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而刘健听到的,还是太子殿下最初提的那句话:我只要盯上一个事情,就一定要有一个结果。
  现在齐宽案后续的分田之事也被太子盯上了。
  所有和此事相关的人……有的会得到机会,因为他们的能力会展现,有的会得到因此而丧命。
  太子的关注,能够有效降低这个过程中的弄虚作假。
  因为有锦衣卫也在摸排情况,万一对不上,韩文怎么和太子交代?
  当然,如何不被下属糊弄,这是韩文的事,朱厚照不管。
  反正今天回去之后就加班吧。
  这就叫换人如换刀,不同人领导,肯定是不一样的。古代的中国,很多灾难其实是人祸,换上个靠谱的人做点靠谱的事,有个几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件事,”朱厚照忽然想起来了,其实也很重要,他又点到礼部尚书傅瀚这边,“弘治十二年科举之事,礼部要相应的准备好,释奠先师也由傅尚书负责。”
  所谓释奠先师就是祭拜一下孔子,这是应有的礼节,流程性的东西没什么花头。
  “臣,谨遵殿下旨意。”礼部在朱厚照这边似乎存在感不高,傅瀚也没说几句话。
  “李东阳、戴珊。”
  “臣在。”
  “会试的题目定了没有?”
  两人相互望了望,“算日子,三月辛酉为会试之期,距今尚有一月时间。因而会试之题还未定。”
  “嗯。本宫知道,会试第三场考时务策论。”朱厚照想在这个上面动脑筋个,“本宫可否出一道题?”
  “这……”
  礼部尚书傅瀚本想说不可,但他又想都刘健昨天的话。
  倒是屠滽先拍马屁,“会试之题由主考官定,主考官又是由陛下定,如今陛下静养,殿下监国,出一道会试题,不违礼制,有何不可?”
  “好。”朱厚照也不想给其他人辩驳的机会了,赶紧认了下来,“那本宫就来出一道策论题。李东阳、戴珊,你们二位留下,其他人便各自忙去吧。”
  “是!”
  出题的这个机会还是很重要的。
  某种程度上反应的是朝廷的施政风向。
  他仔细想了想,“两位先生,依本宫的意思,不如就论一论法的变与不变吧。”
  所谓法,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法。从朱厚照的角度来说,国家有些东西他是要变的。但是大的道德环境一般是不要变的,像王安石变法很多时候就是反面例子。
  这样的话,他就有必要去晃一晃这个固有观念。
  李东阳听太子之言,随即要来纸笔,他心中已有念头,念头一起便落笔为字:
  【王者与民信守者,法耳。古今宜有一定之法。而孟轲、荀卿,皆大儒也。一谓法先王,一谓法后王,何相左欤?我国家之法,鸿纤具备,于古鲜俪矣。然亦有在前代则为敝法,在熙朝则为善制者,岂行之固有道欤?虽然至于今且敝矣,宜有更张否欤?或者谓患不综核耳……夫欲综核则情伪有不可穷;更张则善制有不必变。诚不知所宜从也。】
  “殿下,这样可否?”
  朱厚照一看,字体漂亮又契合他的意思,心中对李东阳的印象改观了一点点,“是!就这么出!”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变化从这里开始
  几位尚书从东宫出来后心思各异。
  似韩文这样有些道德水准的,对于太子今日提的要求倒有几分振奋之感,他话也不愿多说,冲着各位同僚行礼告别:“户部为天下钱粮之所在,在下这就回部里署理部务了。”
  刘健也有任务,“好。等王威宁抵京,贯道你再来内阁。整军之事,我们几人怎么也要给殿下一个交代。”
  “是,理当如此。”
  屠滽眼珠子转转,他原先心情是很高兴、放松的。
  毕竟早前在王越是否任三边总制官一事上,他就和太子靠近。后来左顺门之变里也没有他。按道理来说太子殿下也该认他为自己人了。
  没想到这往后吏部的事情怕是少不了。
  太子殿下两次提到京察,虽说都是‘举例子’提到的,但只有笨人才会觉得仅仅是举例子。
  也不想想领导为什么举例子老是举到这事儿?肯定是这一块要被关注了。
  且太子殿下的决心已经表了:只要被我关注,我就把你盯死。
  万一里面闹出什么丑事,他这个吏部尚书少得了一顿骂?
  最好的办法,就是叫殿下不要关注这里边儿的事。
  “我也回部里了!”
  屠滽行色匆匆,首先他自己要把京察那一块的事情搞清楚再说。
  他之后,工部尚书曾鉴,礼部尚书傅瀚也全都迈过宫门回各自的衙门。
  看的刘健和谢迁心里一阵舒坦。
  “看来大家的苦日子要来了。”谢迁大嘴巴,说起来还挺欢乐。
  “历朝历代最怕奸臣庸主,于乔,机遇难得,这个时候就不要说苦了。”
  谢迁心想,忘了忘了,李东阳不在,他不能跟这个耿直首揆开玩笑,“刘阁老说的是,我这也就是说点趣言,作不得真。”
  “你还兼着刑部的职责呢。还不赶紧回去瞧瞧刑部有什么要紧之事?”
