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3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瞄了眼那个老迈的身影,李德武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但隐隐能察觉到,李善这次的所作所为很可能针对的是裴世钜。
  平心而论,李德武并不蠢,在谋略方面也有些水准,他能察觉得到,李善率兵出征,期间裴世钜是做了手脚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要率兵出征,北衙禁军中的李善嫡系、旧部全都被随军了。
  而裴世钜选择投入太子门下,这只老狐狸不会就这么等着,都快八十岁的人了,还能熬几年?
  所以,长则一两年,短则几个月,裴世钜一定会有所动作……李德武曾经推算过,裴世钜很可能会试图一举将太子推上皇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覆灭李善。
  但陛下虽然在天台山一战中受伤,但身体依旧康健,太子想登基称帝,只可能是通过一场兵变……而北衙禁军是关键中的关键。
  李德武在心里琢磨,裴世钜举荐李善出征,以及李善这次对流言蜚语的推波助澜,很可能都与北衙禁军有直接的关联。
  要不要将自己的猜测告诉裴世钜?
  李德武很快打消了这个主意,裴世钜对待自己的态度……不比对待掉落在地上的瓦片好多少,而妻子裴淑英对自己的态度,简直就是生死大敌。
  不说其他的,至少在裴家父女看来,不管是不是李善指使,或者李善有没有做手脚,但裴宣机之死,这个锅有八分是李德武来背的。
  要不是你抛妻弃子,攀附裴氏,裴宣机会落得这个下场吗?
  裴世钜能晚年丧子吗?
  两个孙儿能少年丧父吗?
  李德武至今还记得裴宣机的尸首送回长安的时候,裴淑英用冰寒的语气说过……子不会弑父,但妻能杀夫。
  如果秦王入主东宫,自己厚颜无耻的向平阳公主夫妇、崔信夫妇求援……至少能保住一条命,毕竟是父子啊,裴淑英也没什么手段能杀了自己。
  但如果是太子登基,裴世钜必然权重,自己逃到天涯海角只怕也难免毒酒一杯。
  所以,没有必要告知裴世钜……李德武一边下了这个决定,一边在心里哀叹,世事奇妙莫过于此,自己抛妻弃子,的确无耻,甚至为了攀附豪门不惜驱儿子入死地,更是无耻,但到头来却盼着儿子能击败岳家,以此保命。
  但李德武心里还是难免忿忿,原本还只是生父早亡,现在好了,都想换个爹了,自己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孽子!
  早朝之后,李德武随意用了些廊下食,与几个同僚聊了几句,他如今出任长安令,虽然地位不高,但位置却很关键,也是最近东宫一脉不多的几个没有被贬反而晋升的官员。
  出了太极殿,往外走去,在承天门大街上,李德武意外的看见了东宫洗马魏征,“玄成兄?”
  魏征眼睛一亮,从人流中挤过来,低声道:“快,快,西市那边出了事。”
  长安附郭县分为长安、万年两县,万年县辖东,长安县辖西,西市正是长安县的管辖范围。
  李德武加快了脚步,虽然同为太子门下,但魏征是太子心腹幕僚,地位不是自己能比的……倒是自己宰相女婿的身份能隐隐相提并论,无奈自己与岳父大人都已经反目为仇了。
  “出了什么事?”
  出了朱雀门,李德武一边赶往西市,一边派人去传召人手,再询问魏征。
  “殴斗。”魏征叹息着说:“一方是燕郡王胞弟罗寿、独子罗阳,一方是驸马都尉之子王仁表,此外还有多位太原温氏子弟,以及数个世家子弟。”
  李德武眼珠子转了转,“闹的很大?”
