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70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甚至支付也需要配套,毕竟大商人相互之间的交流增多,就不可能一直用正儿八经的白银交付,否则满大街都是拖着白银跑的马车。
  如此说来,银票的防伪技术也要更新,因为经济活动量太大,不像以前,出一点问题就是天大的事。
  而这些都是需要人来做的。
  “二哥。”王芷一路看下来,也一路想下来,她觉得有件事可以向皇帝谏言,“你还记得原先陛下为什么设立军学院么?”
  王烜也在里面待过的,他是王越的孙子,这个名额肯定争得到,“听当时的授业之师说,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懂得应对鞑靼的人。”
  “就像今天的商业一样。”王芷抿了抿嘴唇,“皇上既然派了你来,那咱们就仔细的看看杭州的变化,看完了以后你可以向陛下谏言,仿照军学院,在杭州设立商学院。”
  王烜觉得不靠谱,“谁家会将孩子送来学习当个商人?”
  “有人当将军,就有人当士兵。二哥信我一回,你瞧这短短的几年,杭州就已经有许多当初难以预料的东西,其中有好有坏。将来有一天,谁能讲得清楚其中的事情,陛下就会委其以重任。你要知道,大明和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王芷虽然也被人夸赞有几分聪慧,但是以她的见识,确实想不到开海之后,杭州会有这些变化。最初她也和许多人一样,只是以为海禁一解,就是卖出去的东西多了。
  哪里想到,世界上的各个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的。
  她见自己的二哥还犹豫,便忍不住白了他一眼,“你若是怕自己说不清楚,那便我去说。”
  她本意是要激一激自己的二哥,哪想到这个憨货竟然像松了一口气似的的笑起来,“那好,还是妹妹去说。”
  王芷一时无言,这个家她要是不多费心思怎么能行!


第六百二十六章 皇帝强势
  宫里还是那般安静,但内里却从不平静。
  毛语文在傍晚时分入宫,背对着皇帝下跪,“陛下,保定府、顺德府的案情查明了。”
  “这次倒是快。这也才一个月多吧?”
  “是,杨阁老提供线索的时候,此案可以说已经被查了大半,所以臣办起来便也容易很多。”
  毛语文已经把案卷上呈,尤址放在了皇帝的手边。
  但朱厚照却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看,“杨一清做事稳重,他既然出击,必然一击即中,也就是说……”
  “确如陛下所料,保定、顺德两府皆有官员侵占百姓田地的情况。”
  这件事,杨一清显然攻击性很强。
  不过朱厚照却并不会对他有什么不满,他是首揆,有时候有些事不得不做,相比起来,你王炳为什么要向朝廷推荐这种人?
  这个时候的王炳已经回到京师了,回来就发现其实已经天下大变。不过他基本的官场素养还是由的,见了两次皇帝始终面不改色,像是无事发生一样。
  “朕登基也有五年了,抓得侵占土地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五十,几次三番的提醒似乎还是不起作用。内阁怎么斗,朕懒得去管。”皇帝一甩宽大衣袖,声音在偌大的殿里回荡,“但涉及这些根本问题,朕就是不答应。语文,你说是不是刘、李、谢三人去了以后,部分人便觉得内阁的形势稳了?”
  毛语文低头,“臣以为应不至于有人敢这样大胆,只不过文官贪墨确是顽症。”
  “不要那么乐观,也不要惧怕这个顽症。”朱厚照眼神之中隐隐有些愠怒,“朕就‘上一次杨一清的贼船’,这船上去不可怕,朕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这些人,哪些是底线。今日之后,这桩案子锦衣卫便不用管了,你已查明了案情原委,朕要记你一功。后续便交给刑部和大理寺。”
  毛语文自然没有二话,“微臣,遵旨。”
  这样安排其实就很绝了。
  因为在正德四年的职责划分中,刑部在王炳的分管之下。
  换句话说,皇帝把犯官交到他的手下,这可不是让他便于操作的,可是要看他究竟怎么处置,这其中有一种逼着他,自己动手把自己人拿下。
  当然,你也可以不拿下,重罪轻判,轻罪不判,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胆量。
  而且这样安排,并无明显不妥,毕竟锦衣卫只管查案抓人,真的审案定罪还是需要刑部和大理寺。
  毛语文只能说,天子还是那个天子。
  王炳这次是打碎牙齿也要往下咽。
  朱厚照在第二天召集内阁和六部的时候宣布了这件事。
  有些人会想看看王炳表情,但朱厚照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就这样宣布,就这样安排,接下来就看你怎么做。
  至于说又进一步加强了杨一清的地位,这其实没什么,能给他的,也可以拿回来。而且他也不是没有办法。
  杨一清自己也明白。
  皇帝动了一下王廷相,立马就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说到底,天子十分强势,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所以稍有风吹草动,才会有那么多下面的人去捕捉这些风向。
  内阁值房里的氛围倒是如往常一样。
  王炳再咬牙切齿,还是装出被抓的那些人他完全无所谓的样子。
  只有略微耿直的王鏊夹在中间有些难受。
  这一日下值,他便追上王炳,两个身穿红袍头戴黑帽的老男人并排而行,王鏊问道:“景文,刑部保定府的案子……你要怎么定?”
  王炳面色诧异,“当然是依大明律审、依大明律断。济之为何有此一问?”
  王鏊没想到人家倒回过头来反问他。
  其实杨一清有句话是对的,他在,王炳就不会让他自己和王鏊的关系差到哪里去。
  所以王鏊一直觉得他们相处的不错,也因此才关心了起来。
  但这一刻对他也有些震撼,他知道王炳心中肯定不快。
  “那些人都是你推荐的人。”
  “我推荐了他们又如何,我又没有保他们荣华富贵。自己犯了错误,这还有什么可讲?”
