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58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随即,一声巨响响起,太原大北门城门当即被轰出一个硕大的洞来。
  “门闩一断,快快随我入城!”王忠顾不得硝烟弥漫,连忙上前仔细一看,只见大北门门闩已经断作两截。
  众人得了命令,连忙使劲一推,随着一阵沉闷的“吱呀”声响起,太原城顿时城门大开。
  “敌袭,敌袭!”而就在此时,如此巨大的动静如何瞒的足人?
  有刚刚赶到准备换班的三五个士卒,顿时发现了义军的存在。
  “杀!”王忠见状大喝一声,一边命令士卒拖着沉重的飞彪铳向瓮城内赶去,一边弯弓搭箭,一箭向城上射去。
  只听见一声惨叫,那士卒应声而倒。
  其他士卒顿时学有学样,有射箭的,有放铳的,又射翻了两人。
  剩下两三人肝胆俱裂,不由弃了刀枪转身就逃。
  说时迟,那时快。
  大北门这里还未完全洞开,不远处又响起了一声沉闷的炮声,却是王义带领士卒用飞彪铳炸开了小北门的城门。
  原来这用飞彪铳炸门之法,正是张顺想出来的主意。
  这个时代黑火药威力有限,若是做成炸药包、火药桶,根本无法对城门造成损坏。
  故而若想破坏城门,只能往加大剂量和约束火药两个方向想办法。
  若是约束火药,义军手中器物又有哪个比飞彪铳来的合适?
  所以义军这一次偷城,特意带来两门沉重的飞彪铳,就是专门用来近距离破坏城门之用。
  这时候飞彪铳便不是飞彪铳了,而是一门定向爆破器。
  不多时,只听见又一声巨响,就连太原城最后一道瓮城的城门也被义军轰开了。
  固若金汤的“龙城”太原,早已经门户大开!
  可怜朱燮元、张凤翼和叶廷桂一干人等在前线苦战,却不知自个要被义军“偷家”了。


第268章 虎狼
  滚滚黄沙,翻滚冲腾,如同一条择人而噬的黑龙一般,盘桓在天地之间,俯视着渺小的宣府城,呼号咆哮!
  而宣镇巡抚张维世也正站在高大的宣镇城上,虽然也同样俯视着城外的敌人,然而却没有头上滚滚黄沙的半点嚣张气焰。
  原来如今的宣府镇不仅仅面临着滚滚黄沙,更有城外数万“东虏”精兵虎视眈眈。
  仰头望望天,俯首看看地。
  也不知那张维世是何心情,反倒张口轻吟道:“小小黄沙烂泥种,也敢凭风彩云间。”
  “安得久旱甘霖后,云开霾散清明天。”
  然而,这首诗被士卒传到城下以后,一个身材魁梧,披着一身白色镶嵌红边铠甲的将领打马上前,大声喝道:“你这酸儒,降或不降,只一句话耳。”
  “如何在这阵前东拉西扯,拖延于我,莫非觉得我的刀不利不成?”
  妮玛,果然是胡虏之辈,完全不懂什么叫含蓄!
  宣镇巡抚张维世暗骂了一声,开口冷笑道:“宣镇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弹压上游,居然都会。”
  “西南至山西大同府四百三十里,东南至京师三百五十里,又至太原千里。”
  “卿若能断绝援军,宣府虽险,一月之中,则宣府将士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敝耳!”
  “援军?大明哪里还有援军!”城下之人不由冷笑道,“如今我大清携一十三万之众,分别从独石口、喜峰口和古北口破口而入,大明皇帝朱由检自保尚且不暇,又如何有援兵与你?”
  哦?明白了,原来这一次东虏出兵一十三万,分三路来袭!
  张维世不由点了点头,嘿嘿笑道:“正所谓: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今宣府也,即钗玉之流,出价高着得之。”
  “如今贵国主虽有雄兵一十三万,未必及顺贼二十万大军之兵锋也!”
  宣府巡抚张世维的意思很简单,虽然你“大清”兵锋正盛,但是人家“顺贼”也丝毫不亚于你。
  如果你们能击败“顺贼”,不用攻城,宣府自然就会投降;
  如果你们被“顺贼”击败,那自然一切休提。
  “你们有什么资格和本王谈价格!”城下将领不由眯起眼见,忍着胸中怒火喝道。
  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本来他听说如今“顺贼”与大明两败俱伤,自己等人正是坐收渔翁之利之时。
  “大清”精兵一至,莫不担箪食壶浆。
  却万万没想到这贼鸟厮不但敢拒绝“清兵”入城,反而自己提出条件。
  “张某不过一书生耳,自然是没有资格!”张维世不由笑道,“只是我宣府十万守军和‘顺贼’麾下二十万精兵告诉我,‘君择臣,臣亦择君’。”
  “你……”城下将领勃然大怒,不由下令道,“既然如此,那就刀剑上见个真章!”
  “阿济格……不,多罗英武郡王,此事万万不可!”那阿济格话音刚落,早有一将连忙上前,不由低声劝慰道。
  “如今陛下之心,志在天下,若是在此损兵折将,即便是取胜,却也免不了一番责罚。”
  “依我之见,明军不敢野战,只能龟缩城中,我又有何惧也?”
