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217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李钦载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叹道:“老人家,官府不会坐视不理的,很快会有赈灾的政令颁下来。”
  老人摇头:“政令是政令,听说并州城里的粮食都卖成了天价,有钱都买不到,那些奸商将粮食囤积起来不准卖,就等着粮食歉收后大赚一笔,官府不一定管得了。”
  李钦载眼中的瞳孔微微一缩,脸上却布满了笑容:“并州城的粮食卖成了天价?很多商人囤积粮食吗?”
  老人嗯了一声,道:“前日村里老五家的带了几十文钱,全家多年的积蓄打算进城买点粮食,应付马上要来的饥荒,进城一打听,一升米卖二十文,呵,攒一辈子的钱,还买不起一升米,咋活?”
  李钦载好奇道:“以前一升米大约多少钱?”
  “粮价没涨以前,一升米约合四文钱,黍米更便宜,还没到秋收呢,已经翻了好多倍,活不起呀。”
  身后的刘阿四等部曲闻言,皆露出怒容。
  李钦载却不动声色地笑了笑,然后认真地道:“老人家放心,官府会把粮价打下来的,而且大灾之地,必有赈济。”
  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他,讷讷道:“贵人是官儿吧?并州城里的官儿?”


第297章 韩国夫人
  是不是官儿不重要,治下的百姓快饿死,当这个官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从长安城出发时,李钦载一直将这趟差事看得很简单。
  两个目的,一是解决旱情,二是处置韩国夫人不法之事。
  一开始李钦载对旱情其实并没有太重视,在他看来解决旱情很简单,无非是动用劳力挖沟渠修水库。
  直到亲身下乡,与老农聊过之后,李钦载才陡然察觉,解决旱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下过乡以后,李钦载决定要调整自己的计划了。
  相比无数百姓马上要饿死,韩国夫人该死还是该活已不重要,可以留着慢慢处置,但眼前的旱情却是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解决。
  再次看了一眼干涸的土地,和不服输的村庄,李钦载礼貌地向老人告辞。
  回并州城的路上,李钦载表现得很沉默。
  并肩而骑的刘阿四几番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道:“五少郎,他们就算挖通了沟渠,引来了水,也来不及了,今年的收成注定好不了。”
  李钦载点头:“我知道。”
  “小人看五少郎的意思,还是要帮他们解决引水的问题,可它对收成已无帮助……”
  李钦载淡淡地道:“今年的收成确实来不及了,这是老天注定的,但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今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虽只是个临时凑数的刺史,但既然当了刺史,就该为百姓做点事。”
  “并州辖下四个县,所有农田的沟渠必须今年挖通引水,我还要在水源上方修库蓄水,并州地面上,以后不会再有旱灾,这是我能做的。”
  刘阿四迟疑道:“可是……劳力呢?如今各村各庄的青壮劳力想必都在应付自家田地里的旱情,应该抽不出人手挖沟渠修水库。”
  李钦载笑了:“会有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若在我的治下有百姓饿死,是我的失职,我也没脸回长安见陛下了。”
  ……
  一行人回到并州城,进城后仍旧是策马长驱直入,引来无数路人的怒视。
  李钦载不在乎,进了城后他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跋扈纨绔,既嚣张又脑残的那种,人设不能崩。
  回到刺史府,李钦载下了马便直奔后院卧房,在卧房里措辞许久,然后奋笔疾书写下一道奏疏,火漆封口后走出房门,命刘阿四派人快马递进长安太极宫。
  做完了这些,李钦载伸了个懒腰,正打算松口气,刘阿四送来一封名帖。
  “五少郎,韩国夫人再次邀请您今晚赴宴。”
  李钦载这次没拒绝,接过名帖迅速扫了一眼,笑道:“可真是着急呀,这次再不答应,委实有点不给脸了……”
  傍晚时分,李钦载一身华服,慢悠悠地走出刺史府。
  赴一场奢华的酒宴,他仍然没打算乘车。
  在街上一路穿行,用心观察并州城里的一草一木,每个路人的表情,每一道匆忙的身影,都落入他的眼中,记在他的心里。
  韩国夫人的府邸离刺史府并不远。
  府邸略有些破败,这是当年武后还没被选进宫时的故宅。
  武后的母亲杨氏曾是应国公武士彠续弦之妻,四十四岁嫁给武士彠,高龄产妇居然为武士彠连生三女,其中武后是老二。
  后来武士彠去世,早逝的原配夫人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长大,夺得了家业,便将杨氏和三个女儿赶出了家门。
  杨氏不得已只好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并州,在这座故宅里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一直到武后入宫中选,成为太宗身边的才人,武家母女才翻了身。
  顺便说一句,其实武家与英国公李家的渊源不小,当年武士彠去世,太宗命时为并州都督的李勣为武士彠主持丧礼,并将他的遗体从荆州运回并州下葬。
  故宅虽旧,但已承载了多年的恩怨变迁。
  武家的后人与李家的后人今日再在这座故宅相逢,是敌是友自待天定。
  李钦载站在武家故宅前,默默注视古朴沧桑的门楣许久。
  宅门打开,一群下人仆女簇拥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女子缓缓走出。
  李钦载没见过韩国夫人,但看这位妇人的穿戴和气质,便知她是韩国夫人无疑了。
  “下官李钦载拜见韩国夫人,官微人轻,岂敢当夫人亲迎出门。”李钦载谦逊地行礼。
  韩国夫人大约三十四五岁,典型的熟妇,都熟透了。模样长得确实不俗,柳眉凤目薄唇,顾盼间透出的那股子妩媚风情,绝非少女能模仿得出来的,难怪李治对她如此痴迷,都舍不得要她的命。
  见李钦载行礼,韩国夫人掩嘴咯咯一笑,道:“久闻英国公家有一位混账纨绔,昔日在长安城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怎地在妾身府上却如此识礼数了?”
