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有拜里米苏拉派出来的督战队,只要有士卒胆敢弃船而逃,迎接他们就是被一刀割下人头。
而留在船上,明军的炮火宛如雨点一般密集,根本没有活命的机会。
唯有跳入大海,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传令,巡航舰逼近海岸,封死他们的退路!”
谭丛有条不紊的下达着一条条命令,每一条命令都能吞噬掉许多满剌加士卒的生命。
陈堪则是用两团棉花塞住了耳朵。
手持千里镜,静静的看着对岸的满剌加国舰队溃散的情况。
陈堪也是头一次打这么富裕的仗,无数的炮弹倾泻而下,敌军舰队就像是多骨诺米牌一样轰然倒塌。
怎么说呢,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有点壮观,但看着看着就有点无聊。
眼前这副场景,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
炮火的轰鸣声都已经响了一个时辰了,陈堪还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
虽然很爽,但是不够热血。
许多手持火枪的将士站在甲板上,只能满脸羡慕的看着炮手不断的放炮,他们抬着的火枪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搞得好像他们就是来看戏的一样。
陈堪咂摸了一下嘴巴,忽然有些意兴阑珊的将手中的千里镜丢给张动。
因为没必要再看下去了。
这就不是一场战争,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
短短一个时辰,敌方一千多艘战船就被打得只剩下一半。
本来陈堪还计划着与郑和两面夹击,三天之内拿下马六甲城,然后回师勃林邦救援宋青,就现在这种情况,似乎都用不着三天。
陈堪现在终于能够理解,为何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我大清几十万大军竟然拦不住几千人的联军,愣是被那么点人轻松打进首都北京。
当时还觉得是我大清无能。
现在看来,大清无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血肉之躯无法阻拦炮火的轰击。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战争,而是一面倒的屠杀。
什么是战争,双方打得有来有回,你方唱罢我登场那叫战争,一群成年人手拿砍刀追着一群小朋友杀能叫战争?
两个时辰后,炮火声终于停了下来。
马六甲城外的满剌加水师舰队,在经历过三个时辰的炮轰之后,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一两百艘战船了,就剩下来这点战船,几乎都没有一艘是完好的。
至于满剌加国的军队,更是早就已经放弃了战舰。
就连他们自己的督战队都被弃船而逃的士卒杀光了。
而谭丛下令停火,也不是因为陈堪麾下舰队的弹药打光了,而是因为郑和的船队到了。
一艘略显破旧,但体积比陈堪所乘的宝船还要大上许多的宝船稳稳的停在了陈堪所乘的宝船数百米开外的地方。
对方挥动令旗表明了来意,陈堪麾下的将士挥动令旗回应。
片刻之后,一艘老旧的巡航舰就从对方宝船朝陈堪所在的宝船驶来。
陈堪叫人放下船梯,三个人顺着船梯爬了上来。
“哈哈哈哈哈,靖海侯,本将没有来晚吧?”
郑和人未到声已至,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声表明了他现在的心情。
陈堪笑着迎了上去:“哈哈哈哈,郑帅就这么毫无顾忌的来了本侯这里,就不怕咱们两人被敌军一锅端掉吗?”
“他们有这个能力?”
郑和的语气中蕴含着强大的自信。
两支船队汇合,这意味着郑和麾下的船只马上就能得到弹药的补给。
小小的海峡之上,停驻了五百多艘大明战舰。
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存在。
所以郑和敢毫无顾忌的来陈堪的船上与他汇合,这不仅是对陈堪的信任,也是对于大明的强大有着绝对自信。
陈堪一把拉住郑和的袖子,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海上漂泊三年,扬我大明国威于域外,郑帅辛苦了。”
陈堪是真的感慨,因为郑和黑了,也瘦了,满脸风霜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净身多年的大太监,反倒更像是一个南洋土著。
唯有一双眼睛,依旧亮得像是天上的星辰。
闻言,郑和灿然一笑,道:“郑和无能,还得劳烦靖海侯前来相救,委实丢尽了陛下的脸啊。”
“郑帅何必妄自菲薄,三年时间未能得到任何补给,尚能维持舰队的编制完整,就这份能耐,谁不称赞一声郑帅乃为当世名将?”
