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明算格物如此重要,你收的弟子太少了。”李治突然道。
李钦载眼皮一跳,咋就转移话题了?他刚才说那么多的意思,是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以后每年退一个人,到时候莫怪他。
每少一个学生,他就多轻松一分,人生还来得及享受。
李治这句话一说,李钦载顿时有了不妙的预感。
“呃,臣觉得弟子已经不少了,若能把他们培养成才,亦是社稷之福,他们若掌握了臣的学问,大唐无论民生还是兵事,皆有巨大的进步,这些弟子足够了。”
李治摇头:“不,不够。总共就十几个弟子,每年还要退学一个,十几年后你可就一个弟子都没有了。而你的学问,朕估摸了一下,十几年怕是学不完,没有弟子可教,学问失传岂不是大唐的严重损失?”
李钦载擦了擦额头,他发现自己像一个刚买了高位股票的股民,把自己套进去了,割肉都出不来。
“咳,我们接着说家长会的第二条事项,如此痛心疾首的成绩,既是父之过,也是师之惰,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当然要揍……”
话没说完,李治摆了摆手,道:“第一桩事还没说完,景初,朕有意在庄子里拨付银钱,盖一座大学堂,由你任山长,当然,老师不止你一人,朕会从国子监明算科调拨一批授业先生,为景初分担教学……”
李钦载脸色有些难看了:“陛下,不必了吧?臣的教学很随意,想到什么教什么……”
李治又摆了摆手,道:“如何授业,那是你的事,随意也罢,严谨也罢,弟子送到你这里,便是你的责任。朕还要从国子监明算科调拨一批学子,景初的学问必须发扬光大,仅靠这十几个弟子远远不够。”
见李钦载还待说什么,李治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道:“朕已决定了,景初不必多言。”
李钦载瞠目结舌半晌,软软地垮下肩。
从李治坚定的语气里听得出,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不管怎么说,李钦载是臣子,臣子就该听天子的话。
李治又望向上官仪,沉声道:“上官先生,你是中书侍郎,朕有意在科举录用进士的名额上,增加一些明算科进士的名额,先生以为如何?”
上官仪捋须点头道:“臣以为可矣,景初有经世之才,若能将学问普及,对社稷有大用,别的不说,景初曾经造的神臂弓,滑轮组,火药等等,用于工事和兵事,皆是事半功倍造福社稷之物。”
“倘若世上有百千个景初之大才,大唐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无论是对内的徭役工建,还是对外的征伐攻战,大唐皆无往而不利。”
“老夫今日方知明算格物之重要,明算科进士必须增补若干,方可使天下士子向学求道。”
李治颔首道:“先生之意,与朕同矣。庄子里的大学堂要马上修建,国子监的明算科学子也要迁移过来,回头在朝会上与诸臣商议后,颁下增补明算科进士的旨意,三管齐下,此道不孤也。”
说完众人皆看着李钦载。
李钦载怔怔地站在堂内,一脸的无措。
好想抽自己耳光,脸抽肿的那种。
开个家长会,没想到给自己埋了这么大一颗雷,此刻,雷爆了。
第233章 进士座师
教这十几个弟子学问,李钦载本来就不情不愿。
因为他们打扰了自己平静安宁的生活,每天必须分出一部分时间精力来教学。
若他们个个都是天赋惊人的天才也就罢了,择天下英才而教之,不失为一桩快事。
偏偏落在他手里的都是些蠢货……
现在好了,听李治的意思,还要给他分一批蠢货过来。
李钦载瞬间觉得未来的人生黯淡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唯一一束亮光像烟头掐进烟灰缸,彻底熄灭了。
天子已经决定的事,是不可能更改的,李钦载不是魏征刘仁轨之流,他没有当面怼天子的勇气。
上官仪和一众国公国侯纷纷注视着他,他们眼神里的羡慕令李钦载满头雾水。
乡村教师升级成乡村校长,有啥值得羡慕的?
李钦载终究是年轻,他没想到的事情很多。
盖个大学堂,调拨明算科的先生和学子,这些都是表面。
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增加明算科进士的名额,更重点是,明算科每隔两年一次的科考题目。
谁来出题?
明经科不用说,出题的都是当世博学鸿儒,名望稍微差一点的都没资格。
但是明算科……
如今放眼天下,谁比李钦载更有资格出题?
明算科增补进士名额,这些录用进士的名额朝廷可都是要封官的,那时李钦载这个出题的人是什么身份?
