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83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山城淀藩初代藩主永井尚政,丹后国宫津藩初代藩主内藤忠重,幕府大老、若狭国小浜藩初代藩主酒井忠胜,将军府老中松平信纲,武藏国忍藩藩主阿部忠秋,亲信家将堀田正盛,小姓组番头太田资宗,亲信家将阿部重次,武蔵国忍藩藩主、同时是川越藩的初代藩主松平信纲,下野国壬生藩藩主阿部忠秋等人纷纷赶来。
  众人已进入天守阁正殿内,就看到了德川家光铁青的脸色,众人心中都是暗暗叫苦。
  当众人落座之后,德川家光便冷声说道:“此番出兵朝鲜,乃是我日本进军大陆的第一战,可是结果却令人难以接受,难道明军当真如战报所言,是那样的难以战胜吗?”
  说完,德川家光的目光便看向此番领军主帅酒井忠胜。
  酒井忠胜“嗨”了一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此番我率军在砺山城与明军对峙,原本是准备在此处与明军展开决战,一战定胜负!”
  “可是当我和诸位见到了明军的军容之后,便立即收起了决战之心,而蒙生了退意。”
  德川家光问道:“为什么?你们都是日本最勇猛的大名,是日本人的骄傲,难道都被明军的军容给吓住了吗?”
  酒井忠胜老脸一红,随即低头说道:“嗨!我们正是被明军强大的实力所震慑!”
  听到酒井忠胜直截了当的承认,德川家光的脸色也不禁变得非常难看,说道:“战报之中写明:明军全员披甲,装备大铳至少一万门,当真如此?”
  “千真万确!”
  酒井忠胜说道:“而且明军的兵卒高大威猛,我军的武士在明军士兵跟前,就好像是孩童一般。而且明军之中骑兵众多,部下十万众,更装备了大量的铁炮。如今的大明军威,恐怕已经不下当初的大唐了,所以我等才没敢对战。”
  听了酒井忠胜的话,德川家光久久无语,一众将领也沉默无言。
  许久之后,德川家光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几,大声说道:“日本决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要变革!”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纷纷惊慌的看向德川家光。
  “大明在几年前还是日暮西山,几乎被满清和内部叛乱攻灭,大明为何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就是因为变革!”
  此时刘衍在大明推行新政和军改的事情,已经通过在长崎经商的大明商贾传播到了日本各地,德川家光也有所耳闻,甚至还知道一些具体的措施。
  只是为了维护幕府的绝对统治,德川家光一直坚持闭关锁国之策,同时也不允许在日本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
  可是朝鲜一战,强悍无比的明军给了德川家光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不是大明内部突然发生了不明所以的变故,致使明军主将刘衍急于撤军回国,恐怕集结了全日本精血的五十万大军都要葬送在朝鲜!
  所以,此时的德川家光已经顾不上许多,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日本已经与大明交恶,一旦大明整顿好了后方,难保不会像大元一样东征日本,到时候自己拿什么抵挡强大的明军?
  要知道所谓的神风可以阻挡不习航海的蒙古人,却挡不住百多年前就已经七下西洋的大明,这样的神迹不可能出现第二次!
  酒井忠胜激动的说道:“将军,日本要如何变革?”
  德川家光说道:“今天的日本要像当年效法大唐一样,将大明当成老师,进行变法革新!”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日本可没有大明那样身后的底蕴,如何能这般折腾?
  可是德川家光却不管这些,随即开始与众人讨论了起来。
  这次会议,德川家光与酒井忠胜等人制定了日本改革的方略,史称这次会议为“江户会议”,称德川家光主持的这次日本新政变革为“江户大变革”。
  在德川家光看来,大明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是因为刘衍以强大的军力为后盾,推行铁腕政治,将大明各个势力的钱粮和人力都压榨了出来,并且整合为国力。
  同时,大明大力发展火器、整顿军备、操练兵卒、改革官制等等措施,也被德川家光一一效仿。
  德川家光等人拟定的改革措施主要在经济和军事上面。
  按照方略规定,德川家光要求日本各地的大名都要出钱出粮,按照各自的实力每年向幕府将军缴纳一成的钱粮,用作操练新军、推行新政的用度;同时各地大名还要按照治下人口的数量,每十户提供精壮男丁一名,作为新军的兵员,提供普通男丁三名,作为新政中需要的工匠和劳力。
  在军事方面,德川家光计划在江户城建造日本最大的军工基地,同时在山城淀藩、若狭国小浜藩、武藏国忍藩等十三处分别建设小型的军工基地。
  德川家光准备将日本的五十万大军全部按照明军编制,整编为日本新军,装备铠甲、火铳和火炮,淘汰弓箭轻足,但是要保留长枪轻足和野太刀武士、骑兵,毕竟日本人是不知道刺刀这种近战利器的,知道也没有能力仿制出来。
  此外,等到各地大名陆续提供精壮男丁之后,德川家光还要继续扩充兵力,将各地大名的兵马尽可能的统筹起来,而不是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另外,日本还要建造如大明一般的水师,安宅船装备的火炮数量少,而且速度慢,已经无法与明军的战舰抗衡。”
  德川家光说道:“立即与长崎的荷兰商人联系,让他们向荷兰军将传话:就说幕府要采购十艘荷兰人的夹板船!这些夹板船买回来之后,立即在各处造船厂抓紧仿制,逐步替代军中的安宅船。”
  历史上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当时的主要海船——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已不再胜任这样的繁重任务,西班牙盖伦船则结合了这两类船型的优点,因此久负盛名。
  盖伦船一般有四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有较好的续航力,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而此时的荷兰人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也装备了大量的盖伦船作为战舰,所以德川家光第一反应便是找荷兰人采购。
  只是德川家光如此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包括酒井忠胜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面露难色。
  不为别的,但就改革所需的钱粮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现在的幕府根本难以负担。
  另外,众人也从大明商人那里听说过,刘衍在大明推行新政和军改的时候,就曾激起了大明内部的叛乱,据说当时大明南方的叛军多大数十万。
  而刘衍前前后后也因为新政和军改之事,杀了许多人,据说因此而被杀的大明文官武将,甚至是商贾、士绅不下十万人!
