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但是就是这两个街口的路程,刘衍率领的迎亲队伍也用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此时沿途都是围观的百姓乡民,可谓是人山人海,几乎将道路都被堵上了。
  途中,围观的人群欢呼声震天响,随着迎亲队伍的移动不断向前延伸着,刘衍骑在马上不断向欢呼的人群拱手致意,心中也是兴奋非常,甚至都有一些亢奋的感觉,毕竟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自己都是第一次娶亲,心情自然如此。
  围观的百姓很快便被这支迎亲队伍吸引住了,迎亲队伍中的聘礼虽多,但却不及护卫的马队青壮夺目耀眼。
  只见马队的墩军将士全都是身穿崭新铠甲,一个个的都是威风凛凛;众人在铠甲外面还披挂着大红色的披风,显得英气逼人;这一百几十人的队伍整齐划一,引得围观的大姑娘小媳妇惊叫连连、小伙壮汉嫉妒不已。
  只是这一天,便将王家庄骑兵哨的盛名传播了出去,骑兵哨也成了不少青壮向往的所在。
  不久,迎亲队伍便来到了万福油坊门外,万福油坊安排在门口的执事眼见迎亲队伍已到,便高声唱道:“迎礼已到,新人候出!”
  万福油坊里的伙计们听到执事的声音,连忙跑进府中告知王靖。
  此时,王靖正在家中祠堂祭告祖先,得知刘衍带着迎亲队伍已到门口,便向家中先祖祷告:“我王家先祖在上,今王家子孙王靖请告先贤,吾之独女王芸禾,将以今日归于王家庄百户所管队官刘衍。嫁女之日,不胜感怆。”
  说完,王靖双目微红向先祖牌位叩拜,待礼毕便在几名伙计的陪同下出正门迎接姑爷了。
  片刻之后,刘衍眼见岳父出迎,急忙下马,然后以晚辈之礼参拜:“泰山安康。”
  王靖欣然接受了刘衍这一拜,并收下了聘礼,然后将刘衍引入家中。周围围观的百姓又是发出一阵欢呼声,万福油坊的伙计们也大笑着,将不少的糖果和红封抛洒向空中,引得围观百姓纷纷争抢。
  而陈勋、王越、汪博、张义、许铭、苗绍、沈拓七人则是跟在刘衍身后,一起进入万福油坊,迎亲队伍则是留在原地等候。
  刘衍跟随王靖进入正堂,陈勋、汪博等众人也是等在后面,众人来到王芸禾的闺房门前面北而立。
  此时,刘衍接过王越递过来的大雁,恭敬地放到阶庭上,朝着王靖跪拜,然后说道:“刘衍以兹嘉礼,恭听成命。”
  王靖眼见新女婿如此出众心中欢喜,今日终于了却心中的一件大事了。但是王靖又想到疼爱的女儿今日就要出嫁,心中不免有些悲伤,悲喜交加之下不禁眼中含泪。
  王靖连忙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痕,说道:“吾,固愿从命。”
  执事站在东面的台阶上,面朝西方,唱道:“鞠躬、再拜、平身。”
  刘衍再次向许明伟行礼,以谢岳父养育爱妻之恩。
  礼毕之后,刘衍在执事的带领下走出正堂,在门外的下人引领下离开万福油坊,带着陈勋、王越、汪博、张义、许铭、苗绍、沈拓七人先行返回百户官厅等候。
  王靖早年丧妻,多年来一直未再续贤,此刻独自一人朝南而坐。
  这时两名丫头引着凤冠霞帔的王芸禾走出闺房,来到王靖面前,面北而立。
  此时大明女子深受开国马皇后恩惠,就算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也可以身穿皇室嫁衣,以凤冠霞帔出阁。
  此时执事连唱四拜,王芸禾一连四拜父亲,此拜已是在拜别父亲,起身时王芸禾已是泪流满面。
  王靖也是老泪纵横,起身拉着女儿的手,含泪诵读着父戒,言道:“往之尔家,无忘肃恭。亡母传诫:夙夜以思、无有违命。庶母告诫:无违尔父母之训。”
  这便是在告诫王芸禾,出嫁之后要孝敬公婆、恪守妇道、操持家里,要与丈夫共同经营新家。
  王芸禾叩拜应下。
  执事又唱四拜,王芸禾再次四拜父亲,然后在两名丫鬟的搀扶下向外走去,一同前往刘衍家中。
  两名丫头各捧着一支红烛在前领路,朝着万福油坊的大门走去,迎亲的队伍此刻已经变为送亲队伍,已经等在门外了。
  王芸禾来到万福油坊的门口,留下来负责护送新娘子的陈勋上前施礼,高声说道:“恭迎夫人,恭贺夫人新喜安康。”
  旁边的汪博和张义也是齐声说道:“请夫人入迎亲之驾。”