  “既然如此,何不舍其重镇,掠其城池乡野,亦是大功一件!”
  阿济格扭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兄长“饶余贝勒”阿巴泰。
  这阿巴泰乃是老奴第七子,但因为生母地位底下,又不讨老奴喜欢,手底下并无太多兵马,故而地位远低于其他贝勒。
  而阿济格虽然是老奴第十二子,其生母阿巴亥却是实力强劲的女真乌拉部主满泰之女。
  故而老奴死时,他和弟弟多尔衮、多铎不但分别执掌十五个牛录,而且还是镶黄旗旗主。
  虽然如今镶黄旗已经更名易主,挂在了他胞弟多尔衮名下,手中犹有本部十五个牛录。
  故而,如今阿济格的身份地位也不是自己这个“野生”的哥哥所能比拟。
  对于阿巴泰的建议,他不由皱了皱眉头,扭头向公爵扬古利问道:“你以为如何?”
  这扬古利世居珲春,隶满洲正黄旗,乃库尔喀部首领郎柱之子。
  其妻为老奴之女,先后被封一等总兵官、超品公世职。
  如今又是洪太心腹,地位仅次于诸贝勒之下,堪称“大清”宗室之外第一人。
  “太原远距宣镇千里,劳师远征,殊为不利,若有损伤,却是无法向圣上交代。”扬古利闻言皱了皱眉头道。
  “不如我等趁其固守,劫掠附近州县,也算有功无过!”
  “有功无过,岂是本王所求!”阿济格闻言不由厉声喝道。
  “太原远在千里,‘顺贼’必定无备,若我突至,定能破其兵马,夺其城池。”
  “夫如今与我争天下者,乃‘顺贼’也,而非怯明。‘顺贼’既破,天下既为我囊中之物。”
  “岂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哉?”
  公爵扬古利顿时无言以对,而贝勒阿巴泰以相顾无言。
  原来这“大清”从老奴起兵之初,创建“八旗”制度开始,使自家兄弟子嗣各领兵马,便步入了贵族统治时期。
  故而老奴死后,各贝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尔虞我诈。
  先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分掌三旗,手中共有六十五个牛录,实力最盛。
  以洪太为首的四大贝勒联手逼死三人生母阿巴泰,使其三人不能一心。
  遂后,洪太又吞了本来准备给多尔衮镶白旗,然后将多尔衮置于阿济格的镶黄旗名下。
  后来随着阿济格声望渐隆,而多尔衮、多铎年龄渐长,洪太又借口其擅自主持弟弟多铎的婚礼,削其爵位,将旗主职位转到多尔衮名下。
  如此以来,阿济格不但与“四老贝勒”有杀母之仇,亦和兄弟多尔衮反目。
  而如今金国汗洪太称帝,分封诸王,多尔衮、多铎皆为亲王,唯有他阿济格被封为郡王,其中意味可想而知。
  事已至此,那阿济格即使脑子再不好使,如何不知自己地位岌岌可危?
  他不由思忖道:居庸,京师门户。宣府,又居庸藩卫也。
  若我破宣府,损兵折将不提,反倒让洪太一干人等轻取明国京师,此乃为他人做嫁衣之举也。
  既然如此,我何不率大军南下,大破“顺贼”,立下不世之功,到时候哪个又能动我?
  想到此处,阿济格不由一声令下:“即刻整顿兵马,抄掠粮草,然后一路向太原方向疾行。”
  “遇兵则破之,遇财货则掠之,遇城则绕之,直至太原城下,准备大破‘顺贼’,违者军法行事,不得有误!”


第269章 兵临
  话说那阿济格野心勃勃,不顾“饶余贝勒”阿巴泰和公爵扬古利劝说,一意孤行,誓要义军好看。
  于是,便率领麾下三万镶白旗、正蓝旗、正黄旗及蒙古精锐一路往大同镇方向赶去。
  只是如今宣大总督张凤翼、大同巡抚叶廷桂、大同总兵王世仁一干人等正在太原城外和义军鏖战,哪里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但见“东虏”大军来袭,纷纷闭门自守,不复有敢战者。
  阿济格等人顿时如鱼得水,大摇大摆纵横大同境内,先后破怀安、怀仁及山阴等县,攻破堡垒者亦不计其数。
  “东虏”兵所到之处,房舍多遭焚毁,百姓多遭杀伤,子女财货多遭劫掠,哭声不绝于路。
  本来那阿巴泰和扬古利对阿济格的决定还有所非议,却不意早有山西商人和朱燮元派遣使者赶到,备述义军军情。
  阿济格闻言不由大喜道:“‘顺贼’果不知兵,兵贵速,不贵久,岂有‘久暴师’之理?”
  “若我大军一至,破之必矣!”
  那阿巴泰、扬古利细细问询了一番,这一次也觉得机会难得,不由点了点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者明、贼二部之谓也;渔翁者,我大清之谓也!”
  如此,但等破了山阴县,阿济格便率领大军南下至雁门山下。
  雁门山,山以关名,又称作勾注山、陉岭、西陉山陉,本系恒山山脉之余脉,北接宣大,南连忻代,乃北方敌人进入忻定盆地,威胁太原必经之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6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8/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