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48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顿了顿,李世民挺直身躯,昂首道:“父亲所虑,无非是怀仁功高,于军中颇有威望,身边又有苏定方、张仲坚等名将,同时又去岁才加冠,年岁尚小。”
  李渊恍然大悟,轻轻拍案笑道:“二郎说得是,若论军中威望,若论军功人脉,何人能迈二郎!”
  而且李世民比李善也大不了几岁,等李世民老了,李善也差不多要致仕了。
  总而言之,李世民有信心,也有实力压得住这位魏嗣王。
  李世民此刻在心里想起去年李善出征前说的那番话,本朝大将,尽可驰骋沙场,不用担心为君王所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李世民不准备在他日与突厥国战时候启用李善,但再往后还有西突厥、高句丽……
  当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家人都安置在河东郡,只带了李世民一人在身边,父子自然情深,也就是武德四年,夺嫡大幕拉开之后,才渐渐淡薄。
  不过自从去年天台山一战后,尽弃前嫌,再现父慈子孝,到这次杨文干谋逆后,父子俩已经是无话不谈了……没办法,李建成、李元吉两位衬托的太好了。
  呃,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李善是有些瞠目结舌的……就你们两个,也有脸说什么父慈子孝?!
  这个词是有一次闲聊中,房玄龄说的。
  不过,李善也挺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说实在的,李渊对自己真的不错,我也不想将他送到湖上去吹风不是。
  但李善心比较脏……他觉得在仁智宫事变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关系密切,可能有同病相怜的原因,毕竟都戴了绿帽子嘛。
  父子俩在翠微殿后殿叙话,前面,李善正在与十几个人送别……送别被流放岭南的魏征、杜淹,至于桥公山、杜凤举那就没人管了。
  杜淹出自京兆杜氏,姻亲故旧数不胜数,其侄儿杜如晦还是秦王的左膀右臂,但来送行的人并不多,也都是看在京兆杜氏的面子上,而不是看在杜淹的面子上,更不是因为杜如晦……谁都知道这对叔侄早就翻了脸。
  大部分人都是来为魏征送行的,来的有太子中允王珪,以及东宫的韦挺、赵弘智、徐师谟、李志安,但让人意外的是,天策府的房玄龄、凌敬也来了。
  已经摘下官帽,换了身常服的魏征并无沮丧之色,面容依旧坚毅,但背脊却隐隐有些弯曲……显然这次仁智宫事件给其的打击并不小。
  王珪、韦挺都颇为感慨,也觉得惋惜,当日是魏征自请奔赴仁智宫为太子辩解,适才也是其第一个站出来言太子无罪,最终却是魏征被流放岭南。
  房玄龄、凌敬都与魏征是旧识,虽然分立两处,但也是有交情的,甚至房玄龄与魏征的上一辈都是有交情的。
  好一会儿之后,议论声渐渐低了下来,众人不自觉的分开一条路,魏嗣王李怀仁大步而来。
  “拜见魏嗣王殿下。”
  “你我之间,难道应该是这等称呼吗?”李善挽住下拜的魏征的胳膊,也不管其他人,拉着就往边上走去。
  “是小弟求了陛下,之后又求了秦王殿下。”
  李善的第一句话就让魏征大为惊讶,他内心深处的沮丧主要就来自被流放,被流放的自己还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吗?
  但没想到却是李怀仁的手笔。
  “某视魏玄成为兄。”李善将一个包裹递给了魏征,“且离京几年,等长安尘埃落定,不论何人胜出,都会召玄成兄回京。”
  魏征怔怔的看着面前的这位青年,他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离开几年,等夺嫡落幕之后,若是太子得手,自己自然肯定被召回,若是秦王胜出……李善已经说了他去求过秦王了。
  李善挥手叫来了两个亲卫,“你们随玄成兄南下,务必护佑。”
  “是。”
  后方的送行人群中,有人幽幽叹道:“李怀仁堪称有情有义。”
  一直送到凤凰谷外数里处,众人才顿足,魏征眼神复杂的看着李善,上前几步,低声道:“小心裴弘大。”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释疑
  屋内的光线略有些黯淡,因为门不大,而且也没有窗户,点了油灯也有点看不清楚对面的人。
  这是没办法的事,杨文干谋逆案中,除了翠微殿之外的其他建筑物全都被或主动,或被动的拆毁了,之后用砖石或者重新烧制红砖搭建房屋,只求能住人就不错了,就连李世民也是住在类似的宅子里的,只是略为大一些。
  不大的宅子里,崔信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李善听得都腻味了,他基本上每天都要遣派一批亲卫回去看看崔十一娘的情况,两世为人,唯一的妻子怀孕,李善怎么可能不关心?
