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片刻后,李善面无表情的说:“前年山东战事,两位都身在河北,当知故事!”
“某最恨的就是史万宝那等角色!”
薛万彻和张公瑾都沉默的站在那儿,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史万宝做了什么,也清楚的知道史万宝有什么样的下场。
“东宫门下,天策府属官,但都是陛下的臣子,都是得陛下遣派赴任代州,以备突厥!”
李善看向薛万彻,“某知晓,你与定方兄有宿怨。”
“下官不敢因私废公……”薛万彻知道李善话里还有一层意思,自己是罗艺旧部,而罗家和李善仇怨颇深,罗阳的鼻梁被打歪,罗寿的腿都废了。
“哈哈哈哈,谁知道呢!”李善放声大笑,摇头道:“太子坐镇东宫多年,虽不如秦王殿下军功盖世,但也屡有贤德之名……暗中指使史万宝坐视淮阳王陷入阵中?”
“绝不可能!”
“必不是太子所为!”
“某当日运送粮草至冀州,亲眼所见,史万宝与道玄兄正副主帅,互相攻伐,公然叱骂,早有私怨!”
“记住你们今日所说的。”李善轻描淡写道:“你二人乃东宫、天策府在代州的首将,但凡出了什么纠纷,某只找你们二人的麻烦。”
“某从不指望你们俩亲如兄弟,但有一点,就算捅刀子捅枪,也要堂堂正正。”
“若是要下黑手,一定要有绝对的把握,将某这个邯郸郡王一并卷进去,绝无生化之理……否则,某回过身来……”
李善温和的笑着说:“什么样的后果……想必你们是不想看到的。”
张公瑾躬身一礼,“于代州,只勤于国事。”
“太子多番嘱咐,均听令邯郸王。”薛万彻也躬身行礼。
“反正某已经和太子、秦王都招呼过了,谁闹事,就撵谁回去。”李善无所谓的朝外间招招手,仆妇端上食盘,“来,都尝尝吧。”
“谢邯郸王。”
“谢邯郸王。”
“吃了这碗汤面,某就当你们已经应了。”李善挑起面条吃了几口,笑道:“其实将你们送回京中……只怕永康县公求之不得呢。”
那是当然,李靖最早出自秦王府,与李世民总是有些干系的,但却又是李渊亲自简拔而起,如今为忠直之臣,隐隐偏向东宫。
李靖的政治立场……李善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靖绝不想涉入这场夺嫡之争,如果李善将张公瑾、薛万彻这些人全都撵走,李靖必然乐见其成。
第五百三十三章 三事(下)
虽然心不在焉,但仅仅吃了两口,张公瑾和薛万彻就诧异的抬起头对视了眼,又看了眼李善……视线中满是羡慕。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吃出了汤饼中羊汤的胡椒味。
在唐朝,胡椒之昂贵是后世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后世随便找个羊肉汤馆甚至是兰州拉面,只要你吃得下,都能往碗里随意添上胡椒,但在唐朝,价比黄金啊!
这个时期的胡椒产地主要是印度和东南亚岛屿,正好指向了两条丝绸之路,遥远的路途,导致了胡椒在中国、欧洲都价格极为昂贵,基本上只有皇室、王公贵族才偶尔能享用。
不过如今,其实李善也没想到,霞市居然能繁华至此,因为如今西突厥内乱,DTZ相对稍微好一点点,偶尔穿越漠北草原的胡商很难将这些货物送到长安东西市,反而是送到了相对距离更远一点的代州。
李善前世口味比较重,吃惯了胡椒粉,不过这个时代所谓的胡椒并不单指后世的胡椒,他在长安也没找到,直到今年初才在一次巡视中偶尔在霞市发现。
“永康县公到任之前,力求稳定。”李善一边吃一边说:“有三件事,不可出错。”
“其一是马邑。”
张公瑾附和道:“不错,代州残破多年,突厥每每借道马邑破关而入,直到去年马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到邯郸王逼降苑君璋,才彻底稳固雁门。”
“马邑不失,雁门必固。”李善轻声道:“如今苑君璋留在长安,遥领朔州都督,刘世让为朔州长史,陛下又钦点秦武通为代州司马,但苑君璋旧部近万,不可不防。”
“清洗苑君璋旧部,不得迟缓。”
顿了顿,李善抬头看了眼对面两人,“秦武通虽为秦王旧部,但却是陛下钦点,刘世让更是满朝为敌……你们没必要往马邑塞人了。”
如张公瑾、薛万彻这等人来马邑,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随之而来的也不仅仅是那么几个人。
“此事某早在去年末就与任城王商议过,从并州军、代州军抽调将校、军头入马邑掌军。”李善缓缓道:“如今有了秦武通,更添了几分把握。”
薛万彻低声道:“苑君璋久附突厥,麾下只怕不会轻易……”
“那是当然。”李善点点头,笑道:“此事某亲自处置,如今才二月份,再加上欲谷设还在长安,突厥理应不会出兵……”
说到这儿,李善脸色微变,这种预言自己还是少说的好,别再乌鸦嘴了。
“往年突厥大举来犯,约莫从五月下旬开始,那时候冬小麦正是收割期。”张公瑾想了会儿,“五月中旬之前,必要清洗苑君璋旧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得及。”
“不可能等三个月!”李善断然道:“一个月内,甚至更短!”
