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如今这些人,也不复当年青葱模样,好在前途大好,都进了太子府。追思过往,当然忘不了徐阁老的恩情。
  如今座师病重,弟子哪有不上门探望的道理?
  而坐下来没几句,自然又说起三边总制官之事。
  徐溥老了,七十多岁的年纪,满头的白发,眼袋浮肿的厉害,转个脑袋都叫人替他觉得费劲,而且现在生着病,说不得还得咳嗽一番。
  在明朝,内阁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和大臣的润滑剂。
  内阁统率百官,同时也要反映臣子的意见。
  如果一味的讨好皇上,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就是媚上,万一皇帝干的事儿不那么道德,那么内阁通常会被舆论架起来,被逼着上书力奏,
  不然其他大臣就给你扣帽子,说你逢迎圣意,误国误民!
  于是乎,臣子们在规劝皇帝不顺之后,内阁都会感受到压力。
  徐溥当了这么多年的阁臣,这么点儿道理他还不懂吗?
  但他已经这个岁数了,朝局波澜再起,他是有心无力了。弘治十年初的时候便已经向皇帝递交辞呈,只不过皇帝温言挽留,没舍得他离开。
  说实话,原本以为东宫出阁讲学,就是他最后的事了。李广……实在是没有料到。
  徐老爷子的话很是沙哑,气声也很重,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实际上是视力下降了太多,“你们两位,都在东宫任职。太子于此事,是如何表态的?”
  王鏊算是这里对皇太子最了解的人。
  他说道:“殿下不涉朝政,似乎不应该有什么表态?”
  徐阁老一点儿表情也没有。
  “倒李广时,殿下也是尽了大力的。应当……是和我们同道吧?”王华此时任右谕德,成华十七年的状元。
  他也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很有潜力的中青年官员。
  听他们两位这样讲,应该就是还没考虑过东宫的意思。
  徐阁老不露悲喜,但已知道他们二位都没抓住关键。
  “三边总制官,陛下圣心已定。可李广一死,无人应援,心中难免想起被迫杀李广时的委屈不解。陛下虽然仁厚,可不代表陛下什么都忍。”徐溥仰面说话,语速慢,但一字不停。
  “君王的委屈谁能解?”
  王华这么一问,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他自己也瞬间明悟,
  难怪首辅大人先问了东宫。
  王华一拍手,“若能说动东宫,此事尚可为。”
  “我去吧。”王鏊想了想,他和皇太子算是最熟的。
  皇太子也认可他的话,每次谈到最后,太子都说‘先生一说我才明白’,可以说相谈甚欢。
  徐溥摇了摇头,“你们都不要去。我问东宫,并非是要你们去劝说东宫。”
  呀?
  这样一来,两人又都有些不解。
  “那是何意?”
  “因为东宫重要我才问。”徐阁老之前的话因为无力都有些虚浮,但说到这里忽然开始加重,“东宫极有主见,他若与我等心意相通,自然会在适当时候相助。若不通,劝说亦无用。”
  他只怕太子不愿意顾全这个‘大局’。而这个大局就是在李广已倒的局面下,为了稳定,不要启用王越,否则必是风雨交加之势。
  “此外,陛下心中患上的是委屈病,委屈怕不理解,更怕亲近之人不理解。如今陛下本就对朝臣心存怨怼,这时候还要去说动东宫,若是陛下得知,作何感想?”
  两人一听,不禁暗暗赞叹。
  徐阁老虽然身体年迈,但毕竟是多年的内阁首揆,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洞若观火。
  照这么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能干。在这个时候劝‘反’了太子,那更是叫皇帝生气了。
  “此事,说大很大,说小很小。一切全数系于太子之身。但,朝局如此,实在不是我大明朝的福分。”
  王鏊和王华又不理解了。
  “恩师……究竟忧虑什么?”
  弟子是有几分亲近之情的,徐阁老也愿意讲:“边关战火不断,朝廷却限于局势不能派遣名将。这是福吗?此事逼得太紧,逼得陛下派了另外的人,一旦打了败仗,你我之辈,上无颜面对陛下,下无力安抚百姓,咳咳……”
  老头儿躺在床上,向书案那边伸了伸手,
  府中下人立马知道了意思,去那边将一封奏疏拿了过来。
  “老爷……”府中的管家把奏疏拿来,
  但徐溥挥挥手示意他给边上的两人。
  这奏疏,写着辞呈。
  “这是?”