  许铭带着一百数十名骑兵哨墩军在马上行礼,齐声说道:“见过夫人。”
  王芸禾此时大大方方,并无半分怯场,对着陈勋、汪博、张义、许铭几人款款施礼,说道:“有劳几位来接。”
  接着,王芸禾又对着一百数十名骑兵哨墩军将士施礼,说道:“有劳众位辛劳护送。”
  说完之后,王芸禾便在两名丫头的搀扶下坐上迎亲马车,车队在乐曲声中前往百户官厅。
  一路上,围观百姓欢呼震天,王芸禾的心也仿佛在欢呼声中飞向了前面不远处的百户官厅,飞到了自己心上人的身边,这一切都好像是在做梦一般。此时王芸禾还能清楚的记得,当初刘衍在万福油坊门口为自己解围的场景,心中不免一阵感动。
  不多时,送亲队伍便来到了百户官厅大门外。
  大门外,两名赞者早已等候在此,见新娘已到便来到马车前请新娘子降舆(下车)。
  随行的两名丫头将王芸禾搀扶下马车,凤冠霞帔在身的王芸禾光彩夺目,仿若天宫的仙子一般,一出场便引得围观百姓一阵惊呼。
  “天啊,这简直是九天娘娘啊。”
  “王掌柜的千金是仙女下凡啊,原先也没注意王姑娘如此美貌啊。”
  “果然是美人配英雄啊。”
  王芸禾听到周围的赞叹声顿时脸颊发红,好像喝醉了一般,两位赞者笑着上前左右搀扶新人进入刘衍家中。
  众人进府后便见刘衍早已经等在了院中,总旗官岳明和执事赵民一左一右站在后面。
  此时,刘衍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新娘,竟然看得有些呆了,愣愣的这在原地看着王芸禾。
  周围的下人、宾客见到刘衍的模样也是纷纷笑了起来,宋功明还在一旁笑着自言自语道:“哈哈!古人云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人诚不欺我也。”
  总旗官岳明见状笑了笑,不动声色的捅了捅新郎官,刘衍一下子便清醒了过来,意识到了自己刚才有些失态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径直走到新娘面前,与王芸禾互相施礼后,一同进府来到正堂。
  此时下人已经在正堂布置好了婚席,新郎在东侧面西而坐,新娘在西侧面东而坐,执事带着二人入席,东西相向而坐。
  而后,执事高声唱道:“凤凰相遇,同心而渔。兴拜,兴拜。”
  二人互拜两次,以示从今以后相敬如宾。
  礼毕,岳明上前捧着食案放到刘衍面前,并为其斟酒,刘衍受盏喝酒,与此同时赵民捧着食案放到王芸禾的面前,并为其斟酒,王芸禾同样受盏喝酒。
  之后,岳明和赵民将二人的食案合在一起,并摆上食物。刘衍与王芸禾共牢而食,自此婚礼礼成。
  见此情形,旁边的陈勋、王越、汪博、张义、许铭、苗绍、沈拓等人大声欢呼着,一拥上前向新人索要喜赏(红包钱),周围的宾朋也是纷纷起哄,就连戴璟彬也是大笑着一同上前。
  刘衍见状大笑着给众人发喜赏,在满堂宾客的祝福下,挽着王芸禾进入了洞房。
  当天晚上,刘衍家中大摆宴席,刘衍带着王芸禾一起为众宾客敬酒感谢,陈勋、王越、汪博、张义、许铭、苗绍、沈拓七人紧跟在刘衍的身后,不断为刘衍挡酒。
  今天是刘衍大喜的日子,要是让新郎官喝醉了,那可就闹出大笑话了。
  于是陈勋几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才算是保下了刘衍,没有让刘衍被热情的宾客给灌醉了。
  “刘百户,咱们再喝一杯?”
  刘衍看着端着酒杯过来的戴璟彬,笑着说道:“好,干杯!”
  二人一饮而尽,随后戴璟彬说道:“我要是早知道刘百户如此豪爽,咱们二人早就应该成为朋友了。只是当初被小人耽误,现在想起了,真是悔之不及啊。”
  刘衍笑着说道:“呵呵,戴百户这是什么话,现在咱们成为朋友也不迟啊。”
  “哈哈,对,刘百户所言甚是!”
  戴璟彬拿起旁边桌子上的酒壶,又给刘衍和自己满上,说道:“来,咱们再饮一杯。”
  话音刚落,酒宴的热烈气氛便被一阵号炮声打断,此时所有人都惊愕的看向北面的夜空。
  刘衍也是眉头紧锁,挥了挥手,身后的许铭直接冲了出去,陈勋等人则是招呼错愕的宾客。
  王炆镇和宋功明走了过来,与刘衍、戴璟彬站在一起,王芸禾则是颇为识趣的先回房间了。
  王炆镇眉头紧锁的说道:“一声号炮,两道火箭,这是夏河寨前千户所那边发来的紧急军情啊。”
  宋功明有些紧张的说道:“会不会是匪情?”