“邯郸王,近万大军……若有不测,只怕突厥窥机而动。”
“不会。”李善胸有成竹。
去年苑君璋决意投唐,看似是被李善逼到了死角,但更多还是因为李善之前开拓商路、迁居百姓的手段,所以如今马邑大军中,下层军头、普通士卒在长期征战之后都有投唐之心,只是中上层的将校或许不甘心而已。
有刘世让、秦武通相助,再加上任城王那边遣派人手,还有苑君璋亲手写下的名单,李善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清洗军内。
但这方面的理由没必要说出口,李善丢下筷子,捧起大碗将羊汤喝干净,才接着说:“尽快清洗苑君璋旧部,也是为了第二件事,军屯。”
“大半个月了,弘慎兄走遍两州,已经挑选了数县,首选五台县西南侧,便以苑君璋旧部行军屯。”
李善瞥了眼过去,张公瑾还算镇静,薛万彻有些神思不宁,筷子头都差点插进鼻孔里。
军屯,顾名思义,军人种田,但说到底还是军人,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如薛万彻这等大将,不管是为了东宫,还是为了自己,都有意插手。
“这两件事相辅相成,清洗军内,士卒分流至五台屯田,同时必要牢牢将马邑握在手中。”李善干脆利索的说:“此事便由弘慎兄一力承当。”
“霞市之繁华,一在马引,二在玉壶春,前者引战马入军,后者使商贾输粮草入代州,但非长久之计。”
“雁门关,雁门关……”
“本朝扼守雁门关以拒突厥,但远至战国李牧,再至名将卫青、冠军侯霍去病,无不是自雁门关而出击胡!”
“本朝也不会例外!”
“永康县公,一代名将,不弱卫霍,于代州行军屯,补军粮不足,又节省运费……此于日后战事,大有裨益,不可不行!”
张公瑾、薛万彻都神色微动,江淮战事即将落幕,接下来李唐一朝要正是面对一个比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都更加庞大的敌人,突厥。
河东屯田,囤积粮草,的确是军国大事。
“弘慎兄全权主责军屯一事,但薛兄……”李善挑挑眉头,“许你盯着,只要你找到他的错处,只管报上来,某必要处置,说不定让你入替。”
薛万彻扯扯嘴角,之前还说让我们和睦相处,现在就要利用我们之间的敌对关系了……面前这青年一点都不脸红。
“为什么不让你主责此事?”李善随口道:“三个女人,百亩良田就晃花了你的眼,太小家子气!”
“索贿都不会……其实你还是更适合为将,理政非你所长。”
薛万彻无语了,昨日还公然斥责自己受贿,今日却换了个说法。
张公瑾将话题扯回来,“殿下,第三件事是?”
“当然是颉利可汗交的赎金!”李善笑着说:“三万男女,都入代州,此事稍候再议,一千骏马,五百头耕牛……那是要送到长安的。”
张公瑾有些失望,五百头耕牛,这对于即将而来的屯田非常重要。
薛万彻试探道:“听说……这是殿下在两仪殿向突厥使臣索要的?”
“不错,两仪殿公然索要,那是国事。”李善看了眼薛万彻,说你索贿都不会,你还不服气!
