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19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好!”
  ……
  ……
  却说己巳六子书在文会之后颇为恼怒,原本他们的目的很清晰,就是要为庆王被杀一事正名,结果被弄成了这副模样。
  至于说背后有没有向皇帝递‘投名状’这种心思,李梦阳这等人物也只能说或许没有,其他人就更不好讲。
  明君在位,他们都是自认不凡的男儿,又是三十多岁的年纪,谁不想在朝堂之上占有一席之地,谁不想在变革之世中有所作为,千古流芳?
  皇帝有惩戒藩王之心意。又有庆王被杀之辩在眼前,
  他们的品级虽然都不高,但是都可以给皇帝上奏,只要声势鼓动起来,让皇帝看到他们,此事大约便能成了。
  即便不提私心,就单对百姓而言,这也是好事啊。
  “我等好意邀请,严惟中却毫不领情,甚至以‘逼王造反’这等罪名来陷我们于危险之境,这样狠戾的心思,实在是我错看了他!”边贡自己领错,“今日便不该让他来的。”
  康海则道:“也不能怪廷实你,知人知面不知心,谁能想到他严惟中是这等人?”
  李梦阳才不怕,“为臣死忠,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不管他严惟中的心计手段如何阴狠,我们行得是堂堂正正之道,又有何惧?关键,陛下今日口谕‘各自散去’,这又是什么意思?陛下知道今日藏书园之事?”
  这么一说,其他五个人也不能不在意。
  “说是各自散去,又没说不能争论。依我看,应当上疏参他严惟中一本。”何景明摇着扇子,确有文人风采,“不能因为他严惟中是天子近臣,咱们便怕了他!”
  “不错!既然是圣明天子,便不会眼看藩王为祸而无动于衷,我们是为大明江山、天下苍生,这疏我看上得!”
  ……
  此时的朱厚照在阅读左都御史张敷华的请辞奏疏。
  他最初任用的班底中,曾鉴已经年老去世,工部尚书的职位也由原应天巡抚何鉴转任。
  刑部尚书闵珪身体不佳也已致仕,现在在湖州府老家养病,毕竟是八十的人了。过年之时浙江巡抚王琼来了一疏,说闵珪眼睛不好,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东西,所以他为其请药。
  现在又轮到了张敷华,他比闵珪小个九岁,算是年轻许多了,但这也是七十一的高龄啊。
  正德四年春,他就病过一场。眼下即将入冬,天气在下了两场雨之后变得清冷起来,这个老人家一下子就变得熬不住了。
  所以他进宫来见,朱厚照也都赐他软凳,并且专门为他搬了火盆,供他取暖。
  张敷华感动莫名,同时也有些伤感。皇帝还真的是个好皇帝,遇上明君,舍不得啊。
  “大夫怎么说?”皇帝问道。
  “启禀皇上,臣主要是三样毛病,一是年老体衰,精神不振,接人视事,一日不到两个时辰,便会大感疲惫,难以支撑;二是有些眼疾,视线模糊,看不清字;三是气喘不止,随时而发。”
  “唉。”朱厚照也叹气,“当初人人称赞的南都四君子,林瀚致仕了,你如今也要致仕,那个林俊更为倔强,至今称病不出,不愿为官。现在朕可用的,也就是个章懋了。”
  “陛下青春盛年,天纵之才,必可再现大明盛世,臣即便身为布衣,也会日日为我皇祈福。”
  “朕明白你的心意。对了,年初闵朝瑛也说有眼疾,赐他的药你也带些回去吧。”
  “臣谢陛下,隆恩!”
  张敷华要跪,但是朱厚照怎么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还缺少那一点‘仁德’,甚至亲自上去扶了扶他,“一般而言,臣子请辞要三请,但你身体确实不好,朕不能强留,否则就是熬你的身子骨了。朕欠你另外两请,便用这一扶还你。你为官清廉,官名极佳,若是身体再好些,左都御史朕是不愿换人的。”
  最后的关口能得皇帝这样评语,张敷华是怎样都没想到。
  而且文人重名,‘一扶还两请’这种特别的故事流传出去很有说头,他的脸上亦极有光彩。
  清廉之臣,不要钱财,要的是名,这东西朱厚照很愿意给。
  “臣只恨生不逢时,不能再陪陛下。”
  “事总不遂人愿。不那么伤感了,张爱卿,你最后还有什么话吗?”
  “臣还有一封奏疏,请圣上阅览。”老人家从袖口里把东西掏出来上呈。
  尤址见状,去拿了过来递到皇帝手上。
  朱厚照说:“朕答应你,会好好看的。”
  “臣不敢。臣……”张敷华壮胆微微抬头,却又不敢看全,“告退!”
  他走了以后,朱厚照才将奏疏翻开来看,眼睛一瞥就是一抹笑意。
  张敷华酸儒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却送了他一样‘礼物’,他在奏疏之中大骂严嵩眼中无百姓,只知讨好藩王,此后必为奸臣!


