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马队里,有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皮肤有些黢黑,不过赶马非常熟练,他坐在马车车辕上,看着旁边同样坐在马车上吹凉风的沈毅,笑着跟沈毅打招呼:“这位公子,你们也是从建康来的么?”
一口建康方言。
他话音刚落,沈毅附近就有五六个人的目光,同时盯向这个年轻人,让他浑身汗毛倒竖,牵着缰绳的手都抖了抖。
不过沈毅却没有什么架子,只是笑呵呵的看向这个同龄人,开口道:“是从建康来的,不过我却不是建康人。”
年轻人性格开朗,虽然见沈毅的这个马队有些奇怪,不过因为赶路无聊,还是跟沈毅说话:“也是到乐清办货么?”
“我们不办货。”
沈毅看了这个大约比自己小一些,但是小不太多的年轻小伙,问道:“你们到乐清办什么货?”
“办海货。”
年轻人笑着说道:“从前海上有倭寇,沿海的海货价钱都高,听说朝廷在乐清办了新军,乐清这里便没有倭寇了,我爹说乐清这边的海货应该会贱一些,因此咱们来乐清办点货回去,到建康附近卖。”
他说的海货,应该是海产品的干货,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保鲜技术可言。
沈毅闻言,哑然一笑:“不止是乐清没有倭寇了,整个浙东沿海,应当都没有倭寇了,你们应当去别处看一看,要是都听说乐清驻军,都往这里跑,说不定海货的价格会不降反升。”
年轻人一愣,正要开口反驳,忽然听到官道上,一阵雷鸣般的响动传来。
声音震动大地。
年轻人抬头看去,只见官道前方,视线的尽头处,一队骑兵约莫百人左右,正朝着自己方向直冲过来。
年轻人连忙站了起来,对着自己后面的一辆马车叫道:“爹,有官军,咱们避一避罢!”
这个时代,碰到了官府的人都要退避三舍,更不要说是官军的人了,真照到面了,稍有些冲突,说不定就要吃挂落,还要给这些官军老爷送喝茶钱。
他提醒完老爹之后,又看向旁边的沈毅,热心提醒道:“这位公子,应当是官军的骑军,你们也避一避罢,免得有什么冲撞!”
沈毅坐在马车前面,眯着眼睛看向眼前的这队骑兵,笑而不语。
骑兵的速度极快,很快就奔到了眼前,这队骑兵在沈毅马车前不远处住马,然后这些人纷纷跳下大马。
两个将领一前一后,走到了沈毅的马车面前,齐刷刷的对着沈毅抱拳行礼。
“见过沈公!”
在他们身后,一百个骑卒也齐齐对沈老爷抱拳行礼,声音齐整。
“见过沈公!”
第五百二十七章 换汤不换药
这一声“沈公”,其实是不太合适的。
因为沈毅现在不仅品级不高,而且年纪也不大,这么称呼实在是有一些违和,但是这些抗倭军也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称呼来称呼他了。
如果沈毅是在抗倭军中任职,那么还可以称呼官职,可是沈毅现在明面上挂的是兵部职位,而兵部主事理论上来说跟抗倭军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可抗倭军毕竟算是沈老爷一手带出来的,如果称呼兵部的官职,就显得太生份了。
至于“沈公”这个称呼,原先是薛威喊起来的,因为薛威这个人,比较敬重读书人,他先是称呼沈毅为“翰林公”,后来混的熟了,便简称为“沈公”了,不过之后随着沈老爷地位渐渐稳固,连凌肃这个五品千户,也开始这么叫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陈,武官的品级是不能跟文官放在一起比较的。
比如说,哪怕是薛威这种百户,如果纯按品级来算的,也已经是六品武官了,可是地方上百户的实际地位和权力,不要说跟沈毅这种京城的六品兵部主事比较,哪怕是跟地方随意一个县的七品县令比较,都相去甚远。
因此,虽然沈毅比凌肃低一级,但是就官场而言,不管是权力还是地位,他都稳稳的压过凌肃一头。
这也是凌肃这个原临海卫千户,之所以能认沈毅这个领导,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重文抑武太久了。
不止是在文官心里产生了轻视武将的观念,就连武将群体本身,在文官老爷面前,也会天然产生自卑感。
沈老爷坐在马车上,看着眼前的凌肃跟薛威两个人,然后跳下马车,走到两个人面前,先是向两人拱手还礼,然后看了一眼身后的百余骑,微微摇头:“也就一二十里就到乐清了,本不必来接我的,再说来就来了,你们两个人来就是,带这么多人过来做什么?”
