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郭有益很会变通,为了不违背新商之策,被人告黑状,将客栈、饭菜等价格人为地提升了三成,商人走了那么远的路,过了那么险的摩天岭,总要好好吃一顿,睡一觉吧?
贵一点,他们也不可能吃在城外,住在城外。
商人嘛,有钱,不宰你们宰谁去。
可现在占据着摩天岭的王金刚奴不断劫掠川蜀商人,这不是断人财路、杀人父母吗?
郭有益很愤怒,几次去找守御千户所的长官武晖,可此人根本就不听郭有益忽悠,只要站在城墙上看看远处,武晖就坚定地摇头拒绝。
摩天岭可是高山重叠,峰谷交错,沟壑纵横,能走的谷地十分狭窄,周围的山又很是陡峻,仰攻作战,用一千人和王金刚奴硬碰?
你脑子里想什么呢?
知不知道一块石头滚下来就能砸死好几个军士,一根木头掉下来,就要壮烈多少好汉?
为了商旅的那点钱财,拿命换,不干,坚决不干。
万一折损过大,文县失守,郭有益死不死不好说,但自己肯定是会死的。
武晖拒绝出兵,郭有益急得团团转,却拿武晖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武晖是守御千户所的千户,他的背后可不是哪个小小的卫所,而是直接隶属于陕西都司!
想要调动他,需要陕西都司发话。
可郭有益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布政使那边都没他说话的地方,想说服陕西都司,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看来,想要让武晖出动军士保护川蜀商人,也只能靠奇迹了。
奇迹,真的发生了。
这一日,一封急报传入武晖手中,内容言简意赅:
速速围剿王金刚奴,诈败,固守待援,不得延误。
武晖看着眼前的军报,一脸的疑惑,甚至一度怀疑这是不是陕西都司发来的文书,毕竟这个内容实在有些太——脑残了。
什么叫围剿王金刚奴,一千人去围剿山上的悍匪?
这不是胡闹吗?
当年耿炳文带上万人追击都没奏效,自己这一千人去围剿?
还有诈败这一条,围剿就围剿,怎么还诈败,你这是担心我们败得不够真实吗?
好吧,也许这是陕西都司的计谋。
诈败好理解,上去喊两嗓子,然后输了,跑回来,关上城门继续守城。
只是,援军从哪里来?
这都三年了,也没见到朝廷要收拾王金刚奴,他现在老老实实,沦落到只能干点抢劫的地步了,至于发动大军来干掉他?
动大军的费用,都足够把王金刚奴的脑袋砸扁了,值得吗?
可都司的命令,根本不容有商量的余地。
不得已,武晖找来副千户卓山、高詹,将文书拿给两人看,严肃地说道:“虽然我并不清楚陕西都司为何会发出这样的命令,但作为军士,唯有服从命令。一个时辰后,动员所有军士,预留两百人守城,其他人随我攻打摩天岭!”
卓山、高詹一开始还十分担心,但见是佯攻诈败而退,才放心下来。
之所以安排一个时辰后,是因为武晖准备耍一个心眼。
高詹邀请知县郭有益前来做客,武晖也没有饶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知县大人想要保护商旅,我原不想出动军士,是担忧军士有所损伤。你也知晓,京城里那些军士吃香的喝辣的,还有新军之策,我们这边可没这待遇。”
郭有益听出来了,这是在索要好处,便拍桌子表态:“只要千户大人出兵,年底三分账里,有大人一份。”
武晖微微点了点头,举杯对饮,笑了。
郭有益也笑了。
一个笑出兵还能捞一笔,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
一个笑一点钱就能使唤他出兵,对面人真傻。
无论如何,武晖是真的动真格了,调动八百军士,全副武装,声势浩大杀向摩天岭……
十日后,战报传至山西:
白莲教余孽王金刚奴率众万余,占据摩天岭抢掠商旅无数,文县守御千户率部出战,惨败!
文县岌岌可危,告急求援!
陕西白莲教声势一时无两,威震四方,陕西都司匆匆调动大军前往围剿,陕西一片战争阴云。也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风,这一朵阴云开始飘向山西……
第四百一十八章 阴云罩山西
山西,太原。
右参政李彬匆匆进入布政使衙门,见丁景福、茹瑺等人正在商议陕西白莲教之事,便站在一旁听着。
茹瑺用手指点在陕西舆图上,严肃地说道:“摩天岭这一带山高林密,从山下仰攻,只能被山上丢下来的石头、木头给砸死。若是强攻,必损失无数。”
丁景福赞同茹瑺的观点,只是提出了疑惑:“大人,这王金刚奴曾被长兴侯大败,率千余残部所逃。这才短短三年,怎又拉出了万余信众?”
茹瑺喟然一声,道:“莫要说陕西,就是在山西,民间也有不少白莲教信众吧?”
“这……”
丁景福脸色一变,自己地界有白莲教徒,如果上升到一定程度,那就是自己治理不力,管教不严,需要担负领导责任。
茹瑺并没有追究丁景福的失职,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在忻州时,百姓就说,正因官府无能无信,而白莲团结有信,所以他们宁愿相信白莲教,也不愿意相信官府。白莲教徒在山西尤且如此,在陕西拉一支队伍,恐怕也不是太难的事。”
丁景福重重点头,你说得都对。
不过怎么看舆图,那里就是一个穷山沟,一万人待在山上,吃什么?真有一万人,王金刚奴早就打下文县了,还会等到文县亲自去打?
