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应该已然过了雀鼠谷,突厥必然汇集兵力,不会固守寿阳。”
“是。”刘黑儿应了声,心想阿郎嘴上说只是去河东兜一圈,但也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接下来的是相关的兵力具体调配,从战力上来说,最具规模同时也建制最为齐全的是从河东回援的兵力与延州骑兵。
资历颇深的将领中,秦琼、苏定方都不善言辞,而右军的尉迟恭大大咧咧的将精锐骑兵都划到麾下,左军的刘黑儿毕竟资历浅了些,但同为左军的段志玄不肯了,跳出来与尉迟恭放对,两人嚷嚷的声音都传到衙外了。
李善、李世民没去管这些,大体上骑兵的战力差距不大,这些人主要争抢的还是延州那六千骑兵……嗯,就是跟着李靖在灵州大败突厥,然后翻山越岭南下京兆的那一批。
谁都心里有数,骑兵建制齐备与临时拼凑,在战力上还是有不小区别的,从河东回援的兵力理应留为中军。
剩下的就是两批骑兵,一批是延州道骑兵,一批是之前随李善抵御胡骑的骑兵,主要是以京兆、陇州、岐州的府兵为主,同时也要加上宁州、原州的部分补充,而且段志玄、侯洪涛也带回来了千余灵州军。
两批骑兵的兵力都在六千左右,而李善定下的左右两军的兵力正巧是六千……显然李善不是随口说的。
尉迟恭口口声声说他自己至今还是延州道行军副总管……呃,的确如此,他大半个月前临时南下拱卫长安,身上这个职务还没有撤销。
而段志玄阴阳怪气的点出,延州的骑兵大都参与泾州、原州、灵州诸战,是自己正儿八经的旧部,更别说延州的骑兵……战马都是灵州这边送过去的。
李世民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还有兴致点评道:“尉迟恭跋扈了些,苏定方、秦琼也太老实了,刘黑儿……”
一旁的马周瞄了眼刘黑儿,这货坐在那儿也不开口,只沉默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马周忍不住瞄了眼李善,魏嗣王一脉这些年冒出了不少的将领,诸战均有功勋,光是封爵的就多达近十人,其中还有一个国公,一个郡公。
苏定方如今出任河东道行军副元帅,张仲坚虽然是灵州道行军副总管,但却独掌灵州军,曲鸿、侯洪涛、贺娄兴舒等人也已经在十二卫中地位不低。
所以,马周觉得李善选择以刘黑儿领左路军颇为不妥,如果没有意外,这一战将是李善的最后一战,有必要在这时候推出刘黑儿吗?
似乎是看穿了马周的想法,李善适时的开口道:“阿黑其人,勇猛善战,进退有度,最关键的是,此人听话。”
李世民眉头微蹙,隐隐猜到了李善的想法……他曾经从尉迟恭那边得知,玄武门之变当夜,若事难成,李善是有东逃从潼关南下的企图的。
这说明李善对广陵郡公张仲坚并不是十分的放心……或者说若是太子谋逆得手,李善觉得张仲坚很可能会接受李建成的怀柔和招揽。
看着下面乱哄哄的一片,温大雅眉头紧蹙,提醒道:“诸将争夺,还请太子殿下定夺。”
李世民摇摇头,笑着说:“此战怀仁为主帅。”
温大雅瞄了眼李善,他是玄武门之变次日李渊使信使召其入京的,刚刚赶到长安,之前未曾见过李善。
不过温大雅知道这个人,而且知道二弟温彦博与其先后三次合作,而且三弟之子温邦还是李善当日大婚的傧相。
“不急,让他们争去,明日一早才启程呢。”李善对此很是无所谓,而且左右两军的领军者,一个是阿黑,一个尉迟恭,自己有必要亲自掺和进去吗?