  戴璟彬摇了摇头,说道:“我看不会,没听说灵山卫哪里有匪患啊?”
  随后三人都看向了刘衍,此时刘衍心中也有些紧张:“难不成是建奴大军提前南下山东了?”
  就在这时,许铭快步跑了回来,小声对刘衍、王炆镇、戴璟彬、宋功明四人说道:“夏河寨前千户所急报。”
  说完,许铭便将一份书信递了过来,刘衍打开之后只见上面写道:“山东北部出现蝗灾,大批流民已经南下,各地贼寇猖獗,甚至已经开始攻略各地城池。目前已经有数股贼寇进入灵山卫各处,命各处百户所严加戒备……”
  刘衍几人看完之后,脸色都很难看。


第一百一十三章 蝗灾
  五月底,兖州城外。
  随着一阵“嗡嗡”声的到来与离开,兖州城周边田间所有的绿色都化为尘埃。遮天蔽日的蝗虫在天空中肆意飞舞着,犹如一片片乌云,不断在兖州城上面盘旋着,似乎在寻找着任何可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
  这就是蝗灾,眼下这场蝗灾已经席卷了南北两京、山东、浙江、河南,所到之地,皆成荒野,各处百姓食不果腹。
  蝗灾的席卷让百姓们颗粒无收,蝗虫吃了人能吃的一切食物,之后便又引发的饥荒。
  聚集在兖州城外的灾民的理智已经被饥饿消磨殆尽,随即数万灾民便被贼寇裹挟着,开始围攻兖州城,偌大的城池顿时变成了血肉战场。
  兖州城被灾民围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灵山卫,灵山卫上下顿时紧张了起来。兖州城的战事就好像干柴堆里面的火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发燎原大火。
  于是灵山卫立即给各处千户所、百户所发下了命令:立即对辖区内的贼寇进行清剿,并且驱散聚集起来的灾民!
  王家庄百户所内,刘衍看着手中的命令,不由失望的摇了摇头。在那些上官的眼里,灾民是否会暴动,已经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了,甚至已经超过山东各地数十万、上百万灾民的生死!
  “局势已经开始失控了!”
  刘衍感叹一声,自己还记得史书上还有这场蝗灾的记载:“崇祯十一年五月间,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
  而这场蝗灾的最终结果,则是各地“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刘衍感叹之后,便将王家庄内的一众部下召集起来,苗绍、许铭、岳明等几个总旗官纷纷赶来,谭晓大、徐乐、赵民三个主事也先后赶来。
  刘衍看着众人,自己娶亲的时候,谭晓大、徐乐几个主事都是前来贺喜了,可是负责医官的主事鲍学镇忙于研究军中用药,而没有前来,只是托谭晓大送来的贺议。
  “怎么不见鲍主事?”
  刘衍疑惑的问道:“难道鲍主事还在医馆?”
  谭晓大说道:“启禀大人,鲍主事的确还在医馆,已经十几天了,属下听说鲍主事在配制行军散和消暑丸,药方还有些欠妥,所以始终脱不开身。”
  刘衍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看来我没有选错人,鲍主事还真是学究,如此我便放心了。”
  随后刘衍便进入主题,直接对众人说起正事来。
  “……诸位都知道了吧?现在咱们灵山卫已经有几处贼寇闹事了,各地的灾民也不断涌进来,形势非常严峻。根据夏河寨前千户所送来的命令看,咱们千户所境内的贼寇也是蠢蠢欲动。”
  苗绍兴奋的说道:“大人下令吧,咱们何时出兵剿匪?”
  许铭更是直接,抱拳说道;“属下愿为先锋,先行率部探查各处贼寇情形,为大人在前探路。”
  刘衍笑着让二人先坐下,说道:“剿匪是肯定的,不过此番出兵还是其次,安置过境的灾民才是重中之重。”
  众人面色凌然,岳明抱拳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属下记得早年徐光启大夫就曾说过: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陂,水旱为灾,尚有幸免,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灾。这蝗灾在各种灾祸之中,可以说是最为凶险的。而那些灾民此时已经身无长物,甚至时间一长,各地的灾民恐怕都要易子而食了!”
  刘衍对此甚是忧虑,蝗灾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但并不是说仅仅因为蝗灾本身对百姓造成的灾难很大,而是说在发生蝗灾之前还会有场旱灾,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久旱必蝗”。
  其实华夏先民已经与蝗虫进行斗争了几千年,到了此时,大明百姓也彰显了强大的智慧,从生产中汲取经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