  “都已经持械而斗了,人数过百,道路堵塞……”
  李德武不禁啧啧了几声,在天下脚下,闹的这么大,还真不是件小事呢。
  不过李德武倒不觉得难以处置,毕竟说起来王仁表是外戚,驸马都尉之子,但实际上并不是同安长公主之子,甚至都已经被扫地出门了,而且因为其庶子的身份,在太原祁县王氏中也没什么地位。
  李德武也知道魏征为什么来找自己,一方面是因为正好是自己的权责范围,另一方面是因为罗寿、罗阳都是长林军的将官,同为东宫一脉。
  但想了想,李德武隐隐猜测,不会与李善那厮有关吧?


第九百三十章 闹大了(中)
  李德武有这种猜测不是没有缘由的。
  两年前芙蓉园中,初至长安狂妄嚣张到将房玄龄手指打折的罗寿、罗阳被李善踩在脚底,文武两道都被极度羞辱。
  文采一道,到现在很多人说起《爱莲说》,都会提及邯郸郡王李怀仁与崔家女的天作之合,也说提及自不量力的罗阳。
  至于武这方面,罗阳到现在还是天寒气冷就鼻子发红,呃,而且鼻子都塌了。
  而罗寿更惨,不久之后的禁苑殴斗中,不管旁人怎么看,反正是经过李善妙手之后,罗寿断了的那条腿没接上,最终变成了个瘸子……历史上他随罗艺入京,后得授一州总管,但如今只能在长林军中厮混,仕途基本上无望了,就算李建成登基,也不太可能用这位深有残疾的旧臣。
  而王仁表却是李善的至交好友,也是最早结交的好友,很多人都承认李怀仁重情义,看看都已经封爵的李楷、李客师父子,李昭德尚未出仕,但其父李乾佑已经晋原州长史,若不是因为父亲过世,王仁表现在也肯定有所成就。
  不过王仁表并没有出仕,更没有涉入夺嫡之中,他也没有这个资格,他与罗家并没有什么来往,却莫名其妙与罗寿、罗阳发生这样剧烈的冲突,李德武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李善。
  的确如此。
  今日实际上是一次巧合,这些年来,东山酒楼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持长安餐饮业牛耳,罗寿、罗阳做东,自然是选在了西市的这家东山酒楼……虽然他们知道这是李家的产业。
  罗家请的是太原温氏子弟,以及范阳卢氏子弟……其实罗艺为人倨傲,少有人脉,但能结交这两家,是有一定缘由的。
  毕竟大唐是以一偶而得天下,从李渊晋阳起兵到李世民抵定中原,一共才花了五年时间,比三年灭秦,五年亡楚的汉高祖还要快。
  速度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收容了大量降将,也有大量的其他军阀将领来投,从而充实大唐的文武建制,东宫、天策府两方都有大量的外来将领、幕僚。
  所以,虽然朝中大致分为李渊嫡系旧臣、东宫、秦王、齐王的派系……呃,如今李善也算是个小派系了,他虽然也用秦王、太子的爱将,但更多用的是自己简拔而起的苏定方、王君昊、张仲坚、侯洪涛等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朝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山头。
  最典型的就是瓦岗旧将,当年李密败北,最终选择了归降大唐,瓦岗多年积累的膏华基本上都被大唐所得,如李世绩、张亮、王君廓、魏征。
  当时选择投了王世充的也基本后来投了大唐,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没有转投的大都被王世充杀了,比如裴仁基、裴行俨,也就单雄信活到最后还是被唐军斩杀。
  这些瓦岗旧将之间虽然立场不一,但也是颇多来往的,李世绩、王君廓都是秦王一脉,但这次回京后也登门拜会太子心腹魏征。
  而今天的聚会也差不多,只不过山头不是瓦岗寨,而是幽州罢了。
  太原温氏中的温彦博曾经出任幽州司马,后来罗艺投唐,温彦博又出任幽州长史,之后才被征召入朝,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爵封西河郡公。
  所以,太原温氏与罗家是有香火情分的,两家子弟也不算抱团,但长相往来。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曾经担任幽州兵曹参军的李客师,以及河北名将薛万彻、薛万钧,而范阳卢氏是因为一方面依附东宫,另一方面当年幽州大乱,罗艺待范家不薄,护佑颇多。