  李钦载老脸一黑,见面就戳人短处,这女人是在撩他还是不会聊天?
  “夫人言重了,下官向来是国朝栋梁,怎会无恶不作?夫人莫信了长安城的谣言。”
  韩国夫人笑得花枝乱颤,胸前一片白花花的,依稀能听到“DUANG”“DUANG”的声音。
  刚见第一面,李钦载便突然发现自己与李治共情了。
  这女人的风情……换了是他,他也舍不得杀。
  “好久没见过李刺史这么风趣的人物了,哪有自称‘国朝栋梁’的?要不要脸皮了?”
  李钦载正色道:“‘国朝栋梁’不是下官说的,是陛下封赏的圣旨上说的,下官不过是原话复述而已。”
  韩国夫人愈发笑不可遏,两人站在门口聊了半天,韩国夫人这才惊觉慢待,急忙将他请进府里。
  故宅不大,是一座三进的院子,院子和前堂都显得比较小,远不如长安的英国公府。
  这座故宅能够一直保留并且还能住人,或许是武后的一种标榜,标榜自己像长孙皇后一样母仪天下的同时,也能节俭持家。
  毕竟皇后的故宅这般破落,看在有心人的眼里,武后的政治形象便立稳了。
  地位越高贵,越要示外人以穷魄,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将奢华的生活表现给外人看的。
  故宅前堂内处处透着破旧,廊柱掉了许多漆,就连堂内的木地板也被磨得片片斑驳。
  李钦载跨步走入前堂,刚进去便愣住了。
  堂内还坐着一位女子,穿着素淡的宫装,眉目如画粉雕玉琢,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垂睑低头,一双白净的素手摆弄着案上的一张古琴。
  听到有人走进堂内,女子抬眸望去,两人的目光瞬间相遇。
  身后的韩国夫人咯咯笑道:“今日来客皆是高朋,我家的破宅子可是很久没来过如此贵客了。”
  “李刺史,这位是金乡县主,她的父亲是滕王。”
  李钦载一惊。
  滕王李元婴,是高祖李渊的儿子,年纪不大,辈分却不小。
  当年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李渊被迫禅位,被李世民半软禁在大明宫。
  成为太上皇的李渊从此过上了所有男人梦想中的日子。
  每日歌照唱,舞照跳,美酒美人举不胜数,各种倾城绝色的佳人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为了安抚李渊,不让他对朝政再次感兴趣,李世民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玄武门之变后不知搜罗了多少绝色佳人塞到李渊的身边。
  滕王李元婴便是这么被生出来的,说句不好听的,他是李渊困顿枯燥之时的产物。
  论起辈分,李元婴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而眼前这位金乡县主,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今天子李治的妹妹。


第298章 劝君归去
  唐朝没有郡主的称号,在唐朝,郡主就是县主。
  金乡县主坐在堂内,淡雅如兰,波澜不惊,与李钦载对视一眼后,飞快垂下头,继续调试案前的古琴。
  李钦载不敢失礼,于是躬身道:“下官李钦载,拜见县主。”
  金乡县主嗯了一声,淡淡地道:“你我皆是韩国夫人府上客人,李刺史不必多礼。”
  韩国夫人看了看李钦载,又看了看金乡县主,突然噗嗤一笑,道:“一个刺史,一个县主,在我府上何必拘谨,太识礼数难免疏淡,何妨放开一些,莫把自己当客人。”
  李钦载脑海中顿时冒出一个疑问。
  滕王的封地本在山东滕州,故名“滕王”,后来被李治不待见,改迁封地洪州。
  洪州就是后世的南昌,李治之所以不待见这位皇叔,表面原因是滕王骄奢淫逸,真正的原因却是太宗丧期,滕王不顾朝仪,在王府举宴狎妓,狂欢作乐。
  李治本是至孝之人,滕王此举等于在侮辱他的父皇,自然不会待见他,登基后没多久便找了个理由把滕王的封地迁到了洪州。
  这位滕王也是个妙人,跟李钦载一样颇具混账体质,封地被迁到了洪州后,二话不说在洪州盖了一座滕王阁,然后,继续每日在滕王阁内饮酒作乐。
  所以,滕王的女儿金乡县主为何出现在并州韩国夫人府上?
  李钦载来并州赴任不是享受生活的,他是来办事兼办案的,金乡县主的出现,不由得他不多想。
  此时此地,与韩国夫人产生交集的人,难免令他怀疑是否金乡县主也参与了哄抬并州粮价。
  李钦载不由一阵头大,一个韩国夫人就够他为难了,又来了一个县主。
  若她们真的沆瀣一气,韩国夫人可杀,金乡县主杀不杀?
  思忖未定,韩国夫人拍了拍掌,一队侍女列队端上酒菜。
  又有一群衣着艳丽的舞伎翩翩入内,在堂内挥舞长袖,靡靡钟乐声中,舞伎们抬足搔首,每一个动作都撩人心魄。
  李钦载端坐正视,不为所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2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7/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