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士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子率以正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46
  一些大臣回想起,那段汉人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黑暗岁月,一时间竟然老泪纵横。
  大殿里原本欢庆喜悦的氛围,不知不觉变得沉重起来。
  一些年轻的大臣自然是无法理解老臣们的情感的,比如陈堪,再比如沐晟身后沐昕。
  二人瞪着眼睛,一脸懵逼。
  好好的节日,怎么还哭上了。
  不就是一首词吗?
  最先开口那位老臣有些哽咽,他朝朱棣拱手问道:“陛下,不知这首念奴娇,是哪位同僚所作?”
  朱棣的脸上也有些感慨,他出生时,恰逢那个动乱时代的末期,彼时朱元璋虽然已经控制了江南地区,但中原大地依旧肆虐在鞑子的铁骑之下。
  所以他很能理解这些老臣的心情。
  一个民族,从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只能用数字,二七,一六,重八为名,发展到现在能作出这等华丽的诗词,其过程之艰辛,唯有他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他摇头:“今日即兴应试作诗,纸上并未署有姓名,这首词是哪位爱卿所作,朕也不知。”
  随后继续说道:“朕欲定此词为今夜之魁首,诸卿可有异议?”
  一首词好不好,要看众人是否认同。
  而现在,听方孝孺念完这首词的朝臣们,哪怕打心底觉得自己的作品也不差。
  但……仍旧有些自行惭愧。
  他们的是不差,但这首词,是真的好。
  朝臣们同时应声道:“臣无异议。”
  朱棣将黄玉拿在手上,“如此,还请作出这首词的爱卿上前来。”
  大臣们瞪大了眼睛,大殿之内的大儒不算少,吏部尚书方孝孺与国子监司业刘雄更是在学问一途独占鳌头。
  国子监侍讲曾安,直讲博士杜至也是享誉朝野的大儒。
  其他大臣同样饱读诗书。
  没能写出作品的朝臣们,下意识的便将目光看向了国子监的大儒们。
  但,无论是方孝孺还是刘雄都没有动作。
  国子监的大儒们也是安坐不动。
  在所有大臣诧异的目光中,一位少年带着恬淡的笑容走出了席位。
  陈堪:“不错,正是在下,大明第一文抄公。”
  被朝臣们诧异,惊讶的目光注视着,陈堪表示感觉还行,下次要多装逼。
  原来是陈堪!
  朝臣们释然了,如果是陈堪,那就合理了。
  他是生在盛世的人,又是大儒方孝孺的学生,能作出盛世的诗词,不奇怪。
  陈堪来到朱棣身旁,朝朱棣弯腰拱手道:“陛下,这首词,乃是微臣拙作,旨在为我大明即将到来的宏大盛治添上一丝才气。”
  什么叫宠辱不惊,这就是了。
  即便做出这样的大作,依旧没有一点骄傲的意思。
  记着陈堪情分的臣子们,在看向陈堪的目光时,又满意了几分。
  这是个好孩子。
  朱棣也有些惊讶,随后心里对陈堪更加满意,不愧是我挑的女婿,我朱棣当真是慧眼识珠!
  “陈堪,你很不错。”
  得到了朱棣的夸奖,陈堪忍不住朝一旁瞪大了眼睛都朱月澜扔过去一个挑衅的眼神。
  朱月澜就是见不到陈堪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意思是不过是写出了一首词而已,看把你能的。
  你咋不上天呢?
  陈堪伸着手,但朱棣半天也没把奖品递到他的手上。
  陈堪心里气急,这老登不会要反悔吧?
  朱棣看着眼前礼仪周到的陈堪,忽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走下龙椅高台。
  亲手将手中的玉佩系到了陈堪的腰间。
  系完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朕觉得你是对的,修撰永乐大典的事情,是该提上日程了。”
  朱棣的声音很大,朝臣们很懵,什么永乐大典,为什么我们不知道?
  与此同时,武将们的眉头却忽然皱了起来,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要重文轻武吗?
