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11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话说大明皇帝朱由检刚刚拒绝了南迁之意,犹豫了一下,不由又开口问道:“如今东虏虎视在侧,京师难安,为之奈何?”
  迁都暂时先不迁了,那城外的后金兵怎么办?
  “臣倒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内阁首辅温体仁闻言,犹豫了一下,不由开口道。
  “讲!”
  “咳咳,那个若是但以东虏而言,其实可以行借师助剿之策!”温体仁清了清嗓子道。
  “如何借师助剿?”朱由检皱了皱眉头道。
  “如今已经僭称帝号,又围我京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独‘顺贼’虽多造杀戮,却只以王号自称。”温体仁犹豫了一下,不由谏言道。
  “既然如此,何不效法诏安宋江之故智,封他一个亲王之号,引其灭虏,亦不失两全之策……”
  结果温体仁话还没说完,早有御史攻讦道:“诏安宋江者,徽宗也。”
  “这温贼自比奸臣高俅,视陛下为宋徽宗,其言可杀,其心可诛!”
  这个还未说完,另外一个又接话道:“东虏虽盛,却不如西寇多矣。”
  “其兵马之数,远不如之;据地之广,远不如之;野心之大,远不如之。”
  “凡此三者,舍虏就寇,乃自取灭亡之道!”
  你说这个,我可不困了!
  这位御史此话一出,早有人跳将出来道:“此言差矣!”
  “夫西寇者,疥癣之痒;夫东虏者,心腹之患!”
  “西寇虽盛,一不曾围我京师,二不曾僭越称帝,三不曾掳我百姓。”
  “陛下有云:寇亦朕赤子,亦抚之而不必专戮!以臣之见,何不招为驸马,两家合为一家之好……”
  好家伙,这厮话还没说完,早有人喷道:“我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凤凰焉能下嫁土鸡瓦狗,公主焉能下嫁乱臣贼子!”
  ……
  崇祯一看这事儿没完没了了,只好轻咳一声,示意太监王承恩近前,低声道:“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侯恂、蓟辽总督丁魁楚和辽东巡抚方一藻留对!”
  那王承恩闻言连忙通知主持早朝的鸿胪寺官员宣布早朝结束。
  待到众人罢了早朝,崇祯在乾清宫见到了留对大臣,这才开口问道:“这里没有外人,请诸位爱卿畅所欲言,不知如何应对城外敌人?”
  “陛下,老臣以为南迁仍为当前第一要务。”兵部尚书李邦华闻言忍不住开口道。
  “若陛下不愿南迁,那唯有趁东虏、西寇两败俱伤,我再渔翁得利!”
  “哦?如何渔翁得利?”朱由检闻言不由眼睛一亮,连忙追问道。
  “这……具体如何操作,恐怕就需要问丁总督、方巡抚了。”李邦华犹豫了一下,然后应道。
  “呃……”蓟辽总督丁魁楚闻言颇为尴尬。
  你道为何?
  原来这丁魁楚是河南永城人氏,正是投降义军的兵备副使丁启睿的叔父。
  有了这层关系以后,一直有御史攻讦他“两面投注,暗通‘顺贼’”。
  如今李邦华把球踢给了他,他只好站出来表态道:“若说渔翁得利,诚为难事。”
  “一则,须派遣间谍、斥候探查敌情;二则,须挑选死士,视死如归;三则,须挑选良将,智勇双全,忠贞不二;四则,须粮秣齐备,精甲利刃;五则,须正当其时,一锤定音。”
  “如此,东虏西寇皆败,天下转而为安。”
  “若退而求其次,亦可仿造昔日洪太与虎蹾兔相争旧例。待其胜负一分,我可网罗其残部,再与胜者一决胜负。”
  “好,若果然如此,丁先生当为朕之诸葛武侯!”崇祯朱由检听到这里,不由欣喜道。
  不是,我就表个态,陛下您就信了?
  那丁魁楚闻言一脸懵逼,心道:“咱们这城里有没有悍勇之将,难道陛下您就不知道吗?”
  果然那辽东,巡抚方一藻闻言也急了,连忙劝谏道:“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陛下身为一国之主,身系天下之安,岂可以身犯险,立于险地?”
  “以臣之见,或使太子留守京师,陛下宜前往南京坐镇;或陛下坐镇京师,使太子前往南京,以备万一……”
  “朕意已决,勿复多言!”不意方一藻话没说完,突然间崇祯帝勃然大怒,断然拒绝道。
  原来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后金兵猛攻京师不下的经历,让崇祯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年我可以,现在我还可以。退一步,便会宋高宗之流;坚守一时,至少也是宋仁宗、景泰帝。
  其中利弊,你当我分不清吗?
  那辽东巡抚方一藻闻言惊愕不已,只好无奈而退。
  户部尚书侯恂见事不可为,只好转变策略道:“陛下,如今京师人口众多,援军齐聚,如今粮饷耗费颇巨,久之,必不可支!”