  崔十一娘也隔几日就写封信过来,情况比李善在的时候还要好一些,吃得下,睡得好,精神也不错,也没有孕吐。
  但崔信天天说,天天说,而且还是翻来覆去的说,李善暗地里猜测……八成是因为妻子经常写信给自己,但基本上没写信给崔信,虽然李善理解这个女儿奴,但老是听那些重复的话,也难免腻味。
  不过李善心不在焉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还在想着前几日送别魏征时候,对方说的那句“小心裴世矩”。
  小心提防裴世矩,那是肯定的事情,但魏征为什么这么说?
  是魏征猜到了什么,还是裴世矩将实情告知的太子呢?
  如果李建成知道这件事,那么一定不会放过……知道我的身世,就意味着李建成能确定我的立场,一定已经依附秦王。
  这么好用的招数,李建成不会傻到弃之不用。
  一旦将这件事情捅出来,就能起到非常好的离间作用,一方面可以离间自己与李渊之间的关系。
  不夸张的说,李善之所以能得到李渊极度的信任、重视,是因为累累军功,是因为将平阳公主从鬼门关拉回来,是因为李善两度救驾,但更因为李善从不涉夺嫡之争,没有选择太子或者秦王,而是李渊的嫡系。
  如果李渊知道了实情,知道了李善的父亲就是李德武,在裴世矩几年前突然投入东宫门下……李渊很容易做出李善早已经投靠秦王的判断。
  在如今的局势下,李渊并不拒绝李善与秦王交好,甚至暗地里怂恿,但不意味着他能容忍李善隐瞒投靠秦王多年的事实。
  感觉自己受到欺骗的李渊如何去看待李善,不太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渊不会再那么信任李善了。
  而相应的另一个方面,离间的是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父子之情。
  可以说,如今的魏嗣王李怀仁是大唐军方的第二号人物,数度大败突厥的辉煌战绩稳稳的压过了赵郡王李孝恭、代国公李药师。
  而李世民早早将这样的人物收入门下……这让李渊怎么看待李世民?
  一旦李建成或者说裴世矩行离间之计,这会使本因为仁智宫事变而明朗化的夺嫡变得复杂起来,虽然李世民肯定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却不能说东宫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有裴世矩的谋划,说不定能死中求活。
  经历了仁智宫事变,李善绝不敢小觑裴世矩……论能力,论心计,封伦其实是比不上裴世矩的。
  裴世矩会这么做吗?
  李善在心里犹豫不决,关于裴世矩会不会捅穿自己的身世,他与凌敬曾经有过很多次的讨论,凌敬也曾经与房玄龄、杜如晦甚至李世民讨论过。
  大家有共同的观点,这是一件丑事,裴世矩绝不希望大白于天下。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双方之所以闹到如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主要就在于都不能确定对方会不会斩草除根。
  如果将事情捅穿了,其实对李善本身的杀伤力并不大,大不了失了圣心,但有秦王、平阳公主的护佑,再加上李善两度救驾对诸多世家子弟的救命之恩,还有数度大捷的军功……缩着脑袋当乌龟好了,裴世矩还能如何?
  大不了等到裴世矩死了,李善再卷土重来……到那时候,只要李善不对李德武以及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下手,闻喜裴氏西眷房,至少数十年再难复起了。
  而如果事情不捅穿的话,裴世矩才有可能在夺嫡之变中有机会斩杀李善,以绝后患。
  李善想着想着出了神,完全没发现对面的崔信脸都黑下来了。
  “砰!”