再说了,文县守军只是一千来人,武晖脑子进水了,也不敢拿一千人去打一万人。
这其中,很有蹊跷。
但陕西方面的文书作不了假,而满天飞传的军情,也不太像有假。
丁景福有些头疼,不甘心地说道:“陕西要打仗,为什么要让我们山西供粮,他们有关中平原,多少粮食供不上!”
茹瑺指了指舆图西北位置,叹息道:“陕西大不同啊。”
对于大明而言,陕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不说这里是秦、汉、隋、唐等十三朝之地,就从地形地势上来论,整个古代王朝,没这里地势最好的地方了。
以形势雄天下,这样的评论对陕西而言绝不是妄言。
其有关中平原,厥壤肥饶,四面险固,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更兼是防守要地,只要遏制几个核心关卡,比如函谷关、潼关,任谁都打不到关中去。
对于大明而言,这里又是最为紧要的西北屏障。
事实上,陕西并不是只存在一个都指挥史司,其还有一个行都指挥使司,也正是因为行都指挥使司的存在,才导致陕西在粮食供应上一向颇为紧张。
陕西都指挥史司,主要包括西安三护卫、延安卫、汉中卫、平凉卫、绥德卫、宁夏卫、阶州卫……
而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则主要包括了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山丹卫、肃州卫……
肃州卫是哪里,是嘉峪关那里,酒泉以西,这已经是甘肃西部了。
那里的气候本就不好,加上干旱、冰雹、沙尘暴、霜冻,还有暴雨洪涝,一年下来,一亩地能打个几斗粮食都已经是老天赏脸了。
可边界还是需要守,人总是要吃饭的。
咋办?
陕西供应。
只能这样,如果收成好,就不需要劳驾西安的兄弟千里迢迢去送粮食了,如果收成不好,那也只能委屈你们了。
之前宋晟镇守凉州时,晋商常千里就曾路途迢迢运输过粮食,那粮食不也是从山西筹备的嘛,不就是因为陕西粮食不够多,支撑起来有点困难。
毕竟关中的粮食,不止是军队在吃,百姓也需要吃饭,也需要保证物价平稳不是。
所以很多时候,陕西需要动用大军的时候,会先一步告知山西与朝廷,希望在后勤上有个保障。
丁景福知道这个问题,但问题是,山西的粮食也不是堆积如山,谁给就能给的,这也需要筹备,需要调配,需要补充。
“那就给他粮食?”
丁景福有些肉疼。
茹瑺微微摇头,道:“暂时不给,看看陕西后续战报再作决定吧,不过先期准备可以做一做。”
丁景福也只好点头。
李彬见事情已然敲定,便不再关注运粮之事,而是说道:“都司衙门传来消息,陕西已动员了两万余人,正向文县集结,事情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茹瑺面色严峻,沉声道;“无论如何,陕西不能乱。命令都司衙门,传讯各卫所,加大训练,以军备战。若王金刚奴流窜作乱,陕西又无法镇压,那我们就不能不出手!”
流窜作乱,这四个字很关键,也很贴切。
王金刚奴之前造反的时候,可是流窜了好几个地方,虽然没出陕西地界吧,但毕竟闹腾了几个府。这次来势汹汹,鬼知道他们两条腿能跑到哪里。
有备无患,总好过疏于防范。
陕西战乱的消息不胫而走,经过路边社的报道,传入千家万户。
坐在太谷的常千里也敏锐地嗅到了异常,命人将在常家做客的侯西域请来,商讨对策。
侯西域曾去过川蜀,走过阴平古道,知道那是的地势极难攻打,严肃地说道:“若王金刚奴当真聚众过万,那不仅陕西危险,就连川蜀都会受惊。”
常千里有些疑惑地问道:“王金刚奴真有如此本事,在短短三年拉起如此多的信众?我怎么感觉这其中有些诡异。”
侯西域叹息道:“白莲教以蛊惑人心见长,山里百姓又目不识丁,被人讲多了,便会加入白莲教。拉起万人队伍,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不可能之事。常兄忘记了三年前之事?”
常千里自然不可能忘记,但问题是,三年前王金刚奴等人一起造反,那是几股白莲教势力汇聚在一起,这才达到了万余人规模,可现在只一个王金刚奴就如此,实在是令人惊讶。
“能逃出朝廷大军追索,逍遥了几年还没死。这王金刚奴定有些本事,让我说,陕西都司要吃大亏了。”
侯西域感叹道。
常千里微微皱眉,道:“或许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侯西域端起茶杯,笑道:“你该不会看中阴平古道了吧?这确实是个机会,只不过,一年半载未必可行。”
王金刚奴是白莲教徒余孽,虽然声势浩大,但肯定会被朝廷消灭的,这一点侯西域毫不怀疑,但问题是,占据险要地势的王金刚奴,必然会让陕西都司损失不小,说不定还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
常千里爽朗大笑,并不赞同侯西域的悲观,说道:“三个月,三个月之内,王金刚奴必灭。”
“哦,那不如作个彩头,看看谁的眼光更为独到。”
侯西域想了想摩天岭的地势,自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