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66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最近一段时日,苏定方基本上是没事做的,就连上衙视事都不太去……这种局面可能要维系到李世民登基之后,或者与突厥国战的时候。
  在历经了顾集镇大捷、雪夜下萧关、天台山一战,再到这次大败杨文干之后,李善亲卫的名气极为响亮,再加上又出了苏定方、张仲坚等名将,更添几分传奇色彩。
  仅仅靠云阳县的数百士卒,在李善、苏定方有准备的前提下,的确很难攻破日月潭。
  李善迟疑了下,试探问:“天节军?”
  “但天节军乃是罗艺的嫡系,外人很难探查。”范十一也有些为难,“罗艺陆续抽调人手往云阳县,或者在其他地方隐藏,实在很难查。”
  苏定方摇头道:“欲攻破日月潭,两千兵力也要耗费至少三日,罗艺不可能在云阳县或者京兆内隐藏两千士卒,这儿可不是坊州那等有深山峻岭之地。”
  “在陇州、岐州的路上安排斥候,一旦见有大军出动,立即回报。”
  李善点头赞同,而且他在心里想,如果罗艺真的举大军而来,首要目标也应该是长安,或者直接说是天策府,未必会听裴世矩的指派来攻打日月潭。
  “那就等着吧,等着突厥来,等着裴弘大出招。”李善叹了口气,“只盼此次能了结……”
  “阿郎?”范十一轻声道:“那边安置好了。”
  “嗯?”李善愣了下才反应过来说的是范丰,“在光宅坊还是永昌坊?”
  “光宅坊。”范十一解释道:“来往都是达官贵人,他只是寻了个下人小屋暂住。”
  “好。”李善颔首。
  长安一百零八坊的位置好坏都是以与皇城距离远近来判断的,光宅坊、永昌坊与东宫都是一墙之隔,范丰只是个下人身份,想在这两坊找个落脚点其实很难,李善后来也觉得不太可能,没想到范丰还是办到了。
  比起来,的确光宅坊要稍微好一点,因为它靠近丹凤门。
  丹凤门出去就是龙首原,也就是后来大明宫的所在地,如今自然还没有大明宫,因为李渊这一世没被送到湖上去吹风。
  如今的龙首原附近正是长林军的驻扎地,虽然李建成陆续裁撤,长林军的人数从三千余削减到只有一千多人了,而且战斗力很难说,但仍然被东宫重视……东宫异动,长林军不可能不动。
  李善在默默深思,苏定方没有多嘴去问,在仁智宫之变后,凌敬曾经私下感慨,怀仁后手,神仙难测。
  呃,这个评价,不算太夸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善这个穿越者的确堪比神仙。
  其实这也是李善从前世带来的习惯,多留一道后手,那就多一种选择,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扭转局势的重要环节。
  虽然当初是因为杨文干、封伦、齐王与杜淹招揽来范丰,说起来范丰的任务已经完美的完成,但李善希望他仍然能起到一些作用。
  “对了,明日二伯母可能会来……”苏定方难得的支支吾吾。
  明日是李善的母亲朱氏的寿诞。
  “二伯母?”李善有些懵,你哪里来的二伯母,你父亲不是家中独子吗?
  但下一刻李善反应过来了,是苏定方妻子的二伯母……噢噢,是李靖的妻子温氏啊!
  虽然这一世有所谓的虬髯客张仲坚,但却没有那位红拂女,风尘三侠的李药师的妻子温氏出自于太原温氏。
  难怪苏定方吞吞吐吐的,李靖与李善之间那是有着天子都难以开解的仇怨的。
  不过,李善深恨李靖是真的,但发展到现在的局势,相互之间也是有默契的。
  “此生不同席,但无关女眷。”李善笑着说:“这就是定方兄错了,难道小弟是那等小肚鸡肠之辈吗?”
  毕竟李乾佑的妻子崔氏、李客师的妻子长孙氏都要登门,都是陇西李氏丹阳房的,难道李善要拒之门外吗?
  又聊了会儿,苏定方下去巡视防务,他是个对军纪、细节非常关注的将领,而范十一却留了下来。
  “走过一遍了?”
  “嗯。”
  “好走吗?”
