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不过潇湘楼的东家毕竟还是有些背景的,虽然两位礼部的大佬以及一些贵人相继离开,但是上元诗会还在继续举行,只是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远没有从前那么热闹了而已。
  就在杜参大闹上元诗会的时候,沈毅沈大公子,也在秦淮河畔。
  他是下午时分,在晋王府长史司见得顾长史,说了一会话之后就离开了,到了傍晚时分,老爹沈章就给了他十几两银子,让他来上元诗会转一转,散散心。
  沈毅这个人,虽然不怎么爱凑热闹,也不准备去参加什么诗会出名,但是出来逛街顺便“考察市场”还是有兴趣的,到了傍晚时分,他就带着许复一起,来到了秦淮河畔。
  此时的秦淮河,已经被无数的河灯变成了一条“灯河”,不少姑娘们还成群结队的蹲在河边,将写了自己心愿的河灯放到水里。
  这些放灯的姑娘,大多数都是十五六岁,正是思春的年纪,因此这些河灯里许多都是情情爱爱的东西,还有不少是写了上半句情诗,想让捡到河灯的男子补上下半句的。
  而在秦淮河的下游,有不少淘气的少年正在用钩子钩河灯,然后从河灯里取出少女的美好心愿,然后几个小少年嘻嘻哈哈的传阅一番,也有人估计是捞到了心仪女子的河灯,将纸条死死地揣在怀里,任谁来抢夺也不给。
  沈毅与许复走在秦淮河畔,看着沿河的河灯,以及那些嬉戏打闹的少年少女,忍不住笑道:“这样的繁华景象,如果能长久,那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只可惜,恐怕只有江左一带,才能看到这样的风景。”
  许复跟在沈毅身后,听到了沈毅的话之后,开口道:“公子不去猜灯谜么?”
  “不猜不猜。”
  沈毅哑然一笑:“那些都是带姑娘来才去猜的,咱们俩男的,去猜个什么劲?”
  “咱们还是考察考察建康的生意好不好做,才是正经。”
  许复跟在沈毅身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对沈毅低头道:“公子,那天您带我来这里,您走了之后我又到秦淮河畔看了看,见到了秦淮河傍晚的景象,与公子吟的那首诗一模一样,就忍不住念了出来……”
  沈毅有些诧异,回头看了看许复一眼,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怎么?难不成小许你才是天命之子,念诗被大人物听了去,要提拔你?”
  “那倒没有……”
  许复摇了摇头,开口道:“只是那天,我旁边站了个年轻公子,他似乎有些痴,听了我念后两句之后,便走了上来,死活非要我把全诗念给他听,我念了之后,他还说要带我去什么上元诗会……”
  说到这里,许复挠了挠头,开口道:“听说建康城里坏人多,骗子也不少,因此我便没有理他,转头就跑了。”
  听完了许复说的话之后,沈毅低头想了想,然后也没有怎么在意,微微摇头道:“你既然没有留名姓,应该就没有什么事情,了不起就是被抄一首诗罢了。”
  沈七郎淡然道。
  “这东西我也不缺。”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应景了
  关于那首诗,沈毅并没有怎么放在心里。
  他带着许复,在秦淮河畔转了一大圈,最后甚至在秦淮河畔一家挂名“江都烧饼”的小摊前买了两个烧饼,两个烧饼足足花了沈毅十五文钱。
  这个价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煎饼果子最初出现在江都时候的价格。
  一方面是因为是这玩意儿刚出现在建康没多久,还有些新奇,第二是因为秦淮河畔的这些小吃摊位颇为金贵,在这里摆摊,是要给衙门口的老爷们交钱的,因此价格当然要贵一些,不然没有办法回本。
  沈毅啃了几口这个煎饼之后,回头看了看许复,笑着说道:“小许,看来这建康城里的能人也不少,这煎饼不比咱们弄的难吃,甚至还要更香一些。”
  许复也吃了半个饼了,他看向沈毅,也点头说道:“公子说得对,这煎饼的确比咱们在江都弄得像样些。”
  沈毅又啃了两口,跟许复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静静的说道:“吃食这东西,最多也就足够咱们糊口,即便做大了,也只能是小生意,你这两年上上心就好,两年之后就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了。”
  许复坐在沈毅旁边,低眉道:“公子,你先前让我去打听建康城里有名的医馆,我已经打听了,建康城医馆很多,大多都在北城,也就是皇城边上,公子住的晋王府附近,就有三四家医馆,都是从太医馆退下来的老太医开的。”
  说到这里,许复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公子,成药这东西,虽然是好生意,不过我私下里也想过,有一天咱们的成药铺开起来了,生意不好倒还罢了,如果生意好,一定会遭来嫉恨,让人想要抹黑成药,再容易不过了。”
  他缓缓说道:“我在村里送药,死了人尚且挨打,咱们要是拿来卖,死了人……”
  沈七郎又啃了口饼,含糊不清的说道:“所以咱们才要来建康。”
  “咱们卖的药,老百姓信不过,如果是太医认可的药呢?”
