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95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皇上写过国书,威胁足利义满若八月二十五日没有给出银两,割让九州岛,则发兵夺取九州岛,这次行动应该是贯彻国书内容吧。”
  袁逸尘分析道。
  沈伟赞同:“看行动日期,应是如此。”
  骆冠英冷哼一声:“风暴确实是个麻烦,但这东西不可能天天跑出来,机会多的是。”
  袁逸尘等人点头。
  作为在大海上飘荡了几年的人物,对海浪、风暴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没了最初的恐惧。事实证明,只要大风暴不直接命中宝船,宝船完全可以抗住风浪。
  而随着宝船、大福船获得了蒸汽机加持,在动力上更为强劲,加上望远镜、瞭望手等辅助,水师完全可以避开风暴眼,最大程度保障战力。
  “听说万青林去了济州岛?”
  骆冠英询问。
  沈伟点头:“万青林统御四艘蒸汽机铁船,此时应该正在往济州岛仓库搬货。王景弘统御三艘,去了大琉球岛,估计也在卸货。”
  骆冠英嘿嘿笑了起来:“咱们远航到天边都没有火药弹运输船,现在竟专门设了这一类船,看来姐夫是打算用火器彻底消灭日本国了。”
  沈伟、袁逸尘、赵世瑜脸上露出了残忍的笑,皇上大批量准备火药,恐怕就是这个打算,这样也好,近战难免会有损伤,远攻才是王道。
  京师,二炮局。
  火药司掌印陆安,火炮司掌印邓德、火铳司掌印唐甲齐聚,下跪接旨。
  内侍拿出圣旨:“朕令,加制神机炮火药弹十万,虎蹲炮火药弹五十万,确保安全,越快越好,钦此。”
  陆安、邓德、唐甲接旨。
  内侍宣旨之后,行个礼就走了。
  邓德、唐甲看向陆安,同时问:“朝廷要打仗了?”
  陆安一脸茫然:“我不知道啊……”
  邓德拉着陆安,笑着说:“你不知道谁知道,你侄子陆源可是与陶增光、胡元澄齐名,前些日子更是得到了皇上嘉奖,有什么事能瞒过你们。”
  提起陆源,陆安脸上满是骄傲,这个侄子确实不错,前些日子里把玩望远镜的时候,竟突发奇想,将望远镜小型化,改装到了火铳之上,让火铳的射击准头提升了不少。
  不过陆源确实没告诉自己朝廷要打仗了啊。
  “在王真事件之后,水师都督府奉命从二炮局调取了大量火器,仅仅是虎蹲炮就拿走了八百门,若真有战事,也应该与水师有关。”
  陆安分析道。
  唐甲有些疑惑,东海没人能威胁水师啊,再说了,郑和水师才回家多久,不可能再次远航,水师为何要调动大批火器?
  陆安严肃地说:“皇上的命令,二炮局无需过问缘由,坚决执行,分工协作吧。”
  邓德、唐甲点头,各自领了任务,吩咐给二炮局的匠人。
  火药弹扩增产量,本身就意味着军备在进行之中。
  但因为二炮局的封闭性,财政上的户部、皇室两条线,二炮局内部的情况并不为外界了解。文官依旧该骂谁的骂谁,该干嘛的干嘛,许多武将也没有嗅到战争的气息。
  可水师的频繁调动,郑和、朱能、骆冠英等一群人直接被赶到了大海里面,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杨荣、铁铉早已看穿了朱允炆的盘算,徐辉祖、朱棣也明白了朱允炆的安排,就连在国子监进修的宣青书、高忠光等人,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
  但这些异样,都被玉米丰收、土豆丰收的消息给淹没了。
  河南奏报,玉米亩产二石五斗,较之麦子稍多。
  山东奏报,土豆亩产十八石余,创造了番薯之后的一大丰收。
  趁着新良种的高产与丰收,朝廷公布天下,以每年九月二十六日作为丰收感恩节,庆贺丰收,纪念郑和水师将士远航大功业。
  虽然番薯、玉米、土豆实现丰收,但距离大范围播种还显得遥远,有限的粮种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范围播种,于是这些东西全都封存起来,当做了粮种,准备下一次播种。
  在一片祥和之中,安全局昼夜出动,不动声色,先后清除了云南、贵州的阴兵与白莲教徒,并在白依依的帮助下,将凤阳府、扬州府、淮安府的阴兵、白莲教徒一网打尽。
  因白莲教徒、阴兵牵连出来的官府中、卫所中人物已达十六人,朱允炆下令将所有人押送京师,交给刑罚局冯谨、邓友、祈宁三人审讯。
  安全局的行动虽然隐秘,但失联人手越来越多,杨五山还是收到了消息,准备进入蛰伏,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危机。
  冬天快到了,毒蛇要冬眠。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铁船“下饺子”
  这是一条阴暗又狭窄的地道,杨五山罩着面具,沿着地道走了半刻钟,才抵达了出口,顺着梯子爬了上去,轻轻推开遮挡的木板。
  静听动静,许久之后才爬至一间密室之中。
  密室黑漆漆,十分安静。
  杨五山拿起火折子,摸索着打开密室的门,走出去,人置身于假山之中。在假山之中摸索,打开了一处机关,眼前的池塘水向上涌动起来,一道石梯赫然出现。
  夜宁静。
  杨五山进入石梯,石梯缓缓闭合,水再一次覆盖而来。
  地下空间点着火把,里面很是亮堂。
  纪纲听到动静,警惕地看向来人,见是杨五山,便将按着刀柄的手移开,上前说:“你来晚了。”
  杨五山看了看纪纲,目光转向丹阳子,目光冷厉地说:“丹阳子,你保证过张九、白依依都会死。”
  丹阳子无奈地低下头:“我高估了梅直云的能力,也低估了白依依的手段。”
  杨五山上前两步,抽出腰间的剑,刷地扫过!
