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四海微微皱眉,啥意思,难道说你们京都连城墙都没有?
确实,此时的日本国虽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城,修有城墙的却没有几个,估计也是人手不足,地理位置有限。
大明要修北平新都,仅仅是外城墙就需要动用二十万人去修筑,日本幕府所在的京都满打满算也才十几万人,男女老少穿着兜裆布一起上都未必能修得出来,何况那里山多,这群人开山的本事有限,只会砍木头,哪里修得出大型城墙?
再说了,日本是岛国,几千年来就没几次外部入侵的危机,有一次还被一阵风给救了,大家都是窝里斗,你杀我,我干你,一起猥琐发育。修个院子或不规则的墙就不错了,要啥城墙,信不信你修好了,不用两三年,地震就给你扯出个大裂缝来?
砰!
阿祖感觉脸上一疼,连忙抬手捂脸,结果是一手的鸡蛋液,黄不拉几的……
“他们就是倭贼,砸他们!”
鸡蛋,青菜叶子,白萝卜等等丢了过来,就连日野美子也没能幸免,一群人纷纷挂了色。
“无礼,无礼,我们可是使臣!”
肥富大声喊着。
会同馆吕嵩站在人群外面,一脸沉静。
王烁有些不安,低声说:“大使,这样会不会不妥,他们的身份是使臣,万一传出去有损我朝礼仪邦国之名……”
吕嵩毫不在意,淡淡地说:“这些人不受百姓欢迎,朝廷也不好管嘛,只是丢鸡蛋实在是不好。”
王烁连连点头,丢鸡蛋弄人一身,确实不好看。
吕嵩慢悠悠补充了句:“应该换石头或秤砣啊,丢不坏,还省钱……”
王烁瞪大眼,这还是自己敬仰的吕大使吗?这要是丢秤砣,这群人根本就活着走不出百步啊……
岳四海躲在后面打哈欠,想丢就丢吧,不请自来的人,不会受到大明子民的欢迎。
看吧,这是人心,和朝廷可没半点关系。
眼看着真有人把秤砣丢了出去,好巧不巧,直接被砸在了太阳穴上,当场挂了,岳四海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吕嵩见状也从人群后跑了出来,众人一看官府的人来了,也就散了,留下一地狼藉。
日野美子咬牙切齿,尖着声音喊:“这就是大明的待客之道?”
通事翻译过后,吕嵩笑着说:“别国使臣是客,你们偷渡而来,算哪门子客?若你们认为我们待客不周,城门就在那里。”
阿祖安抚了日野美子,看了看死了的随从,暗暗叹息,好不容易到了大明京师,完不成任务怎么能回去?
“我们带国书而来,有要事与天子相商。”
阿祖肃然喊。
吕嵩没有再为难,转身带路,日本使臣队伍带着菜叶子、臭鸡蛋味就到了会同馆。安全局将消息奏报朱允炆,朱允炆只是平静地看了看,并没有说什么。
两日后,各方使臣上殿。
站出来,念贺词,上礼物,领了,退至一旁。
下一个……
熟悉而老套的程序,还是那些话,说来说去,也没多少花样,听得朱允炆都犯困了,没办法,这段时间动怒太多,晚上睡不着,睡不着觉就容易被人安慰,安慰着安慰着,就得运动,运动多了,确实困啊……
等瓦剌使臣念叨完了之后,鞑靼使臣哈费思走了出来,刚恭贺了两句,就被朱允炆打断:“鞑靼屡犯我边境,杀我军民,如今却堂而皇之祈愿大明强盛、国泰民安,还真是荒诞。”
哈费思连忙说:“我等不知大明强盛,冒犯天颜,如今知罪在身,特乞请宽恕,自此之后,鞑靼愿臣服大明,两厢安好。”
朱允炆不知道本雅失里、阿鲁台在卖什么药,现在鞑靼虽然吃不好,卖不了货物,但短时间内还不愁吃穿,大明虽然增兵东北,可都在哈剌温山东面,明朝若真打算全面收拾鞑靼,至少也会先收拾了朵颜卫,现在朵颜卫还好好的,你们紧张什么?
