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北上松山
在弘螺山防线的工地上,正午时分,所有的民夫都开始三班倒休息,休息的民夫聚集在后面空地上,正排队领取午饭。
一张张比海碗还大的大饼递来,一大勺滚热的肉汤倒来,顿时将大碗装得满满的。虽然肉汤里面只有一些碎肉,而且也都是腌肉做成的,但是对于这些民夫来说,已经是上等美味了,就连家中过年都喝不上这样的肉汤。
在这种美味的吸引下,人群中有些不安份的开始插队,甚至直接抢夺前面领完午饭的民夫,周围维持秩序的青莱镇新军将士见了,直接冲上来将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抓起来,就当着所有民夫的面一顿暴打,打得他们哭爹喊娘连声求饶。
周围的民夫见了都是纷纷叫好,心中也彻底踏实了下来,如此讲道理的官军,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陈勋刚刚送走刘衍,此时修建事宜已经步入正轨,刘衍自然不会在这里一直盯着,只有当主体工程完毕后,刘衍才会回来视察。
这时,陈勋见维持秩序的将士开始喊话,让上一班差不多吃完饭的民夫接班干活,那些民夫军壮吃个肚饱,被吆喝了几声便都站起身来,干劲十足的开工干活。
服役的民夫们大声喊着号子,挥舞自己的锄头铁镐,不断的用力挖壕掘土。还有人挑着簸箕、箩筐,负责担土的,又有筑墙之人,使用夹板投土于板内,以杵极力夯筑,囊囊声响不断,场面热火朝天。
由于弘螺山上的民夫人数众多,所以看似浩大的工程,只用了两天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事情便是前营将士的具体布防了。
陈勋当即给所有民夫结清了工钱,然后便命将士将所有民夫送下山,移交给总督府的幕僚进行安排。
好日子这么快就结束了,让所有民夫非常低落,几乎所有人心中都在想,要是这里的工程干上一年半载就好了,只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当天,陈勋便带着魏汉、郭铭绪、沈东来三个指挥使巡视各处,开始部署防线内的兵力,前营一万两千余名将士,以及大量的小佛郎机炮、百子铳、虎尊炮等火器也一一部署到位。
当天黄昏时分,刘衍接到消息赶到虹螺山防线,在陈勋的陪同下巡视一番后,心中非常满意。经过大量人力的修筑,再加上弘螺山的地形优势,这是注定是一个比巨鹿防线、济南城下的防线还要恐怖许多的地方,如果清军敢来攻山,这里将会成为清军的败亡之地!
第二日一大早,得到消息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也领着庞大的官将,到达弘螺山防线巡视,众人打了这里都全都是吃惊不小,这还是弘螺山吗?
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弘螺山就完全变了一个模样,整座山的树木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使得山上山下,视线极为开阔。
众人从山脚往上走,山道似乎变得更平缓了,路更好走了,众人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这不是方便敌人进攻吗?
洪承畴也不明白,便询问起来,刘衍解释,这是让鞑子在这段山地尽量集中兵力,以便山上火炮更好集中杀伤。
众人心头涌起寒意,这个刘衍也太狠了,竟然能想到这种主意?