韩良对此也很是无所谓,倒是有些担心战事的变化,小声说:“不知新平战事如何……”
哎,恰巧这时候外间有战报送到了……虽然入夜了,城门关闭,但因为战事就在京兆附近,所以信使不能进来,但战报还是能传送过来的。
李世民打开看了几眼,然后瞄了眼李善。
李善眨眨眼,伸手接过看了看,忍不住笑了。
黄昏时分,在新平县南侧,突厥与唐军鏖战良久,后突然调头,从东侧突出重围……李靖手里没有骑兵,实在追不上。
突厥杀回京兆后,从淳化县南渡过泾河,经永寿县入岐州,连夜遁逃而去。
哎,在调回那么多将领和几乎所有骑兵后,李善断定李靖不会就此罢手……但无奈堵不住啊,这就不能怪我了。
李善提着的心一下子放回肚子里了,他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李靖非要擒杀都布可汗,那自己在河东就必须闹出动静了,否则被突利可汗统一的突厥很可能会再次壮大起来。
现在不用发愁了,都布可汗一逃,李善真的只需要去河东打个转,解了并州之围,然后适时的逼迫突利可汗尽快撤军,尽量保住刘世让、李世绩就可以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启程
就在尚书省找了个地方稍微眯了下眼,天还没亮就被催着起来了,李善站在朱雀门边,揉着双眼看着西南方向,那儿不远处就是延寿坊。
如许多的将士不能回家看一眼就要奔赴河东,李善又有什么样的理由非要回家去看看呢,虽然妻子怀孕在身。
李善心中有颇多的歉意,十一娘怀孕后的这些月里,先是担忧仁智宫,平叛之后又开始担心夺嫡,在落幕之后李善又不得不承担起率军抵御胡骑的战事,如今李善又要奔赴河东。
李善突然想起前世在妇产科看到过,即将临盆的孕妇……丈夫匆匆忙忙的赶回来,七八个月陪着妻子的时间没超过半个月,被一旁的四个老人骂的狗血淋头。
自己应该来得及赶回来。
李善曾经问过,如果不告诉你这些,或许更好一些……而崔十一娘在思索之后如此说,虽担心受怕,但更喜欢郎君坦诚。
“阿郎。”
李善转头看见刘黑儿,身后跟着的是段志玄、侯洪涛、曲四郎等人,昨晚的相争,最终段志玄、侯洪涛力扛尉迟恭……后者的人缘真不怎么样,麾下的胡演、常何、马三宝也帮不上忙,最终延州骑兵落到了刘黑儿手中。
刘黑儿领左军是第一批启程的,也是这场战事的先锋,如今天还没亮就要出城赶往栎阳、新丰两地点兵。
“西河郡公已经提点过了吧?”
“是。”刘黑儿应了声,“点兵启程后,先至渭南领取粮草,再行北上去龙门,军械已然补足。”
李善点点头,低声道:“你叔父被囚,族人多在凉州一带,夷男先行北返,会放归。”
顿了顿,李善补充道:“放心吧,陛下已然宽赦。”
“多谢阿郎。”刘黑儿行了一礼。
大半个月前,在突厥持续的猛攻中,稽胡首领刘女匿成不得已选择了投降,不过刘黑儿的弟弟刘宝依旧领近三千稽胡骑兵在鸣沙大营。
放在后世,这叫首鼠两端,但放在这个时代,是情理之中……事实上,尔朱焕为太子心腹,李善也勉强能算是首鼠两端,但李渊、李世民都不以为意。
这叫正常操作。
“此战之后,无论突厥能否一统,大唐必将蒸蒸日上,至少百年内无人可望其项背。”李善加重语气道:“稽胡定居灵州、会州,族人可安。”
刘黑儿简单的应了声,领着一众将领翻身上马,李善遥遥望着,身边响起了马周的声音。
“有秦叔宝、程咬金、刘弘基、钱九陇、段志玄诸多将领,以刘黑儿领兵,真的合适吗?”
“合适。”李善用确凿的口吻如此回答。
马周有些难以理解,那么多将领都比刘黑儿资历要深,即使是以军略论,刘黑儿也算不上独树一帜,昨晚至少能挑出四五人与其并肩。
但李善还是坚持用刘黑儿,而且还将曲鸿、侯洪涛、段志玄、张宝相这些自己的旧部放在其麾下,以确保刘黑儿能如臂所使。
李善没有解释什么,昨日他敏锐的从李世民的言语中发现了一些端倪,这位可能在明年,最迟后年就要登上帝王的太子殿下保持着与史书一致的面孔。
英武、强硬、气吞山河以及对着战功、领土的极度渴望。
李善曾经猜测过,历史上的唐太宗竭尽全力打造出了一个贞观盛世,驱使那么多的将领打下了那么多的领土,留下的遗泽让唐高宗的兵锋远达西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污点,这迫使李世民有着向李渊,向世人,向后人证明自己的渴望。
但现在看来,李善的猜测未必正确,至少不是全部的答案。
前日大战中被生擒的阿史那·思摩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李渊甚至有意授其爵位。
即使是另一位被生擒的突厥大将执失思力也没有被斩杀,要知道就是此人在漠北悍然突袭,斩杀唐使黄门侍郎崔民干,迫铁勒举兵南下。
