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558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李勣几句话一解释,李政藻终于知道自己是何等的作死了。
  这已不是个人的前程性命安危,而是祸及整个家族了。
  见李政藻脸色剧变,李勣捋须淡定一笑,道:“所以说,老夫既然敢杀你赵郡李氏百余死士,便不会怕什么后果,真正要害怕后果的,是你们赵郡李氏,先生,可想清楚了?”
  良久,李政藻艰难地开口:“太极宫,太极宫的朝会……”
  李勣叹了口气,悠悠地道:“算算时辰,此刻朝会应已结束,你们赵郡李氏等候天子发落吧。”
  说着李勣斟满了两杯酒,笑吟吟地端杯:“相见即是别离,老夫对先生甚为不舍,祝先生一路顺风,来,饮胜。”
  李政藻手脚冰凉,面前的这杯酒仿佛重若千钧,怎么都端不起来。
  李勣却不理会他,自顾端杯,一饮而尽。
  搁下酒盏,李勣满足地叹息一声,然后站起身,对侍候一旁的曾适道:“传令,退!”
  曾适抱拳领命,大手一挥,喝道:“退!”
  数百袍泽如鬼魅般,从道路两旁瞬间消失,道路中间,尘土覆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如往常般平静荒芜。
  李勣则在部曲的搀扶下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李政藻仍坐在矮桌旁,失魂落魄地木然呆坐。


第864章 谏言示警
  跟李钦载相比,李勣的杀伐果断表现得更决绝,布局设伏也更从容,出手便是毫不留情的杀戮,除了李政藻,一个活口都没留。
  杀百余死士的目的,一是为了警告赵郡李氏,二是为了除掉隐患,让这百余杀人凶手在未进长安城以前便饮恨归西,给孙儿李钦载消弭一场人生大劫。
  更甚者,杀了百余死士后,李勣还能坐下来与李政藻谈笑风生,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最后客气地与李政藻告别,潇洒离去。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尤其是干了一辈子杀人活计的名将,无论算计还是气势,李钦载都没法跟爷爷比。
  人生的成就确实需要岁月的沉淀积累,没活到这把年纪,终究看起来还是差了一点火候。
  李勣离开了,刚才激烈厮杀的大道上,只剩李政藻和一辆马车。
  战场已被打扫干净,百余死士的尸首被李家部曲收拾后,在附近的山坡上挖坑全埋了,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一群有理想有身手有礼貌的高素质杀才。
  可是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道,李政藻呆立许久,突然弯腰忍不住哇地一声呕吐起来。
  近八旬的老人,吐得像刚喝了两斤烧刀子的无助醉汉。
  吐过之后,李政藻眉头紧锁,抬袖擦了擦嘴角,眼睛望向长安城方向。
  今日李勣已经将整件事的利弊剖析得非常清晰了,李政藻心头愈发沉重,他现在知道,赵郡李氏这次惹错了人。
  李游道以为只是招惹李钦载,没想到其实他招惹的是当今天子。
  这还怎么斗?
  算算时辰,今日的朝会已经结束,一切都来不及挽回了。
  作为一个庞大家族的家主,李政藻此刻仍在衡量利弊。
  良久,李政藻咬了咬牙,转身艰难地攀上马车,养尊处优的他,在没人服侍的情况下,也只能亲自驾车,马车在原地掉了个头儿,从来路返回。
  ……
  太极宫,安仁殿。
  李治坐没坐相,一条腿盘蜷,一条腿支棱,像庙里的弥勒。
  此刻李治脸上的笑容也像弥勒,笑得眉眼不见,天子端庄的形象荡然无存。
  李钦载坐在他对面无奈地苦笑。
  彼此虽然私交不错,但终究也是君臣关系,你这副街痞的模样表现在我面前,是不是太不把我当外人了?