他笑着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摆架子。”
凌肃相对会说话一些,他抬头看着沈毅,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咱们抗倭军的主心骨回来了,我们这些兄弟自然应该出来迎一迎,沈公您看……”
他指了指身后的一百多骑,微笑道:“从前在临海卫的时候,临海卫上下算上拉磨的驴子,也未必能凑一百头牲口出来,瞧瞧咱们现在的抗倭军,已经能凑出一支五百骑的骑兵营了。”
马是很金贵的东西。
尤其是丢了半壁江山的情况下,陈国朝廷几乎断绝了马匹的来源,没了北边那几个天然马上,就只能用农场形式圈一块地出来小规模繁育马匹,而且繁育的质量非常不好。
普通的马匹倒还好,但是战马……
基本上就是聊胜于无的状态。
几十年来,陈国所有战马,基本上都要从北边用特殊渠道购买,这就导致了整个大陈上下,基本上是没有多少骑兵存在的,就算有,也没有那种可以真正形成骑兵阵列骑兵军队存在。
绝大多数都是步卒。
因此,临海卫从前,自然是没有骑兵存在的,不过去年抗倭军成型之后,沈毅通过砸钱,硬生生砸出来一个五百人左右的骑兵队伍。
不过可惜的是,这支骑兵对于的坐骑,基本上都是普通的马匹,很难达到战马的水平,而沈毅弄这支骑兵出来,也没有指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冲阵,纯粹是把他们当成一支机动力量来用的。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用他们去完成对倭寇的包围阻截。
说的再不好听一点,这五百个人其实不算是什么骑兵,他们就是五百匹马驮着五百个步卒的简单组合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凌肃兴奋了。
他军户出身,自小在军中长大,可直到继承家里的千户职位,他都没有再临海卫里见过几匹马。
沈毅咳嗽了一声,然后有些严肃的看着凌肃,开口道:“凌千户,无论如何,沈公两个字,是绝不能再喊的了,一来是当不起,二来我这个年纪,传出去也让人笑话。”
“我听薛威这么喊。”
凌千户微笑道:“所以也跟着喊了一句,您放心,我们兄弟也就私下里喊一喊,碰到衙门里的官员,便不这么称呼了。”
沈毅扭头看向薛威。
相比较来说,这位很是勇武的薛百户,就要老实很多了,他先是对着沈毅憨厚一笑,然后开口问道:“沈……沈主事。”
这就是薛威的好处了,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做。
薛百户看向沈毅,低头道:“那个,您家里添了公子还是添了小姐?”
“属下年前就想给您写信询问来着,连代写的先生都请到家里来了……”
说到这里,薛百户挠了挠头:“请了先生之后,属下才想起来,不知道您住在建康哪里,我听说建康大得很,又怕寄不到您手上……”
听着薛威这番话,沈毅心里颇为感慨,他对着薛威笑了笑,开口道:“是个小子。”
薛威闻言,脸上立刻露出喜色:“恭喜沈主事,恭喜沈主事……”
沈老爷哑然一笑:“没有什么好恭喜的,我倒想生个女儿,说不定还能顺心一点。”
“生儿子好。”
薛威难得的反驳了一句,他瓮声瓮气的说道:“生个儿子下来,他长大了之后,便能自家照顾自家,要是生了个闺女,便要看她自己的命了……”
不得不说的是,薛威这句话,颇有些道理。
沈毅上辈子那个时代,乃是真正的大治之时,生男生女没有什么分别,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女子绝难掌握自身的命运。
哪怕是一国公主,说给你嫁去边塞,便给你嫁去边塞了。
半点也不由自身。
沈毅闻言笑了笑,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已经愣住那个行商的年轻人,对着年轻人挥了挥手:“这位小哥,你们要还是去乐清,可以到县衙去找我,我得了空请你们父子吃饭。”
说罢,他看向身边的两个抗倭军将领,开口道:“好了,也不要在官道上杵着了,咱们回乐清罢。”
说罢,沈毅又重新回到了马车。
凌肃与薛威匹马,跟在沈毅的马车左右两侧,仿佛两个护卫卫护着沈老爷。
一二十里的路并不是太远,没过多久一行人就进了乐清。
这会儿乐清县衙的官员,也得了消息,已经在城门口迎接了,只不过乐清的原县令钟平并没有在场,应该是得了调令,调去外地了。
这个沈毅是清楚的,毕竟新任的乐清县令很快到任,将会是他同乡的年兄应昭。
下了马车之后,沈毅让蒋胜带人把车上的东西搬到住处去,然后他被几个抗倭军的将领簇拥着去吃饭去了。
走在路上的时候,沈毅看向凌肃,问道:“凌千户,钦差大人现在在哪?有没有回乐清?”
凌肃摇了摇头:“沈主事,钦差从离开这浙江之后,便再没有回来了。”
“这会儿……”
“钦差应该是在广州府。”
沈毅点了点头。
他与李穆,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联系了,本来李穆身为钦差,怎么也应该到乐清船坞看一看,但是他似乎打定了主意,不掺和抗倭军的事情,竟然一次也没有回来过。
想到这里,沈毅微微叹了口气:“咱们抗倭军的指挥使,今年恐怕要换人了。”
几个抗倭军的将领闻言,同时扭头,看向沈老爷。
沈毅自然知道大家的心思,见状微微摇头。
“我大约是不会换的。”
众人闻言,都是松了口气。
凌千户咧嘴一笑。
“沈主事一句话分两句说,兄弟们都被你吓坏了。”
众人都跟着起哄。
“就是,沈主事差点把我们吓死。”
沈毅回头看了一眼这些将领。
见他们谈笑风生。
此时此刻,他心里没来由的浮现出了赵禄说跟他过的那句话……
你带兵带的多了,陛下便不许你做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