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428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沈毅心里明白,皇帝知道温州市舶司背后的猫腻。
  毕竟这种事情,哪怕皇帝不派人下去盯着,应该也能够察觉到其中的猫腻。
  于是,沈老爷微笑道:“陛下明察秋毫,这温州市舶司的账目,的确有一部分不太对,但是即便那位浙江巡抚在地方上面子再如何大,如果浙江的商人走市舶司过一趟,这一趟生意就要亏钱,那么他们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做这个生意,更不会从市舶司的。”
  皇帝眯了眯眼睛,淡淡的说道:“那如果有人,给他们贴钱呢?”
  沈毅微微摇头:“陛下,臣以为能够做到一省的封疆,目光应该不会如此短浅,他明年应该还是想要继续任浙江巡抚的,今年两个月的帐能填,明年十二个月的帐又如何填?”
  “不过……”
  “这些都是臣的臆测。”
  沈毅低头道:“如果周抚台真的自己,或者是派人往里面贴钱了,那么臣觉得,此人有鼠目寸光之嫌……”
  皇帝微笑道:“如果他没有往里面填钱呢?”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那就只剩教子无方之罪了。”
  “你倒是豁达。”
  皇帝低头喝了口茶水,微笑道:“要是朕在你这个位置上,有人要射杀朕,朕多半是做不到你这么豁达的。”
  “臣并不豁达。”
  沈毅微笑道:“周抚台的那个宝贝儿子,年纪轻轻,身体就已经不成样子了,莫说隔着一条船,就是当面,他也未必射得精准,再说了,当天也非是他要杀臣。”
  沈老爷低声道:“那天,在他身边的那个北齐女谍子,才是要杀臣的人,这位临安名妓……”
  “死的并不安详。”
  沈毅语气平静:“再说了,如果臣受一些委屈,能够替朝廷做成一些事情,臣甘之如饴。”
  这“甘之如饴”四个字,是他从程廷知那里学来的,此时照搬着用过来,倒也合情合理。
  皇帝面带微笑:“沈卿的意思是,周义山在浙江,能替朝廷做成事情?”
  “臣以为,只要他肯尽心尽力,一定比一位新巡抚好用得多。”
  “不过,这种老狐狸,想让他尽心尽力,就必须要拿住他的痛处,陛下明日见他……”
  皇帝淡淡的笑了笑:“朕明白,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皇帝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己摸着下巴考虑了良久,然后才近乎自言自语的开口:“那浙江的事情,就暂且这么办……”
  他看着沈毅,问道:“福建的事情呢?沈卿你是当事之人,你如何看?”
  沈毅低头想了想,然后低眉道:“陛下,臣与程藩台……”
  “不熟。”
  沈毅这句话,并不是在推脱或者是推卸责任。
  而是事实如此。
  他与程廷知,的确不熟,他只是充当了程廷知与皇帝之间沟通的一个渠道,但是对这整件事情,是不负责的。
  说到这里,沈毅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不过陛下可以先看一看此人手里的证据,再派三法司的人去福建核实,如果核实清楚了,无论是何时想要整顿福建官场,或者是如何整顿福建官场,都在陛下一念之间……”
  “整顿吏治……”
  皇帝说到这里,也没有什么心思吃饭了,他沉声道:“整顿吏治,并不是当前的要务,朕问你关于福建的意见,是想问你,朕应当如何做,才能让明年朕的福州市舶司运行无碍,才能让朕的福州卫顺利建成。”
  到现在,皇帝在东南的布局,已经非常清晰了。
  那就是以五个市舶司为基础,在五个市舶司所在的城市,组建起五支军队。
  分别是松江卫,温州卫,福州卫,泉州卫以及广东卫。
  五个卫所,每卫五千人,统归沿海都指挥使司辖制,一共是两万五千人。
  这沿海五卫建成的政治基础,是为了保卫沿海五个市舶司,以及保证市舶司通航顺利。
  而市舶司建成的政治基础,则是今年温州市舶司建成短短两个月的的“成绩”。
  皇帝拿着温州市舶司的成绩,在朝堂上说话就能硬气起来,就能把剩下的四个市舶司硬推下去。
  然而实际上,这整件事情的因果是倒置的。
  并不是为了五个市舶司,才建立沿海五位!
  实际上恰恰相反!
  皇帝是为了拥有这两万五千人的隐藏水师,才组建起了五个市舶司!