  于是李钦载正色劝谏道:“陛下这个姿势特别潇洒,放浪之中带着几许尔雅,威严之中带着些许俏皮,沉穆与奔放这两种气质,天下唯有陛下能够完美地同时驾驭,臣隐约可见陛下身上散发出淡淡的建安风骨与魏晋遗风,不胜钦羡之。”
  李治闻言愈发欣喜,乐道:“满朝上下,唯独景初有此慧眼,不愧是朕最信任的臣子。呵,那些迂腐酸儒还参朕,说朕……坐没坐相,失天子之仪,简直岂有此理,朕失仪了吗?朕明明是魏晋名士之风!”
  李钦载心悦诚服道:“陛下何惧流言蛮语,虽千万人吾往矣,天子也不能总是端着,当年太宗先帝亦是魏晋之拥趸,更痴迷于王右军之书法,可见魏晋之雅,唯有真正的名士才得其中之味。”
  李治欢喜不胜,连连点头,顺便伸手在自己的脚趾头上抠了一阵,龇牙咧嘴的舒爽后,君臣相视而笑,彼此之间愈发引为今生知己。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李钦载直起了腰,对自己今日的劝谏感到很满意,这才是忠臣的本分呐。
  二人相视笑过后,聊起了正事。
  “景初今日在朝会上干得漂亮!”李治赞道:“朕都差点被你搞懵了,直到朝会散后,朕才发觉,今日殿内君臣都被你牵着鼻子走,你没见李游道最后的脸色,哈哈,比死人还难看。”
  李钦载微笑道:“臣不过是为陛下发声而已,朝会之外的一切,皆是陛下在筹谋布局,臣岂敢贪功。”
  李治摇头:“朕唯一做的,便是让宋森给你送了点东西,除此之外,朕没为你做过什么,说来今日朝会收获不小,赵郡李氏……呵!”
  说着李治脸上露出了冷笑:“这一次,朕倒要看看赵郡李氏如何收场,世家门阀在地方上阳奉阴违也就罢了,这次敢把手伸到科举里,朕焉能不剁了他们的手。”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李游道?”
  李治哼了一声,道:“李游道必须死,他若不死,朕何以震慑那些世家?不仅是李游道,赵郡李氏也要脱层皮,否则天下世家门阀不会明白朕对科举何等看重,有此为例,以后的科举他们想必就不敢伸手了。”
  说着李治眼中冒出森森杀意,殿内的空气仿佛都无端冷肃了许多。
  李钦载暗暗一惊,此刻他才意识到,这位宽仁的天子其实也是会杀人的,而且杀起人来毫不手软。
  “历朝历代,任何形式的变革都会用生命和鲜血铺路,臣理解并赞同陛下的做法。”
  李治欣慰点头:“不错,想要将科举顺利推行下去,不杀人是不行的,那些心思叵测之徒不见屠刀,还以为朕软弱可欺,朕便亮出屠刀给他们看看。”
  李钦载想了想,道:“陛下,臣今日参赵郡李氏十二桩罪,所谓伤农,蓄奴什么的,诸多不法事,天下各大世家门阀皆有犯,不过对社稷而言,大多是疥癣之疾,可徐徐图之……”
  “但有一件事,臣今日必须严正进谏陛下,请陛下警醒,提防。”
  李治神情严肃起来,坐直了身子道:“景初尽管直言。”
  李钦载缓缓道:“赵郡李氏……或者说,天下世家门阀所犯十二桩罪,其中最大的一桩罪,是‘圈地’!”
  “这桩罪,不仅世家门阀在犯,朝堂但凡有权势的臣子和功勋也在犯,陛下,大唐权贵和世家圈地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若朝廷置若罔闻,对皇权,对社稷,对国祚,皆是灭顶之灾。”
  李治悚然一惊:“景初何出此言?”
  “历朝历代,成败兴衰皆系于土地。皇权社稷的根本,是土地,是农民,若天下耕者有其田,子民便会无条件拥戴当朝的天子……”
  “否则,若田地被权贵们兼并,吞食,农民没有了土地,不得不沦为农奴或流民,那么,社稷的根基便会动摇。”
  “几百几千的流民,纵是作乱,朝廷或许不会放在眼里,一支兵马便轻松镇压,但若有几万,几十万流民,他们聚集起来,再被心怀不轨者稍微煽动一下,陛下可知会有何后果?”


