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敌国奸细
一群不是渔民的人,却从渔船上下来,神色自若地从人群中穿梭而过。
登州渔民们与这群人擦肩而过,双方连眼神都没有交流,更没看清这群人的容貌。
来历不明的一群人已渐渐融进了川流的人潮中,如涓滴入海,无影无形。
前一刻还在为朝廷东征大事议论纷纷的登州渔民们,他们仍然继续朝自家的渔船走去,都是要讨生活的人,朝廷大事不过是闲暇时的谈资而已。
走了几步,一名渔民停下了脚步,皱眉道:“不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
“你咋了?难不成你有啥预感,今日出海会有风浪?”另一名渔民赶紧问,其余的渔民们脸色也凝重起来。
渔民的预感说不清道不明,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提醒着渔民什么。
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身家性命的冒险,运气不好的话,茫茫大海上一个浪头打来,全家的天都塌了。
所以每当某个渔民说自己有什么不好的预感,别人一定会当真,绝不会冒险出海,多等几天没关系。
无所谓迷信或是愚昧,因为他们穷,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们身上,他们输不起。
渔民们心都悬了起来,然而这位渔民却摇头,不自觉地望向刚才那群不像渔民的人。
“这伙人路数不对,我心里不踏实……”渔民喃喃道。
渔民们见他说的不是出海的事,不由放下了心,一个个笑骂他操心过分。
“不是,你们不懂,刚才他们从我身旁经过,我不仅知道他们不是渔民,还觉得他们身上有一股子怪味儿……”渔民挣红了脸辩解。
“啥怪味儿?”
渔民努力寻找形容的词汇,半晌,才道:“咱们鱼市有个叫王阿大的贩子,不仅收鱼,也杀鱼,他杀鱼二十多年,一条鱼在他手上眨眼间就被剖干净了,二十多年来,死在他手上的鱼约莫数十万条了吧……”
其余的渔民点头,大家都知道这个人。
这位渔民叹了口气,道:“王阿大造了这些年的杀孽,就算不杀鱼时,咱们靠近他总能感到他身上有一股子寒意,明明是个挺和善的人,可偏就没人敢跟他玩笑,甚至都没人敢近他的身……”
绞尽脑汁想了想,渔民道:“刚才那伙人从我身边走过,他们身上的味道跟王阿大一样,就是……就是,哎,反正让人寒毛都竖起来,浑身不自在的感觉。”
形容太模糊,渔民们不理解。
身后那位跟了一路,听了一路故事的游侠儿却勾起了嘴角。
渔民没文化,形容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游侠儿却很清楚。
这种感觉,叫“杀气”。
手里攒了很多人命的杀才,身上一般都带着这股味道,游侠儿自己也有,但幸好他杀过的人并不多,杀气很淡。
“杀气么?有意思……”游侠儿喃喃低语,扭头望向那群来历不明的人消失的方向,眼里闪过一丝莫名的笑意。
渔民们聚在一起,他们也在议论。
“那伙人路数不对又咋了?跟咱们啥关系?就算是盗匪强梁,那也是官府该管的事,走走,上船了,全家都饿着肚子呢。”
发现问题的渔民犹豫了一下,然后一咬牙。
“不行,这伙人来者不善,怕是会出事,跟上去看看,不耽误出海。”
说着渔民转身迈步便追了上去。
其余的渔民们面面相觑,眼神交流过后,无奈地跟了上去。
身后的游侠儿也有些无奈,喃喃道:“明知路数不对,一群打鱼的还主动招惹麻烦,是不是傻?”
迟疑片刻,游侠儿也跟了上去。
这就是不上班又没有领导的自由职业者的方便之处,想干啥就干啥,随心随意。
渔民们出了海港,在登州城外发现了那群人的踪迹,远远在后面缀着。
留心之后仔细打量,渔民们发现了更多不对劲的地方。
前面这群人都拎着简单的行李包袱,虽然都是大唐渔民的打扮,但他们的腰间却鼓鼓囊囊的,不知藏了什么东西。
更重要的是,风中飘过他们说话的只言片语,却不知是哪里的方言,渔民们一个字都没听懂。
良久,一名渔民一拍大腿,惊道:“是高句丽话!咱们跟高句丽渔民干过架,高句丽人说话就这股味儿!”
其余的渔民也恍然点头。
“快去禀报刺史府,有高句丽奸细潜入登州了!”渔民慌忙道。
一名渔民原地转身,飞快朝登州城跑去。
其余七八名渔民则不紧不慢地跟着这群高句丽人,渔民们神色很紧张,他们一辈子只会打鱼,跟踪打探这种活儿可一点也不会,若是被对方发现……
“老四去禀报官府了,咱们还跟不跟?”一名渔民惴惴地道。
“高句丽奸细突然来咱们登州作甚?他们不正被咱王师打得节节败退吗?还有心情来登州,是打算刺探啥军情?”
“呸!登州不过是水师驻港,如今水师舰船都在高句丽海域游弋,停泊也是在熊津城,登州哪里有军情让他们刺探?”
一个长得粗犷满脸络腮胡的渔民粗声道:“有个事你们难道都没想到吗?”
“啥事?”
“咱们刚才在海港还在议论,英国公之孙李帅已被天子召回长安养伤,不日便要从咱们登州下船,李帅可是高句丽人恨之入骨的仇敌,你们说,这伙高句丽奸细潜入登州,会不会……”
众人一愣,接着悚然一惊。
“你还别说,好像真有这可能,不然我实在想不出这伙奸细来登州还能干啥……”一名渔民摸着下巴喃喃道。
另一名渔民疑惑道:“李帅是何等位高权重的人物,出入扈从如云,部曲亲卫层层戒备,就这十来个高句丽奸细,他们能近得了李帅的身?”