  即便是权柄高度集中的大明想要变革,都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那日本呢?
  要知道德川家光只是日本的征夷大将军,天皇还在,各地的大名也都是割据状态,只是因为德川家光的实力最大,所以大家才聚集在德川家光的身边,将其推举为幕府将军。
  如果德川家光推行的变革触及到了各地大名的利益,那日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归“战国时代”。
  此时众人也向德川家光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可是德川家光却表现得非常的坚定,大声说道:“也许你们不明白,我从这次失败已经洞悉,并且看到了日本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如果我们再不变革,那日本将步朝鲜的后尘,沦为大明的附庸,甚至是直接被大明吞并!”
  “所以,是继续沉沦下去,直到被大明彻底碾压,还是在血与火之间力行变革,让日本成为与大明一样的强大国度,诸位告诉我答案吧!”
  酒井忠胜等人都被德川家光的豪气所震慑,此时纷纷匍匐在地上,大声说道:“愿追随将军变革日本,发愤图强!”
  随着这场会议的结束,日本迎来了一次剧烈的震荡。
  从这一天开始,日本各地便给幕府推着开始变革,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物力被逐渐集中起来,一些抗拒变革的大名也成为日本的罪人,随即被德川家光以叛徒的名义下令剿灭。
  如此的战火一直持续到了崇祯二十一年的春天,才逐渐的平息,而日本的变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只是日本的变革只是照猫画虎而已,太过强调军力和经济的变革,对于政治和教育方面则根本没有任何的改变。就好像是历史上满清实行的戊戌变法一般,日本的这场变革注定是失败的。
  因为崇祯二十一年是戊子年,所以后世也将日本的这场失败变革称之为“戊子变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的日本上下已经沉浸在变革的浪潮中无法自拔。


第七百章 凯旋归国
  朝鲜国汉城以北,杨州城以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向北行进,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大军将士整齐有序,各个兵种相间行进,丝毫不乱,给人一种富有节奏和力量的美感。
  这是刘衍在率领明军数十万将士北归还朝,正在向北面的平安道进发。
  根军大明和朝鲜签订的《汉城条约》,大同江以北的平安道疆域已经割让给大明,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但是并没有多少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人愿意南下,两地的大部分朝鲜人都想要成为大明百姓。
  对此,刘衍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后世国内也有不少的朝鲜族百姓,在这个时代只要做好“汉化”措施就好。毕竟朝鲜人与汉人本就打折骨头连着筋,长相、文化、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不少朝鲜人就是历史上汉人东迁的后裔,所以刘衍也没有下令强行驱赶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百姓。
  此时《汉城条约》的原本已经送往了北京城,李定国已经转任岭北都护府都护,新的安东都护府的筹建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数日之后,明军各部进入黄海道,抵达黄州城驻扎。
  当天夜里,在城中刘衍的临时中军内,刘衍将国防军第六军总兵官苗绍找来。
  “拜见阁老。”
  刘衍笑着示意苗绍坐下,然后说道:“随军出征这么长时间,可曾给妻子写信?”