  一声巨响,李善猛地跳了起来,手都习惯性的往腰间摸去,这才发现崔信怒目而视。
  “岳丈大人?”
  “适才说了什么?”
  “呃……”
  “你在想什么?”
  “呃……”
  崔信又是用力一拍,怒喝道:“妻子有孕在身,你就起了异心!”
  “啥?”李善脸色一正,“绝没有,绝对没有……”
  这个锅我可不背,十一娘怀孕之后,我连周氏、小蛮都没碰过……周氏还好,小蛮的牢骚都满天飞了,连妻子都催自己去洒洒雨露,我可是一次都没去过的!
  “不是陛下要赐你美女吗?!”崔信怒斥道:“陛下今日召见,难道不是你在背后怂恿?!”
  李善眼睛都瞪圆了,李渊你也太坑了,我救了你的命,你居然这么坑我?!
  “岳丈大人明鉴!”李善高呼道:“自从大婚之后,小婿连平康坊都不去了,陛下陛下……”
  “陛下难道会随意开口赐下美女?”崔信冷笑道:“若是陛下赐下,那你只能勉为其难收入后院!”
  “冤枉,冤枉,小婿真的冤枉……”李善欲哭无泪,霍然起身指着门口,“小婿去问陛下……”
  说到一半,李善就住了口,门外不远处正站着两个人,脸上神色颇为古怪,其中一个与李善熟悉的还在挤眉弄眼……那货是韦挺,另一人是太子中允王珪。
  “阿郎。”朱八咳嗽两声,“……”
  朱八也没想到带着客人过来,却碰到了这一幕。
  “拜见魏嗣王殿下。”王珪迈步进门行礼道。
  “哎哎哎,叔玠公。”李善赶紧挽起王珪,“不敢当,不敢当。”
  倒霉催的,因为女人被岳父大骂,居然被人听了个真真切切!
  问题不是我找女人啊,是李渊那货……李善是真的想狠狠给李渊两脚。
  觉得骂女婿是天经地义的崔信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起身道:“叔玠兄,不过小儿辈,称一声怀仁就是。”
  跟着进门的韦挺笑吟吟道:“都说李怀仁有情有义,不忘旧人。”
  “此番是特地致谢,自当恭敬。”王珪却正色道:“足下细查寻踪,理清脉络,使太子冤屈得以洗雪。”
  “在下也是奉陛下之命。”李善脸上笑嘻嘻,推辞道:“当然惊闻,请平阳公主坐镇长安,次日得亲卫来报,就猜测非太子……”
  这样的经历,崔信还是第一次体验,在边上好奇的看着女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是好笑,东宫属官来致谢。
  好吧,的确有致谢的理由。
  “叔玠兄也是为己身致谢怀仁。”一旁的韦挺补充道:“若非怀仁,只怕流放岭南的就是叔玠兄了。”
  “其实也是意外。”李善解释道:“那封信来历诡秘,陛下也有些疑心,之后也果如其然。”
  当然杨文干接到的那封信的落款是王珪,李善当然知道是假的,在李渊面前提了几句,之后遣派人去搜了王珪家中的书房,拿了书信比对,果然有疑点。
  之后,李渊亲自问询,在知道一切都被揭穿之后的封伦也承认了,那封信就是他的手笔。
  寒暄、感谢、推辞一系列之后,韦挺看了眼一旁默不作声的崔信,小声说:“怀仁,似乎裴弘大……”
  “不必讳言。”王珪径直道:“裴弘大对怀仁颇有敌意,数月前曾经在太子面前进谗。”
  “裴公?”李善作惊讶状,随即沉吟道:“是因为……”
  “应该是其子裴宣机当日死于华亭。”王珪叹道:“毕竟晚年失独子……”
  李善苦笑道:“但任谁去查,真的怪不到在下身上!”
  “老夫也曾细询。”王珪也很是无语,“裴宣机无怀仁那般胆气从北门突围,最终在南城门被梁军斩杀,的确怪不得怀仁。”
  “毕竟是裴公独子。”韦挺啧啧道:“也难怪裴弘大心中生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8/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