  不过李客师、李楷父子与李善交好,而薛万钧远在代州,薛万彻如今正在李善麾下,所以罗寿、罗阳才只请了温振、温挺、温邦几人,以及范阳郡公卢赤松的侄儿卢宏。
  其实不管是太原温氏还是范阳卢氏,都与李善的关系不错,不提天台山一战的恩情,在此之前,李善与温彦博、温振、卢赤松、卢承基都交好,甚至温邦还是他从突厥那边救回来的。
  但当席间罗阳对最近几日的流言蜚语大加评价的时候,众人都只默默听着,而没有反驳。
  太原温氏三兄弟都不吭声,只时不时交换一个眼神,有的在琢磨那位邯郸郡王会不是真的是皇子,而有的猜测可能性不大却也不肯开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前段时间温彦博上书弹劾李善私纵突利可汗,以至于名望大跌,甚至都已经影响到整个太原温氏的名声了。
  卢宏也一直保持着沉默,他的堂兄卢承基与李善是同年进士,而且曾出任代州录事参军事,参与崞县一战,力阻突厥北上,与李善交情不浅,而伯父卢赤松虽然最终病重身亡,但之前被梁军掳走,是李善将其换回来的。
  席间只有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好奇的问东问西,温邦瞥了眼,他来的比较迟,不知道这位是什么来头,言语间肆无忌惮,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说。
  一旁的卢宏小声道:“外戚。”
  温邦微微颔首,在心里盘算着,能让如今为东宫太子舍人的卢宏称外戚,肯定不是秦王那边的,也应该不是窦氏子弟……毕竟窦轨如今是邯郸王的副手,而且邯郸王与窦静、窦诞都交好。
  应该也不是齐王那边的,弘农杨氏与邯郸王关系也不错,中书令杨恭仁是不涉夺嫡之争的,而且其长子杨思谊与邯郸王交好。
  难道是荥阳郑氏子弟?
  有人主动配合,罗阳、罗寿说的那叫一个痛快淋漓,什么样的脏水都往李善头上泼。
  说李善放归突利可汗,这叫暗通……不,是明通敌国,显然是以此手掌重权,贪恋兵权。
  说李善手握重兵却休战近两个月,这显然是别有用心,拥兵自重,其心难测……这是要造反啊!
  罗家叔侄说的痛快,却没想到隔墙有耳,就在门外,王仁表的脸色一点点阴沉下去。


第九百三十一章 闹大了(下)
  对于那位短短数年一飞冲天的好友,王仁表有过羡慕,但却并不嫉妒,他也知道李善在一飞冲天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多少次死里逃生,多少次死中求活,非能力过人,非毅力过人,非运道过人不能为之。
  前些时日,王仁表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事实上,自从武德四年窦建德将父母放归之后,他日子就没好过。
  等到父亲过世后,情况更糟糕了,王仁表与生母、妻子、儿子全被同安长公主彻底扫地出门……这件事一度在长安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觉得同安长公主太过苛刻。
  李善去年回京后几次登门探访,远在代州的李楷也时常来信,还提及李善都已经想好了,等他孝期一过,就举荐出仕……以李善如今的身份地位,这并不难办,毕竟有个太原祁县王氏出身的名头,而这也不是同安长公主能拦得住的。
  王仁表很感激这两位好友,特别是李善,犹记得当年第一次登门就送来了五十贯铜钱以解燃眉之急,而如今册封郡王,名扬天下,反而不会再送钱财来,而是让东山酒楼那边将每个月的分红送来,王仁表在东山酒楼是有份子的,但以往是每年一结。
  但送来的有点多,王仁表怀疑是李善特地嘱咐的,所以今日特地来酒楼看看账本,却没想到意外的听到了这些混账话。
  王仁表站在门外听着,心里想着要不要给怀仁去封信,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里面罗阳大放厥词,“此等流言,必是李善自己编造,不知廉耻,居然想攀附皇家血脉……”
  “咯吱。”
  门被推开,王仁表面无表情的看向罗阳,“以足下所言,邯郸王编造流言,举报自身欲图大事?”
