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7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叔大兄!”
  张居正看到高拱,就知道这位又是过来蹭饭了。
  从张居正去年返回京师以后,高拱就对这个后辈非常喜爱,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了十二岁,但是高拱将张居正视为志同道合的好友,经常在空闲的时候找张居正讨论时政。
  张居正今天看了一天的文献,不过还是打起精神拉着高拱进了宅子。
  张居正的妻子早就对高拱的拜访见怪不怪,笑着带着侍女去准备晚餐。
  张居正的妻子已经点燃了书房的暖炉,高拱不无嫉妒的说道:
  “果然娶妻娶贤,我家中那悍妻哪会有如此的心思!”
  吐槽完了妻子,高拱说起了正事:“俞大猷押解进京了。”
  张居正皱起眉头说道:“这么快?”
  高拱点头说道:“走的漕运,是锦衣卫赶了路。”
  高拱看向张居正说道:“这件事,叔大的老师徐阁老应该最清楚。”
  张居正做庶吉士的时候,翰林院的教习是徐阶,所以徐阶和张居正有师生之谊。
  而高拱和徐阶的关系则生疏一些,他们只能算是都支持裕王的政治盟友。
  这次俞大猷下狱的事情中,清流显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奏俞大猷的言官中,也是以清流为主,作为清流领袖,徐阶是不可能不知情的。
  果然张居正沉默了起来,今年以来,他就颇得徐阶的信任,经常被徐阶带在身边做事,参加和清流有关的聚会。
  相比之下,脾气耿直的高拱,虽然也算是清流,还是裕王的讲学,却进不去清流核心圈子。
  官场文化,就是这种圈子文化,你是圈子里的人,即使官位不高,日后也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而和之前的户部尚书方钝这样,就算是有职位有级别,但是混不进圈子,也只能圈地自萌,一旦失势就会被连根拔起。
  张居正的职位不如高拱,但是在清流圈子中更靠近核心,所以高拱才来找张居正打听消息。
  看到张居正不说话,高拱又说道:“俞大猷于大明是有功劳的,他从福建到浙江,屡败屡战,为国负伤多次,这样的人不能害了,这样会寒了天下武将之心啊。”
  张居正还是沉默着。
  高拱语气高亢的说道:“若是为了党争,俞大猷这样的良将也要害,那清流又和严党有什么区别?徐阁老又和严阁老有什么区别?”
  说到了自己的老师,张居正不能再沉默了,他说道:
  “肃卿!慎言!”
  高拱依然说道:“俞大猷被参奏的事情我也清楚,平湖之战的斩获都是兵部勘合过的,都是真倭寇,俞大猷自己还受了伤。没有追击倭寇,是因为俞大猷没有得到军令,这是老成持重的表现,怎么还成了养寇自重了?”
  “今年以来,俞大猷斩功第一,如果说他养寇自重,那其他人算什么?”
  看到张居正还是不说话,高拱又说道:
  “我知道,如今倭乱稍宁,你们担心胡宗宪得了平倭的功劳,壮了严党的声势。可是抗倭是抗倭,党争是党争,岂可因为党争耽误国家大事?”
  张居正毕竟现在还年轻,他终于忍不住说道:
  “肃卿兄!严世蕃日夜进出景王府,景王到现在都没有之国,国本未定,再让严党立下平倭的功劳,难道要让出国本吗?”
  这句话让高怼怼停下来了。
  景王,裕王之弟。
  按照大明的传统,皇长子是太子,本来这是毫无异议的。
  可嘉靖皇帝自从太子暴毙后,一直迷信“二龙不相见”,从此不立太子。
  裕王年长,本来应该立为太子,可现在却储位虚悬。
  而景王年幼,按照礼法应该去封地,可却被皇帝留在京师。
  这一年来,严嵩愈老,权柄更是掌控在严世蕃手里。
  而现在清流和严党的争斗,除了原本的政治立场之争,权利之争,还有国本,也就是皇位继承人之争。
  高拱是裕王讲学,是深度和裕王捆绑在一起的,清流支持裕王,张居正提到了国本,高拱就没办法再说下去了。
  这个话题算是彻底尬住了,张居正也不想为了这件事和高拱有隔阂,于是岔开话题说道:
  “苏汝霖的新剧,肃卿兄看过了吗?”
  “倒是还未曾得见。”
  “这本《邯郸梦》我已经看完了,当真是人生如梦,苏汝霖的戏曲已臻化境,我看了三遍还欲罢不能。”
  高拱也爱好戏曲,顿时来了兴趣,接过了张居正手里的剧本。
  “盗版?”高拱皱眉问道。
  “用江南的说法,这是合订本,上月才在《通言》上连载完毕,这是江南书商自己拼接出版的,要等到正版的印刷出来还要过些时日。”
  就在这个时候,正在漕船上的苏泽接到了提示。
  【《邯郸梦》传播脍炙人口,文学技能经验+500,文学已经升级到Lv10】


第268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
  汤显祖是临川人,他的四篇最有名的长篇戏剧,都和梦有关系,所以也被称之为临川四梦。
  既然已经抄了两梦,苏泽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四梦之三的《邯郸记》也抄了。
  靠着这篇文章的传播,苏泽的文学技能终于到了Lv10.
