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67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朱燮元告诉朱由检,如今防备后金的是依托燕山等处的蓟辽两镇,如果丢了蓟辽就好比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好歹还能做一个北宋。
  若是丢了山西,那么整个北直隶都保不住了,更不用说什么燕代等地。
  到时候,你想做个“全家桶”的宋徽宗、宋钦宗恐怕都做不成!


第141章 “夹总”李自成
  左柱国朱燮元一席话,只听得崇祯皇帝朱由检头皮发麻。
  在他上台之前虽然已经没了辽东,东南也一片糜烂。
  好歹这几年剿灭了“奢安二贼”,平定了西南。
  可谓是有得有失,局势还能勉强支撑。
  结果经朱燮元这么一分析,这国家竟然是危在旦夕,稍有不慎便有倾覆之虞。
  “少师……”崇祯皇帝朱由检手指都颤抖了起来。
  “不妨事,只要能守住山西,一起都会好起来。”左柱国朱燮元比朱由检老成持重多了,根本丝毫不慌。
  “对,对,守住山西就好了!”朱由检闻言这才反应过来,“先前杨先生和张先生亦是如此看法!”
  “那个……那个,如果让左少师总督大军,不知能否对抗‘顺贼’,甚至剿灭‘顺贼’?”
  本来朱由检脑子一热,想立刻任命左柱国朱燮元担任督师,调集四方兵马全权对付陕西义军。
  只是他心中没底儿,不由犹豫了一下,试探着询问了一番。
  “若想围困顺贼,非得二十五万大军不可!”朱燮元不由断言道。
  “其中四川五万,湖广五万,河南五万,凤阳五万外加山西五万,其中四川、湖广、河南和山西为奇,凤阳为正……”
  朱燮元正慷慨激扬的讲述,崇祯听着听了不由为之色变,半晌才低声道:“奈何所耗钱粮颇巨,朝廷无力矣!”
  “那……那退而求其次,四川、湖广、河南及凤阳至少各练兵三万,其中山西当修整城池,谨防‘顺贼’狗急跳墙!”朱燮元差点被朱由检一句话噎死,不得不又出主意道。
  “对了,山西兵马万万不能少。一则广布间谍,探听贼人动向;二则派遣少量士卒驻守关卡河口,早作预警;三则抽调精锐,守御平阳、汾阳、岢岚及太原四地。”
  “此外,还需晓谕保定巡抚,选练兵马,谨防贼人侵入怀庆、卫辉、彰德等地,然后顺太行东麓北上,威胁京师。”
  “好!”朱由检听到这里,心中稍定,不由下令道:“今日得闻少师之言,始恍然大悟。”
  “不知少师可否留在直隶,为我总督保定、山东、天津、登莱等地兼巡抚保定军务?”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左柱国朱燮元闻言便上前应道。
  原本历史上,这保定总督职务是在崇祯十一年从蓟辽总督辖区分割而来,专门针对后金入关而设。
  其第一任总督便是已经投靠义军的孙传庭,其第二任总督正是如今已经担任山西巡抚的杨文岳。
  而左柱国朱燮元原本总督西南五省军务,功勋卓绝,本不适合让他再担任这东拼西凑的四巡抚之地,只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另有打算,故而先请朱燮元屈就。
  那朱燮元果然老成持重,并无愠色,反而欣然应之。
  且不说朱由检如何打算,且说那“闯将”李自成及侄子李过、偏将刘宗敏被张顺“贬”至延安府以后,每日但寻大户士绅,以夹棍夹之,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不好了,‘夹总’又来了!”这一日李自成携李过、刘宗敏、顾君恩等人刚刚出门,街上行人不由大惊失色,顿时一哄而散,争相逃命。
  “夹总?”李自成不由奇怪道,“哪个是‘夹总’?”
  “夹总?夹总就是你啊,叔父!”李过闻言不由哭笑不得道。
  “只因这些天咱们以夹人为务,百姓深恶之,便给叔父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因此,刘兄和我还分别落了一个大夹子、二夹子的绰号!”
  “好,这个好!”李自成闻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倒难得的说了一句俏皮话。
  “安得夹子千万个,夹得天下士绅尽哀嚎!”
  “好,这个好!”李过闻言不由兴奋道,“都说到我心窝里了。”
  “咳咳,‘闯将’!”顾君恩实在听不下去了,不由低声提醒道,“将军如今枉做了恶人,万一日后舜王翻脸,倒打一耙该怎么办?”
  “哎,舜王不是那样的人!”“闯将”李自成不由替他分辩道,“我信得过他!”
  “将军,您这也太老实了,什么脏活都替他干了,就不怕他卸磨杀驴吗?”顾君恩闻言都急了。
  “你说谁是……”李过闻言不乐意了,不由上前就要和顾君恩理论。
  谁知他话才说了一般,突然听到有人突然喊道:“李将军,李将军,你可让我一顿好找!”
