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54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薛夏与雄武成愣住了,自己好像没说过这样的话啊。轻烟楼那地方都已经是京城的销金窟了,这去一趟,自己不得吃半年的青菜萝卜啊。
  顾三审连连点头,看了一眼薛夏、雄武成,道:“还是你们仗义,到时候把在京千户及以上的兄弟都喊上,好好给刘指挥史接风洗尘。”
  “这……”
  薛夏与雄武成差点晕倒,坑人也不带这样坑的啊,那么多兄弟,谁管得起……
  “等等,顾指挥史,你刚刚说刘指挥史?”
  汤不平连忙问道。
  顾三审哈哈笑道:“我本就是刘兄的副手,现在他回来了,我退而居其次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怕告诉你们,皇上可是准了我两个月的长假,让我好好陪陪老婆孩子。”
  薛夏等人看着顾三审坦率而真诚的笑容,心顿时安稳下来,顾三审依旧是顾三审,不改其色,兄弟还是兄弟,不变其心。
  男人之间的情谊堪比钢铁,纵多久不见,都不会消失。
  “羡慕啊。”
  汤不平感叹。
  雄武成与薛夏连连点头。
  官员还有休沐的时候,可安全局的人员,尤其是京师核心人员,可以说是全年无休,官员封印的冬日,反而是安全局更繁忙的时候,因为朱允炆这个皇上,过年就喜欢在京师乱逛,在国庆的时候还要与民同乐。
  他要乐,安全局也得跟着去乐一乐……
  安全局办事人员轮休的过来,可指挥史、同知、经历、千户之类的,轮休很难安排。
  “汤不平,给我出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汤不平听到声音,脸色有些难看,顾三审转过身,看丛佩儿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走过来,也不行礼,也不打招呼,仿佛看不到自己一样,径直走向汤不平,伸出手就讨要道:“给我画像,我要去抓人。”
  “画像,谁的画像?”
  汤不平有些紧张,不知道这位旁亲妹妹想干嘛。
  顾三审伸出手,在丛佩儿眼前晃了晃,问道:“你看不到我?”
  丛佩儿瞥了一眼顾三审,道:“没你事,一边凉快去。”
  “呃……”
  顾三审被塞个半死。
  得,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现在的丛佩儿身份不一般,人家现在是皇后身边的人,都已经混到与皇上、皇后一起吃饭的地步了,如此无法无天还活蹦乱跳的家伙,咱还是离远点的好。
  “安全局不是有很多坏人的画像,你们安全局抓不到的人,就由我们安全二局的人去抓。”
  丛佩儿自信满满。
  “等等,啥米?”
  顾三审声音都走样了,连忙问道:“什么安全二局,你竟然敢打着安全局的招牌?汤不平,是你教她的?”
  汤不平两手一摊,表示自己真的很无辜。
  丛佩儿伸出两根手指,给顾三审纠正道:“是安全二局,不是安全局,二,你懂不懂啊,是二局!亏你还掌管着安全局,连细微差别都分不清楚,怎么办事……”
  “我……”
  顾三审差点暴走,薛夏连忙拉住,劝道:“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指挥史莫要与她一般见识。”
  丛佩儿不高兴了,对薛夏喊道:“你到底有没有学问,知不知道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你还能懂孔子?”
  汤不平瞪大眼,一脸不可思议。
  丛佩儿哼了一声,自信地说道:“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说,恃宠者与小人,很难培养浩然正气。与之相处要有远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
  “天啊,你竟然懂《论语》?”
  汤不平被镇住了。
  丛佩儿得意洋洋,心里却发虚,自己就懂这么一句,还是朱允炆在去苏州的路上,和宁妃讨论时听来的……
  顾三审郁闷至极,喊道:“汤不平,你是想抄写《论语》一千遍吗?”
  汤不平无语,这不是孔子和论语的问题,怎么感觉像是女人和小人的问题,女人是丛佩儿,这威胁自己的自然是小人……
  顾三审挣脱了薛夏,严肃起来,对丛佩儿道:“安全局的名号不容乱用,你若不改,小心我告知皇上!”
  丛佩儿不以为意,指了指门的方向,道:“快去,不送。”
  “好了,好了,那什么,我们先走了。”
  汤不平见情况不对,这样下去,顾三审还没休假,估计要气出假期了,连忙拉着丛佩儿跑了出去,到了庭院里,才问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丛佩儿认真地回道:“既然安全局认为那些孩子有些底子,去纺织又太过浪费人才,可想用又不敢用,这算什么?许下一个让她们报仇的希望,只是可怜她们,给她们一个盼头活下去吗?”
  汤不平有些无奈,道:“你也知道,在她们的意识中,皇上才是最大的敌人,你让安全局怎么用她们?当日那声‘大魔头’的行刺,你不是没在场!若不是皇上仁明,她们早就被清洗了。”
  “你动动脑子,想想皇上为什么派你去管她们。皇上这是在给她们一次活下去的机会,现在你如此闹腾,万一她们出了庭院之后滥杀无辜,伤了百姓或大臣,或被公子残党引诱,为其所用,你如何给皇上交代?别忘记了,她们善于伪装!”
  丛佩儿吃惊地看着汤不平,不安地说道:“皇上没有说这些……”
  汤不平咬牙道:“你就不知道揣测揣测!”