  “风雨飘摇之际,我却已老弱不堪。国事虽有起色,但仍显艰难。这辞呈……你们若想加点什么,就加进去吧。”
  王鏊和王华忽然明白,徐阁老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大概是他最后办的事了,他会向皇帝进言,然后辞掉一身的官职。用自己最后的能量点亮后来人之路。
  可他们都是一时君子,不忍让徐阁老最后做这样的事,纷纷拒绝,
  王华更是感动涕零:“恩师为国赤诚之心,学生能够理解,不过恕学生,不能答应恩师的要求。”
  徐阁老沙哑的声音又响起,
  “以我年迈之身,尚能为国效力,这是福非祸。但你们记住,此事万不可牵涉东宫,否则事不可为。”
  ……
  ……
  大名府,浚县。
  这里是王越的老家。
  王越这个人,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官瘾大的很,照理说那么大岁数了,何必呢?但他在弘治元年开始,就一直上疏喊冤。
  弘治七年,皇帝让他以左都御史的职衔致仕,而他还是不甘心,又暗中通过李广开始活动。
  到弘治九年有了点效果,皇帝召他执掌督察员,但因为言官的激烈反对,皇帝收回了成命。再次折戟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
  这第二个特点,就是帅。
  史书记载他相貌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身形挺拔,气质形象俱佳!
  你想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考中进士,这是能文;能当成名将,这是能武。人还长得特帅,这是个什么基因?
  这样的基因,还能生,哪怕有不肖子孙,也总能碰着个好的。
  便是他四子的女儿王芷,从小就是一颗玲珑剔透之心,不仅聪明,更有沉鱼落雁之貌。据说从小喜穿白衣,永远都是素面朝天,如不沾世俗之气的隔世之人。
  走了王越端坐的院落,就能看到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令人移不开目光。
  王越毕竟老迈,京里突然传来这样一个消息,直打击的他目光呆滞,嘴唇直颤。
  他这个小孙女儿到了他的跟前则哗啦啦的跪拜下来,
  “孙女求爷爷收拢东山再起的念头。”
  “如今……我有没有这个念头都没什么区别了。”
  “爷爷,这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保命。李广既死,朝中必定有人参奏爷爷。这个时候屠滽还来信与您相商重回朝堂的计谋,这分明是要害您。”
  王老爷子眼神有异,但却没说话,看来他也不是没想到。只不过人在局中,他自己也很想要入朝为官,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不满,至少人家还在帮他。
  “爷爷这个时候,只有居家称病,不见外客,或可有一线生机。”
  装了病,朝廷就不会再想到他。毕竟他是当的将军,身体不好的将军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老爷,京城来的信。”
  王越的背后,府里的管家忽然出现。
  “拿来。”他躺在椅子上伸手,
  这信绸缎包装,看着贵气,信封上歪歪扭扭几个很丑的大字:王越将军亲启。
  光是这几个字,就足够让老人家惊奇了,
  这是哪里的名师,培养出这么个书法天才。
  但一看内容他忽然直坐了起来!


第五十一章 谁是大局?
  “东宫属意将军起复,请将军不要心灰意冷,称病避官。否则朝堂论理,如何推举有病之将?边关重地,怎可托于危重之帅?将军只需养精蓄锐,坐待吉时,勿听勿信,勿急勿躁。另,大明边患日盛,本宫决意励精图治,整兵备战,重现大明太祖、太宗万国来朝之象!唯请公在野之时详述边关之险要,战阵之妙法,撰写成书,整理成册,以供后人瞻仰……”
  “老何,送信的人呢?”王越忽然起身往外追去。
  结果管家说道:“老爷,人已经走了。”
  一听这话,王老爷子急得都跳脚,“哎呀,你怎么能让他走了?!”
  王芷不知是谁能让自己的爷爷有这般反应,也急忙爬起来去寻了那封信一探究竟,“爷爷,怎么了?”
  王越对孙女儿也不藏私,“你瞧,竟然是东宫来的信。”
  “东宫?”王芷大约也想不到东宫怎么忽然扯了进来,但看内容已震惊不已:那位殿下,竟已猜到了她的对策?
  但内容她大概是不喜欢的,抿了抿嘴唇,就算东宫聪慧,但这是要让他的爷爷去冒险。
  却说王越老将军,压根不是沉静如水的性子,这封信接在手里,勾得是他多年的夙愿,所以一时间是坐坐不得,站站不得。
  “芷儿,你说这真的是东宫来信?”
  不说旁的,王老将军觉得这字体就够搞人的了。
  王芷那张嫩滑的脸似能挤出水来,便是蹙眉凝思,也是不减一分艳丽。
  “屠尚书的信,交代了李广之死的过程。若不是太子,陛下如何能决意杀掉李广?”
  王越叹气,“关键还有周太皇太后。也不知那个老糊涂如何惹得周太皇太后对他不满的。”
  宫里的事情隐秘,这些缘由他们就无从知晓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