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172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本来嘉靖皇帝都准备让黄锦跳过,却听到黄锦开始念起“钞关法”来。
  黄锦念的拗口,其实他也不太懂钞关的事情,本来黄锦只想要尽快的读一遍,但是皇帝却敲响了铜罄。
  “再读一遍!”
  黄锦正准备再读,皇帝一把走过来抢过了奏章,“不了,朕自己看!”
  仔仔细细的将钞关法看了一遍之后,嘉靖皇帝突然大笑起来。
  “皇爷,皇爷?”
  黄锦吓了一跳,还以为皇帝焦虑出什么病来,却听到嘉靖说道:
  “这个延平知府,是忠臣!”
  黄锦不可思议的看着嘉靖,在皇帝身边伺候多年,他深知皇帝对大臣的评价体系。
  最末等的就是“狂悖小臣”,凡是皇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官员的仕途就几乎走到尽头了。贬谪都算是开恩了,下狱廷仗都是正常的。
  好一点的就是“庸蠢之臣”,这种就是在皇帝心里挂上了没能力的标签,就是不受到惩罚,日后也别想升迁了。
  在上一层就是“能干之臣”,能得到这个评价的,属于上了皇帝的名单,只要有机会就能被提拔重用。
  而“忠臣”,就是最高评价。
  很显然对于多疑的皇帝来说,忠是最重要的属性,远远超过“才”。
  这个延平方知府的一封奏章,就得到了第一等的评价,黄锦暗暗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可能不需要几年,就能在朝廷上见到他了。
  “誊抄一份,送到内阁,再抄一份到户部!”
  “另外从东厂,将他的档案提过来。”
  黄锦已经好久没有见到皇帝这么兴奋了,不过他在内书房虽然读过书,但是对于财计的事情并不了解,虽然看懂了“钞关法”的内容,却体会不到精妙之处。
  看到皇帝这幅激动的样子,黄锦连忙吩咐小太监过来誊抄,然后亲自去东厂调取方知府的档案。
  等到黄锦返回仁寿宫的时候,方知府的奏章已经抄送内阁和户部了。
  嘉靖皇帝接过了方知府的档案,迅速看完了薄薄的档案,心情更愉悦了。
  嘉靖三十一年的三甲进士,身世清白,没有加入严党或者清流任何一派。
  在知县任上政绩官声都不错,果然是个能臣。
  这种身世清白的官员,自然是皇帝最喜欢的了。
  可是延平府。
  多疑的皇帝用手指敲着这个地名,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怀疑。
  方知府的这份奏章,送到内阁和户部之后,同样掀起了巨浪。
  严嵩是理财能手,他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依然看出这“钞关法”的精妙之处!
  这是一套集合了执行方案,监督方案于一体的可执行政策,而且针对的目标是在南直隶地区运货的商贾。
  国朝商税征收不足,这已经是长期以来的弊政了,对这些商贾征税本就是政治正确!
  光是这一点,满朝的读书人就没有反驳的余地。
  与民争利?哪家民会雇佣商队船只来运货的?
  你说盘剥百姓,但是商贾交了税进城买卖就可以抵税,本来做生意这些税就要交的,“钞关法”连加税都算不上,又怎么能说盘剥百姓呢?
  严嵩读完了之后,重重叹息一声道:“后生可畏,我老了。”
  内阁之中,次辅徐阶表面没有波澜,眼睛却盯着严嵩手里的奏章。
  本来这个时间内阁都要下班了,宫里突然传出来这么一份奏章,太监还站在内阁门口等着诸位阁老回话,这事情怎么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只可惜自己还是次辅,要等到严嵩看完才能轮到自己。
  徐阶一向将自己对首辅之位的觊觎之心藏的很好,但是此刻他恨不得自己能立刻取代严嵩。
  “徐阁老,您也看看吧。”
  严嵩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的,感慨了半天这才将奏章递给徐阶。
  徐阶接过奏章,迅速看完之后,他内心的震惊不亚于严嵩。
  这个延平府的知府,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严嵩看向徐阶,眼中都是试探的表情。
  徐阶在延平府做过推官,肯定在延平府还有些门生故吏。
  这个方知府,会不会是清流秘密推出来的人?
  可是徐阶也冤枉啊!
  他是真的不认识方知府啊!
  不过徐阶很快调整心态,自己不认识不要紧,只要不是严党的人就行,可以把这个方知府拉过来!
  这份奏章迅速在内阁和户部发酵。
  此时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从城外视察回来,忙不迭的回家写奏章。
  他的《平倭疏》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这次的奏章可是他揣摩了很久,一定能够靠着这篇文章一飞冲天!
