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728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但置身朝堂之外的梅殷,并不是没有关注过朝局,国子监革制如此之大的事,梅殷自然也知道,毕竟长子梅顺昌就在国子监,杨士奇能将庞大的国子监管理得井井有条,风生水起,并让国子监从下坡路一举成为大明至关重要的学府,其能力非同一般。
  之后杨士奇进入礼部,并取代黄观成为礼部尚书,这已经告诉了所有官员,朱允炆正在给杨士奇铺路,而这一条路通往的方向,就是内阁。
  梅殷与杨士奇打过交道,知道此人心思缜密,做事沉稳,顾全大局,对待问题又极有主见,不趋炎附势。虽然与解缙等人私交不错,但论国事,更坚持自己的政见。
  他若能加入内阁,对于解缙、郁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大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果,毕竟,人才难得。
  铁铉也明白,这一次进入内阁之人非杨士奇莫属。虽说自己领兵部,也是朱允炆一手提拔的,但这些年来,自己的工作都放在了军策之中,对于朝政的处理并没有太多关注,最重要的是,西域战事正是紧要关头,朱允炆也不会允许兵部自乱阵脚。
  夏元吉只淡淡看着,没有任何悲喜。朱允炆说过,无论谁上谁下,都应该人尽其用,自己的特长是处理财政,管理繁杂的户部事宜,不是进入内阁。
  既然轮不到自己,也不是自己的专长,实在没必要在乎谁入内阁。户部管的是钱粮,内阁人员再怎么换,户部该怎么审核财政,怎么分配钱粮,还是该怎么做。
  郁新暗暗叹息,杨士奇的崛起已势不可挡,若不再压制他一二,他日内阁之中定没有自己位置。
  解缙并不希望其他人加入内阁,每多一个人,就意味着手中的权利少一分,自己在朱允炆心中的地位也弱一分,如果哪一日朱允炆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留在内阁的价值,很可能会像黄子澄一样,“发配”到像青州那个的小地方,多年都无法翻身。
  幸是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幕,自己与杨士奇的关系不错,他进入内阁,好过其他人进入内阁,至少杨士奇是一个正派的人,哪怕他日自己落了难,他也不会落井下石。
  朱允炆暂时放下西域的事,转而将目光投向山东琴岛,那里六千五百名军士早已准备就绪,西北风也已吹了起来,是时候出兵对马岛了。
  “传令在琴岛的水师,命陈挥为主将,耿璇、徐安为副将,广海卫刘谆、赵春,阳江所郑淮等为游击将军,带兵进剿对马岛倭贼!一应作战事宜,临机决断!”
  朱允炆下达了出兵的命令。
  梅殷、铁铉安心下来。
  这场战事拖不得,水师将士们都在等着,都在看着。在西北出现乱局的时候,大明更需要表现出强势与力量。
  朱允炆看着想要离开的铁铉、梅殷,补充了句:“告诉水师,对马岛一战,朕不需要倭国的俘虏。”
  铁铉与梅殷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命令就意味着战端一开,不留活口啊!不过梅殷感觉这句话有些多余了,以广海卫、阳江所军士、水师的复仇情绪来看,留活口的可能性真不大。
  大臣退去,朱允炆坐在了长亭中,思考着最近几个月的事。
  自二月二日大军西征,至今已过去了七个多月,在这期间,大明出了不少问题。
  三月,广西出了两起土司叛乱,张辅当机立断,带兵砍了他们的脑袋,男女老少都没放过,合计一千八百多人,人屠的名声是彻底坐实了。
  四月,江西伐木场出现了白莲教传播事件,幸是安全局及时发现,抓了二十几个人,枭首示众。
  五月,海水倒灌,淮安灶户受灾,伤亡近二百余。
  六月,酷暑之下西北运粮,一批百姓造反。
  七月,四川土司闹事。
  八月,东北女真部落内斗,人少事还不少,死了二百多,都派遣了使臣来大明,希望大明主持公道。于是朱允炆让辽东都司杨文带兵主持主持。
  九月中旬,也就是在前不久,镇守大同的郭英来报,瓦剌的马哈木在八月时带人联合了鞑靼鬼力赤、阿鲁台,杀掉了一直流浪的哈什哈。
  哈什哈虽然死了,但其儿子额色库却带一部分人逃了出去。还有消息传来,说马哈木带走了哈什哈的那位妣吉,包括妣吉与哈尔古楚克的遗腹子阿寨。
  朱允炆真为马哈木捏了一把冷汗,那个妣吉在谁身边,谁就活不长,跟着哈尔古楚克,哈尔古楚克被买的里八剌杀了。跟着买的里八剌,买的里八剌死了,跟着哈什哈,制霸瓦剌的人物,也算是够命硬了,结果还是被马哈木给杀死了。
  虽然朱允炆不太相信克命一说,但这个妣吉还真是惹不得啊。一个台吉(类似太子)、一个大汗、一个瓦剌王,还别说,这三个人的死,都与她多少有关系。
  马哈木这个家伙带走妣吉,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对于瓦剌与鞑靼的联手,朱允炆很是警觉,不清楚马哈木、鬼力赤等人是摒弃前嫌,开始重整旗鼓,还是一次简单的军事合作,目前还没有消息进一步传来,无法判断。