  沈老爷抬头看向这个年轻的天子,然后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决定了福建官员的命令。
  “那臣以为,应当用酷吏,整顿福建了……”
  所谓酷吏,严刑峻法,不畏豪强,手段狠辣,而且一定是廉洁自律的。
  因为你只有自己的屁股足够干净,才能动得了别人。
  不过这种人往往都是皇帝的工具人,用过之后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因为得罪了太多人。
  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程廷知有没有这个资格呢?
  多半是有的,因为他虽然贪了钱,但是大概率没有花!
  只要他交上去,顺便举报一下行贿人,屁股也就干净了。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这个酷吏,未必一定要是程廷知。”
  皇帝闻言,也眯了眯眼睛。
  “那明天,朕就要看看,此人当不当得我洪德朝的酷吏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强势的皇帝
  老实说,这种在饭桌上,谈笑间决定两位地方大员,乃至于是两省官员命运走向的感觉,非常不错。
  甚至于让沈毅有了一种自己已经是宰辅,并且宰执天下的感觉。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飘”了。
  不过这种“飘”,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沈毅的理智给压制了下去,他的理智告诉他,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并不是因为他沈毅在这里跟皇帝吃了这顿饭。
  而是皇帝跟他沈毅吃了这顿饭。
  归根结底,决定一切的是眼前这位皇帝陛下。
  虽然在他与自己同龄……
  但是人家投胎技术明显更加出色。
  一顿饭吃完之后,皇帝挥手让宫人把两个饭桌撤了下去,然后他领着沈毅,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望着桌子上还有厚厚一堆等待批复的奏书,他揉了揉自己的脑门,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今天,估计又要过子夜才能弄完了。”
  沈毅垂手而立,开口道:“那臣就不打扰陛下处理政事了……”
  “臣告退。”
  “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皇帝坐了下来,对着沈毅笑了笑:“相比较来说,还是跟沈卿你说的事,要重要一些。”
  沈毅有些诧异。
  他看了看桌子上的奏书,问道:“陛下,既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奏书,交给中书几位宰辅处理就是,陛下何必亲力亲为?”
  皇帝低眉,翻开手边的一本文书,低哼道:“因为中书的那些相公们,心里不踏实,有几个至今还觉得朕年轻可欺。”
  他抬头看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本来这种话,不该跟臣子说,但是你我君臣同龄,跟那些老家伙不太一样,朕也就跟你随口诉诉苦,你听了就是,不要多想。”
  听到这里,沈毅已经听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君权与相权之争。
  君权固然至高无上,但是皇帝并不是神明,不能全知全能,因此需要宰相辅佐处理政事。
  而君权具有排他性,因此君权与相权之争,古已有之。
  就拿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来举例子,汉初时,宰相可以说是一国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度威胁君权,随后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削弱相权。
  到了唐朝,更是演进成了群相制度,以一群宰相来分割宰相的职能。
  明时,洪武皇帝也是忌惮相权,因此废了宰相制度,不过因为皇帝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宰相这个职能,在王朝之中天然存在,因此到了明朝中期,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内阁这种变相的宰相制度。
  大陈也是如此。
  从皇帝即位到洪德六年,整整六年时间里,朝廷基本上都是中书首相杨敬宗杨相一个人说了算,这六年时间里,相权远远的盖过了君权。
  以至于到了如今洪德九年的年末,皇帝已经亲政四年,甚至中书宰相都换了两拨人的情况下,那几位宰相明里暗里,依旧有与皇帝分治天下的念头。
  这就看皇帝是否强势了。
  皇帝如果不够强势,就会将大部分朝政大权,让渡给宰相以及朝臣们,自己只承担一个“裁判员”的角色,用所谓帝王心术的平衡手段,来平衡朝局。
  而强势一些的皇帝,不一定会亲力亲为,但是一定想要乾纲独断,让所有的宰相对自己俯首帖耳。
  很明显,现在的这个年轻的皇帝陛下,属于后者。
  不过君权与相权之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即便君权彻底压过相权,在皇帝漫长的职业生涯之中,只要稍有懈怠,那些奸滑的读书人,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偷摸的把权力攫取在手上。
  而皇帝,可能需要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保持着警惕。
  这很难。
  因此,除了开国之君之外,后世的皇帝,大多数是与宰相们或者说士大夫们,分治天下的。
  而现在,陈国的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想要尽可能的盖过相权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这位皇帝就是个雄图壮志的明君,事实上很多皇帝年轻的时候都会争上一争,等人到中年,也就慢慢开始懈怠乃至于摆烂了。
  小皇帝翻了几篇奏书之后,随手批复了几句,然后丢在一边,缓缓说道:“朕辛苦几年,中书那帮老家伙做事情就不敢懈怠,等过几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