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5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世家望族最喜欢用姻亲来增加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保证门阀制度的大行于世,这次被连累的人自然很多。
  崔信一个个报出名字,有的是被斩首,有的是被流放岭南,张氏连声叹息,其中与这对夫妻关系最近的是坊州别驾,荥阳郑氏出身,其妻是崔信同枝的堂姐,其祖母是崔信的嫡亲姑奶奶。
  荥阳郑氏与清河崔氏是累代联姻的,如今的荥阳郡公郑善果的母亲就出自清河崔氏,其妻子也是清河崔氏出身,天策府大将郑仁泰的妻子还是清河崔氏出身。
  虽然丈夫、女婿都安然归来,但听到那么多熟悉的名字要么身死,要么流放,张氏也难免黯然……而朱氏、李善母子却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
  李善没有感觉一部分原因是有着他们罪有应得的观念,别说什么家人是被无辜连累的这种屁话,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另一部分原因大抵是与母亲朱氏一样一样的……这点人数,这样的后果,真的不算什么!
  能与那场大名鼎鼎,注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河阴之变相提并论吗?
  有这个打底,朱氏、李善母子真的没什么太多的感觉。
  好一会之后,朱氏轻声问:“齐王?”
  这是朱氏最关心的,就怕陛下心软……这次儿子力挽狂澜,但也将齐王得罪死了。
  “废为庶人。”李善很确定的说:“流放益州道,除却齐王妃之外,女眷没入掖幽庭。”
  李善在心里盘算,估摸着李元吉活不了多久了,就算李世民不下手,也得被吓死甚至气死……被封伦带了绿帽子的李世民肯定会迁怒啊,然后给李元吉也戴上一顶绿帽子。
  朱氏满意的点点头,问了几句凌敬、苏定方、李客师等人,又嘱咐道:“此番亲卫随你北上,均有功,当以重赏。”
  “是。”李善应了声,“孩儿都安排好了,其中齐三郎伤重,不过如今无性命之危,孩儿许诺收其长子为徒。”
  如齐三郎、周二郎、侯洪涛乃至苏定方这些人,虽然身上都有爵位,但实际上是没有封地的,只是每年从民部领取相应的俸禄而已,这也是他们选择依旧住在日月潭的原因。
  既然如此,李善也不会小气,庄子中的产业分红,基本上是每家都得以分润,这笔钱不是个小数字,特别是在皂块生意出现之后。
  与此同时,李善也注重收纳亲卫的子嗣,除了苑君璋那个李善都快忘记名字的次子之外,还有顶了个名头的江都郡公万宣道之外,李善许诺收亲卫之子为徒,如今除了齐三郎之外,还有范十一等三四人。
  “阿郎,娘子醒了。”
  外头有侍女来报,李善看看日头,也不废话,撸起袖子就去了前院,在崔信瞠目结舌的注视下,李善杀了只鸭子,杀了两条鱼。
  黄昏时分,看着女儿津津有味的喝着老鸭汤,吃着蒸鱼,崔信不得不承认,女婿对女儿……虽然不如自己,但也不错。
  此时此刻,长安城内,随着李渊回归皇城,太子面色颓废,以及人人瞩目的秦王李世民举家迁居金城坊天策府,坊间议论纷纷,但明面上却是风平浪静。
  很多人都知道,前些年东宫占尽上风的时候,曾经不止一两次试图将秦王赶出宫城,陛下也有此意,甚至都在禁苑内修建了一座宫殿……美其名曰二郎征战沙场疲惫,当在此歇脚。
  而如今秦王迁居出了宫城,却带着绝不一样的意图,一窍不通的人在猜测太子,半懂不懂的人在琢磨李渊,懂得人已经在考虑用什么方式去攀附天策府的某些人了。
  马车在裴府门口停下,一只枯瘦如鸡爪的老手探出,有仆役上前扶着,裴世矩颤颤巍巍的下了马车,视线扫了扫,轻轻叹了口气。
  总算走了。
  从七月十五日,李善遣派亲卫入长安,被告知可能事变的平阳公主当机立断,即刻节制北衙禁军,掌控皇城后,每一天,每一晚,每时每刻,都有十个士卒持刀为裴府守门。
  当时的平阳公主可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之后也不能断定东宫有没有参与,只是条件发射的第一时间出手掐住了裴世矩这个点。
  裴世矩也很是无奈,他想辩解也没办法辩解,谁让前几次自己都出手了呢?
