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73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判断“贼人”要大举进攻倒不稀奇,经锦衣卫来报,近期陕西境内贼人频频异动,确实有几分迹象,但是判断贼人要攻哪里很关键。
  大明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大明了,手头再也拿不出来那么多兵马来用。
  只有判断出贼人真实意图,这才能提前调动主力进行防守。
  “这……”朱燮元猛地也吃不准义军目标,不由有几分迟疑起来。
  兵部尚书杨嗣昌见状不由笑道:“依臣之见,此事再明显不过。”
  “贼人只会劫掠,不会治理地方。想必是占领陕西以后,粮食被劫掠殆尽,再加上天灾频频,不得已东出就食。”
  “此乃贼人欲夺取豫东等地,甚至准备截断漕运,夺取漕粮之计!”
  “如此,还得有劳朱少师和漕运总督朱大典整顿人马,前去抵挡才是!”
  “不对,不对!”杨嗣昌话音刚落,还未见崇祯皇帝朱由检如何表态,朱燮元突然出口道。
  “贼人若想夺取豫东和漕粮,断然没有主力出汜水之理,此必其虚晃一枪也!”
  “这……不知朱少师有何高见?”杨嗣昌不快道。
  “若是让我策划此战,完全可以先让一偏师出汜水,以调动官兵主力,然后视情况再大举进攻。”
  “若是郑州、开封被克,便主力出汜水而东。”
  “若是郑州、开封不克,我完全可以走禹州、许州,破临颖、郾城,然后顺颍河、淮河而下,直扑凤阳。”
  “这……”朱由检和杨嗣昌不由脸色大变。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朱燮元冷笑一声,下一句话竟是石破天惊,“最关键的是,若是我可以趁着朝廷兵力空虚之时,奇袭山西。”
  “山西一下,断天下之腰。到时候北直、河南、山东及南直虽富,又能如何?”
  “还不是任人宰割,早晚为我所吞!”


第150章 相互倾轧
  那左柱国、少师、兵部尚书兼保定总督朱燮元刚刚一口气说完自己的猜想,还未来得及河口茶水润一润喉咙,结果那兵部尚书杨嗣昌坐不住了。
  “臣弹劾左柱国君前失仪,口出不逊!”杨嗣昌不由上前一步道。
  什么叫“我可以趁着朝廷空虚,奇袭山西”?
  什么叫“任人宰割,早晚为我所吞”?
  朱少师,你来解释解释吧!
  “陛下,臣一时失言……”朱燮元闻言连忙拜倒在地,汗出如浆。
  如今他刚刚平定西南“奢安之乱”,勋至极品,极易受猜忌之时,合当急流勇退。
  不意一时间贪图口快,反倒犯了忌讳。
  “哎,不妨事,少师一时间口误而已!”朱由检闻言摆了摆手道。
  这朱由检性子固然偏狭,其实不少时候也是好脾气。
  有一次早朝,他耐不住性子插了一句话,便被朝臣喷道:“等小弟说完了再说”。
  崇祯虽然被弄得哭笑不得,最终亦“不为怪”。
  如今的朱燮元正是朱由检的救命稻草,他还指他能够像平定西南“奢安二贼”一般,平定陕西“顺贼”,自然也颇为宽仁。
  朱燮元闻言这才千恩万谢的谢过了,老老实实退在一旁,不敢随便口出“狂言”。
  “陛下!”兵部尚书杨嗣昌不由上前道,“朱少师固然言之有理。”
  “但是贼人若真个大军东进,切断漕运,占据平原沃野,为之奈何?”
  行,你说的对,你说的有道理。
  可是如果河南、山东及南直隶等地为贼所据,那天下被贼人截成两段,又当如何?
  “朱少师以为如何?”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言一愣,皱了皱眉头向朱燮元看去。
  那朱燮元顿时心里一个咯噔,暗叫不好。
  虽然朱燮元和杨嗣昌两人都是兵部尚书,其实兵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并不一样。
  朱燮元的兵部尚书属于加衔,以提升其地位、权重;而杨嗣昌的兵部尚书则是署理兵部,实际主管本部事务,又被称之为“本兵”。
  由于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故而六部职权颇重。
  别看那朱燮元作为封疆大吏,勋至左柱国,声望之隆,无人望其项背,但是仍然要受制于兵部。
  明代的兵部权力很大,特别是具有奏章的题覆权,让哪个督抚都不敢轻视。
  因为按照明代政务流程,除非个别事件由内阁票出,然后经皇帝批准以外,一般都会下各部议处。
  甚至连孙承宗这样的阁臣出镇地方,其奏疏事关军务,也要下兵部议覆。
  那左柱国朱燮元又何德何能,能够事事让内阁和皇帝开恩,违逆常例?