  “太医认可的不行,那就太医正。”
  沈七咽下了嘴里的饼,继续说道:“只要想办法,生意总能做成的,再说了……”
  沈大公子潇洒一笑:“成药这东西,只是我的一个尝试,做成自然是好,做不成咱们就换别的发财门路,这世道大了去了,没有堵死的门路。”
  成药成方这个想法,古往今来肯定是有人想到过的,但是那些前辈们没有做成,沈毅也未必能做的成,不过这东西总要试一试,万一成了,沈毅就可以飞快的积攒原始资本。
  有了钱,再加上他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见识,想要干什么生意都不是什么问题。
  沈毅站了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指着眼前繁华的秦淮河,开始给许复画大饼。
  “小许,总有一天,这秦淮河上的姑娘,都要叫你一声许大官人!”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站在沈毅身后的许复,先是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摇头。
  “我不想其他的,能为公子做点事,便心满意足了。”
  ……
  沈毅的诗……或者说杜参的诗,在建康城里传播的很快。
  毕竟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大陈来说,实在是……太应景了。
  春风不知玉颜改,依旧欢歌绕画舫。
  简直就是为现在的建康城量身定制的诗句。
  因为这首诗很应景,再加上是在上元诗会上念出来,以及杜参本人的名气,这首诗在上元诗会的第二天,就差不多传遍了建康城。
  相当于是上了建康的“热搜第一”。
  秦淮河畔一些投机的青楼楚馆,已经开始编排这首诗的曲子,准备蹭个热度,当个小曲儿来唱了。
  这样的强度之下,这首诗自然很快传到了朝廷诸公的耳中,面对这首稍稍有些诛心的诗,官场上的反应有些不太一样。
  如果是在几年前,乃至于一年前杨敬宗杨相国当政的时候,建康城里出了这种诗,那么作者多半会被以“诽谤朝廷”“诽谤君上”的名义逮起来,扔进建康府大牢里好好享受享受。
  但是现在,龟派已经开始势弱了。
  虽然杨相国在朝廷里依旧拥有非常恐怖的影响力,但是在皇帝即将亲政的前提下,这些龟派的人就没有了从前的嚣张气焰。
  不少朝臣看到这首诗,虽然不至于拍手叫好,但是也难免会生出一些愤懑之心。
  但是杨相还在,这些“强硬派”的朝臣又不敢太过跳脚。
  于是乎,朝廷里的诸公们,对于这首诗异常默契的选择了不闻不问。
  而皇宫里的皇帝陛下,也不是聋子瞎子,建康城里出了一首“名诗”,而且是有关时政的名诗,自然会落在这位天子的耳中。
  事实上,皇帝陛下见到了这首诗之后,先是愣了半晌,然后坐在了龙椅上,脸色有些发红。
  甚至,心里有些恼火。
  因为建康如今这个局面,是他们李家人,或者说是他的父祖们一手造成的,如今这首诗明里暗里嘲讽时政,就是明里暗里在嘲讽他的父祖们。
  这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是不太好忍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首诗里写的内容,可以说是句句属实。
  于是乎,皇帝陛下一个人盯着这四句诗看了小半个时辰,然后才缓缓挥手:“高明。”
  高明,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也是看着皇帝长大的大伴。
  皇帝陛下还在东宫的时候,就是这位高大伴在东宫看着长大的,后来那位十岁的太子殿下入主朝廷,高大伴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陈国的大太监。
  听到了皇帝的呼唤之后,这位只有三十五六岁的大太监连忙从一旁迈着小碎步走了出来,然后跪在了皇帝面前,叩首道:“奴婢在。”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问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回陛下。”
  高太监恭敬低头:“是昨天晚上上元节的时候,建康人士杜参,在秦淮河上元诗会上念出来的,这个杜参是洪德三年的举人,目前还没有中进士。”
  说到这里,高太监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据杜参自己说,这首诗不是他写的,是他在秦淮河畔听来的,杜参此人颇有诗才,奴婢猜想,他应该是怕担责任,才把这首诗推脱到路人身上。”
  “去查清楚。”
  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然后把详细情况报到朕这里来。”
  高太监深深低头:“奴婢明白”。
  ……
  于是乎,在正月十七的凌晨,杜举人还在家中安睡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敲响了杜家的院门。
  杜家人打开院门,就看到自家门口站了四个壮汉,当先一个汉子手持腰牌,声音冷漠。
  “内卫办案。”
  “杜举人在家否?”



第一百一十八章 挣快钱
  内卫,全称应该是叫做禁军宿卫。
  禁军宿卫是禁军里的正规编制之一,不过宿卫除了戍卫天子的正经任务之外,还有一部分宿卫,轮职守卫天子寝宫,被称为殿前禁卫,又称为内卫。
  内卫明面上的人数并不多,大概一两千人,但是作为只忠心天子的武装力量,内卫暗处埋藏的人手有多少,恐怕只有天子本人能够说得明白了。
  说白了,朝廷是暴力机构。
  想要坐稳皇位,做这个暴力机构的主人,手底下是一定要直接掌握暴力力量的,内卫就是直属皇帝,不用向朝堂上任何官员交代的武装力量,是皇帝坐稳帝位的保障……之一。
  内卫除了值守宫禁之外,还有权按照天子的命令,替天子行走四方,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独立的办案权。
  这个办案权,可以不经由三法司,不经由朝廷的任何衙门,只在内卫内部就可以完成。
  不过这种独立司法权,只针对没有官身的平民,如果目标对象是官员,内卫便必须要与朝廷的执法机构通气,不能胡来。
  因为如果内卫可以随意处置官员,会引发朝廷里士大夫阶层的集体不满,甚至会在朝廷里生出乱子。
  而举人杜参,也属于士大夫阶层。
  他虽然没有官职,但是有功名,内卫不能随意处理他,不过上门问话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于是乎,倒了霉的杜举人,在凌晨时分就被内卫提溜到了建康城里的一处内卫值房里,用各种讯问的手段,在杜参身上使了一遍,想要问出那首“秦淮无语话斜阳”,究竟是不是出自这位杜举人之手。
  但是无论这些内卫怎么问,杜参都是一口咬死,这诗他是在秦淮河畔听来的。
  如果把这个结果上报皇帝,皇帝陛下肯定是会不高兴的,因此内卫只能接着问,问当天是谁写出的这首诗,家住在哪里,长什么模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