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339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比之汉武唐宗,何有逊色?”
  “陛下,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朱由榔心下感动莫名,非是真正的知己,是不会这样问的。
  其他大臣,大多也就是用千秋万代之言来搪塞自己,但瞿式耜不会,也不需要。他的意思很明显,人生不过百年,朱由榔所做的功业,已经足够彪炳史册,垂范不朽了,又何必还要冒险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有些事情,就算不尽人意,也不是朱由榔的责任啊!
  自北巡以后,所有人都在猜测天子为什么要怎么做,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大多数人都认为皇帝这是要清理功臣,加强皇权
  但只有瞿式耜明白,朱由榔,有着更大的志向,这位天子,从来不屑于那些私阴见不得人的权术手段!
  朱由榔握住瞿式耜的手,感慨道
  “瞿卿知我!”
  随即稍稍沉默,而后反是问道
  “瞿卿以为,我的志向是什么?”
  瞿式耜思忖良久,却是突然笑言,半开玩笑的回答
  “陛下欲复三代大同之治。”
  朱由榔愕然,似乎感觉就像突然被人看透一样
  但瞿式耜又继续叹道
  “可是陛下又知道,自己在世之时,是见不到的,甚至百年,数百年都未必能见到。故而,陛下就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尽可能的为后人留一些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臣言如何?”
  朱由榔再次沉默,随后颔首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也许等我死了以后,陈子龙、吴伟业他们说得是对的,自古革新,大多不如愿,甚至更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孔子也说嘛,‘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我能管得了自己,管得了儿子,还能再管孙子,曾孙吗?宋徽宗何尝不是神宗之后,秦始皇、隋文帝难道不是英明神武?上千年的沉疴积弊,寄期望于一两代人就翻天覆地,不现实。”
  “现在他们闹得再凶,闹得再大,毕竟翻不起多大浪,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因为我在。”
  “可我总有不在的一天啊,难道能杀光吗?杀人取多大作用?太祖皇帝杀得还少?规律在那里,人心在那里,自汉代到宋明,千年历史的车辙在那里,不会这么容易的。”
  是啊,现在朝中也好,民间也罢,看起来是革新派全面胜利,保守派哑然失声。可这些革新派之所以是革新派,不就是因为皇帝主张革新吗?有多少“打着红旗反红旗”,又有多少表面无言,内心观望。真的有人愿意把上千年积累的特权拱手相让吗?
  “所以我想离京,看看如果我不在,是个什么样子。当然,这其实是自欺欺人,他们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我到底还是会回来的。”
  “但我总想试试啊,毕竟从来没有人试过,万一成功了呢?就算最后真的人亡政息,可这几十年间的改变就在那里,总会有人记得的。秦二世而亡,可秦法又延续何止百代?刘邦也是反秦起家,但他最后也必须要继承秦法不是吗?”
  朱由榔仿佛是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和知心朋友倾诉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瞿式耜只是静静听着
  春风习习,渐起小雨,潇潇而落,二人立于长亭,已近傍晚
  分别之时,瞿式耜忽然道
  “世人皆道陛下权术了得,善于驭人,可臣知道,陛下从来就没有玩弄过什么权术,对臣僚,对将士,对百姓,陛下是真的推心置腹,有始有终。”
  “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把别人幸福,看做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人,便是圣贤。大明三百年科举取士,臣见过不知多少读书人,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却无一个,是真的圣贤。”
  “但是陛下你,正是这样的人啊!”
  瞿式耜说出这话时,却全然没有丝毫拍马屁的样子,而是拳拳真情实意。
  “故而,臣希望陛下不只是对他人,也要对自己,有始有终!”
  言罢郑重躬身一拜
  朱由榔看着夜色,愣住良久。


第102章 故国人民有所思
  在肇庆,朱由榔四处巡视了一个月,到处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曾经南迁朝廷军工生产中心佛山镇,现在已经逐渐成长为每年出铁一千万斤的煤铁重镇。只是随着军事工业向北转移,佛山现在更多的是进行民用产品生产,比如农具、铁锅等等,由于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
  一批两广的实业资本家们,已经将生意延伸到印度和中东,那边的冶铁技术远不如大明,故而产品虽然昂贵,却也不乏销路。
  而安南战役结束后,东亚地区最优质的煤矿之一,越南的鸿基煤矿,也进入了明廷的势力范围,通过海运运到佛山也就是两三日功夫。
  而像佛山这样的冶铁重镇,现在大明还有四个,湖广的大冶、应天的马鞍山、四川临邛、山西太原。
  加上各类中小铁矿,目前大明每年冶铁量,仅是官营企业,就将近五千万斤,而民营企业的产量,大概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大明每年的产铁量已经超过了十万吨。要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初期,钢铁产量也不过十五万吨,这个时代,英国每年冶铁怕也就万吨左右,而明朝初期,洪武年间每年冶铁量也只有万吨左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毕竟中国的人口、土地、矿产丰富程度,本来就是英国的十倍以上。
  所以朱由榔最看重的不是产铁量,而是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
  钢铁不是凭空诞生的,年产十万吨的背后,意味着多少官营、民营企业的出现,多少工人数量的增长,实业和金融资本的茁壮成长。
  这些,才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先决条件。