李善很快判断出,李世民还是有意他日以胡将统兵,征伐草原漠北乃至西域。
平心而论,无可厚非,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这些胡人将领重返草原,会比寻常的唐将更加卖力……历史上,唐朝覆灭DTZ后,攻伐草原部落,抵御吐蕃入侵,都有胡人将领。
而且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唐朝将领,也多有胡人血脉,比如大将尉迟恭、屈突通都是胡人,史大奈更是姓阿史那,甚至李善本人都带着胡人血脉。
后世明末,多少明朝将领降了后金,上阵后一反之前的不敢战,个个都勇猛。
无非是因为没有了退路罢了。
所以,李善才会将刘黑儿推出来,李世民对此也很是满意。
天亮之后,尉迟恭率第二批将领启程,在咸阳、泾阳、云阳等地点兵启程。
两仪殿外,李善正在与李世民商议细节,后者很是好奇李善的思维模式……李善习惯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出预备方案,非常细致。
用韩良的评价来说,李善很有武侯之风……诸葛亮领军风格就是这样,因为在关键时刻,诸葛亮很难亲自领兵上阵,以个人的勇武和号召力来力挽狂澜,所以往往布置多道后手。
李世民笑着说:“此战不难,道玄、道宗守御并州,突厥难破城,唯独朔州刘世让、李世绩令人忧心,怀仁此战当急缓兼用。”
李善应了声,他与李世绩没什么交情,但刘世让却是他的嫡系,自然不希望看到突厥北返时候顺手攻破马邑。
“记得父亲提点,此战,怀仁不可亲临战阵。”李世民看了眼李善身边的尔朱焕、王君昊、韩良等人。
李善忍不住笑了,“昨晚还听说……当年柏壁一战,太子殿下亲自查探军情,与一名亲卫山丘入眠,若非蛇虫惊扰……”
李世民笑骂了声,领头往外走去,当年若不是一条蛇惊扰了那个亲卫,然后叫醒了呼呼大睡的李世民……当时宋金刚麾下数百士卒已经开始围困山丘了。
半个时辰后,长安通化门外,李善看了眼李世民以及后面的凌敬、房玄龄,还有崔信等人,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启程(续)
离开长安的时候,李善忍不住转头看了眼日月潭的方向,记得当年自己刚刚穿越来不久,站在东山上,与朱玮一同远远眺望犹如黑龙一般的大军东去,那次是李世民率军征伐刘黑闼。
那是李善第一次亲眼目睹冷兵器时代的大军,雄壮的军威让他一度噤声,但没想到,数年内,历经如许多战事,自己能走到这一步。
这一次,我是主将。
抵达灞桥时候,李善更是颇为感慨,自己每一次出入灞桥,身份、地位、分量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等自己通过灞桥回到长安的时候,自己也差不多到了收手的时候……李善不觉得后面的贞观盛世,自己还有什么插手的余地,用平阳公主的话来说就是,你总不能将所有的功勋都抢光。
李善记得自己刚刚穿越来,确定了时代之后所想的,终究要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后世的史书会如何描绘唐初魏嗣王李怀仁呢?
过了灞桥,不远处就是新丰,原本驻扎的是延州骑兵,刘黑儿已经点齐人马奔赴龙门了。
尉迟恭稍微麻烦一些,他需要汇集各地兵力,所以会迟一些……这也是尉迟恭最终没能争赢刘黑儿的主要原因。
而中军是以回援京兆的兵力为主,无需点兵,驻扎在云阳、富平的骑兵陆续启程,当日黄昏时分就汇集于华洲。
具体的兵力调配由苏定方、秦琼部署,李善并不去管,他径直率亲卫、幕僚抵达了大荔,此为渭北,也是大名鼎鼎的永丰仓所在地,中军于此就食取粮。
于志宁、温彦博已经随尉迟恭赶往风陵渡口,他们会随钱九陇步卒北上,只有韩良、温大雅、马周留在中军。
盯着司农寺官员与民部吏员分发粮草,大致的处置完,韩良窥见李善神色不畅,眉头紧锁,犹豫了下问道:“敢问魏嗣王蹙眉为何?”
“仲良公称一声怀仁便是。”李善谦虚了句,低声道:“自武德四年起,关中粮价居高不下,陛下曾一度下禁酒诏,数年间战事频频,抽调京兆以及附近府兵出征……”
顿了顿,李善加重语气道:“前些日子于武功,听县中老人提及,明后岁或有旱灾,永丰仓如今已不堪补京兆。”
这个李善记得还算清楚,应该是贞观二年,关内大旱,而且还有极为严重的蝗灾……李善记得是因为李世民这货玩的很花,在禁苑抓了只蝗虫亲口吃了。
不过李善倒是不担心自己……东山寺秘仓内,粮食足以够日月潭庄人所用了。
将这件事说出来,一方面是想提个醒,另一方面……李善刚才皱着眉头是在想着临行时候崔信带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