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4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这直接导致原州东侧人烟稀少,这对隐藏行军踪迹自然是有利的,但同时也使得东侧的道路混杂难行……说白了,大雪之下,你根本不知道积雪下面的是土地、岩石还是空地,如果像这只倒霉的野兽一般坠入雪窝,损失那是小事,但对士气的打击难以言喻,谁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这种天然的陷阱呢?
  所以,想轻骑袭箫关是不可能的,这还没考虑到骑兵怎么飞过茹水河、葫芦河呢。
  这也是李善让皇甫忠、范十一提前查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找不出一条安全的道路,那这个计划就没有施行的可能。
  还好,生于此,长于此的皇甫忠没有让李善失望。
  一旁的刘黑儿低声道:“好像是只觅食的豹子。”
  李善回头看了眼,身上斑斑点点,应该是只金钱豹。
  继续往前,虽然速度越来越慢,但脚步从没有停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停下,就会靠近死亡。


第九百五十六章 雪夜下箫关(三)
  虽然有着孤独感,虽然寒风如刀子一般刻在脸上,甚至冷酷的钻入颈间,但实际上,李善能清晰的感觉到,全军从上到下,虽然安静,但有着蓬勃而出的奋发。
  这主要来自于段德操从俘虏中挑选的五百延州兵。
  这场长途奔袭,受限于隐迹行踪,受限于棉甲的数量,兵力不可能数以千计,具体的挑选,李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五百延州兵,大都是力战被俘,他们都是延州的府兵,与梁军交战多年,双方本就敌视,又都有切身的仇恨,梁师都几乎每一年都要来延州打秋风,虽然屡屡败在段德操手中,但也每一次都有收获,不然他这些年怎么撑得下来呢?
  而半年前,段德操兵败被俘,那些梁军难道会客客气气的款待这些延州府兵吗?
  李善相信,仇恨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东晋谢玄以北地流民组建北府兵,两宋之交岳飞以乱世民众组建背嵬军,他们都以仇恨为底子构建了能名留青史的强军。
  另外三百人,一部分是李善的亲卫,另一部分是从薛万彻、张士贵带来的代州军中选出来的,虽然离开代州已经一年多了,但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依旧在代地响亮,被选出的每个士卒都深受李善大恩……支持他们的是忠诚与感恩戴德。
  一直往前,一直往前,不知道过了多久,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歇息,出发前那顿饱餐以及那碗胡椒汤带来的能量已经在风雪中渐渐消耗殆尽,李善开始感觉到入骨的寒冷,已经开始打着哆嗦,清晰的感觉到躯体越来越僵硬,只能按照惯性跟在前一个人背后条件反射的迈步。
  “郎君。”曲四郎从怀中掏出葫芦,“抿口酒吧。”
  李善嗯了声,就着葫芦嘴抿了一小口,“等歇息时候,你喝我的。”
  “不打紧。”曲四郎笑道:“小人是云州人,那儿比原州更冷。”
  李善勉强笑了笑,看见曲四郎的眉毛上凝结着薄薄一层雪花,伸出僵硬的右手擦拭了下。
  “来。”
  曲四郎愣了下,试探着也伸出手,犹豫着在李善眉毛上擦拭了把,刮下来一层雪花。
  李善虽然与亲卫向来谈笑无忌,但如此情形也很罕见,一旁的刘黑儿打量着曲四郎,他听范十一说过,这位曲四郎受邯郸王大恩,去年顾集镇一战后王君昊重组亲卫队,第一个挑中的就是曲四郎。
  “阿黑,还撑得住吗?”
  都是朱八那厮,现在大家都叫我阿黑……刘黑儿哭笑不得,只摇头道:“草原可比这儿更冷……而且这棉甲真好。”
  顿了顿,刘黑儿强调了一遍,“真好,暖和的很。”
  “等收复灵州、会州,让你的族人选一块地方,修建宅子居住,开耕土地种植棉花……”李善随口道:“到时候收获了多少都能卖钱,也能换粮食,换布匹……”
  曲四郎咧嘴道:“那还不如去陇州,或者秦州也行,郎君在那边有封地呢,如今还荒着呢。”
  刘黑儿摸了摸身上的棉甲,咧嘴一笑,“均听郎君安排。”
  简单的几句话后,众人不再叙谈,说话也是要耗费精力的,沉默重新降临,每个人机械的挥舞双臂,机械的迈动双腿,沿着斥候查探的道路一直往前。
  李善在心里拼命想些什么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要去考虑正在哆嗦的身体,去考虑自己可能已经湿漉的棉甲。
  无数的人,无数的事,前生的,这一世的,在脑海中走马灯一般的划过,李善突然莫名其妙的想起前世在网络上看到过那则旧闻,徒步穿越罗布泊结果不幸身亡的那位余纯顺,恰恰与自己相反,让他死亡的并不是寒冷,而是酷热的高温。
  但直接导致余纯顺死亡的是迷路,没能找到预先埋藏的补给,缺水、高温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李善不免想到,自己会迷路吗?
