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58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张居正提出的政改目标,是重新恢复到明初的丞相制度。
  其实明初的丞相制度也是照抄的元代制度中书省制度。
  明初的丞相,其实并不叫做丞相,而是中书令。
  元代将三省六部制度中的门下省、尚书省裁撤,单独留下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制定和执行天下的政令。
  而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也就是所谓的“行省”,由这个机构承接中书省的政令,执行地方上的政策。
  张居正提出,请朝廷重设“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执行政令,皇帝的旨意必须要通过中书省确认,才能成为合法的诏令,将封驳诏书的权利重归于“中书省”。
  而张居正也敏锐的看到了明廷的虚弱之处。
  如今朝廷打仗用的粮草,基本上要靠湖广提供,兵员则是要靠九边。
  而为了让其他省份的地方大员也支持自己的改革,张居正也提出要回到行省制度,将地方上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合并为行省,在地方上设立“高官”这个职位,掌控一省的行政和军事大权。
  在上这一封奏章的时候,张居正已经联络过山西、四川、陕西、河南四省的地方督抚。
  这四省的督抚被皇帝派来的矿监折腾的不轻,他们自然也是支持张居正的变法的,也都在变法奏疏上附属了自己的名字。
  此外张居正已经派人前往京师,在京师的报纸上全文刊登了自己的改革主张。
  让人快马加鞭的送上奏章,张居正长叹了一口气。
  他想到了被罢相的高拱,又想到当年他是穷翰林,高拱是裕王府讲学的时候,两人在小院子畅论天下时候的景象。
  张居正脑海中再次浮现苏泽的面容,从那一次苏泽上京营救俞大猷,在灵济宫一见也已经过了多年。
  这些年高拱成了辅政大臣,自己也成了地方大员,而苏泽则成了割据半壁江山的东南大都督。
  看着镜子中的白发,时光飞逝,时不我予,张居正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高拱的路已经注定失败了,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就该走自己的路了。
  必须要尽快变法,明廷才有和东南对抗的本钱!
  腊月二十八,凌晨,一匹快马冲入了冷肃的京师。
  今年因为山东的战事,鳌山灯会终于是停办了。
  因为朝堂的动荡,皇帝也没有心情举办什么庆祝活动,京师显得冷冷清清。
  临近过年,京师的物价依然居高不下。
  高拱创办的新务纺织工坊,“出品”的布料要比东南的布价格高上几倍。
  布也就算了,毕竟可以不买,但是今年煤炭价格的居高不下,京师都已经出现了冻死人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销量却飞快的增长。
  这自然是印刷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导致的报纸成本进一步下降,如今一些印刷质量低劣的小报一份只要几文钱。
  这样的定价,这些报纸自然是亏本的。
  但即使是亏本,京师市面上依然发行着好几份报纸。
  原因也很简单,在东南多次使用报纸来进行宣传攻势之后,大家都明白了报纸就是舆论的阵地,抢占舆论阵地比什么都重要。
  几文钱一份的报纸自然是亏本的,但是赚来的却是影响力,除了明廷翰林院主编的《皇明新报》,和东南在京师发行的《京师新报》之外,剩余的报纸都是私人投资办的。
  就在张居正的奏章通过通政司送入内阁,准备抄送六科给事中的时候。
  京师的各家报纸上,就已经刊登了张居正变法的全部内容。
  今天注定是报童最开心的一天,所有的报纸都卖疯了!
  只要是刊登了张居正变法奏疏的报纸,都遭到京师百姓的疯狂抢购。
  识字的百姓,干脆就在路边大声朗读起来,引来那些不识字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京师百姓早就因为去年的鳌山灯会对皇帝憎恶不已,今年皇帝大选宫女,往四处派遣矿监,京师百姓们竟然还是怀念上皇来了。
  百姓很自然的将憎恶发泄到了皇帝本人身上。
  张居正给皇帝的上书,全称是《请皇明变法奏疏》,但是在各家报纸上刊登的题目,却是《变法檄文》。
  说白了,这并不是一封奏疏,而是和苏泽的《讨逆檄文》和《吊民伐罪檄文》一样,是写给明廷的战书。
  此时的明廷内阁,杨博和高拱都已经称病在家了。
  他们请辞的奏疏已经被皇帝批准了,慰留他们到元宵之后,不过是皇帝的客气话。
  这时候还赖在内阁,就会被人说是恋栈权位,不是真心想要辞官。
  在杨博和高拱辞职之后,李春芳意气风发。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投机,他终于成为了京师内阁仅存的内阁大臣,走到了权力的最高峰。
  张居正的奏章?