  就算是去岁天台山一战,裴世矩脱离大队,但他扣住了那份授李善节制兵权来援的诏书……平阳公主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若不是李善及时赶到,可以说李渊、李世民死在仁寿宫,三分之一是因为梁洛仁的突袭,三分之一是因为齐王李元吉的蠢,剩下的三分之一就是因为裴世矩。
  现在,这十个士卒终于离开了,裴世矩心情略为轻松了点,但下一刻,有仆役低声道:“有尊客上门,久侯多时。”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局势
  都不用问,裴世矩也知道来的是什么人,甚至都能猜得到来的是谁,当他走入正屋的时候,不意外看到的是太子中允王珪与太子左卫率韦挺。
  “裴公。”
  “裴公节哀。”
  前一句是韦挺,后一句是王珪。
  所谓的节哀指的是被斩首的坊州刺史府录室参军事裴宣谦,因为裴寂、裴世矩两位,闻喜裴氏如今以西眷房为首,其他的几房一方面没有什么杰出者,另一方面也在隋末动乱中身亡,最典型的就是洗马房的裴仁基、裴行俨父子。
  这直接导致了大量西眷房子弟得以出仕,其中有杰出者,但大都只是占了个闻喜裴氏的名头而已,裴宣谦就是一个。
  因为是裴寂、裴世矩两位宰辅的侄儿,裴龙谦才得以出任录世参军事,这个职位在唐初在地方上是有着不小权柄的。
  但这四五年内,最早是裴宣俨被毒杀,之后裴宣机、裴龙虔在华亭被杀,现在裴宣谦被处死,换一句话说,闻喜裴氏西眷房如今除了裴寂、裴世矩两人撑门面之外,基本上没人了。
  噢噢,天策府那边倒是有个录事裴怀义,不过在天策府属官中属于资历最浅,功劳最少,品级最低的那种。
  裴世矩倒是不在于裴宣谦的死,只是略略提了几句就问起仁智宫事件的详情……虽然如今知道是齐王、杨文干谋逆,但具体情况和细节还是不太清楚。
  王珪缓缓叙述,一旁的韦挺时不时补充,裴世矩白眉微微颤动,偶尔开口问上几句。
  听完之后,裴世矩第一个问题是,“魏嗣王李怀仁那么巧,在翠微殿即将被攻破的时候赶到?”
  “是。”王珪点头道:“某随太子往仁智宫途中,曾经询问各县城官员,李怀仁率亲卫疾驰,过沮原桥后遇见宁州总管韦云起,加速援救仁智宫。”
  韦挺神色如常,心想因为裴宣机之死,怀仁算是把裴世矩得罪死了,“李怀仁是七月十三日遣派亲卫往仁智宫,途中在沮原桥遭齐王府护军宇文宝截杀,亲卫逃脱遁回,所以怀仁才猜测仁智宫有变,先请平阳公主坐镇长安,自率亲卫赶往仁智宫。”
  裴世矩瞄了眼对面两人的脸色,心想也难怪太子斗不过秦王,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数月前陛下启程往仁智宫的时候,太子许诺他日由自己来处置李怀仁,这件事……太子显然告知了王珪、韦挺,或许还有魏征。
  所以,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王珪、韦挺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但裴世矩非常肯定,李怀仁赶到仁智宫是他计划好的,绝非临时起意。
  怎么可能那么巧!
  当年顾集镇一战,李怀仁绝境逢生,去年天台山一战,李怀仁赶在梁军破阵前抵达,不可能每次运气都那么好。
  而且虽然韦挺、王珪说得隐晦,也不太清楚详情,但封伦之死,以及封伦当日从中书省内被押送往仁智宫,都证明了封伦肯定与齐王有勾结。
  裴世矩想到年初议事的时候,李善要调杨文干转陇州总管,而封伦坚拒……显然,这位魏嗣王是知道内情的,至少猜到了点什么。
  通过对仁智宫事件的了解,裴世矩迅速理清了李善的思路,无非就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关键时刻率战力强劲,多有大将的亲卫赶赴仁智宫救济。
  但有一点,裴世矩没有想通。
  封伦、齐王、杨文干不可能是随随便便捡个日子起兵谋逆的,从李渊出长安避暑到杨文干谋逆,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善是如何确定日期的呢?