  没粮食,您总没有办法了吧?
  “哦?”崇祯皇帝闻言犹豫了一下,不由开口问道,“朕听闻临清仓为天下第一仓,可容纳三百万石,不识有诸?”
  那侯恂闻言一愣,只好应道:“临清乃漕运重镇,设有广积、临清和常盈三仓,以备非常。”
  “臣虽不知其虚实,大体二三百万石应该有之!”
  “好,有这个就好!”崇祯闻言欣喜道。
  “如今正是非常之时,须非常之用。这临清仓如今储存有这许多粮食,理当尽快送到京师,以备非常!”
  “陛下,您这是……”侯恂有点懵了,你这是要把临清仓一口气搬空吗?
  “诸位爱卿,朕是这般想的!”朱由检兴奋道。
  “这粮食留着也是留着,万一留给了‘顺贼’、‘东虏’,岂不可惜?”
  “既然如此,何不运来京师?”
  “一则,可以充作粮饷;二则,一旦双方胜负已分,亦可那里招募溃兵,正合一举两得!”
  “额……”众人闻言不由相视一眼,不知道该是夸他终于开窍了,还是骂他糊涂。
  你若是真是开窍了,就不应该死守京师这块“死地”;您若是没开窍,怎么又想起来拿粮食招募溃兵的主意?


第345章 封侯
  “叔父,那‘贼子’许我以侯爵,意图收买与我,当我李过是什么人了?”话说那李过领了张顺军令以后,在出发之前私下里拜见了叔父李自成道。
  “只要咱们叔侄同心,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你呀,还是改不了这毛病!”李自成闻言摇了摇头道,“去吧,好好干,将来搏一个封妻荫子,也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
  “叔父,这叫什么话?”李过闻言勃然变色道,“想当年,你我二人虽为叔侄,实为兄弟,我们一同约定做一番事业……”
  “难道现在我们就没有做一番事业吗?”李过话还没说完,李自成突然打断他道。
  “你……你什么意思?难道,难道婶子的仇,你就不报了吗?”李过不由不敢置信道。
  “你说你要我怎样?”李过话刚落地,不意李自成突然低吼了一句道。
  “女人?现在我想要多少有多少。权位?现在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财富?这辈子我早就吃喝不愁了。”
  “你还想让我怎样?难道你想让我去抢他那个位置吗?”
  李自成不由绝望道:“你看看外面的人马,那是咱们能对付的吗?”
  “更何况外面那些人马,也不过是他十之一二罢了!”
  “然而,就算咱们叔侄俩夺取了天下,那又怎样?”
  “你没有儿子,我也没有,甚至咱俩连女儿都没有,到头来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你听叔父一声劝,人就这一辈子,吃他酿,喝他酿,然后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这辈子就算值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这……”这一次估计是李过这辈子听到李自成说过最多的一次话了。
  原来他一直以为婶子就是叔父的天,叔父的地,男子汉大丈夫受了委屈,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叫他血溅五步。
  他万万没想到叔父竟然变了,自己也变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听到这些会恼怒非常,结果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还非常认同叔父这番话。
  是啊,吃不愁,喝不愁,又有权有势,青史留名。
  谁不想这样呢?我也想啊!
  想到这里,李过突然觉得释然了,同时心里也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一闪而过,遂后被他丢之脑后。
  “这……如此,侄子这次来就向叔父告别了!”李过不由恭恭敬敬的向李自成施了一礼道。
  “去吧,咱们叔侄俩挣一个王和侯,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李自成点了点,叹了口气道。
  话说那李过辞别了李自成,便带领麾下骑兵一路向深井堡赶去。
  那深井堡位于宣府西南六十里。正德五年筑,万历七年增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那李过刚出了宣府界,抵达深井堡附近早见一座座火路墩耸立于前。
  眼见义军一到,顿时一个个冒起狼烟,一路把消息向深井堡传去。
  原来整个宣府南路共下辖火路墩二百零二座,单深井堡一处就下辖五十二座,占四分之一还多,足见其地位如何。
  李过见状颇为无奈,只好继续策马向前,直到傍晚时分才赶到了深井堡外。
  他驻马往上一看,顿时眉头紧锁。
  你道为何?
  原来这深井,被称为“坝下小高原”,它在桑干河、洋河之间巍然突起之处。
  其南部为沟深坡陡的“十八盘”,北部是群峰罗列的歪头山。
  其中部地势低洼,积水难泄,形成了“海子”,深达数丈,故名之深井。
  而那深井堡正位于“海子”以东,周三里六十四步,高三丈五尺,有门楼三,角楼四,正当东西要道。
  嘉靖三十五年,寇尝由此入犯保安州之殷家梁。盖寇自西北而东南,堡适当其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7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