  无论如何,都必须对草原给予警惕,避免瓦剌与鞑靼联手进入西域,威胁朱棣的后路。
  纷繁的事,让朱允炆疲惫不已。
  但在一桩桩烦心事背后,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足以让人欣慰。
  比如北平城在有条不紊地营造,整个工程管理高效且卓有成效,一切都在按预期进行。
  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带来了极大的综合收益,因运河之利,通州、临清、徐州、淮安、扬州等诸地越发繁华,商税大幅增长。
  混凝土道路修筑得到了更多支持,朝廷财政、地方财政都在倾斜基建,南京至北平线已基本贯通,大明不仅拥有了向北的水运,还有了一条坚固的,不再泥泞的混凝土道路。
  西北方向的混凝土道路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在河西走廊上打造了三座混凝土城,积累了经验,现在已经有一批匠人出了嘉峪关,准备前往西域,筹建新的城关。
  大明要控制西域,嘉峪关就不能再成为天下第一关,它将成为一座内城关,至于外城关,至少也应该修到阿拉山口、伊犁河附近去。
  最让朱允炆安心的还是今年的收成,夏粮丰收,秋粮丰收,这也让大明这艘船有了压舱石,不畏风浪。虽然秋税还没有收入国库,但朝廷明年的压力已小了许多。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央钱庄的稳定运作,商人的配合与广泛的宣传,银、铜钱在市面上的流通占比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明宝钞确定了自己的信誉与价值。
  像南京、苏州、杭州、北平、开封等地,大明宝钞的流通占比已达到八成,一般城镇,也达到了五至六成,哪怕是乡野之地,也有四成之多。
  宝钞的广泛流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银慌、铜慌制约经济的问题,也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朝廷能在打仗、兴建新都、大推基建的同时还没有加赋,最大的功劳就是商税。
  朱允炆收回心思,还是叹了一口气,问题太多,但真正影响全局的问题,还是在西域,西域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一切的变数都太多。
  朱棣啊朱棣,你可别让朕失望。
  你想要成为大明的守护者,想要成为万民敬仰的战神,现在是时候了,拿出你所有的本事,去战胜帖木儿!


第八百九十一章 真主之鞭—帖木儿(三更)
  西域,亦力把里城,西门。
  迈尔带布鲁图斯、图希门等将士迎接帖木儿。
  帖木儿骑着马,身旁是他的儿孙米兰沙、沙哈鲁、穆罕穆德,而在这些人身旁,又是盖苏耶丁、木孙、失利哲、尤里不元等威名赫赫的名将。
  十五万大军,在伊犁河畔扎下营寨,连绵二十余里,一眼看不到尽头。山谷的草场里,有着数不清的牛羊马。还有军士在收割已经枯了的羊草,准备为战马提供充足的马草。
  帖木儿看着有些破败,却依旧难掩坚固、壮观的城墙,对身旁的人说:“看吧,这世上就不存在攻不破的城,无论城有多高大,守军有多少,无论他们意志多顽强,都逃不过城破人亡的结果。听说大明修筑了不少城关,他们的明日,岂不是这城的昨日?”
  穆罕穆德见帖木儿意气风发,笑着附和:“城墙只能给他们提供一时的安稳,但地狱却可以给他们提供死后的居所。安拉一定会赐福苏丹爷爷,给爷爷惩罚之鞭,去教训大明,让他们臣服,归入我道。”
  帖木儿听闻之后,心头大喜,连连点头:“惩罚之鞭?哈哈,在打败奥斯曼帝国之后,有人说我是他们的上帝之鞭,不,他们错了,我是真主之鞭。我奉的是真主的旨意,去解救那些愚昧而被压迫的人。”
  穆罕穆德听闻,高举起右手,喊道:“真主之鞭!”
  “真主之鞭!”
  “真主之鞭!”
  山谷之中,城门之外,声音四起!
  帖木儿对这个称呼很是满意,看着迎接自己的迈尔,道:“如何,城中布置可都妥当?”
  迈尔恭敬地行礼:“谨遵苏丹吩咐,将亦力把里城作为东征据点, 目前城中已存有粮食二十万石(此处以大明计量单位为准),足以支撑大军东征两个月所需。若辅以牛羊马,东征三个月物资都已齐备。”
  帖木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迈尔,你是我忠诚的部下,一向办事谨慎稳重,有你来负责后勤,我是放心的。虽然你不能跟我上前线,但你的功劳,没有人可以抢走,安心办好你的事吧。”
  迈尔肃然道:“定不负苏丹重托。只是,我还有个请求。”
  帖木儿饶有兴趣:“哦,说说看。”
  迈尔指了指东面:“我听说大明的河西走廊水草丰足,希望在不久之后,我能到那里去充当苏丹的后勤军官。”
  帖木儿哈哈大笑,其他人也不由地乐了。
  这个迈尔将军还真是会说话,以自己的请求当做祝福,这是盼着帖木儿早点把前线打入大明的关内去啊。
  “准了!走,入城!”
