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285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而此时,兵临热兰遮城外的,却是只有六千明军
  他们是前几日才从北港方向,击溃拦截的一千两百荷兰雇佣兵后,在郭怀一等人作为向导,南下夺取热兰遮城。
  陆上的战争和海上并行,并不干涉,毕竟此时,两军战船全部都聚集在大员港外,热兰遮这边虽然临近海岸,却是没有炮舰来支援。
  台湾总督揆一站立在热兰遮城上最高处的亚尔模典堡,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压地而来的大军,心中忧虑如焚。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自己现在所面对的这个东方国度,和之前自己想象中那个“大号印度”,完全是两码事。
  短短数日间,外派出去的千余雇佣军近乎全军覆没,只有不到三百人逃回城堡。
  而就在大员港外,惨烈的海战已经逐渐拉开帷幕
  结果毫无疑问,那艘被明人俘虏的赫克托号,被挂上另一面陌生旗帜,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他本人,则将陷入对方海陆合击的包围中……
  高耸的城堡,瞬间变成了一座孤岛。


第34章 棱堡(下)
  热兰遮堡复原图
  “通通……”
  热兰遮城上,几个了望台和堡垒上部署的火炮开始试探性射击
  热兰遮城可以分为上下三层,其中第三层、第二层是一个标准的欧式棱堡。
  第一层则是为了扩大面积,将侧面土地囊括在内的半月堡
  但也普遍比城外土地高出两丈左右
  除此之外,地下按照欧洲人的建筑习惯,还凿了地下室
  为了居高临下,棱堡之下,在建造之前,便已经耗费大量人工(当然是土着的人工),夯实了高高的地基土台。
  所以整个建筑,在地平面上,竟是高出十丈有余,大约后世的十层楼
  荷兰人的红夷大炮,主要设立在棱堡之上
  居高临下向外围射击
  刘国轩站在距离热兰遮北门数里之外的高地,远眺全局
  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玩意也太夸张了
  不同于大明内陆城池那种矩形设计,眼前的城堡,更类似于一个捏扁的正方形,四个棱角直直伸出主体,用于和其他棱角构成交叉火力。
  文艺复兴以后,随着数学、几何学加入了建筑工程
  于是乎,人类在传统城池攻防的最后一种防御体系,棱堡,便诞生了。
  因为热兰遮城的历史实在是太短了,天启年间才开始兴建,几年前才正式完工,而且荷兰人一开始就是奔着军事碉堡的目标建的。
  整个热兰遮的堡垒之上,一共部署了大炮四十门
  从光烈初年,明军将炮兵独立编制为营,相较于清军,占据了绝对的火力优势以后,还真没在攻城上吃过多少亏。
  可眼前的景象,才令刘国轩第一次感觉到了棘手
  不得不说,这也是对于北伐胜利后,愈加自满的明军将士的提醒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满清一个强敌
  “将军……怎么办?感觉咱们带的火炮不够啊!”
  一旁,同样感觉无从下手的步师参将林福请示道
  刘国轩闻言亦是皱眉
  他们这一行还是带上了不少火炮的
  海军步师编制和陆军不同,并没有师一级下辖独立的炮营,而是每个营都有一个独立炮哨,统辖九门三斤至七斤的轻型火炮。
  这是为了适应海军步师比较常见的登陆作战场景
  刘国轩不仅让步师带上了所有轻型火炮,还考虑到有攻城需要,专门从东海舰队的炮舰上借调了十门中型九斤、十二斤火炮。
  可现在,看着眼前这座堡垒
  这些中轻型炮实在是只能挠痒痒而已
  但刘国轩此时却是陷入难处
  因为据他所知,对付这种坚城,非得用上陆军重炮营的那些个三十斤以上的大家伙不可。
  但眼前,海军之前的建设历程中,还真没考虑过重炮攻坚问题……
  那些陆军重炮营,此时恐怕还在陕西、山西之类边防重镇,或者南京大营呢。
  总不可能临时千里迢迢运过来吧?
  毕竟在此之前,谁想得到西洋人的堡垒这么难打?
  不过刘国轩所不知道的是,其实现在他面临的情况,已经比历史上收复台湾时郑军将士遇到的情况好许多了,那个时候,他身旁的参将林福,就是死在此战荷兰人炮火下。
  起码荷兰人雇佣军大部分都被他们在城外消灭,此时城中的荷兰雇佣兵,撑死也就五六百而已。
  “无论如何,先试一试!”