“乞请宽恕,即便不是本雅失里来,也应该是阿鲁台来吧,只派你一无名之辈,就想将血海之仇抹去,朕不答应。你回去告诉本雅失里、阿鲁台,想要和平,朕可以给他,只要他敢亲自来这里,算清楚一笔笔账。”
朱允炆威严地说。
哈费思满是苦涩,本雅失里可没胆量来大明,阿鲁台或许有胆量,但他绝不会离开。现在的鞑靼主事人就是阿鲁台,他一旦离开鞑靼几个月之久,等回去之后,能不能找到帐篷,进到帐篷里面都难说。
“我愿作为特使,商议赔偿之事。”
哈费思请求。
朱允炆凝眸,看向徐辉祖、铁铉等人。
铁铉站出来,直截了当地说:“所谓特使,不过是个传话之人罢了。皇上,臣以为,鞑靼不过是借谈判之名,拖延时日,蓄养力量。若鞑靼真有心思臣服,当遣来主事之人,可做主之人来京师。”
哈费思握了握拳头。
没错,阿鲁台被三次火器打晕了,生怕明军追到胪朐河再一顿火器,所以先借此机会拖延一段时间,至少谈判期间可以麻痹大明,不让其深入草原。
至于谈判多久,那就看需要了。路那么远,来回一趟几个月,谈个三五年也很正常。
可明廷里面的人精得很,他们根本就不上当。
朱允炆微微点头,严厉地说:“鞑靼杀了大明军民,大明还不想与你们商议赔偿事宜。你应该很清楚,大明不是前宋,何况,这里不是商议赔偿的地方。”
哈费思有些迷茫,听不懂朱允炆的意思。
铁铉、杨荣等人听懂了。
朱允炆的意思是,前宋商议赔偿事宜,基本上都是在吃了败仗或无力作战的时候,但大明有实力作战,也不打算在吃亏的时候商议这些,要商议,也得等大明收拾了你们之后,换个地方,比如胪朐河,比如和林,坐一起再商议赔偿大明的协议。
哈费思没有完成使命,这不是他的能力问题,而是大明没有意愿。
瓦剌的把秃孛罗看清楚了朱允炆与明廷的意图,他们在养着鞑靼,养着这个敌人来加强军备!
听说河套那里已经出现了大明的新城,不知道这群人用什么办法做到的,鞑靼主力都吃了点亏,最后无奈逃遁胪朐河。
现在的大明和明军,是越来越看不透了。鞑靼可不弱,面对大明偏军都只能跑路,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无论如何,现在瓦剌都不会得罪大明。
哈费思退了下去,看来想要拖住大明,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此时,日本使臣僧人阿祖走了出来,恭恭敬敬行礼,然后拿出国书:“幕府敬仰天朝日久,今日得见天子,实乃大幸。今送上国书,愿结好天朝,成为天朝之下藩属之国,永不冒犯,还请天子怜悯国小民弱,不发杀机,留我等一条生路。”
通事接过国书,转给内侍,内侍递给朱允炆。
国书是足利义持口述,僧人翻译代笔,以汉字写成。
朱允炆看着国书,感觉有些恶心。
足利义持简直是不要脸啊。
他说以前不敬大明的事都是足利义满时期发生的,现在足利义满死了,他的时代换了人,幕府换了新的管事人,愿意全心全意臣服,你想要啥,金子有一点,给你,银子有一点也给你,美女,给你。
话里话外,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大明爸爸,别打我,其他好商量。
足利义持的国书尽显卑微,透着一股子哀求,若是其他皇帝看了,估计心软也就答应了,可朱允炆不是一般皇帝,作为对日本民族有着极深认识的帝王,很清楚一点,这个民族骨子里记仇,别看现在弯腰鞠躬多恭敬,但低头的一瞬间,就可能在想,等我强大了就弄死你们!
记仇,隐忍,残暴,无耻,这就是大和民族骨子里的东西,这些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在他们的历史之中,处处可见!
这群人越是低三下四,他日越是报复的猛烈!
朱允炆从国书的卑微里看到了幕府歇斯底里的不甘与超出常人的隐忍!
虽然足利义满比历史上晚死了半年让朱允炆有些意外,但他最终还是死了,足利义持相对足利义满而言是弱小的,但这无改于大明对日本国的态度。
无论谁主事幕府,大明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隐患,消除这群垃圾。
想认大明当爸爸?
抱歉,不认识你妈。
朱允炆将足利义持的国书丢了下去,冰冷地说:“来人啊,带日本细作上来,让所有人看看,日本国是如何两面三刀!”