  俺达犯边,防止重蹈堡宗的旧事,工部派赵文华加筑京师外墙。
  好不容易忙完了工程,赵文华还没在书房中坐稳屁股,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福建延平府知府方望海进平倭七策有功,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浙江抗倭事。
  又以方望海为四海斋醮使,在浙江祭拜海神,同时专设钞关使,掌江南、浙江钞关事,归于南直隶户部治下,但是钞关入库的折银全部都送入太仓库。
  这道诏令迅速得到了内阁和吏部的确认,快马发往福建。
  这升迁速度就离谱!
  延平知府是正五品的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这个升迁不算离谱。
  但是后面的职权就离谱了。
  巡抚江南、浙江,这可是天下膏腴之地,这个巡抚是钦差的意思,并不是常设职位,但是这就意味着方望海有向皇帝上密揭,或者直接向内阁递奏章的权利。
  四海斋醮使是道官,嘉靖皇帝求长生,这算是皇帝恩宠的表现。
  那个钞关使是个什么玩意儿的官?直接归南直隶户部麾下,收的钱全部入户部太仓库?
  凡是熟悉朝局的人,都知道这个钞关使才是最重要的职位。
  这就意味着方望海要是能把这个差事做好了,日后还有升迁的空间!
  这是什么离谱的速度?
  在刚入官场的时候,地方官的品级提升速度是高于京官的。
  但是地方官到了一定品级之后就很难升迁,所以有京官七品大于地方官五品的不等式。
  可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京官啊!而且是又清又贵的言官。
  和方望海同年的庶吉士,也没升到正四品啊。
  赵文华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愤怒。
  斋醮海神,也是他想到的第一条内容,方望海这个佞臣!竟然利用皇帝崇道!
  但是很快“钞关法”从户部传出来,赵文华就傻了。
  他也精通于财计,自然知道这个法的妙处。
  而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他深知两江两浙的商业发达,如果真的用这个方法收足了“钞关税”,那这个方望海肯定能飞黄腾达!
  赵文华实在想不通,这个方望海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政策?
  赵文华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方望海的任命这么迅速,因为无论是严党还是清流,都无法向“钞关法”提出异议。
  再加上皇帝的支持,内阁和吏部很快就通过诏令。
  赵文华撕掉自己的奏章,心中却对方望海万分的警惕。
  若是日后方望海入京,此人必定是自己的大敌!
  赵文华连忙带着礼物,赶往他干爹严嵩的府上,打探这个方望海的底细。
  苏泽并不知道远在京师发生的事情,他来到桐木镇上,武夷山上大大小小的茶园主人齐聚在这里,商议如何分担贡银的问题。
  蔡员外已经死了,熊岳的母亲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官服也推翻了之前签订的契书,武夷山茶贡就要重新分配。
  坐在席上,苏泽第一次见到了什么叫做底层互害。
  分配贡银的时候,几个小茶庄的主人纷纷指责其他小茶庄主人做事不守规矩,低价贱卖茶叶,偷采邻家茶园,斗的不开开交。
  反倒是几个大茶园的主人稳坐钓鱼台,三言两语就推掉了应该承担的贡银。
  苏泽也是这样的大茶园主人,虽然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是也没人敢让他承担更多的贡银。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应该这些小茶园主人联合起来对付大茶园主吗?
  苏泽颇为疑惑的看着这个场景,这怎么和他想象的场景不一样。
  熊母坐在苏泽身边,她如今有了朝廷的旌表,别人也不敢和以前那样逼迫她了。
  熊母说道:“先生是好奇,为什么他们不联合起来索要更公平的分法?”
  苏泽点点头。
  熊母说道:“咱们这些小茶庄的,一锱一铢都要计较,平日里早就结下了无数的冤仇。贡银他多担一点,自己就少担一点,谁也没指望那些大户能多担贡银。”
  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何?”
  “大户要是低价售茶,先撑不住的就是小茶园主,而且那些大茶庄主都是县里有地位的人,哪里是我们这些小茶园主能斗得过的?”
  苏泽这才明白,像熊岳这样勇于反抗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底层都是向其他底层争夺资源。
  苏泽清了清嗓子说道:
  “我提议,还是按照茶园田亩大小分担贡银。”
  苏泽发话之后,那几个大茶园主人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怒视苏泽,这显然会让他们多承担贡银。
  可他们还没等站起来,一名身穿皂色吏员服饰的人冲进了会场:
  “阿泽兄弟!你中案首啦!小三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1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2/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