  裴世矩是绝不会相信什么李善遣派亲卫被截杀,然后尽起亲卫这种鬼话的。
  是李善在齐王身边安插了人手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是李善自己的人手,而不会是秦王的手笔。
  裴世矩觉得有些头痛,头痛于现在的局势,陛下厌弃太子的态度已经不带任何掩饰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应该就在今年会废太子。
  裴世矩更头痛于那个青年的手笔,似乎对方有着无穷无尽自己看不清的底牌。
  “裴公?”王珪试探问。
  “太子如何?”裴世矩似乎要先确定太子的状态。
  “前些日子似有心灰意冷,但这几日亦有振奋。”韦挺低声道:“如今局势,唯有一搏。”
  管他是不是心灰意冷,老夫有办法让李建成拼死一搏……裴世矩心里嗤笑,嘴上却在说:“前隋太子杨勇之死,前车之鉴,唯有一搏。”
  韦挺目光闪烁不定,在场的三个人,一个是太原王氏,一个是京兆韦氏,一个是闻喜裴氏,都是海内闻名的世家门阀出身,哪里不知道其中的玄妙。
  正如三国时候赤壁之战之前,鲁肃劝说孙权,“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从魏晋时期至今长达数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世家子弟很少会在政治斗争中直接受到生命的威胁,即使是卷入这样的夺嫡之中。
  仁智宫事件的血流成河,其实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齐王、封伦、杨文干攻打仁智宫,而在于谋逆。
  对李渊这个皇帝的谋逆,使得李渊举起了屠刀。
  只要不将目标对准李渊这个皇帝,而只是对准秦王,那就没有脱离夺嫡这个圈子,那就扯不上谋逆。
  换一句话说,如果当日杨文干杀到了仁智宫,而李渊并不在……不管谁胜谁负,李渊事后的处置都不会如此残酷。
  所以,即使是失败了,如王珪、韦挺别说斩首了,说不定都不用流放岭南,顶多只是罢官而已。
  这个道理,三个人都清楚,李建成这个太子也很清楚……但他不能不博,如果不拼死一搏,历朝历代,有被废却能寿终正寝的前太子吗?
  前隋杨勇下场的例子还不够鲜明吗?
  裴世矩心里冷笑,拼死一搏,拼死一搏,你以为还是当年吗?
  当年陛下与太子亲密无间,如今却是相看生厌,陛下早就与秦王站在一条线上了,拼死一搏……对手不仅是秦王,更是陛下啊!
  若是事败,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不过裴世矩自己是无所谓的,有闻喜裴氏这个名头在,难道李渊、李世民还敢下令族诛吗?
  至于自己,已是风烛残年……
  片刻后,裴世矩轻言慢语的说:“其实尚未至绝境,陛下以齐王与杨文干勾结谋逆处置仁智宫事变,说明陛下不会立即易储。”
  王珪微微点头,这个他也看得清楚,“但陛下只怕心意难变。”
  “想让陛下转念,只怕无望。”裴世矩点头赞同,“但齐王被废为庶人,其他的皇子最大的也就八岁。”
  这话已经说得足够赤裸裸的了,只要杀了秦王,陛下只有一个成年的皇子……就算李渊再如何厌弃长子,也不得不让李建成继续坐在太子这个位置上,直到十年八年之后,再从成年皇子中挑选杰出者取而代之。
  但那么长时间,足够李建成做很多事了。
  更何况,李渊去年仁寿宫一战受伤,今年仁智宫被惊吓,如今已经六十有一了,能不能再活十年都很难说。
  这个策略最为简单,也最为有效,李建成、韦挺、王珪自然都想到了,但这也是最难的一条路。
  韦挺叹道:“昨日陛下抵皇城,秦王都等不及第二日,即刻带着全家老小迁居金城坊天策府暂住。”
  韦挺的意思是,人家防着呢,怎么杀李世民?
  “不急,不急。”裴世矩轻声道:“陛下短时间内不会易储,尚有时间。”
  “遣死士行刺?”韦挺目光闪烁,“北齐文襄帝故事,或可效仿。”
  北齐的奠基者高澄在即将篡位的时候,被奴仆行刺身死,这是距离唐朝最近的一次行刺事件……行刺者是南梁勇将兰钦之子兰京,在递送膳食的时候举刀刺杀高澄。
  类似的人手,李建成不是找不到,当然了,成功的几率也很低……不过,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死士行刺……”裴世矩捋须思索,其实这老头第一时间就排除了这个策略,他从来都没想过这种可能。
  就算李世民还住在承乾殿,与东宫距离不远,裴世矩也不愿意这么做,除非能彻彻底底的一网打尽,否则那就是后患无穷。
  之前魏征力劝太子抢先下手诛杀秦王,就是裴世矩在中间作梗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