  朱棣转过身,对上了大臣们疑惑的目光,笑道:“陈堪曾给朕上书,希望朕能下令,修撰一部凡书契以来,融合经史子集的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皆备辑为一书。”
  闻言,文臣先是一愣,眼神之中爆发出炽热的目光。心里狂喜不已,
  齐齐高呼:“吾皇圣明。”
  他们读书是为什么,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教化天下。
  如果能主持修撰这样一部大典,那永乐一朝便能迎来文教之大世。
  他们这些读书人,就能开辟万世文教之功。
  留名青史,指日可待。
  他们下意识的将目光暼向陈堪,这小子,是将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心思狠狠的拿捏了呀。
  与之相反的是,武将们的脸色难看了起来。
  洪武时期,洪武爷大肆株连武将,导致了大明的将门的凋零。
  若非如此,这个皇位也轮不到朱棣来坐。
  现在好不容易新皇登基,并且重新开始重视将门。
  如果这永乐大典一修,岂不是意味着他们又要矮上文官一头?
  朱能下意识的就要起身,却被身旁的邱福一把抓住了袖子。
  朱能忍不住朝他怒目而视:“做什么?”
  邱福蹙眉道:“冷静,现在触怒陛下,不是明智之举。”
  朱能岂能不知在这个时候触怒陛下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一想到武将将来就要被文官压上一头他就心焦不已。
  大宋距离现在的时间可不算远,一想到前宋武将们的下场,他就忍不住脊背发凉。


第一百四十九章 用心何其险恶
  陈堪身上忽然寒毛矗立,他感觉到了许多不怀好意的目光,其中就有先前对他很是欣赏的沐晟。
  他幽怨的看着朱棣,你要修永乐大典你就修,为什么要把我卖了?
  你就不能在大朝会上宣布这个事吗?
  你他妈成心的吧?
  朱棣就好像没有看见陈堪幽怨的眼神似的。
  对于这个消息在朝臣中造成的震撼,他非常满意。
  他登基这几个月以来,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他能马上取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唯有文武并进,他才能创造出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才能洗刷掉他抢夺侄子江山的这个污点。
  陈堪请修永乐大典的折子,可以说正好挠在了他的痒痒处。
  不然,他岂能如此轻易的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下嫁给陈堪。
  迎着大臣们的目光,他继续说道:“朕是马上天子,但朕深知,创业艰难,守业更难,我大明以武立国,却不能以武治国。
  穷兵黩武,非朕所欲也,朕要大明的铁骑威服四海,亦要我大明的文治教化天下。所以,朕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召集天下有识之士共聚国子监,修撰永乐大典一书。”
  朱棣的话说完,最先疯狂的是国子监的大儒们。
  他们深知,在国子监修撰永乐大典一书代表着什么,从今往后,国子监将真正的成为读书人心目中唯一的圣地。
  以国子监司业刘雄为首的一众国子监官员与大儒,齐齐起身来到大殿中央,朝朱棣行五体投地的大礼,高呼道:“吾皇圣明!”
  而后是以方孝孺为首的朝堂文官,他们难掩脸上的激动之色,齐齐朝朱棣拱手道:“陛下圣明,大明万年。”
  这下,便只剩下脸色惊疑不定的武将们没有开口了。
  沐晟、朱能、邱福、张信、张辅、盛庸、平安......
  一大票武将看着朝朱棣跪拜的文臣们,皆是有口难言。
  自古以来,文武对立之事屡见不鲜,大明朝也不能例外。
  大明的文臣大多都是建文降臣,而武将大多是跟随朱棣靖难起家的。
  所以武将们对于文臣一向很看不上眼。
  如果永乐大典一旦修成,将门的地位必然遭受到文臣们的挑战。
  这一切都怪陈堪这个竖子!
  陈堪看着武将们不善的目光,忍不住头皮发麻。
  没想到坑人坑了一辈子,最后竟然坑到了自己头上,这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好好的中秋节硬是过成了现在这种样子,陈堪恨不得马上长翅膀飞出大殿。
  趁着大臣们向朱棣拍马屁的间隙,陈堪朝朱月澜露出一个苦笑,随后赶紧偷偷溜回了角落。
  他现在只能祈祷这场不知所谓的宴席赶紧结束。
  收获了一大票朝臣们的马屁,朱棣抚着颌下寸长的短须笑道:“都起来吧,列位都是我大明的国之柱石,太祖在位时也曾有过律令,非大朝会时,无需行跪拜之礼。”
  “谢陛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1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5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