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954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花之御所。
  足利义持喜欢花之御所,不喜欢金碧辉煌的北山第。
  随着一干大名、公卿的支持,足利义持站稳了脚跟,为了维护“兄弟”情,足利义持并没有直接对足利义嗣动手,而是将从二位权大纳言的足利义嗣升任为正二位。
  在大局已定之后,足利义持开始重新商讨北征事宜。
  世阿弥坚定支持北征,继续足利义满的遗志,打下朝鲜,吞掉大明,并举出来一大堆以弱胜强,以小吃大的典故来提升说服力,其中大部分还是中原的唐以前的历史典故。
  对于这一点,世阿弥也有些无奈,没办法,小国寡民,实在是找不出来那么多案例……
  无论如何,不打不行,这是足利义满的安排,你作为继任者,首先应该贯彻老子的方针政策,再说了,打仗动员的命令都下达了,多少兵力开始集结,那么多人一双大眼睛瞪着眼看着,你突然说不打了,这不是“烽火戏诸侯”第二版?
  这次忽悠了一群人,等大明军队真的杀过来之后,还指望他们帮忙?
  世阿弥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足利义持确实被大明的军力国力震慑住了,根本不想出兵征讨,自找死路。
  二条良基知道足利义持的担忧,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对外地守护不宣告停止征调军队与备战,同时派遣阿祖、肥富前往朝鲜或大明,想尽办法接触大明,尽早解除危机。”
  关白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的情报,没有人愿意与如日中天、国力不可估量的大明开战,加上壹岐岛的惨烈失败,对马岛的血腥屠杀,都证明了大明军队比野兽还野兽。
  考虑到此次出使关系到幕府生死存亡,在二条良基、管领等人的强烈建议下,足利义持选择了拥有高贵血统,才情出众、美貌绝伦的日野美子作为礼物,跟随阿祖、肥富等人带大笔金银出使……
  济州岛。
  东海水师总兵耿璇站在港口,顶着呼呼的北风迎接了骆冠英、沈伟等人。
  看着走路不自然的骆冠英,耿璇上前询问:“可是来的时候遇到大风暴了,怎还受了伤?”
  沈伟笑着将骆冠英打碎御史一口牙,被皇上摁着一顿揍的事说了一遍,耿璇握着拳头,愤怒地看着骆冠英:“你可是首登侯啊,身经百战,跨过无尽大海的人物,怎么只打了一个御史,活该挨揍!”
  骆冠英瞪大眼,这打一个御史都挨了二十棍子,要多打几个,那自己要挨多少棍子,这个时候估计名字都写英烈碑上去了吧?
  不满骆冠英的耿璇拍打了下骆冠英的屁股,嚷嚷着要给几位接风洗尘,恨得骆冠英牙痒痒,这一群大男人都变态啊,要不是他们,自己这点伤早好了……
  “万青林呢,这小子有出息了,竟然不来接我们?”
  骆冠英欺负不了耿璇,人家现在也是长兴侯,还是水师总兵,决定找个软柿子欺负。
  耿璇指了指西面:“你们知道,这岛是朝鲜的,岛上还有一些朝鲜人,也不对,应该是蒙古人,还有一批战马。万青林去谈判了,准备购买一批战马,以后征战也用得上。”
  沈伟有些疑惑:“购买战马不应该去和李芳远说,为何在这里说?”
  耿璇不以为然:“李芳远才能卖给我们多少战马,何况这里的战马数量到底有多少,李芳远都不清楚,能走一点战马是一点,只要给他们点好处,战马的事好商量……”
  “奸商啊……”
  骆冠英一针见血。
  济州岛港口有千余名军士在忙碌,若只是停靠大福船之类的,完全可以借助元朝时期留下的港口,但大明需要在这里停泊宝船,只靠元朝留下来的那点基础设施就不够用了。
  曾经元朝以这里为军事基地,留下了不少建筑物。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济州岛曾经是元朝的地盘,作为推翻元朝的大明,理所当然拥有这块地盘的所有权,只不过可惜,元朝人觉得这块地实在是太远,不好管,就给了高丽,以致于大明现在也不好接收过来。
  耿璇打造的大型仓库,清一色采用的是钢筋水泥构造,为了保险起见,还曾进行过爆炸实验,确保万一这个仓库炸了,不会对另一个仓库构成直接影响,避免一次事故,毁掉所有。
  仓库采取的是“丰”字型设计方案,设有六个火药弹仓库,每个仓库之中已存储了三千火药弹。骆冠英、沈伟等人检验过之后,对仓库很是满意。
  耿璇将火药调拨的文书、腰牌交给了骆冠英,严肃地说:“皇上说过,你们来了之后,我就立即返回天津港,这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骆冠英、沈伟等人都清楚,东海水师现在正忙碌,郑和也去了天津港,后面需要调动多少船只,后勤筹备,都需要安排,耿璇确实不适合留在济州岛。
  送走耿璇之后,一行人住进了港口内的简易府邸之中,翻找文书与情报,商议接下来的行动。万青林回来之后,亲耳听闻大丰收的消息,高兴不已,但谈起王真时,气氛又冷了下来。
  骆冠英摆了摆手,严肃地说:“他和其他兄弟一样,都会活在我们心中!现在最紧要的是重新考虑,是不是继续对日本国发动攻击,若是攻击,打哪里最为合适。”
  万青林指了指一堆情报:“据目前掌握的消息,足利幕府正在积极备战,目标是朝鲜。我认为,此时还是不要打扰他们的好,让足利义满和李芳远打一架,我们也好省点力气。”
  沈伟看着舆图,点头说:“虽说这个方略有些不够霸气,但确实是最好的法子,至少可以借助朝鲜之手,削弱日本军士的力量。”
  骆冠英有些不满:“这可都是军功,朝鲜干死一个,咱们的兄弟就少一份军功!谁都知道,越往后军功越难得,尤其是水师,打完日本之后,想要升迁,恐怕就只能熬资历了!我宁愿足利义满带所有人留守京都,也不想让他把人都派到朝鲜去!”