第865章 来日方长
  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一个无法回避,也很少能够解决的问题,唐朝尤甚。
  李世民李治知前而不知后,但李钦载却很清楚唐朝的历史。
  可以说,唐朝的衰亡,原因或许很多,什么藩镇割据,什么奸臣误国,什么军队战力渐弱等等,但这些原因只是表象,大唐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
  民间大量的土地被权贵吞食霸占,农民沦为农奴或流民,皇权威严渐丧,民心已失,府兵制不得不改为募兵制,军人不再为了自己的土地而战,失去了信念,战力自然衰弱。
  于是繁荣到极致的大唐盛世,被安禄山轻轻一推,锦楼云城轰然倒塌。
  如果它是真正的繁华,仅仅凭安禄山一人之力,真的能推翻吗?
  因为权贵兼并土地,大唐的根基已经土崩瓦解,外力才能轻松将它推倒。
  而土地兼并的现象,在如今的李治当政时期,已经有了端倪。
  李钦载在朝会上参劾赵郡李氏十二桩罪,其中包括圈地。
  参劾是扳倒赵郡李氏的手段,但百骑司交给李钦载的罪状却都是真实的,如今的世家门阀普遍都在蚕食圈占农民的土地。
  而据李钦载所知,无敌于天下的大唐府兵,在李治当政的后期,也将慢慢名存实亡,从而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
  这是大唐的隐患,非常巨大的隐患,它关乎大唐的国祚,关乎大唐这个朝代能维持多少年的统治。
  李钦载已经习惯了大唐的生活,他在这里娶妻生子,他有了亲人和朋友,他与这个世界已无法分割,所以他不想看到自己喜欢的朝代仍然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走下去。
  他无法想象,当若干年后,已经是迟暮之年的荞儿还要经历战乱之苦,颠沛流离。
  所以他希望改变点什么,让这强盛的朝代能维持得更久一些,让岁月的宁静更长一些。
  这便是李钦载今日进谏的目的。
  不完全是公心,也夹杂了一些私利,可两者并不冲突。
  庆幸的是,李治终究不是昏聩的帝王,而且对于李钦载的谏言,他向来都是非常重视的。
  听完李钦载的话后,李治的神情渐渐凝重起来,他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作为帝王,李治最在乎什么?除了惦记大姨子和侄女这点私人小爱好外,当然最在乎皇权了。
  跟男人喜欢炫耀的东西一样,他既在乎皇权的质量,也在乎皇权维持的时长,更在乎匍匐在皇权之下的人是怎样的感受。
  如果大家都一样的愉悦,当然最好,如果只有他单方面觉得爽,下面的人因为他的粗暴而感到痛苦,那就索然无趣了。
  “琴瑟和鸣”这种境界,不单单指男女,也能套用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身上。
  “景初所言甚是。”李治凝重地点头,随即叹道:“这几年,百骑司给朕递过不少奏报,许多都是关于世家和朝中权贵圈占民间土地的。”
  “如今他们还不敢肆无忌惮,毕竟大唐勉强也算是吏治清明,民风朴实,与其说他们是圈占,不如说是购买,双方算是一桩交易。”
  “可土地如此重要,世家权贵购买也不行,卖地的农民多了,权贵占的土地也多了,对社稷终究不是好事。”
  李治叹了口气,无奈地道:“景初啊,朕不是没看到这些弊端,而是……世家若不削弱,朕的许多政令都无法贯彻下去。”
  “世家在地方上的势力很深,而且彼此之间盘根错节,对他们不利的朝廷政令,他们完全能做到阳奉阴违,而地方官员对他们也毫无办法。”
  “这就是朕为何铁了心要削弱世家的原因,世家若不除,朝廷再多的仁政善政,到了地方上也只是一纸空文,毫无用处,景初可明白朕的苦衷?”
  李钦载苦笑起来。
  他其实也清楚如今朝廷的积弊,若是李治现在颁下政令,强令各地世家权贵不准购买圈占土地,世家会遵从吗?
  谁会将吞进肚里的肥肉再吐出来还给别人?
  治国,委实只能用文火慢炖,再着急也没办法,火候不到,事情便解决不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5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8/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