  帖木儿心情舒畅,带人进入城中。
  迈尔早已为帖木儿准备好了宫殿,里面堆满了沙米查干来不及带走的战利品,以金银器物为主。
  帖木儿看着这些宝贝,拿起了一个金质高杯,端详了会,问道:“沙米查干跑了,至今还没找到吗?”
  迈尔解释道:“回苏丹,城破之时,沙米查干早就带人跑了,哈里先锋派了一批人找寻,却没有找到其踪迹,推测其很可能已经跑到了钦察汗国,故而没有再派人追索,而是引兵东进,寻找大明军队进行战斗。”
  帖木儿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沙米查干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又经营亦力把里多年,他不死迟早是个祸患。派人去给钦察汗国传话,就说我要沙米查干的脑袋。”
  “是。”
  迈尔连忙答应。
  帖木儿指了指堆积在一起的宝物,道:“记得将这些宝物造册,待我凯旋的时候,我也带它们回撒马尔罕。”
  迈尔笑着拿出了一本册子:“已记录清楚。”
  帖木儿接过之后,仔细看了看,笑道:“果然还是你用心。把哈里最近的情报送过来,我要看看他到哪里了。”
  迈尔指了指里面的桌案:“哈里送来的所有情报都已备好,不过这些情报皆送给过苏丹。最近五日,哈里先锋都没有送情报过来。”
  “五日都没情报?”
  帖木儿不由皱眉。
  按照帖木儿的军队制度,将军在外打仗,一旦分兵,两日之内至少应该送来一次情报,不利情况下,或分兵太远,则允许七日传报一次,非极端情况下,奏报时间不得超出半个月。
  哈里东进,一路所向披靡,先后占据了要地孛罗城、库尔喀拉乌苏城、石城,稳稳向昌都剌方向推进,按理说,哈里的后路畅通无阻,别说两日一报,就是一日三报,他也能安排的过来。虽然消息可能会延迟那么几日,但至少每天可以得到他的行进方向,所处大致位置。
  这都过去五天了,哈里竟都没送情报过来,莫不是遭遇了什么麻烦?
  “沙哈鲁,把舆图挂起来。”
  帖木儿下达了命令。
  沙哈鲁拿出舆图,挂在了一面墙上。
  穆罕穆德整理着情报,询问再三,确系最近几日都没有新的情报送来,便拿出了最后一封情报,递给帖木儿:“哈里-发来的最近情报是五天前,于昌都剌以西,玛纳斯河以东的营地所写。”
  帖木儿知道这一封情报,内容是哈里的作战部署,决定在昌都剌与明军主力作战,并详细讲述了从大明军队西面与东北两线夹击的作战意图。
  米兰沙早就看哈里不顺眼,加上此人又辱没了帖木儿家族的名声,和黑奴混在一起,耽误了作战时机,不由道:“到底是哈里在忙着军务,对抗明军,还是在某一座城里逍遥快活,我们可是不知。苏丹,哈里任性胡为,现在又不遵守军令,连情报都懒得送来,可见他没有将苏丹放在眼里。”
  帖木儿微微皱眉。
  盖苏耶丁见状,帮着哈里说话:“玛纳斯河以东距离昌都剌不过三百里,以是哈里骑兵的速度,无需两日。之后便是与明军对峙、作战,而这都需要时间,这五日没有消息,想必正在与明军交锋,来不及奏报。苏丹不妨再等一等,一定会有哈里的捷报送来。”
  米兰沙愤怒地看向盖苏耶丁,咬牙说:“处处维护哈里,你还是不是苏丹忠诚的属下?”
  盖苏耶丁面色一变,米兰沙这顶帽子有些大,立马反驳:“哈里先锋带兵作战,几万军士厮杀,为苏丹开疆拓土,他们本就已是流血,我们在后方的人却还在揣测、中伤先锋,岂不是让他们心寒?军报不及时,定是有原因,难道米兰沙忘记了自己也曾八日没有送来情报的事?”
  米兰沙喊道:“我当时是因为被敌人围困……”
  盖苏耶丁反问:“你有被围困的原因,难道哈里就不能有其他原因?”
  面对争吵的两人,帖木儿阴沉着脸喊道:“够了!”
  米兰沙怨恨地看了一眼盖苏耶丁,盖苏耶丁暗暗忧虑,哈里啊哈里,你到底再搞什么,倒是送来消息啊。越是关键的时候,越不能给他人攻击的借口啊。
  穆罕穆德用不大却十分清晰地声音说:“苏丹爷爷,哈里作为先锋,许下诺言,自进入伊犁平原之后,两个月内占领亦力把里全境。眼下还有时间,不妨再等一等,他一定会送来消息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