  “是了是了,我这就告辞。”
  这个时候旁得不怕,最怕出什么纰漏。
  人家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太子这虽不是新官,但总归是监国刚刚开始,可不要触这个霉头啊。
  那可是个杀过人的主。
  说起来,张鹤龄和张延龄要惨了。
  ……
  ……
  三日后,
  一路奔波的王越终于进京,陪同他的还有当日他推荐给太子的广宁卫指挥同知杨尚义,当然现在已经是甘肃卫的指挥同知了。
  王越比之一年前要虚弱了不少,不能骑马了,只能坐马车,以往头上还有些黑发,这一年操劳过去,已然全白了。
  他这边一入城,张天瑞就赶紧从书院里把胡觅和谈允贤两位大夫都给带上,另外还有太医院的太医。
  这是东宫的旨意:王越入京后,先诊治,后入宫。
  这是太子要展现的一种态度,为国立功的大将军就是要待遇好。
  同时也是一个‘药方’,因为王越有些虚荣,他就吃这一套,有这个旨意,他心里舒坦。他舒坦了,就能多活几个月。兵部尚书就能多当几个月。
  所以张天瑞害怕王越的车马直接就奔着宫门去,干脆就在半道上拦住。
  他把来意一说,王越果然受用,在场还有杨尚义一众武官呢,这面子可是足了,“臣谢殿下厚恩!”
  “这两位,是医学宫的大夫,胡大夫和谈大夫。还有边上,是太医院的李太医,也是殿下派来为将军诊治的。”
  其他人倒没什么。
  谈允贤款款行礼,叫人一看,却是个女性。
  “这……”
  张天瑞知道王越的意思。
  谈允贤则面无表情,目视前方,什么也不说,她自己也要习惯了。
  “将军稍安勿躁。等两位大夫给将军问了诊,下官就和您介绍一下书院,自弘治十一年春将军为国远征,这一年来京城可也有不少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这书院。”
  书院的牌子么,白底黑字,写的是不错,但朝中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不在少数。
  王越看不出有何玄妙,自然也就不知这变又是变在何处。
  “那就有劳张谕德,也有劳各位大夫。”
  李太医、胡觅和谈允贤微微颔首。
  他们这些大夫平日里也很忙,但王越是七十多仍然上战场的人,即便他声名有些问题,但心中一份敬意也少不了的。
  到了书院内堂,杨尚义扶着王越坐下,
  李太医、胡觅和谈允贤分别诊断,又一起商议,王越有些咳嗽,大概是西北的风沙太大,肺不太好。
  “……胡大夫,谈大夫,那咱们就这样开?”
  “自然是听李太医的。”
  张天瑞一直保持安静,等到诊治结束后,他才开始说:“书院是殿下极力要求所建。最初是觉得百姓生了病后求治无门,因而想着将穷苦人家的孩子召集起来,教其医理,授其医术。为此,下官找来了胡大夫,后来胡大夫要收一个女徒弟,这有违礼制。我便去找了殿下。”
  “殿下说,女徒弟就让女师傅教,男女分开,自然无碍。因而又找来了谈允贤谈大夫,谈大夫出身医学世家,又是书香门第,自小便跟着祖父、父亲行医,只不过是女子,身份不便,其实行医之时颇为苦恼。我们找到她的时候,说明来意,谈大夫大为欣喜,接着就来到了京师。眼下,书院已经寻了地方,要在京师开办女子医馆。往后京中各位贵人家中女眷,也可以方便许多了。”
  胡觅在旁边听得瞪眼睛。
  他这个倔驴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张院长,殿下的本意是要为百姓求得一条活路。”
  张天瑞有些尴尬,我当然知道,这不是对着王越说得么?!
  好在谈允贤是个知性贤良的女性,“大夫眼中,只有病人,不论百姓或是贵人,只要生了病,都只是病人。”
  王越也是大气的性格,看他们这样拌嘴也哈哈大笑,“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殿下真乃奇人也。”
  “不止如此。”张天瑞还有一个目的,“几月前,殿下在书院之中增设军学院。将军,您的《西北战事志》就是重要的教材之一啊,下官这都盼了您好久了。”
  这话一出,杨尚义和身后的几位武人惊了,
  “原来军学院就是这里?”
  张天瑞看他们反应大概也知道了,“看来这几位就是殿下点名的青年将军了。不错,旨意已经下来了,殿下要求军学院每年分批次、有计划的对各军有潜力的青年将官进行授课,或者用殿下的词叫……进,喔对,进修!”
  这又是个新东西了。
  “谁任讲读官呢?”王越关心的问。
  “《西北战事志》是您所著,自然是您来讲。”
  王越心中得意,但是他还是谦虚的说:“古来兵法大家无数,哪里轮得到我来著书立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