  苗绍的妻子就是当年即墨营城内棉布坊主的女儿,二人婚后很是美满,只是因为苗绍连年跟随刘衍出征,并且忙于军务,二人始终没有孩子。
  对此,刘衍也是唏嘘,觉得自己有些亏欠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了。
  苗绍笑着说道:“写过几封,现在贱内也已经搬到济南府城居住了,岳丈也在济南府城经营。只是贱内来信,对我是颇为想念。”
  说着这些话,苗绍的脸上虽然挂着自得的笑容,可是眼睛却是有些发红。
  刘衍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等大军抵达平安道,你便率国防军第六军将士驻扎下来吧。收复辽东之战,你立下战功,朝廷一直没有封赏,此番就晋升你为安东都护府都护好了。”
  苗绍闻言愣住了,紧接着喜悦和焦急的情绪夹杂在一起,让苗绍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什么来。
  刘衍看着苗绍的样子,说道:“另外你派人将妻子和岳丈都接过来吧,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定在原平安道的定州城,那里距离岸边比较近,距离鸭绿江也近,城池也比较繁华,将家人接过来,也是不错的。”
  苗绍顿时喜上眉梢,当即领命。
  “虽然从今以后,平安道和咸镜道便是华夏之地了,不过毕竟是新得的疆域,困难还是很多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当然,只限现在,过时本公可不承认的。”
  苗绍当即说道:“阁老,国防军第六军的将士们也出征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可以将将士们的家眷也迁徙过来?”
  刘衍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好!此时本公会给国防部和民政部下令,给将士们的家眷发放路费,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且抵达了安东都护府之后,择优安置在各地。”
  “原平安道和咸镜道都是朝鲜人,你上任之后要以汉化这些人为首要任务,同时震慑不服。朝廷方面也会加大力量在安东都护府的投入,并且陆续迁徙汉家百姓过来。”
  苗绍抱拳大声说道:“阁老放心,属下一定干好,将安东都护府打造得铁桶一块!”
  刘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苗绍是跟着自己从大盘墩出来的老部下了,留在这里很舍不得,可是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只能如此了。
  “另外,你这个都护要与朝鲜国搞好关系,将来朝廷还是要继续征讨日本的,朝鲜国虽然积贫积弱,可是人口却是足够的,将来也是一个助力。”
  “是,属下记住了。”
  这一晚,刘衍与苗绍交谈了许久,二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上下之分,只剩战友之情。
  次日,数十万明军将士继续北上,当大军经过原平安道定州的时候,苗绍率领国防军第六军将士在安东都护府驻扎了下来,后续的各种事务,都要在朝廷的支持下,由苗绍一力承担了。
  对于苗绍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在安东都护府各部布防,并且在汉城派出军队,督促朝鲜国尽快履行落实《汉城条约》。
  刘衍率领其余各军将士继续北上,渡过鸭绿江后,从镇江堡方向进入辽东。
  此时驻扎在辽东的是国防军第一军和第二军,而李定国率领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驻扎在岭北都护府。
  刘衍率部直接来到海州卫城,并且在这里见到了总兵官陈勋和总兵官王越,二人纷纷向刘衍恭贺朝鲜之行收获颇丰。
  当日,众人在海州卫城内相聚。
  经过几个月的重建和经营,辽东各地已经开始逐渐焕发生机,众多逃到深山老林中的汉人百姓,以及曾经被满人、蒙古人奴役为包衣奴才的汉人百姓,纷纷恢复了民籍,并且在民政部官吏和各地新任官吏的安排下,开始在辽东各地重新安家。
  而山海关到沈阳之间,也出现了一条漫长的迁徙长龙,从关内各地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出关讨生活,民间百姓称之为“闯关东”。
  刘衍听陈勋说起这些变化的时候,还大笑起来,没想到自己在明末竟然听到了闯关东这三个字。
  只不过此时的闯关东与历史上满清治下的逃难潮不同,现在的百姓出关完全是自发前往,为的就是享受朝廷的优惠待遇和补贴,或者是奔着关外数量众多的耕地。
  还有不少人本就是关内的“手艺人”,眼下辽东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商贸和工坊也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这些手艺人是最吃香的,可以在辽东各地赚取不错的酬劳。
  听了这些消息,再加上从镇江堡到海州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刘衍心中感慨万千。
  辽东还是一样的辽东,在满清手中就是一片死寂,哪怕是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辽东也依然没有发展起来,而是被满清给“圈禁”起来,禁止汉人出关讨生活,将偌大的东北当成了满人自己的私产。
  可辽东在两千年前的大喊就是华夏疆土,奴儿干都司更是在千年前的大唐就是华夏大夫疆域,后世却成了满清鞑子的跑马场,还被一些遗老遗少,甚至是甘心当奴才的软骨头说成是“满清的嫁妆”、“没有满清就没有东北”之类的鬼话,真是愚蠢至极、可恶之至!
  如今辽东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从满清占据时期的死寂,变成如今的欣欣向荣,高下立判!
  “所以说,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民族,智慧、勇猛、勤劳、善良,只要有土地,就能用双手创造出盛世来。哪怕是一块不毛之地,只要时间足够,也能将其改造成鱼米之乡,这就是炎汉子孙!”
  刘衍不由自主的感慨着,随即说道:“辽东各项事务已经进入正规,不需要驻扎两支国防军了,本公准备将国防军第二军驻守在辽东各处,国防军第一军随主力大军返回北京城待命。”
  陈勋和王越都是吃了一惊,随即王越便反应过来,刘衍这是准备将自己外放,让自己独当一面啊。
  于是王越急忙站起来表示决心,那点头哈腰的样子,看得周围众人又是一阵翻白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4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3/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