第五百六十八章 无题
  闵珪致仕以后,刑部尚书由刑部侍郎赵慎接任。
  赵慎是原南赣巡抚,正德初年以来,官场在朱厚照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京官、地方官’移形换位的重要变化。
  这个变化并没有多么杀人流血,也没有改变重要的祖制。
  皇帝只用了一种办法,就是大力提拔地方上做得好的官员。
  赵慎是第一个。
  此后如杨廷和、王琼,以及新任工部尚书何鉴,都是这类情况。
  与此同时,皇帝又陆续将亲信之人派往地方,如现任四川巡抚费宏、河南巡抚彭泽、福建巡抚丰熙等等。
  用脚投票嘛,现在的人京官、地方官哪个更香那还用说么。
  赵慎之所以提拔迅速,还在于他以实务见长,在文坛之中并无显著地位,本身也不属于清流,如此背景使得他只得依靠皇帝。
  当然,他还有个更加不得了的学生,严嵩。
  但最近严嵩遭遇了困境,令他有些担心。
  下朝之时,严嵩还避着他,仿佛知道自己是个‘瘟神’。
  不过赵慎可不是那等势利之人,他自己在人群中找到严嵩的身影,快步追了上去。
  于是皇宫高墙之下,石板路上,众多人都能看到师徒两人同行的画面。
  “惟中,怎的今日走这么快?”
  严嵩内心有些温暖,紫禁城是人走茶凉之地,没想到他这个老师还有几分情义,“学生……不愿给老师添麻烦。况且是不必要的麻烦,总归要等这阵子过去。”
  “若真是那样,世人又如何看我呢?”
  只简单的这样讲了一句,赵慎便不再多说了,他提步催促,“一起走吧。”
  严嵩只得跟上。
  一人红袍,一人蓝袍,缓缓而行。
  “今日陛下借张公实致仕,暂且按住了此事。不过那些人来势汹汹,你我不在内阁,也不知道得有多少封奏疏,惟中,你这次是怎么了?”赵慎提起这个,还真是为他担心。
  “老师放心,学生的事其实简单,不必为我忧心,只是,名声怕是不好了。”
  这年头,名声和事情本身无关,看你站在谁的对立面。与李梦阳、边贡这些清流不对付,那么这帮人自然会给他冠以奸臣之名。
  “倒是内阁要以八人名单呈于陛下,这八人,内阁必占四人,剩余四个人若出自各部尚书,老师和兵部齐尚书是必占其二的。”
  内阁没得想,清理八镇军屯这么大的事,内阁作为百官之首如果躲在一边,那无论怎样也说不过去,兵部尚书齐承遂是杨一清的老部下,杨一清不好在这个时候护短。
  至于刑部尚书赵慎,他的一切根基在皇帝。
  所以这件事,他也脱不开。
  关键是剩余八镇的屯田,哪个最简单。忠心和当傻子挑最难的是两码事,而且其他七人巴不得你挑个最难的呢。
  “依学生所见,甘肃有肃王和韩王,大同有代王,辽东有辽王,山西有晋王和沈王,此四镇皆有藩王,也必定与如今朝中之事脱不开干系,自然的,要做成做好难度也最大。”
  赵慎静静地往前走,“这样的事,人人都看得明白,陛下更看得明白。”
  严嵩也明白,想在这个节骨眼耍小聪明是瞒不过皇帝,但选择总归有个偏向。
  “陛下给杨阁老三日时间,杨阁老应已交了吧?没有人动心思?”
  应该是这样,只不过这等事情是内阁首揆和皇帝之间的商议,到目前为止还没向外面透露罢了。
  “动心思也没用。清理军屯有陛下圣旨,还有精锐官军,各镇再不愿意,也不能违抗圣旨,无非就是做起来难度大一些,而你这桩事,若是处置的不好,丢了乌纱帽都是小的。”
  严嵩自信一笑,“老师应该更相信我,也应该相信皇上。”
  皇上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藩王和军屯之事。
  李梦阳和严嵩之争,挑头已起,正在发酵,就连已经离任的张敷华都要站李梦阳一边,那就是说朝廷有重臣不满于藩王为祸。
  这阵风声起了以后,正好又可推动边镇清屯。
  朱厚照觉得,八镇的皇室宗亲很快便能接到朝堂风向变化的消息,所以他们的反应也要显现出来才对。或是自己解释脱罪、或是干脆老实配合,总该有个态度。
  所以他现在要再等等。
  当然,这是推论中应该会发生的事情,现实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来。
  所以朝廷还是得主动,选出八个人各自负责八镇,便是主动作为。
  在此之前,八镇的守备太监也都来信了,毕竟刘瑾出事要早一点。
  尤址或许是新上任,还不敢‘造次’,八处守备太监的回信,他都老实交到皇帝手中,一副绝不隐瞒的模样。
  朱厚照一封一封的看完,之后说道:“刘瑾苦心养了一帮人,到最后都是争着抢着要巴结你的货色。便是朕,都替他觉得不值。”
  “是,刘瑾教训,奴婢必不敢忘。其实似奴婢这样的人,便只一心侍奉陛下,这就够了。”
  “这些人,你以为要怎么做?”
  尤址低着脑袋,“不能全处置,也不能全不处置。”
  朱厚照有些笑意,竟和他想到一处去了。
  “道理呢?”
  “不能全不处置,是因要回田亩便是夺人钱财,此事需得杀鸡儆猴才能做成,只一个刘瑾还是不够。不能全处置,是因为清理军屯的大局为重,当地的守备太监若是愿意配合,还是不换最好,毕竟也只有他们自己对当地最为熟悉,陛下派过去的外庭官员,还需要他们配合。”
  “那就去做吧。不要超过两个。”
  “是。”
  尤址人走之后,朱厚照又把杨一清所上的八人名单拿出来看。所谓八人,其实就是内阁四名,再加九卿当中的四个。其中通政使地位不显,这样的大事不太合适。所以就是八人选四。
  杨一清拟的名单,是兵部、吏部、礼部和刑部尚书。
  兵部和刑部不必多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9/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