留一万,商州留五千,再留两万以防万一,如此即可!”
  “这……这也可以?”张顺闻言一愣。
  他只是有这个想法,并不是打算立刻马上就要东征,夺取天下。
  结果经洪承畴这么一算,似乎事情并没有那么困难了。
  “好了,那么压力来到了吕先生这边,吕先生你以为这件事如何?”张顺嘿嘿一笑,不由扭头向吕维祺问道。
  “你问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吕维祺黑着一张脸道。
  “且不说再加七十万石够不够用,就单说这清理屯田之事。”
  “张伯鲸和李自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好容易清理完山西府,也不知遭受多大阻力。”
  “如今这二人又一心清理延安、庆阳和绥德三地,还不知哪个年月能成。”
  “宁夏镇还好说,如今有曹文诏、郑崇俭两人处理,估计年底就能清理出来。”
  “只是那固原镇、甘肃镇怎么办?一个是土司造反,正在平定;一个是主将出征,留守专心于马政。”
  “主将出征”说的是陈长梃,“留守”说的是陈金斗,他出发之前张顺千叮万嘱让他帮忙稳住固原的同时,要搞好马政。
  所以现在的陈金斗正带领姬程到处选种马,招募人手,购买马驹,忙的脚不点地,如何有时间精力处理屯田之事?
  “先生莫急,先生莫急,这不是来人手帮忙了吗?”张顺闻言笑着安慰道。
  “哪呢?哪呢?舜王你休得哄我!”吕维祺张望了一番,并无见一个人影。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孙先生孙白谷不是刚好送上门来主管清屯的好人选嘛!”张顺笑着道。
  “什么?”众人闻言大吃一惊。
  不待吕维祺、洪承畴说些什么,孙传庭率先拒绝道:“不成,不成,此事不成!”
  “在明朝那边,我担任山西巡抚,主持清屯练兵;来到秦王这边,我降了职务不提,还要主管清屯练兵,那我这投降岂不是白投了吗?”
  不是,抚军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搁舜王这里摆谱装大爷,莫非是寿星公上吊活腻了不成?
  陈继泰闻言不由捏了把冷汗,恨不得上前捂住那孙传庭的嘴巴。
  “哈哈!”张顺闻言爽朗的笑了起来。
  “没白投,没白投!”
  “在明国那边,你主持清屯,没有人给你撑腰;在义军这里清屯,你且把心放在肚里,哪个敢动你且问问本王肯不肯答应!”张顺不由张口保证道。
  “什么牛鬼蛇神,一概不管。哪个胆敢反抗,你只管打了杀了,由本王给你兜底!”
  “至于巡抚、总督什么,听起来好大的官儿,本王起兵以来,也不知道砍了多少个,值得什么?”
  “你只管做来,回头满天下总督、巡抚的缺多了去了。想要哪个,你给本王说,本王给你留着!”
  好家伙,张顺这一通话听得孙传庭那是热泪盈眶。
  “我只是一个降官,有无十分功绩、声望,舜王便委以重任,难道就不怕孙某给舜王办砸了吗?”孙传庭忍不住问道。
  “怕,怎么不怕?”张顺闻言一脸肃然。
  “时不我待,不但本王怕你,还怕他!和他!”
  张顺伸手点了点洪承畴和吕维祺二人,一脸诚恳道。
  “怕你们在我这受了委屈,有口难言;怕你们嫌弃我这条件简陋,享不了荣华富贵;怕你们‘君择臣,臣亦择君’,嫌弃我非明主,离我而去……”
  洪承畴、吕维祺和孙传庭一听张顺这话,没想到自己等人在舜王心里如此重要,不由感动万分,连忙跪拜道:“得明主如此,洪承畴(吕维祺、孙传庭)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乎!”
  特别是刚刚被崇祯“背弃”的孙传庭,更是老泪纵横。
  他不由一边拉着张顺的衣服,一边痛哭流涕道:“得舜王知遇之恩,犹诸葛遇先主,太公遇文王,哪怕是粉身碎骨,孙某亦一肩担之!”
  喂喂喂,过分了啊!
  洪承畴和吕维祺刚开始还挺感动,接着听着听着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什么叫“诸葛遇先主,太公遇文王”?
  你说谁是诸葛武侯?你说谁是太公吕尚?