  刘国轩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试试水
  明军炮兵,将炮车抵近城堡一里左右,开始调整炮位
  但此时棱堡上的荷兰火炮,就已经开火
  “通通通……”
  过去,在和清军或是蒙古人的战斗中,完全没在炮兵上吃过亏的明军,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架势。
  对手的火炮射程完全不输己方
  而且由于近十丈的高度差,以及棱堡设计所构建的交叉火力,反而更具优势。
  也不怪乎,在欧洲,棱堡的出现使战争的主要形式从野战转向围攻战达200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纪榴弹炮的出现,才归于历史尘埃。
  明军炮兵也别无他法,总不能要求明军永远都是占优势的哪一方吧?逆风仗就不打了?只能硬着头皮,将炮车继续挺进,而后停下构建阵地,准备射击。
  战斗很快进入火炮对射的阶段
  双方炮兵,就在城北你来我往,荷兰人的城防火炮口径,明显要比明军高,很快在渡过双方“瞎几把射”的阶段后,逐渐取得压制地位。
  而反观明军,在一个多时辰的对射中,只摧毁了对方一个炮位,自身却损失了三门火炮,索性刘国轩本就没有报太大期望,让步兵帮助炮兵挖掘壕沟,人员伤亡不算大。
  刘国轩已经明白,自己眼前这支军队,也许在野战正面冲突中,还不是明军的对手,但在守城和炮战中,还真是难分伯仲,乃至于犹有过之!
  指挥炮兵的明军参将,原本是北伐时期的一个炮兵哨总,参与过攻破襄阳城,和北上漠南蒙古的战斗,算是身经百战了,结果却在这台湾小岛上失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禁狠狠抱怨道
  “妈的,这次打完,老子绝对要上疏,要是在漠南、陕西修这么十几个城堡,好怕个屁的鞑子!”
  -------------------------------------
  “如此看来,你们遇到麻烦了?”
  刚刚下船登岸的郑成功,接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城堡,眉头微皱
  就在刚刚,持续了三个多时辰的大员港海战终于结束
  荷兰人除了一艘白鹭号见势不妙,运气不错,提前开溜,逃过一劫,其他十九艘荷兰船只,四艘被击沉,六艘被破坏后无法移动,干脆投降,正在被明军接收,其他均被明军接舷后夺船。
  他以前也从自己父亲口中听说过,洋人在筑城方面,别有一番办法,没想到这么夸张。
  南海舰队提督甘辉是郑氏老将,倒是有所了解
  思忖片刻后建议道
  “红毛的城堡,想用火炮攻破,除非能有三十斤以上的重炮,不然机会不大。”
  “不过倒是并非不能用火炮轰击,主要并非求轰塌城墙,而是尽量把这方堡上那些个炮位给打哑才行。”
  “否则正如都督所见,这些方堡上火炮交错配置,射程叠加,又居高临下,很难靠近。”
  郑成功颔首认同
  命令道
  “既然如此,就从炮舰上卸下一百门九斤以上火炮,登陆参与围城射击!”
  腾出手来的海军舰队,也没有其他任务,干脆便将火炮卸下,参与攻城。
  不过海军舰炮没有配备用于路上移动的炮车,装卸移动颇为麻烦,至少得耽误两三天时间。


第35章 收复台湾
  棱堡的城墙其实并不算高,普遍也就在两丈左右,比起南京城那种动辄十余丈的庞然大物,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因为这东西根本就不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
  作为十六世纪才诞生的建筑,它主要的功能,其实还是火炮在攻防战中广泛应用后的结果。
  明军当中,提督甘辉、冯信也是久经战阵的人物了,郑成功经过十余年的实战锻炼,也早非当初那般军事萌新,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
  几位主官相互议论以后,也敲定的最终方案
  首先,其实不必急着攻城
  荷兰人在台湾的舰队已经被彻底摧毁,巴达维亚那边就想派新的舰队来支援,没有大半个月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据郑成功的估计,荷兰人面对台湾失陷这个事实,恐怕不会有什么大规模报复。
  作为从小耳濡目染,他对这些西洋人的行事风格还是很了解的。
  简单来说,洋人无论是打仗还是议和,其目的和朝廷思考的模式都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朝廷而言,战和决策,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因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2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5/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