随后众人快到山腰处,坡地就不好走了,到处是深深的壕沟陷阱,壕沟下皆有尖锐的木刺,让人望之心寒,万一掉下去,定然成为肉串。
而且这些壕沟陷阱掩饰得颇为巧妙,前面都有一道缓缓的矮墙或是土堆遮掩,视线从后看不清,不过一跳过去的后果……
而且更毒的是,这些壕沟陷阱都是连环套,跳过一个还有另一个,有时连着七、八个,不摔死也要累死。
这些壕沟陷阱,还都是不规则的,在各个坡地间呈之字形,使得各处坡地极为难行。若以盾车掩护进攻,则哪个方向都无法顺利推进,不挖开前面无数矮墙,不填好无数壕沟,就别想逼到前面去。而如果清军真的这么做了,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看着伪装巧妙,却又深深令人恐惧的壕沟,还有下面的尖锐木刺,除了杨国柱之外,便骄狂若蓟镇总兵白广恩,都下意识离刘衍远一些,这家伙,太阴毒了,麾下也都什么人?这种鬼点子也想出,不是人啊。
吴三桂更是饶有深意的看向刘衍,自问这种防线,就算自己想破脑袋都是设计不出来的。
随后众人便看到了许多可以通行的通道,大概有十条通道,各宽差不多二十步左右,从山下直达山腰处,没有任何障碍,方便敌人进攻,也使他们蜂拥挤成一团,成为后方鸟铳手的绝佳目标。
而青莱镇新军将士展开反击,也可以从这些通道冲出来,作用很大。
此时众人心中已经大受震撼,而这些布置却只是第一道防线而已。当众人到达第一道矮墙前面时,就见前面忽然陡峭了许多,可以看出该段山坡明显被改造过,沿着山体从北到东,从南到西,全部削成斜坡形。
在斜坡之上,一道不高的矮墙耸立,约只到各人胸口处,不过却夯筑得非常厚实,矮墙后的士兵,可以依托矮墙对前方的目标进行射击。
连斜坡带矮墙,该墙事实高约二丈,矮墙前有一道深深的大壕沟,前又有两道小壕沟环绕。大壕沟深一丈,宽一丈,小壕沟深半丈,宽半丈,壕下皆置尖利木刺,木刺前端用火烤过,尖硬无比。
三道壕沟间隔二步,之间的平地上,都是层层置放狼牙怪石般的拒马鹿砦,上面尖利的倒刺,有若要择人而噬。
前日刘衍说每三道矮墙壕沟为一道防线,清军每攻一道矮墙,便要面对上下三道火力猛烈打击,当时洪承畴等人还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个打击法。
此时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看着眼前的防线,终于明白了刘衍的意思。
就见该道矮墙不远后又有一道斜波,斜坡上有墙。随后又有斜坡,又有矮墙。三道矮墙,顺着山势,一道比一道高,一波波耸立在众人眼前。
看着三道斜坡矮墙,众人算明白了什么叫上下三道,立体式火力打击。
此时青莱镇新军前己将士经入驻弘螺山,看他们已经分部进驻到三道防线各处,洪承畴等人已经可以想象,当新军将士从三道矮墙同时射击的时候,进攻的清军将会是何等的惨状。
此时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对刘衍的这套防线非常推崇。东协总兵曹变蛟与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更是兴奋,二人一番盘算,随即便向刘衍讨教了一番,刘衍当即答应派人前往五道岭,指导二人部下修筑防线,曹变蛟、王廷臣大喜,对刘衍再三感谢。
洪承畴也对刘衍称赞不已,甚至将刘衍赞为军中防御第一人,刘衍笑着领下,其余众人都是眼红不已。
随后众人由通道进入后方,往右面走了数步,进入第二道矮墙,又往左面走了十数步,进入第三道矮墙之后,这是一处较为平缓的坡地,约有数十步之宽。
在这里已经有了许多的营帐,在营帐的四周还堆放了许多装满泥土的麻袋,垒成了半人高的墙体,以阻挡清军可能的炮击。这里是作为前营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处,所以防御工事也不可缺少。
看着那些麻袋,洪承畴说道:“这些就是刘总兵说起过,可以防止奴贼炮击的东西?”
“正是。”
随即刘衍又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众人也都记在心中,暗道回去之后也要准备一些备用。
众人继续行进,坡地后方又是壕沟矮墙,与先前防线一样。如此连续三道之后,快到山顶时,众人看到一个正在修建的炮台,炮台建在山石凸出处,四周视野开阔,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山,料想在这里开炮,定可以有效对山脚,或是平川处的敌人压制轰击。
随后众人到了山顶,弘螺山山顶颇宽颇长,还有些起伏,由几个小山岭合成,所以称为弘螺山。在这里,围绕火路墩前后,众多的青莱镇新军前营战士,正在忙碌地建造城寨。
这处城寨的寨墙、寨门、居所,基本上都是用大块坚固的山石修砌,寨墙也是凹凹凸凸的,每隔一段距离,还在修建塔楼,料想必形成交叉火力多重打击。
不过这个工程浩大,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工的,好在前方防线建成,后方的城寨,就可以从容不迫了。
主寨之内,还将建许多粮仓,弘螺山这里本就是明军的屯粮之地,洪承畴见状也很高兴,随即命监军张若麒再运几批粮草过来,这里防线坚固,可以尽可能多的囤积粮食,自当万无一失。