第125章 一波流
  话说洪承畴自从归降义军以后,虽然担了一个幕僚长的名头,其实并没有真真正正出了多少有效的计策。
  但是,这一次他提出了“稳固甘镇、清理屯田、招募甘兵,以备东征”的战略,确实让张顺眼前一亮。
  刚好自己手底下有个“闲人”孙传庭,便立即下令让他走马上任。
  至于陈继泰,这人倒是个能人,张顺准备等张胖子说服“乱点兵”党守素和“皂鹰”张汝魁以后,让他主管这二人,另立一营人马。
  “不是,我说舜王殿下,您这就直接重用我俩了?”孙传庭一脸不敢置信。
  “您就不怕我俩是朝廷派来的奸细,故意过来探查义军的情报,破坏义军的计划?”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莫说二位不是,就算是大明的间谍又如何?”张顺闻言冷笑一声道。
  “就算是大明的间谍,本王也敢放心使用!”
  开玩笑,如果大明朝野上下真意识到义军的威胁,他们得愚蠢到什么程度,才会以断了自个救命稻草为代价就为了派遣两个间谍?
  就算他们那么蠢,你孙传庭也不会真那么蠢吧!
  “秦王殿下!”经过一番试探的孙传庭和陈继泰,这一回真的心服口服。
  两人忍不住拜道:“人常言舜王宽宏大度,礼贤下士,令人甘为之死。”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吾二人恨不能遇舜王未发迹之初,时刻跟随左右,聆听教诲,庶几无憾矣!”
  孙传庭和陈继泰和其他人不同,这两人都是认真做事之人,深知做事之难。
  如今他们二人刚刚遭大明上下猜忌,颇有几分“我未负天下人,不意天下人负我”的悲壮。
  结果到了张顺这边以后,不但皆委以重任,还深受信任,让他们如何不争相效死哉?
  好容易安抚了情绪激动的孙传庭、陈继泰二人,张顺便命王锦衣带领这二人下去歇息。
  那孙传庭、陈继泰自知张顺和洪承畴、吕维祺还有要事相商,孙传庭自个又惦记儿子孙世瑞受了惊吓,两人便识相的辞别了张顺,前往查看张顺赏赐的宅院去了。
  “舜王殿下,这两人可靠吗?”眼见两人刚刚离去,吕维祺就忍不住开口道。
  “可靠不可靠,不仅仅取决于你我,还取决于他!”张顺往东北顺天府方向一指,不由冷笑道。
  洪承畴闻言苦笑了一声,谁说不是呢?
  当初自己围剿舜王的时候,除了自个自大以外,不也有朝廷死命催促的缘故吗?
  “舜王殿下,你是当真要改变原本稳固的战略吗?”洪承畴皱了皱眉头,不由又追问道。
  “时不我待啊!”张顺明白洪承畴的心情,不由感慨了一句道。
  “如果我所料没错,恐怕今年年底至明年年中之间,明、金与我三方必有一战!”
  “哦?不知舜王为何有如此判断?”洪承畴眉头拧成了一团,不由追问道。
  太激进了,“舜王”这一次新调整的战略太激进了,几乎到了孤注一掷,非生即死的地步。
  “还记得当初我的‘粮食战’吗?”张顺摇了摇头,苦笑道,“当初我只是突发奇想,本着‘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就玩了这么一手。”
  “如今看来,这一手恐怕要开花结果咯!”
  “舜王,您是说……”吕维祺闻言欲言又止。
  “对,大明边军和后金都缺粮了!”张顺冷笑一声道。
  “其实咱们粮食也快不够吃了!要不是先前咱们从福藩、崇藩、唐藩和秦藩诸藩王手里榨出来数百万白银,又从程贾那里换了许多粮草,咱们哪里养得起这二十多万大军?”
  “舜王明鉴!”吕维祺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先前孙传庭在场,吕维祺为了不泄露义军虚实,所以没有提及此事。
  其实原本陕西一年的税赋,如数征了也就将近养十万兵马而已。
  哪怕再加上河南、南阳和汝州二府一州,依旧养不起二十万大军。
  如果实在想养活二十万大军,那也好办。
  义军可以以麾下人马为后盾,派遣官吏逐个丈量耕地,依照土地多寡、贫瘠,一体纳粮即可。
  只是如果声势浩大的行动,不但需要耗费三五年功夫,更是容易激起兵变。
  到时候内外夹击之下,义军能不能渡过这个难关,还在两可之间。
  裁军,更是不可能裁军!
  如今义军之所以能够稳固在陕西的统治,靠的就是义军将士的能征善战和舜王用兵如神的威名。
  若是自坏根据,那才叫死无葬身之地!
  怎么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5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6/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