  “你这是?”众人闻言一愣,扭过头一看,只见几个士卒急匆匆赶了过来。
  “李将军、李小将军和刘将军!”那士卒上前连忙分别见过了,这才拿出书信递给李自成道:“舜王有令,命你前往西安一见,着李小将军和刘将军尽快整顿兵马,准备明年征战事宜!”
  “这么早?”李自成和李过、刘宗敏、顾君恩等人相视一眼,不由惊讶道。
  双方随即回到住处,交接了文书。
  好容易等到李自成将那信使送了出去,这才打开书信一看。
  “怎么了,叔父?”李过率先按捺不住问道。
  “你们都看看吧,不过不许外传!”李自成严肃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容,将书信以示众人。
  “这……这舜王要大举征明,还要任命将军为骠骑将军?”顾君恩不由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骠骑将军虽然是武散阶,却正是大明正二品武官,不但身份尊贵,更重要的是他曾是位次大将军卫青之下的名将霍去病的职位。
  自从汉武帝设此名号以后,无论那一朝那一代,骠骑将军都是一等一尊贵之位,非功勋卓著者不授。
  “将军,此位万万不能接受!”顾君恩当机立断,连忙谏言道。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将军因为拷掠士绅大户之士,本就坏了名声,得罪了许多人。”
  “若是再骤居高位,人心不服,吾恐舜王‘将先取之,必先予之’!”
  李过和刘宗敏闻言一愣,顿时也不由相顾失色起来。
  “不必惊慌,不必惊慌!”李自成闻言哈哈大笑道,“此乃舜王预先酬吾之功耳,又何疑也?”


第142章 骠骑将军
  “臣李自成,见过舜王殿下!”眼见张顺正在存心殿写写画画,刚刚被侍书引进来的李自成连忙上前拜道。
  “哦?我的骠骑将军来了!”张顺不由笑道。
  李自成字枣儿,小字黄来儿,喊起来如同呼喊小儿一般,让张顺实在张不开口,只好顺势开了玩笑,亦是表示亲近之意。
  “舜……舜王实在是待臣过厚,让臣汗颜无地!”李自成不由躬身红脸道。
  本来他还想保持几分骨气,奈何舜王实在是太大方了,由不得他不塌下腰杆,放软了身段。
  这张顺实在是好手笔,上来晋封了一个地位犹在四征四镇之上的骠骑将军,让李自成很难不相信他会践行王爵的承诺。
  “哎,你应得的!”张顺抬手示意了一下道,“你坐!”
  “臣,不敢!”李自成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
  “什么敢不敢?都是自家兄弟,有没有外人,客气什么?”张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
  “那……那还请舜王恕罪则个!”李自成嗫嚅了一番,这才斜欠着坐下下来。
  “这一次招你前来,想必你也猜出来了个七七八八!”张顺这才正色道。
  “原本本王计划在陕西经营些时日,待根据稳固以后再行伐明。”
  “只是如今看来,大明自作孽不可活,本王担心他们撑不住后金的一波进攻,不得不早做打算。”
  “那……那舜王是打算开春发兵吗?”李自成沉吟了一下,不由猜测道。
  “没那么早!”张顺摇了摇头道,“初春辽泽冰封,利于后金往来,吾不为也。”
  原来明末时期,下辽河平原一片沼泽,横亘在沈阳、辽阳和广宁卫之间。
  后金若想和蒙古联系,不得不绕道辽泽以南的沿海地区,然后走广宁联络。
  如果等春天开化以后,辽泽一片汪洋,正好不利于后金用兵。
  “那……那舜王的意思是?”李自成不由试探着问道。
  “这两年年景不好,秋苗多枯,是以春天需要补中。待到农忙过后,方是用兵之时!”张顺笑道。
  “大概时间,也就在三月左右吧!”
  张顺算的如此精细,不过却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这时代的李自成还没有自个主政一方过,对用兵的天时了解不深,未能明白其中深意。
  他不由又问道:“不知舜王打算如何征伐?”
  “我意兵分三路,我自率主力走平阳、汾阳,克太原。”
  “而你则率领北路人马五万人,渡黄河,走保德,破偏头、宁武、雁门然后与我合攻大同、宣府,进取大明京师!”
  “五万人?”李自成闻言吓了一跳,连忙表态道。
  “两三万人足矣,如何需要这许多人马?”
  他当然知道自己在义军中的声望仅次于张顺,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得不韬光养晦,以免遭受猜忌。
  “两三万足矣?”张顺闻言一愣反问道。
  “难道骠骑将军只需两三万人马便能克三关,震慑边墙以北鞑子诸部吗?”
  “呃……实不能也!”李自成听张顺这么一说,这才明白他这北路军究竟怎么回事。
  原来这北路君走的路线基本上就是大明边墙,所以需要攻克的城池虽少,却都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这样的边关重镇。
  除了攻坚克难以外同时还带有监视、震慑蒙古诸部,保护张顺所率主力侧翼安全的作用。
  “那……那舜王打算带领多少人马?”李自成犹豫了一下,不由问道。
  “本王带兵十万,直捣黄龙!”张顺笑道。
  好,这下子放心了!
  等等,舜王一下子哪来这么多兵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5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7/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