陈堪压下郑和的话头,拉着他就往房间里走。
一边走一边说:“此次陛下遣本侯带来了许多大民本土的鸡鸭鱼肉,本侯已叫人拾掇干净,在外三年,郑帅风餐露宿,想必这家乡的味道早已模糊,快随本侯走,吃饱喝足了,也好洗刷满剌加带给将军的耻辱......”
陈堪的语气亲切直白,听得郑和一个铁血硬汉倏地红了眼眶。
家乡的味道,谁能不想念呢?
第四百五十六章 炮火轰鸣
大战当前,依旧不影响陈堪与郑和把酒言欢。
仗打到这个程度,满剌加基本上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他们的投石车,弓箭,在大炮面前都成了摆设。
火炮能够轻易的将他们撕成碎片,他们却没办法对陈堪的舰队造成任何威胁。
更别说郑和的船队也到了。
他战船之上的大炮数量不比陈堪船队的少,只是缺少弹药而已。
但这个缺少指的是不足以面对满剌加和苏门答腊的围殴,不代表没有反抗之力。
毕竟在陈堪的计划中,要是郑和的舰队先到,他至少需要能坚持到陈堪给他送来补给。
否则陈堪不会让郑和的船队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
能用炮弹解决的事情,陈堪绝不会用人命去填。
海峡之上,大炮的轰鸣声暂时停止。
陈堪与郑和把酒言欢,那是他们身为主将的特权,麾下的将士们依旧还要继续忙碌的。
谭丛和裴狗儿王度接上头之后,就迅速安排了数十艘巡航舰开始转运各种物资。
主要是弹药,其中以老式洪武大炮的炮弹最多。
郑和船队出海这三年,大明的火器已经更新迭代了好几代。
但大明这些年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争,所以那些老式的火炮已经被融成铁水制作成了各种新式的武器。
但弹药这种东西,军器监的库房里堆存了许多。
这一次陈堪几乎将军器监的库存全都带来了,主打的就是一个财大气粗。
那些弹药陈堪麾下的火炮用不了,正好让郑和消耗消耗。
消耗完了回到国内,郑和的船队也需要重新装备一下各种新式的武器了。
其次是火器局最新研制出来的遂发火铳。
郑和的船队之上配备的依旧是三年前军器监出产的老式三眼火铳,很多都是从当时的神机营里换出来的。
三年时间过去,早就被锈蚀得不成样子。
连装填火药都难,更别说成功发射出去。
只不过陈堪这一次带来的新式火铳不多,除去陈堪本部之外,只有三千支的样子,毕竟海战也很少能用得上,主要还是依靠大炮。
但能装备多少就算多少,剩下的回到大明再换就是。
至于粮草,陈堪只给了很少的一部份。
倒不是陈堪没带,主要是郑和的船队之上并不缺少粮草。
毕竟每到一个地方,郑和除了宣扬国威之外,也免不了做一下强买强卖的生意。
况且这么大的船队,航行的时候也不可能闲着,各种大鱼不都得捕获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
所以粮草郑和的船队之上并不缺。
倒是黄豆成为了紧俏物资,王恩亲自领着人来拉了好几船过去,说是要生成豆芽解解腻。
听着不像人话,但这就是事实。
将士们在紧锣密鼓的为郑和麾下的船队补充物资。
补充物资的同时,还不忘以炫耀的语气告诉郑和麾下的士卒,满剌加的舰队连他们的面都没见到就被轰成了渣。
许多郑和麾下的士卒忍不住痛心疾首,直呼他们来晚了,否则这白送的军功就该是他们的才对。
傍晚时分,陈堪和郑和已经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互相道尽了这些年的经历。
郑和将在大海之上航行三年的见闻一字不落的告知了陈堪,陈堪也将大明国内发生的事情全盘告诉了郑和。
尽管郑和与大明并没有彻底断绝联系,但海上传递消息的速度终究赶不上事情变化的速度。
所以当郑和得知大明这几年的变化之时,还是难免唏嘘不已。
尤其是听说有着大明定海神针的成国公朱能竟然死于陛下赐下的海鲜,更是忍不住沉默良久。
郑和八岁就被沐英从昆明掳回南京进宫做了太监,此后就一直跟在朱棣身边,所以对于朱家人的刻薄寡恩他了解得很透彻。
但成国公朱能之死,还是难免让他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尽管他是个太监,是个天家家奴,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将。
但不管是靖难之役,还是现在的领着船队出海,他干的都是武将的活。
当初奉天靖难的时候,他便与大明永乐朝的这些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