“我听村里的学究先生讲故事,说秦末有个叫张良的好汉,在始皇帝出巡的路上布置机关,曾以巨弩刺杀始皇帝,人家张良能干的事,这伙奸细难道不会干?”
众人一凛,神情愈发认真。
一名渔民咬牙道:“若真如此,绝不能教这伙奸细得逞,李帅是咱大唐的英雄好汉,英雄没战死沙场,却被宵小谋害,岂不是窝囊得紧?”
“没错!李帅是天上的人物,咱虽只是打鱼的,可也都承过李帅的恩惠,若没有李帅浴血沙场,哪有咱渔民今日的扬眉吐气?”
几句话鼓动,这群渔民纷纷热血上头。
“干了!卑贱之民愿为李帅清道除奸,还李帅一条平安归乡的坦途!”
匹夫之勇,血溅五步,以义为名,百死犹不悔也。
第1131章 匹夫之勇
那群乘着小渔船,从登州上岸的陌生人,果然是高句丽人,而且是高句丽王宫中的禁卫高手。
他们潜入登州,为的就是刺杀李钦载。
李钦载接到李治的旨意后没有耽搁,立马离开唐军大营,乘坐水师的舰船直奔登州。
而唐军大营外却处处都潜伏着高句丽的斥候探子,他们的眼睛时刻盯着大营,不错过一丝风吹草动。
李钦载离营时动静不小,军中从李勣到普通将士,都出来送行,这一幕当然也落入了高句丽探子的眼中。
而李钦载的身份其实并不难查,高句丽早有唐军诸多将领的名字官职和画像,探子远远见着李钦载的模样,拿画像一对照,好了,身份确认。
乌骨城外,李钦载率五千将士,打碎了高句丽国主的最后一张出其不意的底牌。
如果说在此之前,大唐与高句丽的胜负比率是七比三的话,那么李钦载的乌骨城外一战,胜利的天平再次向唐军倾斜,比率瞬间变成了九比一,基本上属于毫无悬念了。
所以,高句丽国主对李钦载可谓是恨之入骨。
听说李钦载离开唐军大营登上了水师的舰船,国主立马判断出这是大唐天子召重伤的李钦载归国了。
不共戴天之仇,岂可不报?
国主当即从王宫中选调十余名高手,提前来到登州埋伏,伺机杀了李钦载,一则为了报仇除敌,二则打击唐军将士的士气,将高句丽战场上的水搅得更浑。
没想到的是,几位登州渔民聚在一起几番猜测,竟鬼使神差地将事实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群渔民竟有粉碎敌人阴谋的勇气。
满腔义胆,俯怍不愧天地,小人物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瞬燃烧自己,发出闪亮的光芒,纵是帝王将相,在这一刻亦难掩他们的璀璨。
在李钦载看不见的地方,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群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甘愿为了他而抛却家小,赌上生死。
古往今来,改写历史的,从来都是小人物,帝王将相不过是顺势而起。
……
这是一条登州城外的小路,路上行人不少,毕竟登州有海港,算是一座贸易城池,路上来往着各色的车夫走卒和商贩,也有各种打扮的穷苦渔民,和摇着罗扇行色匆匆的小吏随从。
那伙高句丽刺客混杂在人群里并不起眼,只要不开口说话,他们的模样跟普通的大唐渔民没什么区别,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一群登州渔民不紧不慢地跟在他们身后,神情既紧张又畏惧,但他们往前迈出的每一步仍然坚定。
距离登州城四五里的北面有一座小山岗,山上丛林茂密,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山林里积下了许多黄色的落叶,脚踩上去厚厚的,软软的。
高句丽刺客走着走着,突然拐了个弯儿,十余人钻进了路边的山林里。
后面跟踪的渔民们吓了一跳,几人商量之后,转身来到山林背阴的另一面,也钻进了山林里。
然后几人聚在一起悄声议论。
“怎么办?他们进了山林,是不是发现咱们了?”一名渔民脸色有些发白,这活儿是真没干过,完全没经验。
“应该没有……”另一名中年渔民蹙眉缓缓道:“若咱们被发现,他们就算不在路上对咱们动手,至少也该有点别的举动。”
“他们现在钻了林子,你们看看这片林子的位置……”渔民指着林外的道路,道:“从登州港到登州城,这是唯一一条进城的路。”
“若李帅从登州港下了舰船,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人家是大人物,登州刺史总要亲赴海港迎接李帅吧?迎来送往的,李帅是不是也要进登州城与刺史府的官员应酬一番?”
“那么,这条路便是李帅的必经之路,而路边这片山林,落叶那么多那么厚,人若钻进山林里,身上再盖满落叶,神不知鬼不觉地用弓弩瞄准林边的道路,想想看,李帅的官驾经过时,会如何?”
经过中年渔民一番分析,众人悚然一惊。
“十多个刺客,纵是百弩齐发,凡有一支弩箭射中李帅,后果不堪设想,而李帅的部曲亲卫们,眨眼的功夫是防不住的。”
渔民们顿时气愤起来:“狗杂碎,敢谋害我大唐的英雄,岂能教他如愿?”
“说吧,接下来咱们怎么干?”
中年渔民无辜地一摊手:“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众人一愣,接着怒道:“刚才说得头头是道,你怎能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