  王炳回到府中,赵慎已经在等他了。
  结果被他直接给撵走,甚至还发了一通脾气,骂了赵慎两句,道:“陛下转了新的案子过来,你不去办案,守在老夫的门口做什么?!”
  “下官知道这个案子,下官也正是为了这个案子而来和阁老打个招呼。”
  “打你妈的头!滚蛋!”
  满朝重臣,也就他会这样。
  王府的大门也啪得一下关上,完全得拒赵慎于门外。
  但是回到自己书房,王炳却万分痛苦,拳头捶得桌子啪啪作响。
  好,这样也好,反正他的手能伸到刑部,他也要看看是不是杨一清的人就都没有问题。那些人难道就都是清官?!
  而他想象中的杨一清此时已经独自去见皇帝去了。
  锦衣卫也将他在府外的种种表现禀报给了朱厚照,而朱厚照甚至不加掩饰的给了杨一清看,“这件事,朕是如了你的意了。”
  杨一清心头一震,好在他有急智,“陛下不是如臣的意,而是臣知道陛下对于臣子的要求,臣也时常自省,以免因一念之差而辜负陛下厚恩。”
  朱厚照觉得这些老家伙也挺有意思的,话讲的那叫一个有水平。
  “记住,替朕约束好百官。还有,这个王景文想必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但朕不管。内阁是朝廷最高的办事机构,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大小事务都要从内阁过,杨阁老,你还是首揆,你要记得自己的主要职责。”
  杨一清沉吟以对,“老臣谨记陛下教诲。”
  “不要觉得朕只压给你这个首揆,谁让这件事是你挑得头?后面的事自然交由你解决。朕的底线你既然已经摸准,那就该明白朕的意思。”
  杨一清略微有些压力。
  说到底皇帝还是不喜欢自己的大臣分出精力暗斗,这件事的的确确是他摸准了皇帝心思,但由此而来的另外一种后果也要他来承担。
  说不准天子已经有了杀鸡儆猴的心思,动他们两个,好让后面的人好好瞧瞧争斗是什么后果。
  不过这个瞬间,他看出来这一点其实已经晚了。因为他已经入局,已经身不由己,从此以后,王景文会不断的挑动一些事情,
  从此以后,杨一清也必须守住不影响朝政这条底线,否则皇帝就有理由动他。
  天子把他们像棋子一样玩在手中,关键这种自断根基的事,全都是他们自己做的,人家不过就是顺势而为,借此给他们都划下了‘朝政’这条底线,
  唉。杨一清有时也会生出一种无力感,因为皇帝实在太过于强势。唯一让他还算宽慰的是,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影响朝政。


第六百二十七章 三十万亩
  朱厚照没有对保定府和顺德府的犯事官员网开一面,刑部和大理寺审定了侵占土地的事实。
  最终他们不仅要吐出自己所霸占的财物,还面临五到八年不等的刑期,与此同时《大明报》上也多了几个名字。
  刚刚穿越那会儿,他觉得惩治这些贪官应该会非常具有爽感,但这几年皇帝当下来,这种感觉已经一点儿都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痛心,是可惜,每一个能走上知府职位的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个能力很强的官员。但最终他们成为了残害百姓的恶官。
  以至于吏部尚书梁储和少府令顾佐在奏对时,都能感受到皇帝的情绪变化。
  朱厚照自己也渐渐明白过来,以往觉得这样很爽,那是因为他从一个小老百姓的视角去看,再加上那么多电视剧的渲染。
  可真的是皇帝的话,哪一个还会把杀贪官当做一种乐趣不成?
  “……如果没有这些事,你这个吏部尚书就不会操这么些心去挑选补缺的官员,更不会为了一个四品官,还要和顾礼卿相争。”
  “陛下不必痛心,即便是贞观之治那样的罕见盛世,天下也总是会有三两贪官,陛下惩治了他们,为百姓讨回了公道,这正彰显了明君的贤德,相信天下百姓也会感念陛下之恩。”
  “也许吧。”朱厚照甩甩脑袋,不去想太多,“说说你们吧,具体怎么回事?”
  “微臣先说吧。”顾佐作揖,而后讲:“陛下说与梁学士相争,倒也不是。只不过少府里一个官员,微臣原本是要派他去行商屯之事,恰好与梁学士的名单有些冲突。毕竟……是四品官,还是要禀报陛下臣等才敢定。”
  朱厚照明白。
  因为梁储报的名单,他已经批准了。
  任命什么人做什么官,这是皇权的具体体现之一。如果说顾佐发现上面一个人不能给他,那梁储也不能说换就换了。
  朱厚照觉得有意思,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办了几个,似乎又冒出了个人才。
  “能让你们两位到朕的面前来争其去留,想必此人很不简单。叫什么?”
  “回陛下,此人姓吕,名恩。是弘治十五年进士,不过当年中第以后,他却拒绝了朝廷授予其礼部官政之职。”
  “既然拒绝当官,为什么又回来当官?”
  “应该是为了家中的老母亲。”
  又是那一套,“孝子?”
  “孝子!”顾佐重重的点头,“弘治十七年,他拗不过家中的母亲,托人在通州找了个县丞当,三年后,恰逢陛下在北直隶分官庄田地,他因此而得到显露才华的机会,通州四万余亩官庄,便是他一人一亩一亩分下来的,分到最后不差一分、不欺一民。按照规矩,似这样的干员,吏部考核之后必然有所升赏,不过直至正德四年,他还是县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