  赵世瑜看着急功近利的骆冠英,笑着说:“军功自然是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这块土地。有了这些土地,将士们的功劳就稳了。再说了,你不会真以为李芳远的兵能挡住足利义满的兵吧?”
  骆冠英并不知道朝鲜兵的战力,却很清楚日本兵的战力,当年阳江一战,若不是火器支援,阳江所军士怕是要吃大亏。
  真刀真枪的拼杀,这群人战力较之大明寻常卫所军士并不差。
  商议之后,骆冠英等人最终决定按兵不动,看看再说。
  郑淮、禹铸回到济州岛,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足利义满死了,足利义持打算求和。
  面对突然的变化,骆冠英、沈伟等人都有些傻眼,你这都派遣了细作,征召了军士,动员起来要干架了,突然之间,你说挂就挂了?
  “这家伙命不好啊。”
  骆冠英感叹。
  沈伟想了想,悠悠说了句:“你应该说,这家伙命真好。”
  骆冠英等人连连点头,没错,至少他没多少痛苦的死了,否则……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抽刀向理学
  李芳远确确实实收到了日本使臣送来的国书,高兴之余,答应安排日野美子、阿祖、肥富以商人的身份前往天津港。
  至于到了大明之后这些人怎么做,那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李芳远之所以答应得如此爽快,还是被足利义持给忽悠了。
  足利义持写的国书,先是将倭寇骚扰大明、朝鲜的罪过都按在了老爹足利义满身上,说自己绝对会严厉打击贼寇,然后就是给好处,黄金五百两,白银一万两,美女两对。也不知道足利义满写国书的时候是不是想顺手了,竟然把对马岛、壹岐岛也许诺给了李芳远。
  李芳远知道大明天子不喜欢日本国,也知道壹岐岛、对马岛上没一个明军,见足利义持这么上道,当即就答应了下来,美女什么的就算了,钱和岛给朝鲜就行。
  当然,这些事不能公开办。
  李芳远很清楚朱允炆的脾气,以前代送一个书信都挨骂,现在直接送人,估计朱允炆能派个将军找自己问问是不是想当太上皇了。
  于是,李芳远明面上拒绝了日本使臣,赶走了他们,暗中却安排这一批人乘商船前往大明天津港。哪怕是事情败露,大明发飙,李芳远也可以不承认,毕竟自己在松京看日出日落,哪能管得住人家上船的事。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选择在朝鲜商船上偷渡,那我们也是受害者,都是被他们蒙蔽了……
  随着冬日的到来,天下纷扰的事逐渐少了许多。
  朱允炆也难得清闲下来,不是在后宫里好好教导儿女,就是去国子监,龙江船厂转转。
  就在悠闲的冬日,一个个不幸的消息又接连传来。
  献出旧港的梁道明因病逝世。
  朝廷刚刚商议出以亲王规格安葬梁道明,献出渤泥岛大部领土的黄森屏也去世了。
  朱允炆是真的悲伤。
  若不是梁道明,大明不可能拥有旧港这一片领土,郑和水师船队几下南洋,想要拥有一个可靠的后勤与基地,都只能租赁其他国家的港口!
  若不是黄森屏,大明想要在南洋中拥有一块范围足够大的领土,也不太容易。
  是这两个人,给大明立足南洋打下了基础,是他们给大明贡献了海外飞地,是他们成就了大明水师!