张若麒也是点头赞同,随即便对身边众人吩咐了起来。
众人最后又到山的东北处,那边同样有多道矮墙壕沟,顺着河流蜿蜒到山的西北面。而西北面则依地势,砌了数道石墙。
当众人看完弘螺山防线之后,不管是洪承畴、张若麒,还是吴三桂、杨国柱等总兵官,众人都一致认为此地固若金汤。有弘螺山防线在,大军后路当万无一失。
次日,洪承畴率主力大军回营,准备开拔。而曹变蛟、王廷臣也率部上了五道岭,同时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协同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杏山路副将郑一麟诸人,率领辽东守军二万余,分兵驻守在杏山堡、大兴堡、东青堡内外周边,与弘螺山的青莱镇新军前营将士一起,为入援大军守住后路。
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岭同样征集大量的民夫军壮挖壕筑墙,依地形地势,仿效弘螺山之举。
此时清军斥候也开始出现在五道岭、弘螺山一带探查,不过新军前营与两镇夜不收都很得力,将清军斥候陆续赶走,双方很是交手了一番。
与此同时,在大营中的洪承畴也收到各部急报,得知奴贼主力在离五道岭十几里的女儿河北岸,似乎也在大兴土木。
当日,蓟辽总督洪承畴、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随同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蓟镇总兵白广恩、密云镇总兵官唐通整军出发,各部大军步骑炮军交加,浩浩荡荡逼向松山一带,经由松山前往锦州城驰援。
待到明军各部开出大营,各自列阵有序向北进发,明军军容极盛,连此时身在松山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内,一共有大军二十一万之众,如同红色浪潮似乎直达天边。
第三百三十一章 鞑虏齐聚
就在洪承畴率领二十一万明军主力北上松山的同时,乳峰山这边也是旌旗招展,清军各旗旗主、奴酋也纷纷赶到这里汇集。
乳峰山之名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年老奴努尔哈赤逃难,逃到乳峰山峰顶一块巨石上,连困带累睡着,而这块巨石传闻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因此,满清入关后,便将这块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好好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愣是因为老奴睡了一觉,就被活生生的玷污了。
乳峰山由无数大小丘陵山岭合成,面朝锦州一面大多地势平缓,面对松山一面,则是山岭起伏、丘陵不断,不过快到主峰处,山势却略显陡峭,且岭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锐步兵,骑军与战车是上不去的。
此时乳峰山东侧数百米的山脊上,女娲补天处三块险峻的巨石耸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在巨石旁,一杆高大的黄龙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皇太极驱动着非常肥胖的身体站在山顶,正向远处眺望着,再搭配着皇太极那黝黑、长满胡须的脸庞,当真是如同野猪皮一般,生动而又形象。
在黄龙大伞的旁边,一众满清贵族、满蒙八旗旗主、固山额真、贝勒王爷不等恭敬的站着,众人在烈日爆晒下,已经全都汗流浃背,衣服都已经全部湿透,但是此时众人却都一动不动,也如同皇太极一样,朝着山顶下面眺望。
而沿着山脊处,又布满了满清精锐的巴牙喇营鞑子兵与葛布什贤鞑子兵,这些精锐士兵全都身披三层重甲,即便是在烈日之下,也是一动不动,如同一座座铁甲雕塑一般,与周围猎猎作响的旌旗一起,给乳峰山平添了几分萧杀之气。
皇太极看着山下许久,忽然问道:“洪承畴、刘衍等明军各部,从杏山方向进军了吗?”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急忙出列,来到皇太极身旁跪下,回答道:“启禀皇上,洪承畴各部已经出发。根据哨骑回报,明国兵威极盛,二十余万大军步、骑、炮交加,来者不善!”
皇太极此时松了一口气,明军主力终于来了,万般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天,只要将洪承畴所部击败,明国就是待宰的羔羊,大清终将天下无敌!
因为老奴之故,满清上下都将乳峰山视为神山,将三块石视为神石。此时皇太极看着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护佑,还是祈求祖宗英灵护佑,众人也是纷纷望向神石,沉默不语。
良久,皇太极才淡然道:“回山城,商议迎战方略。”
“嗻!”