  既然不能,那和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搞好关系是他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眼见杨嗣昌一而再,再而三指责自己,朱燮元哪里不明白这厮要和自己过不去?
  他连忙违心应道:“本兵所言甚是,朱某所虑不周也!”
  朱由检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且莫看杨先生年纪轻轻,其实心思缜密,乃是朕跟前第一得意之人!”
  “哎,陛下谬赞,谬赞,某实愧不敢当,愧不敢当!”杨嗣昌闻言连忙谦逊道。
  不是,说你胖,你咋还喘上了?朱燮元闻言顿时哭笑不得。
  你当朱燮元过来这许久,就想不出来应对之策吗?
  其实很简单,只要官兵率大军守住山西,义军哪敢大规模东进?
  因为义军主力一旦东进,官兵完全可以呈泰山压顶之势。
  或进南下攻义军腹里,或南下切断东征大军后路,战略上依旧处于主动地位。
  当然,若是义军像上次张三百那般,派遣一支别部侵扰南直等地,官兵亦难保万无一失,说不得误了漕运,难免京师大哗。
  不过,这种级别的失败和官兵占据了战略主动性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可是如今看那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兵部尚书杨嗣昌“君臣相得”,一大把年纪的左柱国朱燮元不得不为自己后事考虑一番。
  按照自己的计策固然能够万无一失,可是若是恶了面前两人,被他们揪着一个过错,恐怕就要万劫不复。
  如今的朱燮元已经七十整岁了,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又有诗云: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
  如今的朱燮元早已经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雄心壮志,自然也担心晚节不保,落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的结果。
  故而他只作不知,且看这两人如何打算。
  那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唱一和之后,便谏言道:“依臣之见,朝廷当设两督师,以应对贼人!”
  “一则总督宣大山西保定等处,专门应对山西方向之敌。”
  “二则总督河南、山东、漕运及凤阳等处,专门应对豫东方向之敌。”
  “如此计策乃全,天下乃安!”
  “杨先生所言甚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又扭头向朱燮元请教道。
  “不知朱少师以为如何?”
  好话歹话都让你俩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左柱国朱燮元竟无语凝噎,连忙应道:“杨本兵果然思虑周全,才能过人,某竟不能置喙一词,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哎呀,不意朱少师竟然与我英雄所见略同!”杨嗣昌闻言不由惊喜道。
  “我正欲推荐朱少师担任左督师专管山西贼人,宣大总督张凤翼担任右督师专管河南贼人,不知少师意下如何?”
  麻麦皮!左柱国朱燮元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朱燮元不由勃然变色道:“杨本兵自认计策周全,万无一失,奈何假于他人之手耶!”
  开什么玩笑!
  你动一动嘴,我们跑断腿。到时候功劳是你的,罪过是我的,真当老夫白活了七十年不成!
  “啊?朱少师何出此言,这不是本兵掌控兵部,分身乏术,所以才委派于你,如何却是这般说辞?”兵部尚书杨嗣昌不由愕然道。
  “自古策出经略之手,功罪一体,似杨本兵这般,不知日后如何奖功罚过?”朱燮元闻言面带讥讽道。
  直娘贼,既然得罪了,那老夫就干脆得罪到底。
  岂可将自个身家性命操之于小人之手!


第151章 岌岌可危
  曹变蛟一干人正在郑州城外,紧锣密鼓的展开架势,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却哪里想得到,对面中枢的肱骨重臣,也因为义军主攻方向之事,差点同样拉开架势要打。
  那杨嗣昌虽然深受崇祯皇帝信任,无意之中也得罪了不少御史言官和不少封建大吏。
  一时间弹劾杨嗣昌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飞入了紫禁城,只把崇祯皇帝朱由检闹了个焦头烂额。
  且不说朱由检如何决断,且说这一日曹变蛟正立在瞭望塔上,正瞭望城中状况。
  “将军,陈永福这厮还真有几分手段啊!”身边的将领赵鲤子不由感慨道。
  “上次咱们炮少,还看不出这厮的本事。没想到如今擎天大将军炮用了二十门,各式野战炮、黄金炮用了四十门,还是不曾破得此城,足见其能!”
  没错,明军所谓“义军的六十门红夷大炮”,其实只有二十门是攻城炮,其他四十门都是集合了义军四个营手中的野战炮,实际威力并比不上沉重的红夷大炮。
  当然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说,义军固然没有明军所谓“六十门红夷大炮”的强大火力,但是也让郑州城中的上下官兵吃足了苦头。
  特别是义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实在让陈永福一干人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你说好端端的,一通炮弹乱糟糟砸了过来。然后乌泱泱的一群人跟着冲了上来,这谁遭得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5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3/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