  【技能文学已经达到Lv10,请选择被动技能。】
  Lv10已经是保底出蓝了,而这次苏泽的运气不错,竟然直接出了二紫一蓝。
  翻开三张被动技能的卡片,只看到:
  【紫色被动——于无声处听惊雷:文学技能+2,写作批判性文章时候,文学技能再+2。】
  【紫色被动——衣带渐宽终不悔:文学技能+2,写作纯文学性文章时候,文学技能再+2。】
  【蓝色被动——诗才八斗:文学技能+2,诗歌类文学技能再+1。】
  看着两个紫色技能,苏泽一下子明白了,这是选择文学的两个方向。
  一个是更加接近政治的批判文学方向,这一类最著名的文学家就是鲁迅了,无一篇文章不是用来唤起国人的,可以说是战斗力拉满。
  另一个则是纯文学方向了,这一类的人物自古以来也有很多,而灯火阑珊处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判的第二层文学高度,难道金色的就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
  至于蓝色被动,还是和之前一样是在文学品类上的选择,苏泽果断除去了诗歌。
  在明代搞诗歌还有什么前途!
  看着这两个被动,苏泽自然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正是鲁迅所写的诗歌。
  意思是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如今的大明朝,正是一个于无声处的时代。
  实际上的封建王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的时代。
  去年的关中大地震还没能恢复过来,关中已经发生了多次动乱。
  今年浙江的抗倭形势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倭寇又开始入寇福建和广州。
  北方的俺达还在肆虐,辽东也不安宁。
  西南方向的土司更是时常叛乱,这一路上苏泽看到因为工部命令,被迫拉纤的百姓瘦骨嶙峋,沿着淮安还能看到被官军掘开的河堤,去年的惨状还在眼前。
  剩余一点自由属性暂时没点,苏泽带着林默珺和俞大猷的儿子一路北上,终于在年前赶到了京师。
  永定门前,这里是京杭运河上北方最重要的码头,从江南运来的赋税和粮食都会在这里卸货。
  苏泽看到了大量的木材,甚至有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木头,不用说,这些都是用来修复三大殿用的梁木。
  这一类的木材不能泡水,虽然用运河运输,但是依然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需要几十个码头工人才能卸下来,苏泽看着一群工部的官员喝着茶看着工人卸货,而一旁的户部官员则在清点入库。
  “苏先生,我们要去哪里?”俞咨皋忍不住问道。
  俞大猷今年56岁,但是他是中年得子,俞咨皋现在才17岁。
  历史上俞咨皋也是爱国将领,他承袭父亲的指挥使职位后驻守福建,还驱赶过侵占澎湖的荷兰人。
  不过此时他还只是个青年,他六神无主的看着苏泽。
  苏泽说道:“先找地方住下,我先找人打探一下情况。”
  俞咨皋一路上都听着苏泽讲授兵法和学问,此时对苏泽也是非常的信任,他连忙点头。
  进城之后,苏泽却看到京师有些萧条,街头上的人甚至还没有南京城里的多。
  三人找了一家小旅店暂时住下,从老板的口中得知了京师的情况。
  原来今年北方俺达兵围了大同府,虽然在入冬之前俺达退兵,但是听说边军赏银被贪墨了不少,山西边军闹事,切断了京师供应的石炭。
  加上去年关中地震的灾民还聚集在京西,这些灾民也要烧煤取暖,导致今年京师过冬的炭价飞涨。
  “去年的灾民还没返回?”就连苏泽都有些不可思议。
  掌柜的倒是见怪不怪的说道:“这些灾民都是一无所有的来京师的,房产地契都没有,回去也没有活路啊。”
  俞咨皋问道:“朝廷不安置灾民吗?”
  掌柜的摇头说道:“哪里有这么容易,关中地少人多,地震震毁了官府衙门,就连土地账册都没了。除了带出地契的,还能勉强要回一些土地,普通百姓能不能走回去都难说。”
  “那朝廷就不管?”
  “靠着京师还能找些生计,反正只要他们不闹事,官府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三人也是无语,明明是天子脚下,北方的局势怎么还不如南方。
  第二天,苏泽带着礼物,拿着拜帖,来到了紫禁城东南边中官村。
  看着这片高高矮矮房屋交错,还能看到农田的聚落,这块地在后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中关村。
  不过此时叫做中官村,顾名思义,就是太监们聚集的地方。
  太监当然不可能都挤在皇宫内,如今京师有两个太监聚集的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2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4/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