  或者说,皇甫忠、范十一以及那些斥候会迷路吗?
  他们能找得到之前预先选定的落脚点吗?
  如果找不到,那就没有补给,饥饿、寒冷和即将而来的黑夜会毫不留情的摧毁这支军队。
  他们能带着全军顺利的渡过茹水河、葫芦河抵达箫关吗?
  如果不能,自己会在这茫茫雪地中迷路吗?
  如果迷路了,自己与这八百锐士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李善突然觉得自己不够理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为什么非要亲自上阵呢?
  但下一刻,李善用力晃了晃脑袋,似乎想将这个念头从脑中甩出去,既然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自己为什么不能亲自上阵呢?
  “郎君?”
  身边传来刘黑儿的询问声,李善没吭声继续向前迈步,拼命的去想其他的事,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真的后悔了,只是在遭受困难时候不得已呈现的软弱。
  在前一世,类似的苦难经历,李善遭遇过很多次很多次,在外人眼中,他从来是奋力进取,从来不肯退缩,但谁知道他内心深处,也有装载软弱的地方呢。
  李善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也不觉得不应该出现类似的情绪,任何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总会产生一些想法。
  有的人在软弱之后会选择放弃,但我在软弱之后,只会继续前进。
  李善突然想起有一年冬天,似乎也有这么冷,自己在学校省吃俭用,到了放寒假的那一天,身上只留下回家的车票钱了,结果出校门的时候被几个地痞堵在巷子里……最终自己顶风冒雪走了九个多小时才回到村子。
  那一路的艰辛似乎不比今天要小,李善思绪发散开来,那几个地痞自己还记得,两个偷窃被送进去踩缝纫机了,一个被背后一记闷棍送进了医院,最后一个是自己大二放寒假那一年,爷爷奶奶都过世,自己找了个机会敲断了他的小腿。
  说起来莽撞了点,若不是那厮本身就一屁股的烂事,估摸着镇上派出所怎么也不会轻轻松松放过自己。
  正想着呢,身边的曲四郎突然拽住自己的胳膊,“郎君,到了,终于到了!”
  李善茫然的抬起头,掀开斗笠,面前是一处山谷,石壁向内凹陷,两侧有山头遮挡,十几个斥候正在那儿向这边招手。
  就说嘛,我不会那么倒霉,我应该给自己多一些信心。
  李善看了看身边的刘黑儿,想努力露出个笑容……我都准备好了,但可惜脸上肌肉似乎都被冻得僵硬,最终呈现的是面无表情。


第九百五十七章 雪夜下箫关(四)
  在哆嗦着兜了一圈之后,李善不得不佩服皇甫忠,就算是本地人,能找到这么适合的屯兵点,真不容易啊,毕竟皇甫忠是世家出身,不太可能直接接触这种地点的。
  看上去是个凹陷的石壁,但里面空间不小,能容纳八百士卒,而且里面还能绕个弯,避开那些吹来的冷风,虽然外间左右两座山头遮挡了大部分的风雪,但难免还是有漏网之鱼的。
  “郎君,快,快!”
  李善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再做做样子……绝大部分的士卒还在打哆嗦呢,但下一刻他就被七八只手摁在刚刚点燃的火堆边。
  暖意似乎在一瞬间就浸入全身,李善忍不住轻轻呻吟了一声,他忍不住颤颤巍巍的伸出食指,指头触碰到乱跳的火焰,原本毫无感觉的指头感觉到剧烈的疼感。
  对面的刘黑儿盘腿而坐,用奇异的视线打量着这位邯郸王,在他看来,这位所谓的名将并不符合自己的印象,虽然有着高超的谋略,但言谈间温文儒雅,武力并不超群,甚至在行军途中,刘黑儿觉得这位可能是全军最可能拖后腿的那一个。
  但刘黑儿也不得不承认,这因此,自己才会钦佩这位大唐邯郸王的勇气,在这样的寒冬亲自率军长途奔袭,这不是寻常将领敢做的。
  “现在你与众人还不熟悉,等此战之后就好了。”李善笑着说,“张三郎去岁来投,也是君昊带了一段……若是君昊此战后不回来,那日后就要拜托你了。”
  附近十几个火堆大都是亲卫,是齐老三、曲四郎在指挥,刘黑儿名义上是亲卫统领,但连人都认不全呢。
  “愿护佑郎君。”刘黑儿瓮声瓮气的应了句,伸出双手靠近火堆。