  “不好走。”范十一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几无道路可行,而且多有野兽。”
  李善沉默了下来,他不知道自己准备的后手够不够用,但还是希望能多一道,再多一道。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宾客盈门(上)
  九月初三。
  朱氏其实原本是没有办寿诞的打算的,她就没这个习惯,而且李善也不太想办……前世的他就没过过所谓的生日。
  而且如今朝中整顿兵马,备战突厥,这种氛围也不太适合,但崔十一娘建议还是小规模办一场,一方面毕竟现在身份不同了,如今的朱氏是魏嗣王太妃,论身份贵重,全天下也只有太子妃在品级上能压她一头,而秦王妃以及李渊后宫的妃子也不过只是平级而已。
  另一方面反正李善是不会领兵上阵的,以此来表明心迹……虽然有些多余,但也是别人挑不出理的。
  最早登门的是李客师的妻子长孙氏,其实她前一天下午就抵达日月潭了,毕竟她知道李家人手不足,没什么人操办,生怕出什么纰漏。
  但没想到,崔信和张氏至今还没回家呢,崔信好歹每天还要去长安城上衙,而张氏已经很久没进过长安城了。
  长孙氏带着长媳范氏、次媳崔氏来帮忙,再加上留在李家的张氏,还有隔壁苏定方的妻子李氏,以及凌敬的两个儿媳,布置的很周全。
  李善一大早就被指派到门口去迎客,女眷他是不用管的,主要是他自己的友人,以及一些与李家关系密切的晚辈。
  长孙氏在后院替朱氏描眉,笑着说:“好福相,也好福气。”
  还没穿上命妇正装的朱氏脸上带着笑容,左边的桌案上摆着的是装着九支金翠花钿,右边的衣架上挂着的是九章服。
  论身份地位,魏嗣王太妃朱氏母凭子贵,已然是天下第一等了,即使是太子妃在品级上要高一等,但在钿钗礼衣的服饰上也只是与朱氏平级。
  等长孙氏亲自画完眉,朱氏拉着她坐下,笑着谢道:“多亏你了。”
  虽然出身不凡,但朱氏对这些礼仪并不精通,儿子李善更是一窍不通,儿媳又怀孕,要不是长孙氏与张氏帮忙,还真挺麻烦的。
  “毕竟如今朝中备战突厥,所以登门的宾客不多,你只需坐着受礼就是。”长孙氏叮嘱道:“反正来的都是熟客,怀仁那边……只恭贺一次,剩下的都让怀仁去管就是。”
  “他也不管。”朱氏嘿然道:“已经请了王孝卿了。”
  王仁表没被扫地出门之前,一直打理家中庶务,对这些礼仪倒是挺清楚的。
  两个妇人叙话,时而低语几句,时而一起低笑,长孙氏心中很是感慨,从见到面前这个妇人至今,也不过就五六年光景。
  对于太妃的品级地位,长孙氏并没有多少羡慕,但这个当年被丈夫抛弃的妇人,因为名扬天下的独子而注定会名留青史,这让长孙氏颇为感慨。
  朱氏与儿子李善不同,交际并不广,很少参与女眷的聚会,当年在东山寺内还曾经与齐王妃发生过冲突,与其交往的妇人中,关系最好的就是长孙氏了。
  长孙氏知道这位好友的刚强,感慨好友坎坷的命运,也欣慰于如今的苦尽甘来,嘴里说这话,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知道儿子失陷山东时候,貌似刚强坚毅的朱氏眼角偶尔闪现的泪花。
  李善这些年一次次的迈过坎坷,攀上高峰,一次次的反败为胜,绝境逢生,似乎都能成为传奇,但也只有李客师、长孙氏与李楷从头到尾知晓他的不易,知晓他曾经面临如何的险境。
  “姑姑来了!”外间传来雀跃的女声。
  听出是自己二儿媳崔氏的声音,长孙氏笑着低低道:“都一男一女了,还似个未出嫁的小娘子。”
  “讨人喜欢的很。”朱氏却很喜欢崔氏,起身向外迎,进门的是一个中年妇人。
  “嫂嫂。”中年妇人先是与前面的长孙氏打了个招呼,然后向朱氏行礼,“拜见……”
  朱氏一把扶住中年妇人,正色道:“半载未见,便已生分至此了吗?”