是这些进士们的座师。
当再大的官儿,见了李钦载都要行弟子礼的。
更别说专门教授明算格物的大学堂山长了,朝廷对明算格物越重视,李钦载的身份越高。
扩招明算科学子,不仅是李治对明算格物的重视,同时也释放了重用李钦载的强烈信号。
只是这些话没人跟李钦载明说,李治话里隐藏的信息只能靠自己领会。
在座的上官仪等人都是官场老狐狸,李治一张嘴他们便听出了意思,所以才对李钦载投以羡慕的眼神。
而李钦载……继续保持怔忪状态,他仍在绞尽脑汁想借口,推掉这桩麻烦事。
“陛……陛下,臣当年被祖父揍,被父母揍,揍得太狠,伤了脑子,时有健忘失神之症,怕是无法教授那么多学子。”李钦载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个借口。
李治眉头一挑:“哦?那可了不得,朕马上宣太医给你看看。还有,景初若已有健忘之症,你的那些学问更要苦争朝夕,快快将它们传授出去,否则有朝一日全忘了,岂不是大唐的损失。”
李钦载脸色愈发难看:“不,不必宣太医了……”
武后冷笑两声:“景初抢未婚妻的玉佩时身手倒是异常矫健,看不出哪里健忘失神了,从出手到逃跑,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堂内又是一阵轰笑。
李钦载脸颊抽搐几下,没敢吱声。
李治露出关怀之色,道:“景初还有什么理由,不妨都说出来,朕当场给你一并解决了。编不出来亦无妨,朕给你三天时间慢慢编。”
众人又是大笑。
李钦载有气无力地道:“臣再想想,争取三天内给陛下一个完美的理由……”
李治失笑,叹道:“景初,你啊,空有一身本事,却实在太懒了,大好的才华却在虚度光阴,让那些没本事只能埋头苦干的人何以自处?”
李钦载撇了撇嘴。
在他看来,虚度光阴不应该是贬义词。
没损人利己,没道德败坏,我自己的光阴虚度又如何?危害社会了吗?增加犯罪率了吗?村里的老母猪半夜惨叫了吗?
都没有!
李治已做了决定,躲是躲不过去了。
李钦载咬了咬牙,道:“陛下,臣只有一个请求。”
李治欣慰地笑了:“你说,朕无不允者。”
“劳烦各位亲爹把你们家不争气的小混账痛揍一顿,给未来即将入学的师弟们打个样儿,杀鸡儆猴!”
开家长会本来就是为了让亲爹们揍儿子的,李钦载这叫不忘初衷。
……
家长会开完了,然而君臣们却好像没有离去的意思,反而在李家别院安家落户了。
李钦载心里堵得慌,客人们来头太大,不好意思逐客,可是任由这群君臣在别院里度年假似的,李钦载这个主人又觉得烦。
他们已严重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了。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意外放把火,把别院里里外外烧个干净,这些客人没地方住,或许就会识趣离开了。
可惜这种胆大包天的事,李钦载没胆子干……
傍晚,李钦载悄然走到村东头崔婕的房子。
崔婕坐在院子里做绣活,昨日被皇后召见,她也没觉得多兴奋,回来后该干啥还是干啥。
听到院子外的脚步声,崔婕抬头,见是李钦载走来,不由怒哼一声,垂头继续做绣活,不想搭理他。
李钦载厚着脸皮走进院子,搓着手干笑:“还生气呢?你这婆娘,咋开不起玩笑呢,昨日故意逗你的……”
崔婕冷冷道:“若非皇后帮我讨要,那块玉佩你会还我?”
李钦载正色道:“当然会还,你把我当啥人了,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会贪图女子的区区一块玉佩?”
崔婕怒气未消:“昨日抢我玉佩后你健步如飞,一溜烟儿没影了,你根本就是打算独吞玉佩。”
“今天不是还给你了嘛……”
崔婕更生气了:“是皇后还给我的,不是你。听宫人说,还是皇后强行你手里抢回来的,你……是个坏人!”
李钦载啧了一声,道:“你也是世家小姐出身,咋对一块玉佩如此看重?那块玉佩虽然成色不错,也没必要如此重视吧?”
崔婕脸蛋儿一红,脱口道:“它不一样,皇后昨日说了,是送我成亲的礼……”
话没说完突觉失言,崔婕羞得不行,故作生气地怒哼。
李钦载笑了:“原来是送你成亲的礼物,难怪你那么宝贝……不过咱俩都快成亲了,你的就是我的,这块玉佩是夫妻共同财产……”
说着走到崔婕身边,突然伸手在她身上摸来摸去:“玉佩在你身上吗?拿出来我再看一眼,这次保证不抢。”
崔婕被他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得一怔,半晌没反应过来,直到察觉李钦载那双手在她身上越来越不规矩,崔婕才惊骇地尖叫起来。
尖叫声也让李钦载回了神,这才发觉自己的动作有点超纲了……
急忙缩回手,李钦载不自在地咳了两声,道:“我如果说刚才真是无意的,动手的那一刹我对你的身体完全没兴趣,只想看看玉佩,你信不信?”
第234章 办学宗旨
第一次上手,手感不错。
该软的地方软,该滑的地方滑,妙曼的身姿包裹在衣裳里,但李钦载已明明白白知道了自己未婚妻的尺寸。
养尊处优的世家小姐果真跟寻常女子不一样,皮肤白净,触手柔软,那个“滑若凝脂”的成语用在她身上,简直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