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需要依赖范永斗、王登库一干人等走私大明的物资,以维持后金的经济秩序。
结果由于北方连年自然灾害和兵灾连接,导致后金愈发依赖抢劫大明来维持社会秩序。
本来双方一进一出,除却枉死的士卒和遭灾的百姓以外,完美达到了动态平衡。
没想到张顺在先后劫掠了福藩、崇藩——唐藩等藩王以后,居然勾搭上扬州盐商程贾以后,下了五百万石的订单。
这义军一购粮粮不要紧,顿时整个天下粮食都开始短缺,连大明边军和京师的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那范永斗、王登库一干人等固然坏到了骨子里,但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还在。
什么“囤积居奇”、什么“坐地涨价”,都无师自通,不因顾客的身份、地位、民族、国家而改变。
可是以凶残著称的金国汗洪太偏偏还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什么叫垄断?
这就叫垄断。
走私卖国者,皆以他们八家为首。
若是金国汗洪太恼羞成怒砍了他们,恐怕下一次连这“八两一斗”的粮都没得买了。
“能不能请他们过来,和他们打个商量,以本王的名誉担保,先赊十万石粮食?”洪太眉头紧锁,半晌提出一个提议道。
“现银交易,概不赊账!”范文程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咱们现在什么形势,汗王你还看不清吗?
正所谓:“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
指望他们锦上添花还成,要指望他们不趁火打劫,那还不如指望太阳打西边出来。
“对了,朝鲜国的粮食送过来了吗?”洪太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张口问道。
天启七年,刚刚即位不久的洪太曾派遣贝勒阿敏征讨朝鲜,朝鲜连战连败,请求议和。
双方遂在平壤结为“兄弟之盟”,朝鲜除了不能接纳辽东流民和支援皮岛毛文龙以外,每年还要向后金支付三千石粮食。
如今后金国粮食短缺,洪太又惦记起这点粮食了。
“给了,早给了,三千石粮食,一两不差!”范文程闻言笑道。
“小小朝鲜国,焉敢捋汗王虎须?”
“哦?看样子朝鲜国百姓生活富足,粮食满仓啊!”洪太不由感慨道。
“嗯?”范文程闻言一愣,顿时反应过来金国汗洪太是什么意思。
“汗王的意思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没错,既然大明国现在不能动,那么动一动朝鲜国还是可以的!”洪太不由冷笑道。
“兄弟之盟,他李倧是哪个的兄弟!”
原来原本历史上,洪太征服蒙古以后,也意识到“金国汗”的名号再也不能满足统辖蒙古、索伦等部,所以就开始酝酿着称帝事宜。
而朝鲜国正好不尴不尬的夹在明金两国之间,后金强迫朝鲜国称臣不成,随即洪太带兵御驾亲征。
彼时洪太率领代善、多尔衮、多铎、多罗贝勒、岳托、豪格、杜度等豪华阵容,征调满蒙精锐,号称十万,大举入侵朝鲜。
围朝鲜国王李倧于南山汉城,破江华岛俘获朝鲜众多大臣、宗室、嫔妃等。
朝鲜上下哀嚎一片,无计可施,最终不得不接受城下之盟,成为满清藩属国。
只是如今因为张顺的横空出世,洪太不得不推迟了称帝事宜,原来攻打朝鲜的缘由现在却变成了“南失东补”。
“那……那以什么理由为好?”范文程皱了皱眉头。
他心知肚明,这一次这么修理朝鲜,已经违背了金国汗稳固东翼的战略。
但是事有轻重缓急,迫不得已也只好如此了。
与其得罪了朝鲜,总比这个这时候找大明的晦气强。
如若不然,和大明搞了个两败俱伤,让“顺贼”渔翁得利,那才叫得不偿失呢。
“这样,你派遣几个奴才,拿着银子去朝鲜国按照一两一石的标准前去购粮。”洪太闻言沉吟了片刻道。
“若是允了,应买尽买;若是不允,你叫他们只管把事情闹大,出了岔子有本汗替他们做主!”
“明白!”范文程闻言哪里不明白,汗王洪太这是想拿几个奴才的命换一个借口。
自从洪太派遣贝勒阿敏征服朝鲜国以后,朝鲜上下群情激愤,深以为耻。
这一次只需派遣几个奴才耀武扬威、强买强卖,定然会激起朝鲜百姓的不满。
而这些奴才狗仗人势,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到了朝鲜国定然不会收敛。
到时候两厢冲突,他们小命难保。
当然,他们虽然丢了性命,但是金国汗也有了进攻朝鲜的借口,那么这一切也是值得的。
“汗王英明,如此一箭双雕,既解了国内乏粮之困,又能避免和大明国的冲突,实在是高!”范文程不由溜须拍马道。
“这不算什么!”洪太对此也颇有几分得意,不过依旧矜持道。
“些许雕虫小技,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对了,晓谕大明国境内客商、间谍,给我大肆鼓吹‘顺贼威胁’,务必让大明国和顺贼战作一团,以便我等坐收渔利!”