  曾得李善重恩,又与其一起坚守顾集镇的温邦早就忍不住了,噗嗤笑出声来,李善自己举报自己?
  罗阳已经喝的上头了,这才发现自己的话完全是自相矛盾,一时气急交加,怒吼道:“你乃何人?!”
  喊了一声还不够,罗阳顺手将手中的酒壶劈面就砸了过去。
  这一下实在是太突然了,猝不及防之下,可怜的王仁表脑门上挨了一记,东山酒楼用的自然是玉壶春,破裂的瓷片在王仁表的脸上划出道道血痕。
  “孝卿兄!”温邦这下急了,他入京后几次去日月潭拜访,也特地打听过,知道王仁表与李善乃是至交。
  虽然不知道这位“孝卿”是何许人,但出身太原温氏的温邦如此称呼,肯定是世家子弟,罗阳一个激灵,醉意登时消散了七八分……这次父亲回京,曾经特地叮嘱过,今日不比往昔,不可太过跋扈。
  罗阳还在想着有没有可能缓解一下……可惜王仁表虽然向来是勋勋君子,但可不是属王八的。
  只怔了怔之后,王仁表顺手操起桌上的一个菜盘,一个箭步,连菜带盘全都扣在了罗阳脸上。
  好吧,正式开打。
  其实王仁表还算冷静,但心里有数,这件事自己是占了理的,闹得大点反而是好事,别人不知道内情,自己还不知道怀仁到底是不是皇子吗?
  结果就是罗阳挨了两下后,看王仁表不肯罢手,也来了火气,操起胡凳就砸,而王仁表也不吃亏,一手抓了个断了的凳腿挡着,另一手抓了个酒壶就砸。
  一旁的罗寿抓住温挺问了几句,知道这位就是被同安长公主扫地出门的庶子后,上去给了两脚,而太原温氏、范阳卢氏两家都不肯掺和,温邦看到王仁表吃亏上去打圆场……而那个肆无忌惮的青年却将温邦死死拖住,还顺便给了王仁表一脚。
  就这么打下去,王仁表会很惨很惨,温邦都已经开始考虑给李善的信怎么写了……整个长安都知道世家子弟中,王仁表、李楷两人与李善最是交好。
  呃,这也是罗寿瘸了腿也要上阵的原因,当年禁苑殴斗一事之后,虽然他和罗艺专门找了好几位名医询问,都说医馆那边的处置没有问题,但他们哪里肯信李善会真心实意的诊治而没有动手脚。
  但好巧不巧,这边打的热闹,隔壁包间那边有人过来看热闹了,而为首的正好是南安郡候张琮的长子张永,就是两年前芙蓉园内无辜膝盖中箭,莫名其妙被罗阳揍了一顿的那位。
  李善去年回京之后与张永也有过几次相聚,后者也认识王仁表,不过张永还没来得及做决定,他身后的一位身材雄壮的大汉已经飞起一脚,将瘸腿的罗寿踹翻了。
  屋内登时大哗,温挺与卢宏上前拦着,爬起来的罗寿反手一拳打在那大汉的脸上,登时血花四溅。
  本来并不想动手的张永也没辙了,只能掀起衣衫下摆,冲入战团,先推开拦在中间的温挺,然后一脚将偷袭的青年踢翻,随手操起一个胡凳就往罗寿身上砸。
  那边的大汉拉起了王仁表,顺便一脚揣在了还没完全爬起来的罗阳的脸上……一旁的温振看得清楚,好像又是鼻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