  朱允炆亲自撰写祭文,遵其意愿,将梁道明安葬于南海西樵,将黄森屏安葬于福建泉州,皆是亲王规格,同时,将两人名字写于大明英烈碑之上。
  在朝廷忙完两人的丧事,追封谥号之后,建文十年也走到了十二月,各地使臣纷纷入京。
  受建文十年初大阅兵影响,藩属国使臣的规格都不算低,以前找个官,搭配几个人随便去一趟就行,现在多以王族或大臣为主。
  瓦剌的老朋友把秃孛罗再一次带队来了,让人有些意外的是,鞑靼的本雅失里、阿鲁台竟也派遣了使臣。
  朱允炆看到五军都督府递上来的文书时也有些错愕,本雅失里、阿鲁台可以说很有骨气的,这些年没少雄起,先是跑嘉峪关外,蠢蠢欲动,曾想勾结赤斤蒙古反水大明,祸乱西北,没得逞之后,又去打了大明的威虏城,结果被神机炮给送走了。
  精力旺盛的本雅失里、阿鲁台在春天里跑到了河套,遇到大明的新城,不老实非要碰一碰,结果又被火器给送走了。
  今年夏天,鞑靼迁移到了胪朐河流域,就在哈剌温山西面,隔着一座山与朵颜卫当邻居,也不知道是记仇朵颜卫曾经帮助过大明,还是担心朵颜卫是大明的刀子,这半年来并没有主动勾搭朵颜卫,算是太平了几个月。
  在大明没找你的时候,你就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非要闹腾点事出来,派个使臣到大明来,图啥呢,咱们关系又不好,想刺探情报,还是想卖羊毛?
  朱允炆原本是不想让这群人来京师的,见了糟心,大过年的,不让人肃静肃静,可礼部与内阁认为,来者是客,不接待多少有些失礼,不妨让他们来,顺便兴师问罪。
  既然这样,那就都来吧。
  不过,帖木儿国没来使臣,毕竟路太远了,跑一趟实在是废腿。再说了,哈里现在正忙着开采克其库姆地区的木龙涛金矿,时不时请傅安、王全臻等人吃个饭,商量商量如何拉近下与大明之间的关系。
  年底,京师热闹更胜以往,各地的手艺人、商人,纷纷抵京。
  何文渊在冬日封印之后,带叶灵儿抵达京师,刚拜谒了英烈碑,转身就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汤不平板着脸:“皇上请你们入宫一叙。”
  何文渊、叶灵儿没想到刚到京师,安全局的人就找上来了,只好跟着汤不平入了宫。
  朱允炆看着更为稳重的何文渊与更是动人的叶灵儿,看向内侍,内侍端来两枚美玉。
  “这是?”
  何文渊、叶灵儿有些不明所以。
  朱允炆平和地说:“听闻你们二人已立下婚约,朕送两枚玉佩作贺礼,收下吧,日后用心为朝廷办事,不可徇私枉法,否则这玉佩,朕会收回来。”
  何文渊、叶灵儿收下玉佩,感动不已。
  朱允炆看向叶灵儿:“永嘉学派与正学书院的论战,朕看了文书。让朕来说,正学书院之所以输给永嘉学派,主要还是过于拘泥于理学古礼,只讲问心问性,不能有所为,不知如何为。如今国子监正在改良理学,但院长董伦本身就出自理学,改良步子有限,难有成效,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叶灵儿蹙眉,何文渊有些着急。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朱允炆这是想将叶灵儿调入国子监,帮助董伦改良理学,让理学从空谈心性转化为务实求索,可两个人还没成亲,一旦叶灵儿进入国子监,那何文渊人在温州府,这小日子还怎么过?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朕知道这样对你们二人不公,但理学不革新,思想不摆正,大明就无法大踏步前进,你们也不希望看到诸如方孝孺等人,在民间大兴儒家理学,不问其他学问吧?”
  何文渊看着犹豫的叶灵儿,着急地说:“改良儒家学问与理学,不需要灵儿到国子监吧,送来教材……”
  叶灵儿打断了何文渊:“若只有教材就能成才,那天下府县学何必还需要先生?教材摆在那里,学子未必能通达其义。学问在于学与问,教材是死的,可学而不可问,没有人解惑,学出来的学子又怎么能懂得其中精髓?”
  “可……”
  何文渊想哭,还没成婚,这要是分开两地,岂不是煎熬。
  朱允炆想了想,说:“若是你能答应来国子监,朕可以恩准你,每一个月课程休半个月,随水师南下的船只,往返温州府与京师。”
  “好,我答应。”
  叶灵儿清楚,朱允炆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拒绝。
  何文渊暗暗郁闷,也只好接受这个结果。
  朱允炆见两人没意见,对内侍吩咐:“让水师送他们回温州府成婚,正月十六日至国子监执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4/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