  中年妇人摇头道:“此为阿郎。”
  这位妇人是李乾佑的妻子崔氏,出身博陵崔氏,是长孙氏二儿媳崔氏的嫡亲姑姑,因为长孙氏的关系也与朱氏多有往来。
  此番行礼致谢,其间缘由大家都是知道的,大崔氏的丈夫李乾佑官居原州长史,却是齐王府的属官,齐王被废后,属官包括太原元谋功臣之一的李思行都没能保命,李乾佑是其中唯一的一个没有被斩首被流放的。
  满朝都知道,李乾佑能躲过这一劫,是因为李怀仁在陛下面前为其求情。
  见大崔氏非要致谢,朱氏手上不送,使了个眼色,让小崔氏过来帮忙,将大崔氏扶了起来。
  这时候宾客已然盈门,女眷纷纷抵达,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有来头的,比如李靖的妻子温氏……李靖南下灭梁,抚平岭南,其妻一直居住在长安,与朱氏也是有来往的。
  还有温彦博的侄儿温邦的妻子郭氏,当年颉利可汗放归三万汉人,温邦就在其中,后来又与李善同守顾集镇,又是李善大婚时候的傧相,其原配是平民,亡于五原郡,温邦续娶的是同乡太原郭氏女。
  还有同为李善大婚时候傧相的张永的母亲长孙氏,赵慈皓的妻子长孙氏……在场的都有三个长孙氏了。
  此外窦诞的妻子襄阳公主也来了,还有如今官居扬州大都督府的应国公的妻子杨氏,后者还带来了个两三岁的女童。
  在场的宾客,李善未必认得全,但朱氏都是认识的,只有一个人她不认识,是一个神色平静,独自站在角落处的中年妇人。
  “为外子拜谢。”中年妇人拜倒行礼。
  襄阳公主附在朱氏耳边轻声道:“是原太子洗马魏玄成之妻,出身闻喜裴氏。”
  朱氏的眼中闪烁着令旁人难解的复杂视线,一旁的大长孙氏有些担忧,闻喜裴氏,是自己这位好友永远迈不过的那道坎。
  虽然朱氏自己也承认过,李德武狼心狗肺,即使没有闻喜裴氏,也会有太原王氏、河东薛氏……
  关键不在于闻喜裴氏,而在于李德武。
  但虽然嘴里这么说,但被抛弃的朱氏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释怀呢?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宾客盈门(下)
  小院内一时安静了下来,其实这一次登门的女眷,不管是刻意的还是巧合,基本上都是秦王一脉。
  其中的核心人物是李客师的妻子大长孙氏,即使的襄阳公主的丈夫窦诞原本摇摆不定,但在亲身经历过天台山、仁智宫两场变故后,也已经毫不犹豫的靠向了李世民。
  而魏征,虽然被流放岭南,却是板上钉钉的东宫太子的心腹。
  大长孙氏有些担心,但下一刻,朱氏疾步上前,用力将裴氏扶起,另一只手拉住了恰巧在边上的李乾佑的妻子大崔氏。
  李乾佑与魏征一样,他们的结局都是李善在陛下立求的结果。
  只是,不同的地方在于,李乾佑逃过一劫,而魏征却是被流放岭南……杨文干谋逆案中,东宫其实受损不重,罗艺被驱赶出京,李客师被罢职,冯立远调灵州军,但如魏征一样被流放的却仅此一人。
  但谁都不傻,大家都知道李善是为了魏征好,为了魏征不被牵扯进接下来已经到了尾声的夺嫡之变……一旦秦王上位,以其心胸,肯定是要将东宫旧人魏征召回朝中的。
  更何况,李善还遣派亲卫护佑魏征……李善的心思,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李建成也没什么话说。
  短暂的平静后,朱氏昂首道:“吾儿生于岭南,飘零关中,得李德谋、王孝卿、李昭德不弃,与魏玄成、张稚圭为友,此为吾儿之幸。”
  “当年顾集镇城头,吾儿曾言,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命可轻抛,义不能绝!”
  朱氏带着铿锵语气的话说完后,院内陷入短暂的寂静,片刻后,襄阳公主轻声赞道:“朱娘子有三妹之像。”
  不少人都点头赞同,如此刚烈,的确有平阳公主之风。
  大长孙氏笑着说:“只可惜不能姐妹相称。”
  好几个女眷忍不住噗嗤笑出声了,李善与平阳公主姐弟相称,朱氏可比平阳公主要高一辈的。
  李靖的妻子温氏叹道:“无怪乎魏嗣王殿下以怀仁举义而闻名。”
  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教出这样的儿子啊……如果让李善看到这一幕,应该会有很熟悉的感触,肯定会联想起刚刚穿越来时候,母亲做主留给张文瓘妻子李氏的那五十贯铜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6/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