  李春芳翻开奏章,当他看完了第一页,冷汗就下来了。
  他连忙飞快的翻完了奏章,李春芳吓的瘫软在软塌上。
  他张居正怎么敢!
  李春芳能做到内阁重臣,自然也不是傻的,他很快意识到张居正是真的敢!
  如今明廷最精锐的新军都在山东前线,山东刚刚大败,必须要稳住防线抵御东南。
  而九边的军队则要防御草原和越来越不安分的辽东女真人。
  湖广,是如今明廷的钱粮重地,而张居正手上也是有兵的!
  甚至可以说,如果张居正停止供应山东前线粮草,山东的三镇新兵就会先造反!
  山西、四川、陕西、河南四省,再加上湖广,就是如今明廷的大半壁江山。
  别说他们造反了,只要他们不听从明廷的号令,现在的京师朝廷就要完蛋。
  李春芳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刻喊道:“我要进宫面圣!”
  李春芳着急赶到皇宫中,却没有见到皇帝,出面的是司礼监的首席太监冯保。
  因为派遣矿监太监的事情,文官和太监势如水火,李春芳不想要和冯保有过多的牵连,他拱手说道:
  “冯公公,在下有要事要求见陛下。”
  冯保眯着眼睛说道:“陛下昨夜操劳国事到半夜,现在还在休息,李阁老先稍待一会儿?”
  李春芳立刻急了,他说道:“国事紧急!还请公公速去通传!”
  冯保有些不悦,但是他想起皇帝对于这位阁老还算是重视,最后还是放下自己的好恶,进入宫内通报。
  昨天隆庆帝确实忙碌了一夜,只不过并不是为了国事忙碌。
  他从软玉金香中被冯保喊醒,露出不悦的表情。
  但是听说了李春芳着急求见,隆庆帝还是换上了衣服,召见了李春芳。
  李春芳一面呈上奏章,开口就说道:
  “陛下,湖广反了!”
  隆庆帝一愣,紧接着面色潮红起来,他站起来喊道:“什么!”
  可是刚刚起猛了,又突然站起来,隆庆皇帝只觉得双脚一软,跌坐在御座上。
  “陛下!”
  冯保立刻上前,搀扶住了皇帝。
  隆庆帝强忍住了头晕目眩,让冯保打开奏章,让他大声读了起来。
  冯保只能捧起奏章读了起来。
  越是读,冯保越是心惊,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而隆庆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潮红色逐渐褪去,变成了惨白色。
  李春芳则担忧的看着偷偷看着皇帝的脸色。
  从登基以来,隆庆帝的身体是越来越差。
  曾经定期召开的朝会,也因为皇帝身体的问题多次取消。
  而近半年以来,因为皇帝的身体问题,不少祭祀活动也都交给勋贵代祭。
  高拱当政的时候,就劝谏过皇帝要保证身体,远离女色。
  此时隆庆的身体不停的颤抖,等到冯保读完了之后,隆庆将目光看向李春芳。
  “李阁老,且为之奈何?”
  李春芳内心苦涩,张居正联合四省督抚上这份奏疏,这已经是图穷匕见了。
  甚至在高拱还在位执政的时候,张居正就已经在串联这件事了。
  如今湖广是明廷的粮仓,四省又是明廷控制的最重要区域,这些地方督抚都支持张居正,那明廷根本没办法反抗。
  李春芳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个阁老什么都不是,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李春芳低着头说道: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山东的新军,请陛下召杨阁老和高阁老进宫议事吧。”
  隆庆帝一愣,他有些不悦的说道:
  “杨高二人已经病休很久了,不能视事,朕问的是你的意见!”
  李春芳苦涩的说道:
  “三镇新军是重中之重,若是新军大臣李成梁也倒向张居正,朝廷就没办法了。”
  “高阁老和张居正有旧,当务之急必须要知道高阁老是不是和张居正有串联。高阁老在京师推行新务,门生故吏遍布京师各衙门,若是两人有串联,则朝廷危矣。”
  李春芳一口气说完,隆庆帝的身体更加颤抖。
  隆庆帝突然两眼一黑,噗通一下倒了下去。
  “陛下!”
  耳边传来冯保的惊呼声,李春芳也不顾朝廷的礼制快步上前,但是隆庆帝很快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冯保惊恐的看着李春芳问道:
  “李阁老,现在要怎么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4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8/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