  看完佛山之后,朱由榔又前往广州市舶司,那里,听说正在效仿同时期已经出现了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证券交易所。
  但工作很不顺利,不得不说,主政官员思想还是很开放大胆的,两广、福建地区出身的官吏,和他们这里的商人一样,善于接受新兴事物。
  可大明和荷兰的情况到底有所不同,荷兰在建立证券交易所之前,民间已经有大量的股份交易作为基础了。而现在的大明,由于经济体量过于庞大 ,相较之,经济活动的密度也就小得多,反而条件不充分。
  对此朱由榔鼓励了尝试的官员,不必急于一时,国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成长,至少还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先把市舶司的土地买卖和房地产投资问题规范起来。
  可以说,广东一行,让朱由榔原本萧索和迷茫的内心,突然振奋了起来。
  在新法颁布以后,广东沿海,是南方受冲击最小的地区。
  盖因这里从光烈初年,就已经逐渐进入经济转型,经过十四五年,旧貌换新颜。
  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拔地而起。仅广州一府,企业注册数就超过了四千,务工人数超过二十万。
  如果放眼整个广东,这个数字大概还要增长两倍。
  而最让朱由榔惊喜的,还是在广州府的另一项发现。
  这还是朱由榔让随行的中书署官吏,去乡间调查寻访发现的。
  由于整个广东,大量青壮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参与工商业生产,导致许多土地空余抛闲。
  而就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完全基于民间自发的,崭新农业生产模式诞生了。
  进城务工的农民,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土地,但他们却没法耕种。于是乎,务工农户就和留乡农户达成了契约。
  务工农户将自家土地折为股本,留乡农户则将农具、耕牛折为股本,双方共同在官府登记,成立企业。
  务工者把土地留在乡里,由企业统一耕作,每年产粮按股本分配给各家农户。而雇佣耕种的农民,则按照经营成本发放工资,如果有用到农具和耕牛的,按股本折算。
  也就是说,这时候,在这种“农业合作社”形式下,种地的农民从佃户和自耕农,变成了股东和农业工人。
  务工百姓从沿海城市所获得的的财富,又可以以股份增持的方法投资反哺到家乡的合作公司当中。
  当然,这和后世建国早期的农业合作社不是一回事,财产并不是集体所有的,而是按照股份分配,遵从的也是市场规律,而非计划经济,反而恰恰是私人资本发展的形式,类似于新世纪的农村信用社或者农垦公司。
  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在于,在这样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
  原本的地主-佃农模式被打破了,封建土地主被排斥在外。至于在广州,更多的不是排斥,而是这些地主已经在工商业浪潮中,转化为资本投资者。
  农民通过经济上的自我合作,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整合,从而变成一个有力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
  而这整个过程中,没有来自朱由榔的“高瞻远瞩”,没有来自中央或者地方衙门的引导或者干涉。
  全部,都是当地百姓,在沿海工商业市场化浪潮中,自己摸索、探寻,最后实践出来的方法、道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仅在广州一府,这种形式的农业企业,就多达两百余,其中少的有三四十户,多的有六七百户。
  新的农业生产秩序,解放了大量小农经济下,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
  其实从宋代以后,我国就逐渐进入了地少人多的状态。而明代以后,随着作物引进和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人口事实上已经开始过剩。
  如果不加以改变,最后就会变成清朝那样,粮食产量、人口激增,却反而导致人民的普遍贫困。
  朱由榔对于广东的改变叹为观止,商业契约与合同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去年一年,《民律》施行以后,全国的民事案件,三分之一都发生在广东。
  这并不是因为广东治安不好,而是因为过去广东的经济司法氛围,更加浓郁。
  过去诸如合同分歧,贷还款延期,股份、财产、期货谈判之类的事情,还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应该通过国家司法程序进行公证和申诉的。
  而广东最先迈出了这一步
  也正因为如此,广东本地出现了大量的,不以考功名为目的,主动考入中小学学习的读书人。
  他们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学习律法,从而成为讼师(律师),或者工商企业的司法代表。
  过去,封建时代的朝廷官员,总是以“少讼、无讼”为荣,认为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喜欢打官司,是道德败坏的体现。
  比如江西人喜欢打官司,就被官场中儒家士大夫们认为是“奸民”。
  但事实上,将分歧付诸司法,敢于,善于用法律武器界定经济社会生活,才是近代化的标志。实际上,越“好讼”的地方,商业经济也往往越发达。
  朱由榔的振奋之处,也就来源于此
  过去,他在南京,在江浙,虽然奋发改革,但总是能感觉到那几千年积弊所带来的的历史必然性,宛若铜墙铁壁般矗立在那里,让人望而生畏。
  而现在,他却在广州感觉到了另一种“历史必然性”。
  人民并不愚昧,也许在某个历史的岔路口,他们需要少数人为他们撬动轨道,但当选择摆在面前时,他们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
  不只是他朱由榔唤醒了他们,他们也在选择自己。
  那些被波及的既得利益者固然不会善罢甘休,可这些已经追上浩浩历史洪流的人们,难道就会束手就擒吗?
  不会的,他会思考,他们会探索,人民的未来由他们自己决定。自己也需是第一个打开门的人,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跨过门槛的人!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3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9/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