  李善笑了笑,前后几任亲卫头领正副手中,也就王君昊、曲四郎略为跳脱一些,其他几人都性子沉稳,平日里沉默寡言。
  “郎君放心,足以容纳八百人。”前次也跟着来探路的齐老三也坐了下来,哆嗦着接过李善递来的酒壶抿了口,“木柴、帐篷也都够,就是瓦罐、陶罐实在带不了太多。”
  “不打紧。”李善的脑子终于渐渐活跃起来,“有木柴就能取暖,有帐篷就能过夜。”
  李善非常清楚,在这种气候中行军,最大的威胁永远都是寒冷,只好能保证温度,就能使士卒不丧失信心,能够保证全军的士气。
  所以,范十一、皇甫忠等斥候查探的时候,除了寻找出一条适合的道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寻找落脚点……这么远的距离,而且是在雪地徒步,不是今天启程明天就能到的,至少要两个晚上露营野外,所以一定要寻找到能遮蔽风雪的地点。
  仅仅是遮蔽风雪也不够,皇甫忠带着人手不停的将干粮、帐篷、木柴等必需品存放在这儿,甚至还留了人手看管,可惜也就这一次,明天晚上的落脚点太远了,而且途中还要上下山,还要渡河,实在是没办法。
  李善看着正在搭建起来的帐篷,在心里想,今天已经足够艰难了,但真正的考验还要等到明天晚上,因为帐篷是带不走的,这可不是后世野营的帐篷,里面能容纳将近二十人,但同时搭建起来也需要特制的木具。
  明天晚上可是没有帐篷的,记得地图上那儿已经靠近六盘山了,是一处废弃的村落,没有人烟,能不能容纳八百士卒,还真的挺难说的,每个士卒包括李善也背着的那个包裹中的木柴就是为明天晚上准备的。
  一个简陋的架子搭在火堆上,火苗舔着悬挂着的陶罐,里面的积雪渐渐融化,周二郎往里面丢了几块羊肉干,笑着说:“可惜没有酱料。”
  “等回了庄子,让你吃个够!”李善笑骂了句。
  周二郎嘿嘿道:“可不敢像马宾王一般……”
  说到一半,周二郎住了嘴,庄子里的老人都知道马周吃红烧肉吃到吐的趣事,不过随着马周的离开,这件事已经少有人提及了。
  李善若无其事的烤着火,这时候外间范十一兴冲冲的赶来,左手拎着一只野鸡,右手拎着一只野兔,后面的两个斥候抬着一具被两支羽箭洞穿的野兽。
  “这是……”
  “香獐子。”皇甫忠一眼就认出了,“所谓的麝香就是出自香獐子。”
  李善饶有兴致的看了几眼,刘黑儿操起匕首利索的将香獐剥皮放血,大块的肉割开,用树枝串起来,放在一旁的火堆上烤着。
  范十一将野兔丢给周二郎,自己拎着野鸡开始炮制,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心想好像以前郎君还提过什么叫花鸡……
  不一会儿,陶罐里的雪水开始沸腾,周二郎倒了一碗递过来,李善喝了几口微微皱眉,味道很腥,没滋没味,只能勉强入腹。
  不远处的火堆边,正在烤火、烤肉的两三人都清晰的看到这一幕,刘黑儿笑着说:“郎君怕是吃不下……不比我在草原上,遇见什么吃什么,不然就得被饿死。”
  对面的范十一没吭声,而侧面的刘仁轨小声说:“殿下平日饮食并不豪奢,大都与士卒同食。”
  刘黑儿最熟悉的朱八、赵大都没有随军,此时军中最熟悉的除了范十一,就是前些天与自己在南关镇外对阵过的刘仁轨了。
  范十一听了这话撇撇嘴,“郎君平日饮食用具的确不算豪奢,但也好美食,好口腹之欲……听说过东山酒楼吧?”
  刘黑儿自然是没听过,而刘仁轨却是天台山一战之前在长安短暂停留过的,不禁吃惊道:“长安东西两市,东山酒楼最为人称道……”
  “那便是郎君手笔了,不过是好些年前的事了,那时候郎君还没出仕呢。”
  范十一兴致勃勃的提起东山酒楼的炒菜、火锅,顺势又说起日月潭的种种,说的口若悬河,刘黑儿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这样安居乐业的生活看似平淡,却是草原无数人盼而不得的。


第九百五十八章 雪夜下箫关(五)
  聊了好一会儿,范十一见鸡腿、鸡翅膀烤的差不多了,赶紧给李善送了过去,刘仁轨小声问:“听闻殿下指足下统领亲卫?”
  “嗯。”刘黑儿奇怪的看着这位青年脸上按捺不住的羡慕神情。
  的确,刘仁轨的确很羡慕刘黑儿,说是亲卫统领,但一旦随军有功,随时都可以入仕。
  王君昊、曲四郎之前是不肯出仕,如果肯,一点都不夸张,十六卫中,将军这个级别不敢说,但将军以下,随便他们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