阿祖、肥富、日野美子慌了。
殿前侍卫提着李秀姬、李秀师,丢到了大殿之上,哗啦啦的铁链声让人发颤。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被赶走了
李秀姬、李秀师的运气不太好,刺探情报刺探到大明头上,结果被水师于朝鲜松京绑走,审讯之下交代了个清楚。
水师抓的俘虏,自然是不可能交给朝鲜。
安全局对这两个人很感兴趣,得到授权之后,将人要了过来。朱允炆本想着用这两个人告诉朝臣日本国的狼子野心,可没成想,人还没用上,日本使臣先跑到金陵来了。
足利义持打的主意很精明,带国书,送礼物,委曲求全,这都给你下跪了,你作为礼仪之邦,泱泱大国,不能没有容人之量。
那么多使臣都看着呢,若大明连这点事都不答应,依旧要攻伐日本国,那就是好大武功,肆意扩张,其他国家可都要小心点大明。
这是一种软胁迫外交,和你不答应我就跪着不起来一个道理。
朱允炆说:不起来是吧,那就一直跪着。
李坚站了出来,声色俱厉多地对各国使臣说:“这两人是日本细作,刺探朝鲜与大明山川河流、城防卫所等情报,为水师抓获!李秀姬,你来说,是谁派遣你们刺探情报的,刺探情报又是为何?”
李秀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没有武士道精神,见有人问,生怕又被折磨,连忙交代:“我们是奉足利义满的征召,足利义持秘密安排进入朝鲜的,日本国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北征朝鲜,占据朝鲜之后,抢占大明东北,之后破关南下,控制北平至黄河一线,用三年时间,占据整个大明!”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朝鲜使臣几乎气炸了,什么玩意,竟想要灭了朝鲜国?
好啊,足利幕府,你们行!
回去之后就告诉国王李芳远,让你们好看!
内阁大臣解缙、杨士奇,兵部尚书铁铉、侍郎杨荣等等,虽然知晓足利幕府有野心,可三年占据大明还是第一次听说!
占城使臣捂着额头,没想到日本国竟是如此疯狂,三年吃掉大明,呵呵,你小子到底懂不懂历史,翻翻历史书看看,蒙古消灭宋朝用了多少年,你比蒙古人还牛啊。这群个子不高,奸诈猥琐的家伙脑洞是不是也太大了,莫不是海水喝多了?
满剌加使臣也瞪大眼,想想大明的无敌水师,想想大明的大阅兵,不知道日本国哪里生出来的自信,竟然想在三年内占据大明?
把秃孛罗也不敢想象,帖木儿纵横天下的骑兵都倒在了大明脚下,你们这一群连战马都没几匹的倭人,竟狂傲到三年占据大明?
娘的,这群人说话都不带脑子的吗?马哈木、阿鲁台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啊,你足利义满、足利义持算什么东西……
徐辉祖走了出来,冰冷地看着阿祖、肥富等人:“一面口口声声说要臣服,一面派遣细作刺探情报,口出狂言,这就是足利幕府的真面目?”
阿祖连忙说:“不是真的,她们一定是假冒的!”
“假冒?呵,若这两个人不够,我们还有其他倭人,使臣要想见的话,不妨跟着去安全局走一趟!”
李坚愤然喊道。
阿祖有些不知所措。
足利幕府确实派遣了大量细作调查情报,好为战争做准备,下达命令的是足利义满,但具体执行与安排的人却是足利义持,这就是用福岛的水也洗不干净啊。
肥富见形势不利,解释道:“这些都是太政大臣足利义满安排的,继任者足利义持一心向往和平,愿与大明修好万世。我等带国书而来,是为了消除误会。如今愿奉送赔礼,还请天朝宽宏,日本国愿年年朝贡,岁岁称臣,绝不冒犯。”
朱允炆摇了摇头,冷冷地说:“既然露出了你们的野心和爪牙,就别急着收回去。别有用心的臣服,隐忍待发的野狗,不配做大明藩属国。告诉足利义持,阳江的血干了,但朕心头的伤疤还没抚平,让他做好准备吧。”
日野美子听着一旁人的翻译,见事情闹崩,站出来呱啦一番。
通事翻译:“我愿侍奉天子,换日本国子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