第128章 募捐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国丈周奎规规矩矩的向女儿周皇后施了一礼。
如今的周皇后头戴燕居冠身着大衫黄衣、深青霞帔,举止端庄大方,真真一个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
“免礼平身!”周皇后强忍着激动的心情,虚抬了抬手道。
天家无情,虽然周奎是皇后亲生父亲,但是自从皇后嫁给信王以后,双方君臣有别,亦不能行家礼。
两人许久不见,略作客套,叙了片刻家常。
周皇后这才正色道:“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入不敷出,剿匪无饷,军士无粮,国家危在旦夕。”
“如今赋税艰难,粮价飞涨,朝廷实在是无以为续。”
“古人云:唇亡齿寒,若是一朝倾覆,莫说天家,就是寻常百姓,又有哪个能躲得过去?”
“如今陛下欲恳请诸臣工宗室募捐银两,以资军用……”
周皇后言辞意切,声情并茂,正讲的投入之时,不意老父亲周奎却冷笑道:“我的儿,你怎生哄我?”
“我听闻万历爷给子孙留下了好大的家业,内帑之内金山银山,怕不是有好几千万两。”
“除此之外,又从外庭借去了几百万两,不曾归还,哪里就缺粮缺饷?”
“如今你身为一国之母,不劝他宽宏大度、举止大方,反倒算计臣下的财产?”
“父亲!”周皇后闻言差点都被他气哭了。
那崇祯皇帝手底下真有这么多银两,他一个极好脸面之人,如何犯得着舍了皇帝的老脸,向群臣募捐?
若是换作别个,她早叫人拖出去责罚一番。
如今说出这话的是自个亲生父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只得强忍着不快,怎生责罚?
“好好好,微臣不说了!”周奎没好气道,“咱们的家底你是知道的,昨个我愣是砸锅卖铁凑了五千两,一发全捐了出去,你还有甚话要说?”
明代为了避免外戚干政,故而皇后、王妃乃至嫔妃都是小门小户出身,确实没多少资产。
周皇后见父亲捐出了这许多银两,一时间倒也无话可说。
她只得沉吟了片刻,命宫女取出自己的私房钱,交给国丈周奎道:“家国天下,咱家身为皇亲国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如今陛下正是缺钱招兵买马之时,能帮多少尽量多帮多少。”
“这里是我私下里着人变卖了一些金银首饰换取的五千两。明早朝会,你把它捐了,好歹补齐一万两,陛下面上须好看一些!”
“好……好吧,那微臣就生受了!”周奎眼珠子咕噜噜一转,不由接到手一口应了。
可怜周皇后哪里知晓,她入宫之前自家自然是小门小户。
但是她入宫以后,这周家就成了大明朝贵族。
其父亲周奎又被封为嘉定伯,短短几年便财源滚滚,积攒下偌大个家业。
如今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又值得什么?
周皇后还道父亲周奎深明大义,她和父亲商定此事以后,连忙遣人告知了皇帝朱由检,以便他朝堂行事。
朱由检得知此事,又激动又感动,不由感慨道:“朕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到了第二天早朝,崇祯皇帝朱由检有了国丈周奎打底,心里生出几分冀许来。
“如今国事艰难,无兵无饷,国家危在旦夕,哪个爱卿肯捐赠些银两,朕会铭记在心!”朱由检不由又舍了脸问询道。
一看当今圣上连喊了三声,满朝臣工勋贵两千多人,竟然无一人应者。
国丈周奎连忙上前一步道:“臣愿再捐三千两,以资国用!”
“多少?”朱由检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数字。
“臣自愿再捐三千两……”周奎又重复了一般。
妮玛!
崇祯皇帝朱由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然后让人把他拖出去剁了!
你可真是朕的好国丈啊,连你女儿典买的首饰钱,你都给朕贪去了两千两!
“好,好,好!国丈果然深明大义,大家都要向……向国丈看齐啊!”朱由检不由咬牙切齿道。
其他人一听国丈周奎这话,顿时心里有谱了,纷纷叫喊道:
“臣捐五百两!”
“臣愿捐二百两!”
“臣再捐五十两!”
……
一时间朝堂上热闹的跟菜市场一样,只是崇祯却不想听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