  “那现在怎么办,我想帮帮她们。”
  丛佩儿有些放不下,想起那些孩子的目光,怎么都不像是伪装。
  汤不平叹了一口气,转身道:“山东青州的事基本上结束了,庞焕现在已到了扬州,即将入京,你若真想帮助这些人,就去找庞焕吧,他是个聪明人。”


第五百四十一章 设置:天津三卫
  顾三审的小报告还没写完,朱允炆就收到了一份小报告。
  打报告的人是向瑶,应天府府尹,这个家伙被牵涉到李增枝结党一案,好在调查清楚之后,他并没有参与其中,得以官复原职。
  向瑶的报告是带着血泪的,指名道姓要把羊市桥旁边的宅院给拆了,原因是这里的女人打了衙役不说,还打了自己,现在鼻青脸肿,威严扫地,没个几十两的安置费自己不打算上班了……
  朱允炆不用调查也知道,羊市桥附近有胆量殴打衙役和官员的,除了丛佩儿这个缺少管教的家伙,怕是找不出来这二个人了。
  “去,把汤不平给朕打一顿。”
  朱允炆将文书放在一旁,对双喜吩咐道。
  双喜暗暗为汤不平默哀,没办法,不打你,打你妹啊,这不合适,太不合适了……
  丛佩儿那点破事,还不值得朱允炆亲自出面,安全局会解决。
  现在让朱允炆担忧的是山西大移民,茹瑺考虑到酷暑移民很可能会把人热死在路上,所以将时间压到了秋天,现在的移民潮已达到了顶峰。
  数十万人拖家带口,行走在太行古道之中。
  从山西到河南、北直隶与山东等地,必然需要经过太行山,而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又是千峰耸立,万壑沟深,不是轻易可以走过去的。
  几千年来,太行山一直都是阻隔山西与中原的天然障碍。为了打通道路,古人经过生死探寻,用生命开辟出了八条道路,又名: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即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和军都陉。而其中最紧要的,又是南三陉,即白陉、轵关陉、太行陉。
  哪怕是八条路全部放开通行,速度也是缓慢的,要知道这些道路它不是八车道、十六车道型的,而是兵家必争的险峻要道。
  就以太行陉为例,北自山西晋城起,向南连接河南怀庆府(焦作一带),这里是“兵要首地”、“商旅通衢”。向北有太行关,天险之地,向南有虎牢关,是逐鹿中原的要道。
  整个道路都是借山而行,窄的地方不过只能容数人通行,一天下来就算是昼夜不息,又能走过去多少人?何况这些人有老人有孩子,有推车有毛驴,时不时会拥堵起来,走个几十里就得休息。
  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茹瑺采取了不少举措,沿途每百人配了一个军士照料,但还是难保出现意外。
  这不是,北平布政使张昺就上了奏疏,弹劾茹瑺杀人,理由是有移民哭诉,自家的孩子在半路上被老虎给叼走了,还死了七八个人。
  老虎这玩意在后世是保护动物,可在古代就是个祸害。宋、元时期对于太行山虎患记载颇多,以至于出现了一山容群虎的现象,成群结队,危害百姓。
  明代初期,虎患依旧存在。究其根本,还是古代人面对虎患的措施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按理说,虎患嘛,找些人上山打猎就是了,可问题是,喝醉酒的武松毕竟就这么一位,谁也不想喂了大虫。捕杀很难,所以,那就祈祷吧……
  没错,真是祈祷。
  不过当时的百姓人家祈祷,可不是给上帝说的,而是给各路神仙,什么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观世音之类的。
  很显然,这些神仙没有取得下天的路引,自然没办法拯救百姓了。于是,虎患继续……
  张昺这弹劾就有点冤枉茹瑺了,他是巡抚,不是巡山。
  可出了虎患也不能不管,一般军士剿匪啥的还行,可要让他们打老虎,就有点犯怵了。
  朱允炆想着冬天快到了,是不是弄几件虎皮大衣穿穿,于是找来了徐辉祖与铁铉,吩咐道:“选二十侦察兵与二百神机营军士进入太行山捕杀猛虎。”
  徐辉祖与铁铉看过文书,当即点头,然后站在一旁等待。毕竟如此小事,不太可能让两个人亲自来一趟武英殿。
  果然,朱允炆摊开了一份舆图,指着北直隶地区,道:“北方暂无战事,但元廷威胁依旧是大明心腹之敌。北平升格北-京势在必行,然眼下会通河尚在疏浚之中,张昺又因调拨仓储粮食支援蓟州与大宁,导致粮食供应紧俏,难以平抑物价。加上每日有大量移民进入北直隶,想要依靠北平一地的力量,很难压住物价。”
  铁铉疑惑地看着朱允炆,底气不足地说道;“皇上,运输粮食,保障北平民生,这是户部职责。臣领兵部……”
  朱允炆笑道:“朕自然知晓你领兵部,所以找你们前来,为的是海运之事。”
  徐辉祖问道:“莫不是又有了匪寇?”
  朱允炆微微摇头,手指点在了舆图中直沽的位置,道:“大明虽重海运一途,却没有认真对待。从登州、大沽来看,其粮食转运效率远低于太仓州,何故?只因太仓州是真正的港口,而登州、大沽等地,只不过是个停靠之地罢了。”
  “朕想在直沽专门开挖港口,让船只有序进入,有序卸货与转运物资。同时,在直沽设置天津三卫,一卫守大沽,二卫守北塘,三卫守直沽。”
  徐辉祖看向舆图,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大沽与北塘沿海,是海运战略要地,自不容有失。直沽不仅地理位置重要,又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这里设置卫所,确实是合适的。
  更重要的是,自直沽向北可支北平,向南就是山东,不设一支力量,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臣认为完全可行。”
  徐辉祖当即表态。
  铁铉点头道:“于这里设置天津三卫,极是妥当。但军士方面,臣恳请直接自北平调用,以节减开支。”
  三卫军士一万六千余人,若是重新招募军士,又是新军之策,那朝廷可要耗费不少钱粮。
  朱允炆应允:“军士自北平出自是可以,但天津三卫不隶属于北平都司,编入中军都督府直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4/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