  丹阳子惨叫地后退,捂着左耳处看着杨五山,厉声喊道:“你疯了!”
  杨五山一脚踩在地上的耳朵上,狠狠碾压:“因为你的无能与失误,外围阴兵几乎全部溃灭,近三十余年的心血,全都毁于一旦,不杀你,已经是看在古今的份上!”
  丹阳子痛苦不已,看着杨五山的目光充满怨恨。
  纪纲知道此时丹阳子还不能死,便取来一些烈酒、布条给丹阳子。
  杨五山看向纪纲:“可以确定是白依依吗?”
  纪纲重重点头:“可以确定。”
  杨五山冷冷地看了一眼丹阳子。
  丹阳子也有些无辜,是古今感觉白依依、张九等人各自行事,不受控制,这才决定除掉这些人,好让自己人接手,重新整顿阴兵。
  为了除掉这两人,又不暴露阴兵,这才远离京师,在湘潭动手。可谁想,只死了张九一个,白依依竟逃了出去,甚至连暗中布置的杀手也被白依依给干掉了。
  杨五山严肃地说:“白依依跟我多年,又是第一代阴兵,掌握的情报太多,任由她这样下去,我们在京师的力量迟早会被连根拔起。情况紧急,必须除掉白依依,然后进入彻底的潜伏,三年内没有召唤,不得有任何行动!”
  纪纲想起自己这张脸,可是白依依亲自动手给毁的,恨得牙痒痒:“据调查,白依依处在安全局总部之内,我们想要动手,几乎不可能成功。”
  杨五山想了想,说:“有没有办法让安全局转移白依依,在路途之中,解决她?”
  纪纲一脸苦涩。
  那可是安全局总部,京师中除了皇宫就那里防备最森严,拿什么左右安全局去?
  “除非给安全局一个诱饵。”
  丹阳子包扎好伤口,面无表情地看着杨五山。
  杨五山听闻之后,微微点了点头,看向丹阳子,阴冷地说:“为了将功补过,你来当诱饵,我派人暗中解决白依依。在完成任务之后,你回去告诉古今,他想要控制全局,就需要拿出相配的能力来,若还是如此鲁莽,不顾后果,别想再给我下命令!”
  丹阳子想要拒绝,诱饵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过危险,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吃掉,自己还不想死,可面对杨五山冰冷的双眼,只好点头。
  “你打算怎么杀掉白依依?”
  丹阳子问道。
  杨五山没有回答,而是吩咐:“你们记住了,现在外围塌陷,我们诸多人手都被安全局抓了,现在这个时候,任何人不得暴露,谁若是被安全局发现,最好是先自杀!”
  丹阳子清楚,阴兵与白莲教的力量折损太多,再继续折损下去,恐怕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随着朝廷扫盲与教育逐年深入,很多人已经不敢在百姓中传教了,有些地方教徒,只不过说了一句白莲生碧池,结果就被百姓告发,连弥勒降光明的话都没说出来……
  一句话,想继续靠白莲教忽悠新人加入难了。
  力量折损一分,就很难再恢复过来。
  丹阳子在密室中与杨五山、纪纲商议许久,终于定下计策,离开了密室。
  杨五山看向纪纲:“让你找的匠人找到了没有?”
  纪纲凝重地点头:“找到了,但他制造的火药根本无法与二炮局的火药相提并论。军中使用的是颗粒火药,而他只会制作粉状火药。”
  “能不能成事?”
  杨五山冰冷地说。
  纪纲保证:“能,但需要更多的火药。”
  杨五山微微点头:“让他准备三千斤火药,此事一定要隐秘,绝不可泄露分毫,材料进购,走定淮门。”
  “放心。”
  纪纲答应。
  杨五山补充了句:“火药准备好之后,让他离开!”
  纪纲阴冷一笑,这种事确实不宜留下活口。
  “火药准备好之后,你打算在哪里用,如何用?那个人不死,我们根本就没机会。”
  纪纲严肃地问。
  杨五山伸出手,捏灭了一根蜡烛:“机会总会来,但在这之前,必须有人支持我们。若杀了朱允炆、朱文奎,朝臣、武勋不支持我们的人上位,一样无法控制整个大明!”
  纪纲点头,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认为,朝臣与武勋会支持我们吗?”
  杨五山呵呵笑了笑,自信地背起双手,一步步向外走去:“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纪纲,跟着我走到尽头吧,我会如你所愿,让你体会到人臣巅峰的权力有多美好。”
  纪纲跪了下来,恭送杨五山离开。
  杨五山看着夜色,进入假山,然后消失在地道之中。
  繁华的京师,黑暗里隐藏着无数的故事。
  在清理了南直隶、江浙等地的阴兵、白莲教徒之后,安全局突然偃旗息鼓,没了任何动作。似乎随着十月冬日的到来,一切都开始归于寂静。
  龙江船厂、马鞍船厂等正在加紧打造铁船,蒸汽机捶打机的应用,让铁船制造变得更为便利,围绕着蒸汽机的应用也变得丰富起来。
  在工程机械院、匠学院、船厂等一干匠人的集思广益下,利用蒸汽机打造了一款简单的镗床,不仅可以制造各种精密零件,还可以用于制作高质量气缸,进一步赋予了蒸汽机更出色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作用于铁船制造领域。
  钢铁供应的稳定与充分,匠人的成熟与工艺的完备,都让铁船制造的周期在缩短。大明水师开始逐渐进入铁船“下饺子”时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