随后在喧嚣的鼓乐声中,皇太极的銮驾开始缓缓移动,沿着平缓的山脊山岭,往乳峰山东面而去。一众将领、旗主、贵族也是纷纷跟随,而那所为的山城,则是离乳峰山主峰东侧数里的一处明军堡垒,此时已经荒废,被清军占据,当做皇太极的临时“行宫”。
那废弃堡垒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内平坦,城外则多山崖。站在山城处,北可观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山、杏山等处的堡垒、墩台都可尽收眼底。
乳峰山为锦州城屏障,山城又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势极为重要。不过该城有一个缺陷,若大军从乳峰山北面进攻。则堡垒难守,清军围困锦州城多时,该处山城早被清军占去,反作他们盘据要处。
两天前,皇太极率领精锐援军抵达这里的时候,便下令抓捕周边百姓过来施工,对乳峰山各处进行改造,也学习刘衍一般,开始在山上山下修建各种工事。
乳峰山一带原本就是少树木,多荒草,此时那些树木或荒草,己经全部被砍光或是拔除烧光。此举一是增强山上守军的视野,利于于大军防守,二也是防止明军用放火烧山之计。
九边的明军,每年有出塞烧荒的传统,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放火烧山什么,对他们来说很有心得的,若山上荒草不除,他们攻山前放一把火,这天干物燥的,山上的清军要全部成为烤鸡……
除此之外,清军还驱使被抓的百姓,在乳峰山南面,顺着山岭丘陵,围着主峰各处,挖了数不清的浅沟、深沟、壕沟,筑了数不胜数的土墙石墙。这些土墙壕沟,各岭处陡处缓处均有分布,大体是两沟三墙式。
就是一道墙前两道壕沟,每道墙离了不到两百步,便于相互支援。很多石墙土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加黏土砌成各道墙垒,有些石墙,甚至蔓延长达十数里之多。
在清军的苦心经营下,整座乳峰山己经成为一座战争要塞。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旌旗遍布,刁斗传习,人叫马嘶。密密麻麻的帐篷,寨子,似乎铺满整座山脉。
这些工事大部分都是清军效法刘衍方略,也算是这些鞑子活学活用,毕竟此时的满清还是处于上升期,还没有到故步自封、愚昧固执的地步,对于刘衍的先进手段,学习起来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清军主力占据乳峰山,便占据地利,北据雄山,南俯川原丘陵,有若一头远古巨兽冷冷俯视。
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援兵要想进入锦州要地,不攻下乳峰山是不可能的。而明军一旦进攻乳峰山,怕要撞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就如同当初巨鹿、济南的清军一般。
皇太极与一众臣子朝着山城而去,路上皇太极的目光扫过山下各处。
乳峰山的南面便是要塞之地,北面岭下丘陵盘地平缓处,则是屯兵之所。特别是沙河沟等地,一直延伸到女儿河边,到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处,更是连绵的清军军营,可见此战清军出动兵马之盛。
随后皇太极带人上山,站在山上视线往东北方向望去,那边是石门山、石家岭等山地。
在那些山地的东面,小凌河蜿蜒流出,而在小凌河北岸,就是紫荆山、磨盘山诸山地,同样驻扎了清军兵马,防止明军攻击大凌河堡等要地。
很快,皇太极一众便来到山城,这里不是很大,东西约长两百多步,南北宽约一七十多步,城墙皆以石块垒砌,城池只有东门一处城门,城头上一杆十数丈高的龙旗大旄,正在城中迎风猎猎作响。
因为该山城作为皇太极的行营之所,所以城内己经装饰一新。特别城中原守备大厅,作为奴酋皇太极的下榻之处,屋内都换上了黄花梨桌椅,地板上更铺着厚厚的精细羊毛地毯,四壁还挂上象征满洲人图腾的五颜六色挂毯,显得富丽堂皇。
皇太极进入行宫后,高居在镶嵌了宝石与黄金的銮座宽椅之上,眼神锐利,俯视居于下方两边满满的满清各臣们。
此次大战,除了索尼等少数巴克什留守盛京外,余者满、蒙、汉各旗大臣,都随皇太极出征,可以说皇太极已经把满清的所有筹码都押到了赌桌上,成败就在此一举!
看皇帝神情严肃,下所有人都按照满、蒙、汉的身份各自站好队。
虽然此时皇太极宣扬满汉一体、满蒙一家,但事实上,就连满八旗之中各旗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汉八旗与蒙古八旗了。
此时满八旗按照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的顺序排列,各旗旗主也是如此站队的。
至于蒙八旗与汉八旗,在蒙、汉八旗成立之前,他们是八旗满洲各贝勒的属人,说白了就是奴才而已。
清军在刘衍手中吃了亏之后,皇太极便更加重视蒙、汉八旗与八旗满洲分离,以及之后的整顿事宜,希望以此来增加清军的兵力和实力。
不过即便如此,蒙八旗、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对原八旗满洲旗主、亲王、郡王、贝勒的隶属关系,依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并未因此而稍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