接下来,李善平静的说:“另有四百匹骏马,一百头耕牛,那才是某私下向突厥使臣索要的。”
第五百三十四章 巡视
已经是二月末了,北地虽未春暖花开,但也早不复李善离开时候的模样,沿途放眼望去,远处山上绿树成荫,依稀见鸟儿时起时落,近处田地里的麦苗被风儿刮成麦浪。
趋马游走在道上的李善在心里琢磨,尽快清洗苑君璋旧部,分流士卒用以屯田,时间卡的比较严……也是因为春耕快要过去了,不管是春小麦还是其他的农作物,一般是二月中旬才开始,那时候土壤才刚刚化冻,但最迟也就三月下旬。
“逼降芮国公,收复马邑,雁门方能复此旧观。”温彦博啧啧道:“启程前,卢舍人提及,自武德元年起,代州税赋近无,直到今年,方能输中枢。”
李善知道对方说的是中书舍人范阳郡公卢赤松,此人虽不涉夺嫡,但其子卢承基与自己是同年,如今入东宫为太子舍人,“范阳郡公太过奖了,代州残破多年,粮草税赋输雁门关都不够,自然无力输中枢。”
“马邑在手,雁门自固,良田不遭废弃,民众不再逃亡……”温彦博微微摇头,“皆怀仁之功。”
一路上,李善随机挑选了几个村落查问,他如今最担心的还是迁居而来的民众与原著民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毕竟在当地人看来,这些外来者是来占便宜的……修好的宅子,划出的良田,本地人大都眼红。
虽然李善在马周的提醒下已经做了不少的修改,但这种矛盾冲突就算被压制下来,也必然长久的存在于社会底层,不会就这么消逝。
算了,只要暂时能压制得住就好……反正再过几个月一走了之,以后的麻烦那都是李靖的。
汉唐时期,所谓的名将大都是那种上马能统军,下马能安民的文武双全的角色,李善依稀记得李靖后来也出任过地方州府总管,后来还出任宰辅,这方面水平有多高不太清楚,但至少之前安抚岭南,颇有手段,对理政也应该也是有一套的。
更何况李渊晋阳起兵之前,李靖出任马邑郡丞,对代州、朔州非常熟悉,想到这,李善的思绪越飘越远……据说当时李靖准备南下江都密告李渊要谋反,之后在长安被李渊擒获。
“听说永康县公当年也是陛下旧部?”李善觉得这里面很有点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
李靖在武德四年之前几乎默默无闻,而当时李世民已经连续击败薛举、刘武周,秦王府已经被称为名将辈出,之后李靖随攻洛阳,稍立军功,然后几乎是莫名其妙的被李渊突然提拔而起,一跃而为赵郡王李孝恭的副手,而且很快就实际掌控军权。
要知道当时中原混战,从武德三年七月就开始打了,王世充坚守,窦建德蠢蠢欲动,而南梁萧铣遣兵溯江而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用在了洛阳之战,还要提防突厥、苑君璋的南下,所以梁军东进给了李渊无与伦比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李靖突然被李渊钦点为方面之将,一方面显示了李渊对李靖军事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一个信息,了李渊一直在关注李靖。
“确有此事。”温彦博对这些履历了然于心,“大业十二年,陛下出雁门关,与马邑郡守王仁恭率骑兵两千大败突厥,当时的马邑郡丞李靖就在帐下听令。”
换句话说,李渊对李靖的军事能力是心里有数的,而且郡丞可不是个小小官位,换算过来,约莫是如今朔州长史刘世让的位,为朔州都督的副手。
李善笑着问:“听说永康县公当年在长安险些……”
“陈年旧事了。”温彦博含糊了两句,“某当时还在幽州,不知内情。”
李善眉头挑了挑,不知内情……那意思是,的确有内情。
大业十三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都返回太原府了,李靖莫名其妙的查探到李渊要谋反,然后伪装成囚徒,潜行抵达长安,准备南下江都去告御状。
简直是晕了头啊,那一年,瓦岗寨李密、杜伏威、窦建德、李子通、沈法兴、王世充、罗艺都已经起兵了,江都都已经被孤立,李渊开始蠢蠢欲动,宇文化及正准备弑君夺位……李靖蠢到什么地步,才会千里迢迢,从最北边的马邑跑到江都去告御状?
李善早就起了疑心……最关键的是,从马邑入雁门关南下,是必须通过太原府的,李靖都过了太原府,却不肯径直南下入河南,却往西去了长安,这显然说不通啊。
当时的李渊是河东的最高统治者,李靖要密告李渊谋反,身处险境,却不赶赴江都,反而绕道去了长安?
李善无意刺探那些机密,但作为一个穿越者,而且是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穿越者,他对这些历史长河中的谜团很有兴趣……他还曾经很惋惜想,惋惜这一世有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再也见不到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了。
正想着这些有的没的,身边的温彦博指向前方,“那便是霞市了?”
李善抬头望去,远处车马川流不息,人头耸动,红砖搭砌成的长长围墙在阳光的映射下无比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